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若是往久远点追溯,云南这一地区,在秦汉之时,却是中原王朝控制地区。
蒙诏、越析诏、浪穹诏、赕诏、施浪诏、蒙舍诏。
西南多蛮夷,诸族同处,纷乱不止,加之地方遥远偏僻,使得中原控制不足。但李超不希望让西南多出一个与中原对抗的藩国来,更不愿意这个藩国整合统一西南之地。
蒙舍诏在洱海之南,他们本是哀牢王族中的舍龙一族,为避难迁居至邪龙。邪龙本是哀牢国领土,位置在后世云南的巍山。
汉时,被强行设置为邪龙县,归益州郡管辖。后汉朝势弱,汉朝势力退出后被豪酋占据。舍龙一族到来,得到了哀牢族人支持,势力不断扩充壮大,逐渐就形成了以舍龙一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
这个联盟开始被称舍蒙舍龙,豪酋张乐进为拉拢舍龙一族,将女儿嫁给了舍龙之子细奴逻。
这次出使唐朝,就是细奴逻的主意。
这个细奴逻在娶了汉酋之女后,也算是增长了见识,知道了汉人的强大。他的意思,就是依附大唐,然后与东女国一样,与大唐通商,向大唐购买军械,请大唐的军官帮他们训练军队,然后他们吞并周边其它五诏,以及更多的那些小国。
“既然南诏来朝贡求援,那么这不正是一个机会吗?大唐借着支持南诏之机,开始进入这一地区,熟悉了解,然后才能干涉啊。”
李世民也不是个简单的人,虽然心中得意南诏朝贡,可也不仅是满足于此。南诏想吞并六诏统一周边,李世民却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打算借机插手。
这倒确实是李世民的风格。
“陛下,据臣所知,现在洱海周边还有五个较大的部落,分别是河蛮人的浪穹诏、赕诏、施浪诏,还有磨些人的越析诏,以及洱海西面的哀牢人蒙诏。”
这五诏,其实又是三族人建立的,河蛮人、磨些人以及哀牢人。
至于六诏,是由舍龙族得到哀牢人支持建立的。
因此可以说,六诏的局势是相当复杂的。
若再加上周边那些无数的小国,简直就是一团乱麻。
六诏,相当于六个部落联盟,然后周边还有更多的小部落。这些部落,多被中原称之为獠人。
所谓獠,就是那些各种民族的小部族,比蛮夷戎狄还要卑贱的多。
獠人之中,又还分许多,比如葛獠、猎獠等。
葛獠,也指那些渔猎部族,而猎獠,就是带有猎头习俗的部族。猎头,专指猎人头。
在中原汉人看来,獠人,尤其是好些猎獠,简直就是野蛮的跟畜生一样。
不过也正因为太遥远,而且这些无数的小部族林立,导致中原王朝很难触及到那边。特别是刚经的中原数百年南北朝时期,中原一直忙着内乱打仗,哪有时间管那西南遥远的獠人。
“獠,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洞之间,所在皆有。种类甚多,散居山谷,略无氏族之别,又无名字,所生男女,惟以长幼次第唿之”李世民缓缓念道。
“朕有意教化四海,让大唐统一八方。以往中原内乱,无暇顾及西南蛮獠,但如今,有机会的话,还是不能错过的。”
李超坐在那里听着。
他知道皇帝是个有主见的人,他想听听他的意思。
“南诏不是派了使者前来朝贡嘛,他们想跟大唐通商贸易,同时希望大唐能够派出军官帮他们训练军队,向他们出售军械等等,朕觉得可以。”
李超点头。
“朕已经决定,赐封舍龙为南诏郡王,将洱边周边划为南诏区,下设州县,同时在那设立镇南都护府。朕还打算从益州修一条路到南诏,在边界设立边市,与他们互市。”
“朕打算派侯君集去南诏,任镇南都护府都护。”
听到这里,李超恍然大悟。
原来李世民说了半天,还是要保侯君集啊。
支持南诏国确实没问题,跟他们通商、贸易、出售军械、修路、设边市等,都正常。
就算设立一个镇南都护府,也没什么毛病,可让侯君集出任镇南都护,就有点问题了。
侯君集还在跟程咬金打官司呢。
但谁都能看的出来,侯君集没理,真只要一追查,侯君集肯定得吃不了兜着走。一个副将,跟主将打官司,而且还是在他做了弃主将而逃等事在先的情况下,他怎么打的赢。
现在李世民来一个派侯君集去镇南都护府当都护,就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陛下,其它的都没什么问题,可让侯君集去当这个镇南都护,我觉得有些不妥。他跟程咬金的那个事情,还没有个结果呢。”
李世民叹了声气。
“侯君集这次确实做的太不像话了,可他跟着朕出生入死多年,朕有些不舍。就当给他一个机会,发配他去镇南。”
“陛下如果想宽恕他,饶他一次,这也没问题。但臣以为,一码归一码,就算要放过他,也得先把这次的事情先查清楚了,然后该什么罪就定什么罪,最后陛下可以特旨赦免他,这都没问题。但,事情得先说清楚了,不能不清不楚的就这么算了。”
李超对侯君集没什么好感,当然不愿意就这么放过他。
皇帝要保他,可以,但先把事情说清楚了。
侯君集在吐蕃,犯过什么错,干了什么事,一件件都说清楚了。然后到时,该什么罪就是什么罪,总之,得让天下人都知道。
至于最后,皇帝要用他的特权赦免侯君集,那是皇帝的事情了。
李世民望着李超,许久之后才苦笑着叹声气,“那就这样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920章 求月票!
