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比睿”号在改进的时候换上了为“大和”号测试的新式塔楼。
这又占去了几百吨的重量,也就是说,“比睿”号还要在别的地方削减几百吨的重量来“满足”新式塔楼的需要。
如此一来,“比睿”号的装甲防护能力在原本已显薄弱的“金刚”级中是最差的!
另外,“比睿”号欠缺的不仅仅是装甲。
因为提前“竣工”,所以在被派往南遣舰队的时候,“比睿”号没有来得及装上新式测距仪,使用的仍然是从“榛名”号上拆下来的老式测距仪。
另外,在“条约期间”,“比睿”号被改为训练舰,并且被拆掉了“哎”(日文第四个字母的中文音)炮塔,并且没有接受第一次大规模改进。结果,在改造中,“比睿”号重新安装“哎”炮塔,并且没有来得及在奔赴南遣舰队之前进行调试,甚至连“哎”炮塔的扬弹机都没有完全备妥。
这些,都是“比睿”号上存在的致命隐患。
显然,小泽治三郎“壮士断臂”的“壮举”也是有一定理由的。
作为战队里最差的一艘战列舰,不牺牲“比睿”号,难道牺牲更有机会逃脱,并且更有把握给予对手重创的战舰?
这也正是小泽治三郎的特点,冷静,而且绝对冷酷。
随着“比睿”号突前,战场上的局面再次出现了变化。
此时,“太祖”号上,白佑彬也正在考虑是否要转移目标。
说白了,前面十四轮齐射的结果让他非常失望。即便换“皇帝”级之外,其他任何一艘战列舰,在十四轮齐射中,也能保证有一成的炮弹命中目标。这可是帝国海军在大规模炮战中最低的命中率!
结果,“太祖”号打出的一百二十六枚炮弹,只有一枚命中,十八枚近失,其他全都偏差得有点离谱。
另外,完成转向的时候,局势也生了变化。
之前与“太祖”号交战的一号目标舰已经脱离了“太祖”号后主炮的射界。因为“皇帝”级丙炮塔,也就是位于尾部的主炮炮塔的旋转角度只有二百三十度,即只能向左右各旋转一百一十五度。所以,在完成转向后,“太祖”号只能用九门主炮瞄准三号目标舰与四号目标舰。
相对而言,四号目标舰更加理想。
只不过,敌舰队的度明显慢了许多,一号目标舰的度已经跌到了二十二节,而且还有继续减的迹象。要不了多久,编队就能追上去,于敌舰队处于平行状态。
这样一来,“太祖”号的对手应该是二号目标舰。
如果现在炮击四号目标舰,等下还要重新调校炮击参数,才能瞄准二号目标舰。相反,如果炮击三号目标舰,等下可以与“仁宗”号先干掉三号目标舰,再“招呼”二号目标舰。至少在白佑彬看来,失去了雷达的“仁宗”号比“太祖”号还不如,最终肯定需要“太祖”号帮忙,才能干掉三号目标舰。
当然,白佑彬有足够的时间做出选择。
现在,舰队的度达到了二十七节,而且还在提。看样子,祖寿清准备先追上向东逃窜的敌舰队,在最理想的位置上给予敌舰队致命的打击。因此,除了排头的“太宗”号在用部的两座炮塔继续炮击暴露在火光中的一号目标舰之外,其他战舰都暂时停止了炮击。
随着“比睿”号,也就四号目标舰突然加杀出,白佑彬的难题迎刃而解。
这时,祖寿清也下定了决心,一个非常大的决心!( )
第七章 绝对虐杀
“太祖”号上的**再次出怒吼的时候,编队里四艘主力舰相互间的距离已经拉近到了两海里之内。
按照祖寿清的命令,四艘主力舰的炮口全都对准了四号目标舰。
根据后来的战斗报告,祖寿清当时认为,加突前的四号目标舰并不是为了吸引火力,更不是为了掩护排头的旗舰,而是准备逃跑。
当然,他这一推断也有一定的依据。
“比睿”号的舰桥外形明显与另外三艘“金刚”级不一样,特征非常明显。当时,帝国海军情报局已经证实,“比睿”号在编入快战列舰群,也就是南遣舰队的时候,没有完成所有的改装,战斗力最差。
因此,祖寿清完全有理由相信,为了保存实力,小泽治三郎命令“比睿”号脱离战斗。
问题是,祖寿清忽略了非常关键的一点。
如果“比睿”号仅仅只是脱离战斗的话,就应该从三艘姊妹舰的右舷方向,也就是南面通过,这样才能避免遭到帝国快战斗群的集中打击。可“比睿”号选择的航线却截然相反,无疑是将自身暴露在了四艘主力舰的炮口之下!
