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十二艘分别用帝国历史上地海军元帅,而且是海军著名统帅的名字命地战舰中,“陈渊洋”号既是舰,陈渊洋本人在帝国海军中的地位也是其他十一位元帅无法比拟地。如果挑选其他战舰做受降舰,肯定很难被海军官兵接受。
当然,还得考虑另外一个因素。
现任海军总司令陈锦宽,以及国防大臣陈嗣海都是陈渊洋元帅的后人。另外,帝国辅萧鼎昆的曾外祖父就是陈锦宽的曾叔祖父,陈嗣海的近房堂叔祖父。因此,与帝国海军有着密切关系的三个领导都与陈渊洋有着血缘关系。
用当时肖定邦的一句玩笑话来说:如果白佑彬不让“陈渊洋”号去受降,今后白佑彬就别想在海军中混了。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如果不想让“陈渊洋”去受降,卫延年也不会在六月三日的时候让白佑彬把四艘“海洋”级战列舰全都派回扑茨茅斯。即便“太平洋”号出了问题,“大西洋”号也有资格成为受降舰,而不一定要用“陈渊洋”号。
在此情况下,白佑彬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就亲自点名让“陈渊洋”号去受降。
当然,他不得不考虑因此而承担的风险。
毕竟,“陈渊洋”号是炮击华盛顿的“元凶”,有成千上万的华盛顿居民,以及附近的巴尔迪摩、费城等城市的居民死在了其炮口之下,而当时聚集在华盛顿地区的美国难民又多是来自这些城市。在他们得知前来接受投降的正是杀害他们亲人的那艘战舰时,谁也不敢保证会生什么事情。
也正是如此,白佑彬调动了几乎一个师的兵力来加强安全警备工作。
上午十点整,美国政府与军队代表搭乘的小艇通过了河面上的封锁线。
此时,白佑彬、余辉宏、杨定方以及帝国驻墨大使6承文都已换上了整洁的外套,来到了战舰尾部的露天甲板上。
与当初英国投降时的情况一样,投降仪式所需要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十点三十五分,美国代表登上了“陈渊洋”号战列舰。
四份投降书的签字过程非常简单,也非常快。整个过程中,除了随军记所用相机出的咔嚓声之外,双方代表都一言未。仅仅用了十五分钟不到,四份投降书的签字仪式就结束了。随后,美方代表没有按照计划参观“陈渊洋”号战列舰,而是立即登上了送他们过来的小艇,不声不响的离开了。
也许,这是战争史上最简短,也是最简朴的一次投降签字仪式吧。
对白佑彬来说,仪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战争已经结束了,帝国海军、海军6战队以及帝国6军的将士不再需要流血牺牲,他们都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享受天伦之乐,也享受到通过付出汗水与鲜血,由千千万万帝国官兵的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也许,对鏖战了数年的帝人来说,回家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吧!
只是,一切都没有这么简单。
战争已经结束了,可为了避免战争,为了巩固和平的其他工作却没有结束。
当天下午,白佑彬就收到了由卫延年来的电报,要他以海军代表的身份,参加战后美国临时军管时期的工作。
当时,需要谈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同盟国集团与协约国集团战败国之间的和平条约,还有同盟国集团在协约国集团成员国的驻军问题。
比起以往的谈判,后期谈判工作就要简单得多了。
与白佑彬一样,杨定方与余辉宏都没有能够收到回家的“船票”,他们将分别代表帝国海军舰队,以及帝国海军6战队继续完成其使命。
按照之前与美国达成的协议,在正式签署了投降书之后,帝国海军将全面接管美国海军的作战装备,以及军事基地;6战队将进驻美国本土,接受美军的作战装备与军事基地,负责收容与遣散美军作战人员。最重要的是,帝国海军与6战队将成立临时军管委员会,在战后的过渡时期内全权处理美国国内的事务,并且为今后进行民主选举,成立民选政府做好准备。
也许,这是白佑彬最不希望得到的任务吧。( )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四十章 和平条约
争结束,并不等于与战争相关的一切事情都已完结了
可以说,战争结束之后,很多的实质性工作才到了关键阶段。比如,同盟国集团国与协约国集团战败国签署和平条约,成立一个致力于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在协约国集团战败国内的驻军问题,以及为恢复战争所造成的创伤所进行的国际援助。
这些,都需要坐下来谈判。
至少,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德国与意大利对帝国单独接受美国投降非常不满,也不会立即以武力的方式与帝国对抗。
在这些问题中,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签署全面和平条约。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有爆,一个关键的因数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交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条约,而不是和平条约,从而使交战双方的根本矛盾不但没有得到化解,还变得愈的激烈。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用上亿条性命换来的惨痛教训。
战争不能化解仇恨,只能加深仇恨。要想使世界保持和平,就必须化解仇恨,而只有对等的谈判,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仇恨,确保战后的和平秩序。
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总共有一亿零八百余万人丧生!
