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浪-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乐观。卫延年,你应该看过雷霄霆前几天送来的那份情报吧?”

    卫延年微微点了点头。白佑彬却显得有点茫然。

    看了眼白佑彬之后。陈锦宽去将放在办公桌上地一份文件拿了过来。递给了白佑彬。“你仔细看看吧。这是情报局才搞到手地。”

    只看了个开头。白佑彬就知道陈锦宽为什么要派遣快战列舰去大西洋了。

    这是一份关于英国海军地情报。在完成了五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地建造工作之后。因为“狮”级战列舰受到主炮地困扰。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所以英国海军在七十二年初地时候紧急调整了造舰计划。用原本计划提供给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提供给“勇敢”号等三艘战列巡洋舰上地双联装十五英寸炮塔。加上“狮”级战列舰地舰体。建造了两艘。而不是一艘“前卫”级战列舰。

    这两艘战列舰都将在七十四年年底。最迟七十五年年初服役。

    到时候。算上四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英国海军将拥有六艘快战列舰。另外。英国海军还拥有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与五艘“复仇”级战列舰。如此一来。英国海军到时候总共将拥有十六艘战列舰。

    除了度太慢,而且过于陈旧的“复仇”级只能用于护航作战之外,其他的十一艘战列舰都有足够强大的战斗力。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在进行了现代化改进之后,不但维持了二十四节的最快度,其防护能力还得到了全面提高。另外,其装备的八门十五英寸舰炮地威力远远过了帝国海军的任何一种老式战列舰。甚至过了“乔治五世”级装备的十四英寸舰炮。

    当时。北大西洋战场上,同盟国很难与英国海军抗衡。

    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至今仍未修复。“提尔皮茨”号孤掌难鸣,“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只是战列巡洋舰,难以担当重任。而按照帝国与德国达成的协议,由帝国协助德国建造的快战列舰最快也要到七十六年才能建成服役。

    虽然意大利海军拥有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但是其续航力不到五千海里,意大利海军由没有配套的快战斗支援舰与快综合补给舰,其活动能力非常有限,难以到北大西洋上执行作战任务。

    土耳其海军就更不用指望了,其几艘老掉牙的无畏舰根本派不上用场。

    如此一来,对付英国海军的重任落到了帝国海军第四舰队地身上。

    虽然前大西洋舰队的四艘战列舰都已修复,并且在年初的时候就返回了第四舰队,算上第二舰队的六艘战列舰,第四舰队此时一共拥有十艘战列舰。可问题是,这十艘战列舰都是老式战列舰,除了“长江”号与“黄河”号勉强能够与英国海军的“乔治五世”级与“前卫”级抗衡之外,另外八艘战列舰甚至不是“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对手。

    这还只是眼前的情况,按照情报局的推测,七十五年六月份,第一批四艘“狮”级战列舰就将服役,到时候英国海军将拥有十艘快战列舰!

    显然,仅仅只有十艘老式战列舰的第四舰队不是英国海军地对手。

    “我们地重点不是北大西洋,至少在我们夺取了太平洋的制海权之前,还不会将重点转移到北大西洋上去。”在白佑彬看文件地时候,陈锦宽不紧不慢的说道,“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北大西洋上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就无法牵制住英国海军,也就无法阻止英国海军再次派遣舰队进入太平洋。现在巴拿马运河已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而随着狮级战列舰服役,美国肯定会出要求英国在太平洋上有所表现。这一点,雷霄霆在情报中说得很明确了。”

    卫延年微微点了点头,神色已经变得很阴沉了。

    白佑彬也正好看到了这一点。

    名义上,“狮”级是英国海军完全按照《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设计建造的第一种快战列舰,而且是采用了新式十六英寸主炮的战列舰。问题就在这里,“狮”级战列舰采用的主炮不是英国自行研制的,而是借用了美国海军为“衣阿华”级研制的mk7型舰炮。因此,在出售mk7型舰炮的制造技术的同时,美国就与英国达成了协议。“狮”级服役之后,英国海军必须要出兵太平洋,协助美国对付帝国海军。

    按照雷霄霆的报告,在美国看来,英国只需要在北大西洋上保有六艘快战列舰,加上九艘老式战列舰,就足以应付同盟国海军的威胁。当然,前提条件是,帝国海军没有向大西洋增兵。“英国出兵太平洋,我们不但要考虑军事上的影响,还要考虑政治上的影响。”说着,陈锦宽特意朝白佑彬看了一眼。“现在,我们在太平洋战场上拥有巨大的战略优势,这对双方士气的影响非常大。美国海军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与我们抗衡的实力,美军的信心必然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美军在太平洋上孤军作战,没有外援。设想,如果英国海军出兵太平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白佑彬立即明白了过来。