殿中突然安静下来。
李世民双手握着精致的茶杯,慢慢的转动着,就是不说话。
李超则慢慢的品着还被称为蒙茶的普饵,也不开口。
“出外半年,家里又添了五个儿女,想必也很想早点回去看看吧?”李世民打破沉默。
李超开了个玩笑,“总比出门五年,回家多了一个儿子强。”
这个笑话让李世民也不由的扑哧一声。
“你灞上李的家风听说挺严,断不会有此等事情的。你家崔夫人,可是个好管家婆。”
李超点了点头,这个是自然的。他不过是开个玩笑,家里虽然女人好些个,他又经常在外,但倒真不用担心半点这个。这时代本来就规矩严,红杏出墙这种事情可是极其稀少的。
李世民笑过,又问,“你打算把三娘的孩子带回家吗?”
就在李超从河北回来前,李秀宁在幽州产下一子。
“其实家里知道,我也跟十三娘说过了。”
平阳生的是儿子,按之前老爹说的,生了儿子就得带回李家认祖归宗,因此李超回来前就给十三娘写了封信告诉他。
不过平阳的儿子不是李家八郎。
家里原来有七儿三女,这次又添了五个。十三娘又生了一个儿子,郑婉言和杜十娘还有郑红线也各生了一个儿子,胡姬生了个女儿。
平阳生的儿子,已经排到十一郎了。
十六个儿女,不过李超还是比不过李世民,李世民已经生了二十多个了,更比不上李渊。李渊光儿子就已经生了二十五个了。
“我只有一个要求,不能让三娘受了委屈,也不能让那个孩子受了委屈。你这次在北边立下这么大功劳,朕也没什么可赏你的,就赏这个孩子一个县公吧,封宁远县开国公。”
“陛下,孩子这么小就封公,不太好吧?”
“朕说行就行,有什么不好的?”李世民一瞪眼,他就平阳这么一个嫡姐姐,想他嫡亲兄弟姐妹一共五个,老三早亡,跟老大老四又成仇,一个被他幽禁一个被他流放,就剩这个三姐算亲的了。
“朕不但要封他县公,还要封他领地,就在燕北濡河边,封一百里。”
“你不要拒绝,这是朕给外甥的,不是给你的。”
李超只能谢过,他知道,这里面固然是有给平阳和他那外甥的,但也是对他此次的奖赏。
大唐虽大,但没有一寸疆土是多余的。就算是拿来分封给封臣的那些土地,虽然是在中原之外的四边之处,可朝廷也不会轻易的分出去。就算是平阳的儿子,李世民也不会就那么大方到随便拿一百里地送出去的。
李秀宁又不是只有这一个儿子,她和柴绍原来还生了两个呢,都那么大了,柴哲威柴令武兄弟现在连一个空头爵位都不曾封过,更别说领地了。
拿出一个县公和一百里封地,李世民觉得也算对的住李超了。
“吐蕃那边求降了,上了降表。”
李世民重新说起正事,上次出兵打吐蕃,本来他是想一战灭掉吐蕃小国的,派了程咬金和侯君集两员大将军。
可谁料,开头还算进展顺利,可到后面,却出现那样的狗屁事情,侯君集跟程咬金闹起来,联军撤退。
这让李世民非常没面子,尤其是他自己的心腹侯君集出问题。再加之李超战前是反对这次的作战计划的,李超更主张用谋,让孙波王子回去串联反叛,再加上用间谍刺客去斩首制造混乱等,然后让吐谷浑东女等藩属去打,大唐在后面指挥喝彩就好。
当时李世民觉得这个计划太慢,而且不是大唐亲自动手,展现不出大唐的国威来。现在李世民有些后悔,搞这么大阵仗,结果却狼狈而归,不但没教训吐蕃,反而让藩属们看大唐笑话了。
好在吐蕃这次还是被教训到了,大唐带着小弟们转了一圈,虽然有些狼狈的回来了,可吐蕃也绝不好过,毕竟这仗可都是在吐蕃境内打的,他们也损失了起码好几万的人口和无数牲畜。
吐蕃人也算是被当头一棒,一下子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