这其中,人员伤亡最惨重的就是俄罗斯,其总丧生人数为二千六百余万。其次是日本,总丧生人数为二千三百余万,然后是美国(一千三百余万),德国(七百六十余万),法国(五百三十余万),英国(五百二十余万),明帝国(四百六十余万),土耳其(四百一十余万),西班牙(三百七十余万),意大利(一百六十余万),另外,其他国家还有近一千四百万军民丧生!
当时,全世界的总人口才二十一亿出头!
也是说,一场战争就导致全球过百分之五的人失去了生命。如果算上伤残人员的话,则过了百分之二十!
相对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人员仅三千余万,加上伤残人员都不到一亿。
毋庸置疑,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实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教训最为惨痛的一场战争。
战后,不管是帝国,还是德国,乃至其他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了和平地宝贵。
那么,就必须为确保世界和平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国际机制与国际体系。
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化解交战双方之间的仇恨。
签署和平条约,成为了化解仇恨,防止战争再度爆地关键因素。当然,和平条约必须通过谈判获得,而和平谈判不是投降谈判。如果仍然采取以强凌弱的方式进行谈判,不但不能化解仇恨,还将激新的仇恨。
从一开始,帝国就主张通过平等谈判的方式来签署新的和平条约。
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众多国家,包括战败国的拥护。因此,从七十八年(年)六月十日开始,交战双方的数十个国家的代表就在瑞士地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前期准备会议,就谈判内容,以及谈判方式进行了商讨。
只不过,要想签署一份对所有国家都平等的和平条约,确实很不现实。
不说别的,就连绝大部分帝国百姓都不支持萧鼎昆地主张,认为这是萧鼎昆在故意示弱,是在出卖帝国的利益。按照绝大部分帝国百姓的观点,帝国用数百万将士的生命,上千万官兵的鲜血打赢了这场战争,就应该仿照数百年前的做法,消灭所有的敌对国,建立起一个以帝国为中心的新世界,重现当年的辉煌。
可以说,这也是绝大部分帝国百姓地夙愿。
问题是,现在的国际环境能够让帝国重温数百年前的美梦吗?
当年,帝国全球殖民,把所有对手都打趴下的时候,帝国不但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还拥有占世界总量三分之二的强大国力,以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先进技术。可是现在,帝国即便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可帝国的国力在世界总量中仅有近一半的份额,且帝国地技术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了。
重要地是,西方世界早已产生了独立的民主思想,完成了工业革命,其民族意识已经非常强烈了。如果帝国在此时再次采用几百年前地霸权手段,结果是再次与整个西方世界对抗,恐怕二十年后就会爆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可以说,维护和平,正是确保帝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手段。
在这个问题上,萧鼎昆看得比谁都长远。
帝国通过武力,或说军事打击地方式独霸全球的时代已经过去,
国想继续保持全球头号强国的地位,就得通过其他的来称霸全世界,而不是利用坚船利炮。因此,确保和平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当然,除了帝国内部的问题之外,同盟国集团的矛盾也很大。
比如,德国与意大利就坚决主张将协约国集团的几个主要战败国纳入到和平谈判的范畴之内,认为作为战败国,这些国家没有资格参加战后的谈判。
显然,德国与意大利这么做,就是要破坏以帝国为核心的世界体系,确立第二个核心。
实际上,德国与意大利也清楚与协约国集团战败国进行和平谈判的重要性,不然在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单独与协约国集团战败国的驻外使节进行秘密接触,希望通过双边和平条约的方式来向对方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对战败国产生影响。
只是,任何双边和平条约都不可能真正确保世界和平。
很简单,双边和平条约最终必然演变成新的军事同盟,而新的军事同盟最终又必然演变成新的国家利益集团,从而再次将世界推入到对抗与战争的深渊之中,为下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