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此时美军各舰舰长都已现,向他们开火的不是大型巡洋舰。
再笨的舰长都知道,帝国海军大型巡洋舰使用的三百毫米穿甲弹绝对不可能对“维尔京”号造成那么严重的损伤。另外,四百毫米穿甲弹落在海面上爆炸后产生的水柱比三百毫米穿甲弹大得多。
加上此时天色已经放亮,美军战舰上的了望员已经能够看到对方的桅杆了。
二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因为将舰桥与烟囱合在了一起,所以只有前桅杆,没有后桅杆。为了安装搜索雷达,“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在接受维护与维修的时候,都在烟囱后方增加了一根专门用来架设雷达的简易桅杆。而二艘“皇帝”级战列舰都有二座烟囱,采用的也是常规布局,有前后二根桅杆。
可以说,这二种快战列舰的外形特征都很明显。
有经验的了望员通过其桅杆的布置方式就能判断出其身份。即便了望员没有经验,也可以根据战舰的投影图做出准确的判断。
毫无疑问,这个现立即让美军舰长们吓破了胆。
就算对方只有四艘战列舰,在无法对对手构成威胁,而自己却处于险境之中的情况下,继续战斗下去,就等于送死。
而这些舰长之前都在护航与破交战场上作战,他们根本不想与战列舰交手。
当恐惧战胜了希望,本能就压倒了理智。
七点二十四分,“佛得角”号在出了“本舰遭到重创。无法继续作战”的电报之后,先转向脱离了战斗队列。
随即“尼加拉瓜”号也出了相同的电报。跟随“佛得角”号撤退了。
当然,这二位舰长并不知道。就在他们撤退的时候,在“阿拉斯加”号指挥舰队作战的金凯德也已经被强行带上了一艘汽艇。离开了旗舰。
相对而言。“佛得角”号与“尼加拉瓜”号是幸运的。
七点二十七分。“阿拉斯加”号挨了第五枚穿甲弹。
因为要让舰队指挥官离开,该舰先减又转向。所以避开了“太宗”号的第五次齐射,并且迫使“太宗”号在打出第六次齐射前重新测算炮击参数。延迟了开火时间。只是,该舰地好运也走到头了。
第五枚穿甲弹的命中点几乎与第四枚穿甲弹完全重合。
此时“阿拉斯加”号因为右侧舱室进水。舰体已经向右侧倾斜了大概五度。结果,当穿甲弹击中舰体之后,不但穿透了锅炉舱外面地加强防护装甲,还打穿了锅炉舱,最终在战舰的底舱,距离龙骨不到三米处爆炸。
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地装药量是重型穿甲弹的四点五倍,即装有三十四公斤高能炸药,其爆炸威力远远过了重型穿甲弹,因此对舰体结构造成地破坏也远远过了重型穿甲弹。
在损失了一半动力,加上龙骨受损之后,“阿拉斯加”号地命运也到头了。
接下来,“太宗”号由朝其齐射了三轮,才将炮口转向了下一艘敌舰。
最终,“阿拉斯加”号被七枚穿甲弹击中,有五枚在舰体内生爆炸。在经过了大概二十分钟地抢救之后,舰长下达了弃舰命令,同时让负责炸毁战舰的爆破人员在B、c两座炮塔地弹药舱里安装了定时炸弹。
八点过五分,“阿拉斯加”号在弹药舱的大爆炸中分成了三截,迅沉没。
因为其沉没时间较晚,所以“阿拉斯加”号成为了此次海战中战沉地第三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同时是此次海战中美军战沉的第五艘大型巡洋舰,是交战双方战沉地第七艘大型巡洋舰。
在“阿拉斯加”号遭到重创的时候,“巴哈马”号的命运也生了转折。
可以说,“太祖”号的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过了其他三艘战列舰。
在用二轮齐射就摧毁了“维尔京”号之后,“太祖”号又仅仅只用了三轮齐射就让“巴哈马”号领略了其强悍的战斗力。
三轮齐射,四次命中,且次次都在要害部位。
除了炸掉其舰桥,c炮塔与前端的一号与二号轮机舱的三枚穿甲弹之外,真正葬送掉“巴哈马”号的是击中了其B炮塔弹药舱的那枚穿甲弹。
七点三十一分,“巴哈马”号在猛烈的爆炸中二截。
二分钟后,这艘满载排水量接近三万四千吨的大型战舰就从海面上消失了。
因此,“巴哈马”号成为了本次海战中第三艘战沉的大型巡洋舰,也是美军战沉的第二艘大型巡洋舰,第一艘在海战中被击沉的“古巴”级大型巡洋舰。
随着“巴哈马”号战沉,“阿拉斯加”号与“维尔京”号失去作战能力,“佛得角”号与“尼加拉瓜”号撤出战斗,美军增援舰队在十四分钟之内连续战损了五艘大型巡洋舰,而与其交战的四艘快战列舰无一战损,甚至没有损失主要的作战能力!