结果,“比睿”号不但跑不掉,还将成为“炮弹磁铁”。
毫无疑问,对“比睿”号来说,结局是非常悲惨的。
在其加突前的时候,双方战列线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十六公里,几乎达到了“皇帝”级战列舰主装甲带对十四英寸穿甲弹的绝对“免疫区”的近界。也就是说,如果距离再近一点,十四英寸穿甲弹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穿透“皇帝”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当然,在这个距离上,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可以毫不费力的打残“比睿”号。
另外,“比睿”号要绕过前面的三艘姊妹舰,还需要向北转向,如果一来,与北面四艘主力舰的距离会近一步拉近。最终,甚至能够给对手形成“直射”的机会。
对于主动送上门来的“猎物”,帝国海军官兵绝不会手软。
这次,立战功的仍然是官兵素质最好的“果敢”号。
在第二轮齐射中,“果敢”号打出的四枚穿甲弹(丙炮塔没有参加战斗)中,竟然有两枚穿甲弹砸中了“比睿”号,另外两枚的偏差距离也不是很大!
也就是说,命中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这绝对是难以想像的“高”命中率,要知道,在以往的舰队炮战中,只要交战距离过一万米,命中率能达到百分之二十,都算得上是奇迹了。即便在一万米以内的炮战,命中率也很少过百分之二十!
可以说,“果敢”号的这轮炮击出了官兵的高素质之外,运气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两枚炮弹,一枚落在了“咿”炮塔上,另外一枚落到了二号烟囱与“呜”(日文第三个字母的汉语音)炮塔之间的水平甲板上。
这两枚炮弹都重创了“比睿”号,可都没有致命。
打中“咿”炮塔的那枚穿甲弹从炮塔正面装甲与顶部装甲的交接处穿入,摧枯拉朽般的摧毁了炮塔内的几乎所有设备,干掉了几乎所有炮手之后,又“顺利”的穿透了炮塔后部薄弱的装甲板,最终落到“比睿”号右舷外的海面上的时候才生爆炸。
毫无悬念,这枚穿甲弹彻底摧毁了“比睿”号的“咿”炮塔,却没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命中中部的那枚炮弹造成的毁伤更严重。顺利撕开水平装甲后,穿甲弹的行进路线向上偏移了一些,结果在四号锅炉舱上方爆炸。冲击波直接震坏了二号烟囱的通风管道,同时破坏了舰体结构。这一来,“呜”炮塔的旋转机构被卡住,导致该炮塔只能向左侧旋转六十五度,无法达到最佳射界。另外,四号锅炉舱的数根管道被弹片切断,导致两座锅炉暂时“罢工”,“比睿”号的度也迅降低到了二十三节。可是,战舰上的日本轮机官兵却奇迹般的修好了损伤,使战舰的度在十分钟后恢复到了二十八节!
实际上,这两炮的最大功劳还是“点燃”了放置在二号烟囱左侧的小艇。更关键的是,当时小艇上装了不少的救生衣,而这些救生衣都是易燃物品。也就是说,“比睿”号暴露在了自身的火光之下。
虽然五分钟后,损管队员扑灭了小艇上的大火,但是五分钟的时间足够决定“比睿”号的命运了。
抓住这最为关键的五分钟,快战斗群的四艘主力舰从前到后,分别向“比睿”号打出了三轮、四轮、二轮、四轮急促齐射,总共射了九十七枚(因为受到射界的限制,“果敢”号的丙炮塔一直没能投入战斗)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前后共计有十三枚穿甲弹命中“比睿”号。按照命中顺序:
“太祖”号的乙炮塔射的一枚穿甲弹紧随“果敢”号,准确命中了“比睿”号舰桥下方水线附近。即便穿甲弹的入射角接近四十度,仍然势不可挡的撕开了“比睿”号的主装甲带,并且进入舰体,摧毁了该处的军官住舱,以及通信中心。
“太宗”号紧接着上演了“连环拳”,在第四轮齐射中,两枚穿甲弹几乎同时命中了“比睿”号的舰艏与“哎”炮塔后方的水平甲板。前一枚穿甲弹“咬”掉了“比睿”号的“鼻子”,后一炮弹则在“哎”炮塔的弹药库外爆炸。虽然日本损管队员用最快的度向弹药库注水,避免弹药库殉爆,但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直接震松了“比睿”号中间两根推进轴的固定器,为等下的“惨剧”埋下了伏笔。
“果敢”号不甘示弱,在第四轮齐射中,再次用两枚穿甲弹“教训”了“比睿”号。一枚打在了“啊”炮塔的正面装甲上,并且在炮塔内部爆炸,结果该炮塔被炸开花,彻底完蛋了。另外一枚炮弹则落在了一号烟囱上,虽然炮弹在穿透烟囱之后,掉入海里才生爆炸,但是强大的冲击力足以让这根烟囱瘫痪了。
似乎“上帝之手”在暗中帮忙,第五轮齐射时,“果敢”号射的一枚穿甲弹再次命中。而且这枚穿甲弹再次命中了“咿”炮塔,与之前那枚穿甲弹的弹着点几乎完全重合。只不过,“咿”炮塔早已瘫痪,所以这枚穿甲弹没有给“比睿”号造成更大的伤害。
几乎同时,“太祖”号在第五轮炮击中,将“比睿”号最后一座还能作战的炮塔,即“呜”炮塔来一个“一锅端”。穿甲弹仍然从炮塔正面穿入,在炮塔内爆炸。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