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总司令,或者海军总参谋长
也就是说,白佑彬要想继续前进,他就得离开前线战场
从这次的人事调动来看,卫延年确实在培养白佑彬,而且在战争结束之前,给了白佑彬一次其他人都没有能够获得地宝贵机会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白佑彬也必须离开前线战场
作为战将,只在战争时期才有挥价值的机会,在和平时期,往往是那种不受欢迎的人以祖寿清为例,作为帝国海军非常有名的战将,白佑彬的学习对象,在和平时期,他就是帝国海军中有名的刺头,如果不是凭着与江洪波的关系,以及陈锦宽的庇护,恐怕早就被整下台了
现在,战争已经快要结束了,如果白佑彬不能摆脱战将的身份,将很难有展的空间
再从白佑彬已有的关系网来看,也确实用不着他继续在前线指挥军队作战了
杨定方、蓝凌波、秦孝东、赵礼、莫怀成这些曾经跟随白佑彬征战,或者与白佑彬有着非同一般关系的将领都是帝国海军中的名将,且都在各自的部队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而这些将领统领的舰队,不是白佑彬曾经指挥过的,就与白佑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都对白佑彬忠心耿耿
白佑彬可以凭借陈锦宽与卫延年的,不用担心“人”
现在,随着战争即将结束,陈锦宽很有可能在战后宣布退役,或者卸任到时候,接替陈锦宽位置的很有可能是卫延年而作为现任的海军总参谋长,卫延年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过渡角色,只担任一界(五年)的海军总司令在卫延年离任之后,白佑彬最多再获得十年的准备时间,也就是由江洪波出任海军总司令随后,白佑彬就得依靠自己在海军中建立起来的关系网,走上海军总司令的宝座
对任何一名将领来说,十五年的时间确实不算长
到时候,白佑彬也才四十出头,而帝国海军历史上,在四十岁左右出任海军元帅的人不会过十个!
更重要的是,白佑彬必须在这十五年之中将其在基层部队中打下的基础转变为今后前进的基石显然,十五年的时间根本算不上长,而白佑彬要想扩大在海军中的威信与威望,就必须利用这次大战结束前的这点宝贵的时间
综合这些因素,除非白佑彬打算在战争结束之后退役,不然他就必须离开前线
显然,白佑彬不会离开海军
十六岁之前,他的生活只限制在一个面积仅数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接触的人不过三十个十六岁之后,他的全部生活都与帝国海军有关,就连妻子都是海军现役军人如果离开了海军,白佑彬就将失去他赖以生存的一切,失去生活的根本目的
毫无疑问,不管白佑彬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得接受卫延年的安排
在不会摇晃的大床上睡了一夜之后,白佑彬迅恢复了战区司令官的本色次日上午,他就召集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主要参谋军官开了一次简短的会议,了解了大概的情况之后,他把于右任从第四舰队调了回来
在白佑彬看来,于右任是最合适管后勤的“可靠”人选了
当然,在于右任回到直布罗陀之前,白佑彬只能让谢昶伦继续以远洋作战司令官的身份兼任战区后勤司令官
七月五日,也就在白佑彬回到直布罗陀的第三天,第三次同盟国脑会议在德黑兰顺利开幕
因为又有几个国家加入了同盟国集团,所以这次会议的规模非常大
另外,随着战争即将结束,此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也从怎么击败敌人,以及各成员国的战略分工转移到了战后新的世界体系的建立上
当然,这次会议与白佑彬没有多大关系
直到几个月之后,白佑彬才从陈锦宽那里了解到,在这次会议上,同盟国集团的几个主要成员国达成了数项非常关键的协议,帝国也在这时正式向同盟国众多成员国做出正式承诺,保证将在战后向各成员国提供国家重建方面的
其实,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德黑兰会议”最终确定了战后的世界体制
在这次会议上,同盟国的各成员国达成的数项重大协议对战后的世界秩序产生了非常久远的影响
比如,帝国承诺向其他友好国家提供战略援助,帮助那些受到战争摧残的国家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从而为战后建立起以帝国为核心的两大地区性军事与政治集团(环北大西洋地区的“北约集团”,以及环亚太地区的“东约集团”)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在战后向数十个国家提供无偿与有偿援助,使帝国金元成为了世界贸易结算货币,并且最终确定了帝国在世界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