这一结果,恐怕也远远过了白佑彬的预料吧!
继续求票求支持! 。( )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二十一章 大胆决策(第一更)
如果说白佑彬对战局的迅变化只是感到有点意外,那么就只能用“绝望”来形容金凯德的感受了。(提供最新章节阅读》
四月份,听闻白佑彬被派去担任第四舰队司令官的消息后,金凯德还高兴了一阵。
当时,金凯德刚刚接替斯普鲁恩斯出任第51舰队指挥官。虽然在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到来之前,第51舰队仅仅只是个番号,没有几艘像样的战舰,另外金凯德能够复出,也是因为斯普鲁恩斯被打入冷宫,威利斯•;李需要在西南太平洋上协助哈尔西,不然他也没有这个机会。但是对金凯德来说,能够重新抵掌作战舰队,绝对是他事业的转折点。特别是在少了一个最大的威胁之后,只要他能够在第五舰队干出一点成绩来,就能洗刷以往的耻辱,获得更多的机会。
正是在看到希望之后,金凯德才一反常态的变得更加积极。
七月份的时候,金凯德就向尼米兹提出,应该改变作战方式,在动战略反击之前,消灭一直在后方航线上活动的敌国破交舰队。为了让尼米兹相信他的判断,金凯德还花了十多天的时间,写了三份极为详细的调查报告。
一份是明帝国海军破交舰队在美军后方航线上所造成的严重威胁与巨大损失的调查统计结果,一份是美军破交舰队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上的战国统计报告,另外一份是美国海军为了保护后方航线投入的护航力量的统计结果。
根据这三份调查报告,金凯德做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战略远见地结论。
破交战不但能够影响到交战双方的战略平衡,还能对交战双方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金凯德地结论非常正确。
在他之前,美国海军已经有一批年轻军官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只是这些年轻军官要么位低言轻,要么无法接触到更多的资料。从而无法像金凯德那样在调查报告中加入足以让人信服的统计数据,因此这些年轻军官的观点并没有得到重视。
只是,这也能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金凯德更擅长搞战略规划,做文职工作。
这大概与他当初在意大利担任美国海军驻外武官有很大的关系吧。
作为一名有着远见卓识的海军统帅,尼米兹非常重视金凯德的调查报告,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只是,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金凯德却没有提出实质性地建议。
按照一般人的观点。改变现状的办法只有二个。
一是加强护航力量,使敌人的破交舰队难以击败护航舰队,也就难以威胁到后方航线。二是加强破交力量,使敌人在其后方航线上投入更多的护航力量,从而削弱了敌人在破交战上的投入。
只是这两个办法都不见得有多高明,或说没有可操作性。
美国海军已经力所能及的加强了护航力量,能够动用地战舰。包括那些老掉牙的,仅仅配备了十二英寸舰炮地无畏舰都在翻新之后重新服役。要想加强护航力量。就只能建造更多地战舰,而且是足以对付敌人破交舰队的大型巡洋舰。而在护航作战中。如果要用大型巡洋舰对付敌人地大型巡洋舰,就必须使护航舰队拥有兵力优势。不然很有可能遭到敌人破交舰队的绞杀。因此,护航成本远高于破交成本。
在金凯德提交报告地时候。尼米兹已经让哈尔西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组建破交舰队,并且抽调了数艘大型巡洋舰到印度洋上去执行破交任务。另外,还有三支破交舰队以珍珠港,以及阿留申群岛的基斯卡岛为依托,在西太平洋上执行破交作战任务。也就是说,尼米兹已经力所能及地加强了破交力量。可是明帝国海军需要保护的航线相对较少,而且比较集中。另外,明帝国海军还有大量老式战列舰可以调动,也就能够为较短的航线提供足够的保护。如果美军不能投入更多的破交战舰,将很难在破交战场上见到成效。
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任何传统手段都不可能解决美军遇到的麻烦。
结果,金凯德能够看出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
直到十月初,斯普鲁恩斯返回珍珠港。
其实,斯普鲁恩斯也早就意识到了破交战与护航战的重要性,只是在没有解决办法的情况下,他没有急于向尼米兹提出建议。
从此也能看出,斯普鲁恩斯比金凯德更加务实。
当时,尼米兹相当重视金凯德提出的问题,因此在斯普鲁恩斯返回第五舰队,恢复了太平洋舰队参谋长的身份之后,尼米兹就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直接说,但是很明显,尼米兹更相信斯普鲁恩斯的能力,认为斯普鲁恩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尼米兹交代的任务,斯普鲁恩斯从来不会推托。
直到十月底,斯普鲁恩斯才拿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方案。
这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