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反,美国却在战争间推进了军事改革。
参战前。作为美国三军总司令地美总统也曾经推动过军事改革。目地、手段都与萧鼎昆推行地军事改革类似。让文职官员掌握军队地大权。军人只负责作战指挥。演习训练等关系到军队行动地事务。从而打击政府内部地军人势力。
只是美国总统在推行改地时候。遇到地麻烦与挑战更大
不管怎么说。萧鼎昆在帝国海6两军中都拥有崇高地地位。得到了两位元帅。以及6战队司令地全力支持。相反。美国总统在推行改革地时候。不但联邦政府中没有多少官员支持。就连海6二军地最高统帅也表示反对。
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地政治体制地问题。
按照美国宪法。总统就是三军最高统帅。美人即要向宪法宣誓。也要宣誓服从总统地指挥。如此一来。不管是军人管理军队。还是文职官员管理军队。都是在替总统管理军队。为总统服务。那么。在军人宣誓服从总统命令之后。还需要对军事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剥夺军人手里地权力吗?
除了这个表象之外。内战地主要阻力就是美国海6两军之间地矛盾。
与帝国一样,美国海6两军的矛盾也很突出。
参战之后,美国6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一直主张先欧后亚的战略,即应该先在欧洲打败德国与意大利,甚至击败土耳其,才向帝国挑战,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相反,美国海军部长金则坚持先亚后欧地战略,即应该先打败帝国,再去对付德意土等国,从而从容取胜。
最初的时候,总统地态度比较倾向于马歇尔。
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就是先集中力量击败了德国与土耳其,最终才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帝国,并且最终迫使帝国在不平等地停战条约上签字,从而瓦解了帝国的全球殖民体系,也将帝国从世界霸主地宝座上拉了下来。
只是,此次世界大情况所不同。
先,日本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坚固的“桥头堡”,没有能够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坚持到协约国集团击败欧洲敌人之后。随着日本快战败,帝国在控制了西太平洋地区之后,必然会迅向外扩张,扫荡整个太平洋,并且为同盟国集团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大量的战略援助,帮助德意土等过坚持下去,从而在大6战场上取得胜利,最终帮助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取得胜利。
其次,德国放弃了海洋战略,将全部的国力集中在了欧洲战场上,因此要想在短期内击败德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意大利的倒戈,协约国集团在欧洲战场上的实力大幅度削弱,即
出兵,也难以迅获胜。
最后,就是法国迅战败,让美国失去了进军欧洲大6的佳基地。
综合这三点因素,如果仍然采用上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先对付德国,恐怕在德国战败之前,美国就输掉了太平洋战争。
对美国来说,输掉太平洋战争,就几乎等于输掉了整场战争。
在此情况下,美国总统不得不采纳金上将的建议。
实际上,当时美总统也没有别的选择。在美国参战之后,随着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美国不得不将更多的力量投放到太平洋战场上去,从而无法在欧洲战场上有太大的作为。最终,这也导致美军的作战成为了“添油战术”,持续的投入,并没有能够使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获得战略优势,反而使美国节节败退,不断的损失战舰,最终导致美国在战略上的整体崩溃。
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统对军事机构进行改革。
当时,美国正积极策划澳洲大6的防御工作,准备在澳洲大6上与帝国决一死战。为了集中所有力量,并且将海6两军的战斗力都挥出来,美国总统亲自主持了国防部的成立工作。按照新的制度,海军部与6军总参谋部都只是国防部下属的指挥机构,只是当时这二大部门仍然在办公,并没有立即合并到一起。
国防部成立之后,为了适应太平战场上的需要,任部长为金上将。
当时,国防部长还不一个炙手可热的位置,金上将也不可能越过马歇尔,向6军作战部队下达命令。因此,在更多的时候,金上将仍然只是美国海军部长。
输掉太平洋战争之后,局势生大转变。
在“百慕大海战”之后,金上得不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而美国第二任国防部长就是前6军总参谋长马歇尔。
此时,美国海军几乎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特别是随着本土港口与海军基地,乃至沿海城镇遭到了帝国海军舰队的毁灭性打击之后,海军连活动基地都没有了,哪还有作战能力呢?在一切都只能依靠6军的情况下,马歇尔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防部长,并且越过了金上将,开始直接调遣美国海军,以及海军6战队的作战部队。
也是说此时的美国国防部长就是马歇尔,另外在总统、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国务卿等等重要领导者都已完蛋之后,马歇尔成为了美国的最高统帅。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马歇尔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抵抗到底。
毕竟,相对于政客来说,军人都是鹰派,绝不会轻易在战争问题上轻易服输。
因为对马歇尔不太了解,所以白佑彬这批海军将领与军官也都持相同的观点。当时,白佑彬已经做好了决战到底的准备,甚至与余辉宏、杨定方等人取得了联系,要求前线作战部队尽快做好抵抗美军大规模反击的准备工作。
也在这个时候,帝国辅萧鼎昆拿到了由帝国情报局提供的一份绝密情报。
随后,也就是五月八日,帝国谈判代表在里约热内卢再次向美国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国必须在六月一日之前无条件投降,不然停战谈判将无限期推迟。
是什么情报让萧鼎昆做出了如此强硬的反应?
