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明经题本身就是北方士子的强项,要想在众多优秀的士子中出头,必须一字不错,还要书法优秀。

    不仅李延庆,几乎所有的士子都松了口气,昨天的《论语》和《孟子》考得所有人都焦头烂额,今天终于出现了他们熟悉的题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又有希望了。

    ‘当!’第二声云板敲响,考试正式开始,士子纷纷提笔,开始沙沙地写了起来。

    李延庆却不急于动笔,他要分配一下题目,进行合理统筹。

    一共有三十道题,考三天两夜,实际上就是考三个白天,平均每天十道题,如果不写草稿,直接在正式答卷上答题,那时间是很充裕,可一旦写草稿,就只剩下半天答题,虽然明经题难度不大,但它却是以量多而著称,写草稿等于要做两遍。

    但要想得高分,那就必须写草稿,才能保证卷面的一字不改,以及卷面上的美观,李延庆踌躇良久,还是决定写草稿,时间上虽然紧张一点,但他写字很快,可以多少争回来一点时间。

    李延庆看第一题,只有一句话,‘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题目要求以此句为初始默写完本卷余文。

    李延庆早已倒背如流,他立刻辨认出,这是《周官新义》卷六中的地官一,按照要求默写完余文,大约有五千余字。

    李延庆不由倒吸一口冷气,若写完全文至少要一个半时辰,若每题都是这样的量,那就算不写草稿也来不及做完。

    他连忙又放下笔,仔细看了一遍所有题目,还好,象这样的斗量题一共只有三题,其他题量都不大,有十几题甚至只要写百余字的诠释。

    这时,他又猛地想起一件要紧事,那就是字体安排,一共只有十张正卷,而且只准写一面,那他需要写多大的字体才能保证试卷够用,这是个极为重要的细节问题,如果不安排好,前面字体大,后面发现卷子不够用了,后面再被迫写成芝麻字,甚至没有试卷答题了,都严重影响得分。

    李延庆索性把笔放下,开始全盘计算字数,他足足用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算出三十道题一共要写两万三千多字,一张正卷要写两千三百多字,李延庆写了五年的小说,在控制字数方面已经如火纯青,他脑海立刻出现一幅美观漂亮的卷面,字体要用四号字体,间距为半格,用行楷最为流畅。

    当他把三十道题全部谋篇结束,考试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他居然还一个字没写。

    这时,李延庆忽然发现有人在看自己,一抬头,只见一个留着长须的巡视监考官正站在门口负手望着自己,目光里有疑惑之色,意思是问自己为什么还不动笔?而别的考生都已经写了很多了。

    李延庆将草纸略略向前推了一下,上面写满了统计数字,中年官员拾起草纸,只见写着‘第一题五千七百余字,用纸两页,第二题一千二百余字,用纸一页,第三题。。。。。。。’

    监考官这才明白,原来眼前这个少年考生在统筹试卷,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才是聪明的考生,他赞许地点点头,放下草纸走了。

    李延庆取过一张草纸,开始提笔写了起来: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

    掌土地之图则土防土宜土均之法,可施王国之地中,可求邦国之地域,可制掌人民之数则地守地职地贡之事,可令万民之卒伍,可防都鄙之室数,可制夫然后可以佐王安扰邦国。。。。。

    。。。。。。。。。

    当李延庆写了一千多字后,便渐渐找到了感觉,索性抛开草纸,直接在正卷上写了起来,全神贯注,运笔如飞,一行行小字如行云流水般出现在试卷上。

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试科举(六)

    贡院的办事效率着实低下,考生们的包裹直到黄昏时分才送来,很多考生快冻得半死,也有很多考生饥饿难当,隔壁的郑胖子就是典型,他饿得快晕过去,甚至不惜两次违规摇铃,催促自己的食物,不过他的违规并没有被考官记录在案,只有一次不痒不痛的口头警告。

    当包裹送来后,李延庆只听见隔壁发出一声饿狼般的低吼,随即传来了狼吞虎咽的大嚼声。

    李延庆虽然也腹中饥饿,但他却没有失态,而是先小心翼翼地将试卷收好,再将包裹放在桌上解开,里面是三只食盒。

    李延庆不得不佩服王掌柜经验丰富,王掌柜特地用红布包五十文钱放在包裹里,现在红布包不见了,但食盒和里面的食物却保存完好,否则被士兵检查完后,一定是一堆狼藉。

    主食是蒸馍,还有腌肉、腊肠、煮蛋、泡菜,另外还有十几个橘子,份量很足,足够吃三天,虽然都是冷食,不过考场会供应大碗热茶,胃里也不会太难受。

    这时,士兵开始送茶水,李延庆饱餐一顿,又喝了热茶,上一趟厕所,这才用毛毯裹住身体,倒头便呼呼睡去,既然时间已经算好,那充足的睡眠便是保证体力的关键了。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到了第三天中午,很多考生谋篇不足的后果开始显现,最严重的后果是题目没有做完,但答题纸已经没有了,这样的考生绝不是少数,至少李延庆亲眼看见周围有好几个士子向考官求索卷子而被拒绝并警告。

