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浪-第6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十多天之后,从惊恐中回过神来的波士顿居民才6续返回自己的家园。

    也许,这些人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白佑彬。因为正是白佑彬下达了命令,让舰队重点对付工业区与港区,而不是重点打击居民区。不然,波士顿居民的伤亡数字绝不会比费城,或巴尔迪摩少多少。

    当时,白佑彬改变战术也是有原因的。

    波士顿地区又被称为“新英格兰”地区,生活在这里的主要就是英格兰与爱尔兰后裔,而现在英国已经投降,就没有必要将炮口对准英国人的后裔了。另外,还有很多德国后裔生活在波士顿地区,而德国是同盟国成员国,虽然大部分德裔都被美国政府送进了集中营,剥夺了其人身自由,并且实施了残酷的军事管制,但是作为同盟国的领袖,帝国肯定不能在这个时候将炮口对准德裔,不然又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完成了对波士顿的炮击之后,舰队继续北上。

    二十三日,舰队炮击了波特兰,并且在一天之内投掷了四万多吨弹药。

    因为第五支后勤保障舰队没有能够及时到达,所以舰队被迫在海上停留了大概二天,直到二十五日才进行补给作业。

    二十七日,舰队炮击了缅因州东南的切里菲尔德。

    这里是美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北端的一座港口小镇,炮击这座小镇的目的就是摧毁这里的造船厂。按照帝国海军情报局消息,切里菲尔德的造船厂承担了小型舰艇的建造工作,并且已经建成了数十艘。

    战后,这一情报被证明是错误的。

    切里菲尔德的造船厂根本不具备建造舰艇的能力,而且附近也没有配套工厂,甚至连交通都非常不便利!当时,切里菲尔德的那家小型造船厂只能建造渔船,并且在年初的时候为几艘小型驱逐舰了维修服务。结果,海军情报局就是据此情报相信,这里有一座建造小型舰艇的船厂!

    到此,第四舰队完成了北上以后的第一轮作战行动。

    从十月一日算起,到十一月二十七日,在五十八天的时间中,第四舰队与火力支援舰队的上百艘战舰,一共炮击了七座大中型城市,十多座小城市与港口,执行了近百次炮击任务,投掷了七十余万吨炮弹。

    炮击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十七日夜间,白佑彬收到了海军总参谋部来的消息,要他率领舰队返回巴哈马群岛,支持6战队攻打新普罗维登斯岛。

    显然,这份命令让白佑彬有点糊涂。

    支持6战队的行动应该由郑恩博率领的第611舰队,以及留在后方的那些火力支援舰负责,根本不应该安排第四舰队去执行这样的任务。当然,这可是卫延年亲自来的电报,白佑彬也不能违背命令。

    次日上午,在为部分战舰补充了燃油之后,第四舰队转向南下。

    当时,北大西洋上已经找不到可以与第四舰队交战的对手了。对舰队的大部分官兵来在执行了近二个月的任务,出港已经二个多月的情况下,能够在这个时候返回后方,到岸上休息几天,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当然,白佑彬并不知道,就在第四舰队返航的时候,一次秘密谈判即将开始。

    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巴西政府的斡旋之下,美国的秘密谈判代表在里约热内卢(当时巴西还没有将都迁到巴西利亚)与帝国秘密谈判代表进行次接触,就谈判工作的安排事宜进行了协商。( )

第十六章 谈判之门

    巨浪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十六章  谈判之门

    战争中不力。或即将战败的一方来说。主动提出。并不是可耻的事情。

    在上次世界大战中。盟国集团在使出全力。仍然难以战胜对手的情况下。几个主要成员国都先后向对手提出了停战谈判。比如。德国就在莱茵河防线即将失守。国内环境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主动退出了战争。单独与协约国集团和随后。明帝国也在“爪哇海战”之后。与协约国集团谈和。

    只是。停战谈判也要基础挑战。

    就拿上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明帝国的案例来说。这二个国家因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况下与对手讲和。结果其战后的环境千差万别。

    当时。德国是在实完全不支。国家即将崩溃的情况下才与对手讲和。结果在谈判中根本没有有力的筹码。导致全面被动。最终不的不与对手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最终不导致德国在战后的二十年之内没有能够恢复元气。还使德国国内的;族情绪进一步激化。从而使德国再次搭上了同盟国的战车。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参战国。也因此错过了再次崛起机会。

    相反。明帝国却是在相对有利的情况下提出了停战谈判。

    在“爪哇海战”之后。协约国集团也遭到了沉重打击。随后明帝国巩固了本土外围的“最后防线”。摆出了与协约国集团决一死战的架势。在此情况下。不但明帝国想停战。就连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的协约国集团也想停战。