显然,当时情报局提供给萧鼎昆的情报肯定与马歇尔有关。战后,马歇尔并没有遭到审判,甚至没有被定为战犯。由此可见,当时情报局肯定摸清了马歇尔的底细,并且推断出马歇尔并不是普通人所想像的那种强硬派军人。
也是说,马歇尔会做出投降的选择。
如此一来,只要帝国继续施加压力,马歇尔就不可能坚持多久。
可以说,萧鼎昆这一步棋确实惊险。如果适得其反,就会将美国逼到绝路上,迫使美国奋战到相反,如果起到了效果,那么在帝国的重压之下,美国必服,而且是以对帝国最有利的方式屈服。
当然,当时真正看面的人并不多。
不说别的,就连德国与意大利的脑都认为,帝国如此强硬的态度不可能让美国投降,只会让美国死扛。如此一来,在美国战败之前,德国与意大利都可以出兵美国,从而将势力范围扩大到美洲大6。
也在全世界的人都焦急的等待着美国的回应时,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生了。( )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三十六章 爱狠情仇
月十日,墨西哥总统通过全球公共广播频道,正式盟国,向美国宣战。
这一消息刚刚布,立即就成了各国媒体的头条新闻。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墨西哥向美国宣战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是在当时看来,这确实是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
通过前的介绍,已经知道,墨西哥最初是帝国的殖民地。
在鼎盛时期,帝制了美洲大6(南美洲与北美洲)近一半的地区,建立了包括现在美国西部地区在内的,覆盖了整个中美洲地区,南到合恩角的广大殖民地。后来,随着美国独立,以及影响到了南北美洲地区的独立风潮,帝国也正好进入了战略收缩期,从而逐步放弃了美洲地区的》民地,到大战爆之前,帝国仅以与美国共管的形式,在巴拿马运河区拥有一块殖民地。
传统上,墨西哥亲近帝国,而不是美国。
只是,通过二次美墨战争,西哥从美洲头号大国的位置上跌落了下来,并且迅的沦落为美国的保护国,从此墨西哥就走上了亲美的道路。
在第二次世大战之前,很多帝国百姓都认为墨西哥的背叛是不可原谅的。
战后,一批历史学者从的角度出,全面分析了墨西哥在独立之后各个阶段的根本国策,从而在根本上承认了帝国在美洲大6政策上犯下的严重错误,并且原谅了墨西哥,认为墨西哥在当时倒向美国,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当墨西哥不是美国对手的时候,怎么可能与美国对抗呢?
二次美墨争。就让墨西哥损失了近三分之一地国土。从美洲头号大国沦落为三流国家。并且不得不靠美国地扶持才能生存。在此情况下。就算墨西哥地绝大部分国民都与帝国有着血缘关系。从现实利益出。墨西哥也不得不走亲美路线。
要知道。在美国独霸美洲6之前。墨西哥一直是最坚定地反美国家。
二次美墨战争就足以说明问题。当时。美国还仅仅是一个诞生了不到一百年地小国。结果。美国利用帝国与欧洲强国爆全面战争地机会。通过法国。改善了与英国地关系。并且为欧洲列强提供了大量战争援。从而获得了欧洲列强对美国作为美洲地区霸主地默认态度。也同时换来了欧洲列强地全面支持。在此情况下。美国才贸然动了美墨战争。并且通过二次大规模地战争。肢解了墨西哥。将原本属于墨西哥地大片国土划到了自己地名下。为现在地美国版图奠定了基础。
相反。在这二次战争中。墨西哥都没有得到帝国地援助。
战后。墨西哥地国际战略就开始转向。
当时。墨西哥国内地一批有志之士就意识到。以往那种依靠帝国地战略肯定不能给墨西哥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使墨西哥成为帝国手中地棋子。成为用来牵制美国地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