可以说,直到数十年之后,都不得不佩服以萧鼎昆为的那批帝国决策者的长远目光
当时,很多帝国百姓都认为不应该用帝国的力量去支援其他国家,毕竟帝国受到的战争创伤也很严重,需要自建与自救就连部分政治家(主要是在野党的政客)也严厉抨击了萧鼎昆的对外援助政策,可是他们都没有想到,数十年后,帝国仍然依靠萧鼎昆在“德黑兰会议”上确定下来的那些条约与协议保持着世界霸权,并且维护着帝国的根本国家利益,为帝国的千万百姓创造了数不尽的财富
作为军人,白佑彬一向不太关注政治上的问题
也许,这是他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他最大的缺点在帝国的体制下,军人干政的结果都非常悲惨,可不懂政治的军人又往往难以得到重任
反正,对当时的白佑彬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手头的那些“鸡毛蒜皮”般的小事( )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七十章 名将献礼
陈锦宽给卫延年部署的任务来看,帝国海军在七月份非常关键。/
换句话这也是一个政治任务。第三次同盟国脑会议持续了一个多月,而拖了这么久的根本原因就是,萧鼎昆需要一次重大的战略胜利,从而为谈判增加一块最重要的筹码,让德意等国承认帝国的霸主地位。
这个战略性的胜利其实与北大西洋战区没有多大的关系。
当时,行动最积极的并不是6少丰。
在干掉了美军的所有作战舰队,美国海军仅存一艘战列舰(另外还有数艘来自英国的战列舰,只是都没有能够形成作战能力)的情况下,6少丰修订了作战计划,确定将攻打太子港放在要位置上,是否攻打罗德城反而成了次要问题。
只是,戈纳夫岛上的6战队营地遭到了美军舰队的炮击。
在数个小时内,美军的二支作战舰队就向岛上的6战队投掷了上千吨炮弹,摧毁了囤积在岛上的二十多万吨作战物资,并且炸死炸伤一千多名6战队官兵,摧毁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与基建设备。
在此情况下,要想攻打太子港,6战队需要至少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到时候,即便6战第八军得到了来自南大西洋战区的6战第十军的支持,也很难在十天左右打下太子港!
结果,在6少丰忙着调兵遣将地时候,余辉宏在太平洋上先采取了行动。
实话。余辉宏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攻打巴拿马地作战行动从七十六年(年)下半就开始策划。到年底地时候开始实施。结果拖了几个月。都因为要配合北大西洋上地战略进攻行动而被推迟了好几次。导致余辉宏在太平洋战场上浪费了好几个月地时间。
随着美军作战舰队全军覆没。进攻巴拿马地所有问题都以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七月五日。也就在第三次同盟国集团脑会议开幕地那一天。第11舰队在赵礼地指挥下。全面炮击了巴拿马运河区南部地区地美军阵地。当天傍晚。配属于6战队地火力支援舰队到达。并且参加了炮击行动。
六日上午。6战第五军地先头部队登上了美洲大6地海滩。
与余辉宏预料地差不多。美军地抵抗并不是很顽强。/仅仅用了十来个小时。先上岸地6战队就控制了滩头阵地。并且将防御纵深扩大到了三公里左右。基本上确保了滩头阵地地安全。
其实,经过数个月的反复炮击,驻守巴拿马的美军早已失去了斗志。
如果当时美国海军还能为美军的地面部队支持,也许美军会进行顽强地抵抗。现在,美国海军已经失去了活动能力,甚至连作战物资都得依靠中美洲地区的林间小路输送,美军还有什么斗志呢?
八日上午,在巩固了滩头阵地之后,6战队开始向巴拿马城推进。
当天傍晚,先头部队就占领了美军地外围阵地,并且在舰队的支持下向美军侧翼迂回,准备按照计划包围巴拿马城。
与以往一样,6战队的进攻打得不急不慢。
美军早在五月底就炸毁了巴拿马运河上的船闸,使运河失去了航运能力。为此,余辉宏在六月初的时候就让后勤部门设法提前准备好了用来修复船闸的设备,并且提前预制了一批用在船闸上地机件。按照余辉宏的看法,帝国海军一时半会还不会利用巴拿马运河,而美国海军也失去了作战能力,即便无法使巴拿马运河恢复通航能力,也不会对海军地作战行动造成太大的影响,从而没有必要急着夺取船闸,并且展开修复工作。
在此情况下,余辉宏有更多地能力来收拾运河区的美军部队。
到十一日上午,上岸地作战部队已经达到了四个6战师的规模,另外三个6战师也正在赶来的途中,预计在十五日就能到达。
而当天下午,6战队的先头部队突入了巴拿马城区。
驻扎在巴拿马城的美军第七步兵师进行了比较顽抵抗,可很快也被炮火支援舰队的猛烈炮击给打垮了。
激战斗持续到了十二日上午,随后就变成了零星的抵抗。
十二日下午,美军指挥官向进攻部队的6战队军官交出了指挥权,并且向所辖的美军作战部队下达了投降的命令。到十三日上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