    在此情况下。明帝国仅仅通过出让部分海外利益就保住了根本国家利益。

    战后。明帝国起且再次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与当没有在停战谈判中签署多的不利条有着直接关系。

    设想。如果当时明帝国也像德国那样。在谈判桌上满盘介输。别说二十年。恐怕五十年都难以完全恢复元气。也就难以再次抓住机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所有的对手。再次成为世界霸主。

    由此可见。要想确保国家利益就不能在没有任何有利条件的况下提出停战谈判。

    当然。这个有利条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仍然拿第一次世界战来讲。在“爪哇海战”之后。协约国的战争实力也达到了极限。其个主要成员的国内情况都不太稳定。急需尽快结束战争。休养生息解决国内矛盾。稳定国内秩序。如果战争拖下去。就算协约国集能够获的胜利。也很难恢复元气。最终导致辛苦获的胜利果实去意义。

    在此情况下。协约集团自然希望通过和谈的形;结束战争。

    而此时的情况却并不一样。

    在获的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之后帝国就开始调整体战略。并加强了国内建设。并且七十七年初的时候将战略动员级别由三级降低到了二级。从而让国内紧了的战争神经放松了下来让已经在战争中熬了数年之久的帝**;。特别是后方的平民获的了喘息的机会。由此。帝国的国内矛盾也到了缓和。帝国的战时内阁政府更是的了国内民众的大力支持。

    以当时的情况。就算战争再拖上二三年。帝国也不会爆内乱。

    如果帝国政府加快战略转型的度。在确定了全面战略优势之后将战略动员级别降低到第一阶段帝国甚至可以坚持五年之久。

    相反。美国别说坚持二到三年能够撑到七十八年底就非常不错了。

    在此情况下。美国有什么有利的谈判条件呢?

    当然。美国也不是有谈判的筹码。

    与俄罗斯相比。美在6的上没有直接的敌人。不会遭遇两线作战的尴尬处境。虽然其北面的加拿大是英国的海外属的。南面的墨西哥以明印混血后裔为主。但是加拿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且在上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倒向了美国。只是在名义上属于英国的海外属的。而墨西哥却没有多大的战争潜。难以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如此一来。美国有足够的能力加强本土防御。并且本土作战中给予对手沉重的打击。

    与英国相比。美国不缺乏战略物。在美国本土。几乎能够找到所有与战争有关的重要物资。其钢铁煤炭重油橡胶粮食电力水泥化工等行业都非常达。足以支撑起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就算美国的有六成以上的工业区集中在东部与西部沿海的区。很容易遭到舰队的打击。可是以芝加哥底特律为中心的五大湖的区集中没美国近三的工厂。而且有大量重工

    只要该的区不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就有能力继下去。

    与法国相比。美国拥有广袤的国土。其战略纵深仅此于帝国。在此情况下。就算帝国拥有足以与德国6军媲美的装甲部队。并且能够通过强大的海运为前线作战部队源源不断的提供作战物资。也很难在短期内占领美国本土。另外。要完全占领国本土。帝国需要动员至少五百五十万的面部队。投入数以千万吨计的作战物资。调动成千上万艘船只。并且做好牺牲上百万官兵的准备。如此一来。帝国愿意承受这么巨大的消耗与伤亡吗?

    凭借这三点。如果美国不考虑后果。完全可以坚持下来。

    当然。美国也绝不是无懈可击。

    第四舰队在短短二个月不到的时内就让美国东北部沿海的区变成了废墟。导致上百万国平民伤亡数以千计的工厂被摧毁。如果战争继续展下去。美国先要考虑的不是怎么击败手。而是怎么控制住国内局势。

    相对而言。复杂的国内局势是美国的头号天敌。

    虽然帝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总共有六十个民族。但是占主…的位的汉族占据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总量也只有百分之七。在此情况下。帝国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

    相反。美国却是一个建立在移民基础上的国家。

    虽然在美国占主导的位的白人达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黑人亚裔拉美人不到百分之四十但是在美国的白人种群中。真正占主导的位的新英格兰人只有百分之二十多。另外还有爱尔兰人德裔意大利人西班牙人与斯拉夫人。因此。在美国根本没有一个占据主导的位的民族。

    相比而言。多民族国家在战争中的凝聚力肯定不如单一民族国家。

    数百年来。特别是资本主义革命之后。随着民主制度的推广。帝国内部再也没有爆过大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