    稍好一点的是前面字体大,到了后面则字体越来越小,行间距离全挤在一起,典型的虎头蛇尾式卷子,肯定会影响最后的得分。

    李延庆是在第三天下午做完了全部三十道试题,除了三道五千字的答题他没有用草纸外,其他试题他都在草纸上答了一遍。

    他仔细地看了一遍十张答题卷,他自己非常满意,没有一处修改的痕迹,布局匀称,字体不大不小,整篇卷子非常赏心悦目,他等卷子的墨迹都干透,便写上了名字,并糊了名,最后用一只小木夹将十张卷子夹在一起。

    这时,允许交卷的鼓声敲响了,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时辰,这个时候,该做完的考生都已经做完,即使没有做完,但也是因为各种原因做不下去,要么就是背书不精,要么就是答题纸没有了,士子们都不再犹豫,纷纷交卷。

    李延庆听了听隔壁的动静,他真的佩服隔壁这位胖仁兄,时时刻刻都在吃,晚上倒头就睡,呼噜打得震天响,好在李延庆有先见之明,早早先睡了,而另一侧的考生则痛苦不堪,估计一夜都未入睡。

    虽然郑荣泰看似没有怎么动笔,但李延庆还是发现了端倪,在第二天晚上,大约半夜时分,一名军士悄悄给他送来了一卷纸。

    他父亲应该请了赝笔高手,模仿他的笔迹把答案抄了一遍给他,否则以这个胖子的写字速度,就算抄答案他也写不完,甚至还会抄错。

    李延庆拉响了铃铛,将卷子和草纸交给了考官,这才收拾包裹,跟随着人流走出了贡院大门。

    。。。。。。

    第二场考试足足考了三天两夜,所有的考生都筋疲力尽了,他们纷纷各自回客栈休息,准备迎接第三场同样严峻的考试,安阳城的各处酒馆看不见科举士子的身影,只有参加州学入学考试的年轻士子们聚在一起开怀畅饮。

    李延庆和张显匆匆赶回了客栈,张显脸色不太好,看样子第二场考得并不如意,不过李延庆了解他的性格,张显做事缺乏考虑,一定是没有谋篇就直接动笔,最后导致试卷不够用,卷面十分难看。

    但科举就是这样残酷,不仅要考学识,同时也在考验一个人做事的能力,看似没有考虑到细节问题,而恰恰就反映一个人做事的能力不足。

    两人刚走进客栈,王掌柜便迎上来道:“秦哥儿下午退房走了。”

    李延庆和张显对望一眼,异口同声问道:“他去哪里了?”

    “去州学了,他给你们留个口信,让你们好好考试,不要挂念他,他觉得自己更适合走太学路线,他说他受不了科举考试的残酷。”

    王掌柜能说会道,将秦亮的留言说得十分生动,李延庆点点头,其实秦亮考县试第九十七名,就基本上已经决定了他的命运。

    张显叹了口气,“很有可能我也要去州学上舍读书,其实也不错,读书三年就可以考太学了,若考上太学,和考中举人去读太学又有什么区别?”

    这里面当然有区别,太学生哪有那么容易考上,只是李延庆有点疲惫了,不想再说什么,便对王掌柜道:“烦请掌柜送一份上好的饭菜来我房间,再带一壶酒来。”

    “小官人请去休息,我马上就安排送来。”

    李延庆和张显分手,拖着疲惫的步伐回房间了,他身体倒不累,但头脑里却象发生了泥石流一样,一片混沌,他什么事都不想做,什么书也不想看,只想倒头好好睡一觉。

    。。。。。。。。。

    第三场考试也是大头,考策和论,无论明经科还是进士科都有这种题型,可以说它是考生最后排名的关键,考两天一夜。

    策论没有题目试卷,只有示题牌,一共只有三道题,一策两论,其中对策题极为重要,也是整场解试科举的核心。

    对策题却让李延庆有点愣住了,‘试析收复燕云的准备之策’。

    科举也是一面镜子,从科举题目中也可以看出朝廷一些决策的思路,居然提出收复燕云,那就说明当今天子已经有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李延庆是很清楚那段历史的,六年后的宣和四年,童贯率十五万大军北征辽国,企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被临时拼凑的几万辽军打得惨败而归,使金军看透了北宋王朝的腐朽和虚弱。

    不过这道题并不是要求考生写如何收复燕云,而是考准备策略。

    一般战争准备都是会从民心向背、粮草物质、兵源征用、加强训练等等各方面进行阐述。

    但李延庆决定不仅写这些方面,他还要写辽国目前的情况,写金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