    可以说,之前拦截英国Z舰队,还有欧洲联合舰队,正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帝国海军要想在短期内获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就要阻止协约国其他国家向太平洋派遣舰队,单独与美军作战。

    现在看来,要想阻止英国海军在明年出兵太平洋,唯一的办法就是向第四舰队增兵。

    到此,白佑彬也明白了陈锦宽决定向大西洋派遣快战列舰舰队的原因。( )

第十卷 浴血鏖战 第十八章 初为人父(第三更)

    虽然说服了卫延年与白佑彬,但是在具体的安排上,仍然出了很多的问题。该章节由网友上传,网特此申明

    当时,卫延年与白佑彬都倾向于在年后才向第四舰队派遣快战列舰,如此一来,就可以将修复之后的那四艘快战列舰派遣过去,而不用从现在的太平洋舰队里抽调兵力。只是,陈锦宽更倾向于直接从太平洋战场上抽调一支舰队过去,而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争取在“狮”级战列舰建成服役之前,与德国、意大利海军联手动一次战略进攻,达到消耗英国海军兵力的目的。

    接下来的几天里,三人都在商讨相关的事情。

    显然,刚刚服役的四艘“省”级战列舰都得留在太平洋。先是这四艘战列舰的训练工作还未结束,没有形成完备的战斗力,无法满足远征作战的要求。其次是这四艘战列舰采用了大量的新式设备,而且其排水量过了直布罗陀港内最大船坞的承载能力,在大西洋上难以得到良好的维护。最后就是这四艘战列舰是留着对付美国海军的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的,也就必须留下来。

    如此一来,就只能抽调第3舰队,或第32舰队。

    从个人感情上,白佑彬更倾向于抽调第32舰队。毕竟,蓝凌波需要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他留在太平洋战场上,既要受到白佑彬的压制,还要受到郑恩博的限制,很难有出头之日,更难以获得足够的成长机会。

    可是,从大局上考虑,白佑彬又知道应该派第31舰队过去。毕竟,大西洋上的战斗直接关系到了太平洋上的战略平衡,如果蓝凌波在大西洋上搞砸了,最终还得有人去给他擦**,而这对蓝凌波的个人展也没有任何好处。

    可以说。当时选的不是舰队,而是舰队指挥官。

    郑恩博已经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证明了其作为舰队指挥官的优良素质。只是,现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非常吃紧,在哈尔西地威胁下,几乎没有人能够顶替郑恩博。如此一来。就不能派郑恩博去第四舰队。

    白佑彬也不可能去第四舰队,他还要留在第一舰队,而且很有可能成为第一舰队司令官。

    蓝凌波就不用考虑了,至少陈锦宽从来没有想过让蓝凌波率领舰队到北大西洋上去挑战英国皇家海军。

    十二月七日。陈锦宽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地决定。

    提拔前第11舰队作战参谋杨定方为第11舰队指挥官。蓝凌波调回海军总参谋部。由杨定方率领第11舰队奔赴大西洋。听从第四舰队司令官钟长生中将地指挥。

    表面上。陈锦宽把四艘快战列舰交给了刚刚提拔起来地杨定方准将。实际上。却是让钟长生负责指挥。显然。这是陈锦宽大胆用人地直接体现。从客观地角度讲。杨定方确实有足够地能力担任舰队指挥官。其之前就是战列舰地舰长。随后由在舰队内兼任作战参谋。随同白佑彬打过几次漂亮地海战。并且取得了不错地战绩。与蓝凌波相比。杨定方地实战经验更为丰富。而他缺少地就是一些“人气”。让他与钟长生配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毕竟。当时钟长生是帝国三大舰队司令官之一。即便只是海军中将。其能力与地位都不比江洪波差多少。

    对元帅地这一安排。卫延年与白佑彬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在卫延年看来。钟长生能够在大西洋上玩转第四舰队。就有能力指挥第43舰队。另外。钟长生与意大利、德国海军将领有着密切地联系。由其组织战略进攻。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白佑彬看来。杨定方也是他地部下。如果杨定方能够得到机会。不但能够成为帝国海军新地舰队指挥官。对提高白佑彬在海军中地地位也大有帮助。另外。杨定方也确实应该获得这样地机会。作为一名从战列舰舰长地位置上走出来地海军将领。他迟早都会成为舰队指挥官!

    随后,卫延年按照陈锦宽的意思,对海军的编制做了调整。

    新服役的四艘“省”级战列舰组编为新的第11舰队。由白佑彬直接指挥。其参谋班子也是前第12舰队的那批军官。

    按照卫延年的说法,如果白佑彬能够率领第11舰队在太平洋上再立战功。陈锦宽元帅就会保举他为第一舰队司令官,从而让江洪波专心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