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负沃卫硖煜隆!�
内侍惶恐不安的听着太子说这些话,不敢接口。
“孤想离开这皇宫,想去岭南,想看看大唐的南方,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看看繁华的大海商贸。”承乾像是喃喃自语。
“老师在西南,翻手之间,岭南一场叛乱就平定了。如今又要推行改土归流,将岭南羁糜之地,化为大唐直辖疆域,那才是让人兴奋的事业。”
“殿下,时候不早了,睡吧。”内侍诚惶诚恐,太子这番话若是传出去,传到皇帝的耳中,还不知道要多么震怒,他么这些陪伴太子身边的人,也肯定会受罚的。
承乾望着那燃烧的烛火,摇头。
“孤睡不着。”
他摇头,“你们都把孤当成孩童,父皇如此,宰相们如此,东宫的官员们如此,连你也是如此。呆在这宫里,每天学习学习还是学习,枯燥无比,孤想出宫走走都不许。孤想做点事情也不许,这也不许那也不许,这太子当的没有半点意思。”
过了一会,承乾不再说了。
他挥挥手,“你下去吧,孤今夜就在书房歇下了。”
这一夜,承乾辗转未眠,越想越躁动。
天亮。
承乾擦着还有些发红的眼睛,走到书桌边写了封信留在桌上,便换了套便服直接出门。
内侍迎了上来,“殿下这是要去哪,不上朝了吗?”
“孤今日身体不太舒服,就不上朝学习理政了。给我备车,去平阳长公主府上。”
汉京上东区,平阳长公主府。
李秀宁有些意外的看着突然到来的侄子承乾。
“殿下一大早怎么有空来我府上。”
“想姑母了,也想十一郎了。”承乾笑着进了大厅,给平阳先行了个礼,然后便径直去看还在摇椅里的李十一郎。
“才多久没见,又长胖了许多。”
“是啊,再这么长下去,我都要抱不动了。”
承乾一边逗弄着李十一郎,一面道,“老师在岭南又立大功了。”
“我也听说了,他这个人,天生劳碌命。本来陛下给他兵马,让他去打下自己的封地,结果先去了辽东拿下了卑沙。然后又跑琉求去折腾了许久,据说还跟那些山夷结盟,称兄道弟呢。越国还没去,又让陛下抓了壮丁,派去平岭南之乱。还好,那些岭南人也只是银样腊枪头,中看不中用。”
“那是老师厉害,换成一般人,这事肯定没有这么容易平定。对了,我接老师的信,说姑母也要去趟岭南?”
李秀宁点头。
“在这汉京呆的烦,想他了。”
“姑母要带着十一郎去吗?”
“不带,就留在汉京,正好给他断奶,要不我在京,只怕他一直都断不了。”
承乾点头,沉默了片刻,然后道,“姑母,带上我同行如何,我也想去岭南。”
“你也去岭南?陛下同意了?”李秀宁惊讶的问。
“我没跟陛下说过,但我确实想去岭南。”
“你这不胡闹吗?”
“姑母,你就带我一起吧,天天呆宫里,我都快疯了。”承乾求道。
李秀宁摇头。
“你可是太子殿下,大唐储君,国之根本。你以为你想去岭南就能去?就算我带你走,可这前脚还没出门,陛下马上就派人后脚追不过了。”
承乾郁闷的垂下头。
“好吧,我先回东宫了。”
李秀宁把承乾送到门口,拉着侄子的手,“我知道你这个年纪的孩子,最是坐不住,但你还小,哪怕皇子十二而冠,你也还没到加冠之时,没加冠你就是个孩子。你也要沉下心来,多读书多学习,如果连这点都忍耐不住,以后如何君临天下呢?”
承乾无精打彩的点头,然后坐上马车回宫。
刚走了一半,承乾突然调转马头,“走,出城。”
“殿下,去哪?”身边的侍卫惊问。
“跟孤走就是!”说完承乾打完就走。
侍卫们只得紧紧跟随。
皇宫。
刚从朝会下来的李世民正在更衣,王承恩进来禀报。
“陛下,这是东宫内侍送来的,说是在殿下的书房桌上发现的。”
李世民接过一看,胡子都翘起来了。
“承乾人呢?”
“刚城门守卫禀报,殿下带着一队侍卫打马出京了。”
“兔崽子,真是胆大包天,居然敢离家出走,还反了天了!”李世民大怒。“来人,传令神策军,派一队骑兵,立即给朕把那兔崽子给抓回来。若是敢犟,直接捆了押回来。”
李世民是真怒了,这太子居然一声不吭跟他玩离家出走。留下这么封信,说要去岭南。还什么世界这么大,他要去看看。
真是无法无天了。
“这个小八王蛋,朕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站在殿里李世民大发雷霆,一群内侍宫女全都远远退开跪在一边,大气不敢喘一声。
过了好一会,李世民的气才消了一点。
他拿出那信再次看了起来,信写的很长,只是刚才他只看了前面几行,就看不下去了。现在慢慢的看完,李世民捏起了下巴。
“这小兔崽子。”只是这一次这句话不是那么的生气。
“算了,朕亲自去把他叫回来。”李世民摇头,“如果他真的非想去,那也不能这样不辞而别,也得先跟我和观音婢打过招呼再走,朕也不能让他就这么带几人南下,得带足护卫,还得有个名义。”
王承恩惊讶,想不到皇帝居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陛下,太子殿下才十岁啊,岭南千里迢迢,又如此凶恶之地,岂能让殿下涉险?”
李世民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其实太子比较早熟,再说了,太子说的也有道理,朕太小瞧他了,这样做对他并不就是好。想想我当年少时,先皇四处为官,原先在洛阳为卫尉寺卿,后来又先后任楼烦太守和荥阳太守,我也是少时就跟着四处跑的。”
“先皇为官荥阳太守之时,那时我还患过眼疾,差点瞎了呢。及至后来太原起兵之时,我也不过十六岁而已。正是当初随先皇东奔西走,才见多识广,增加了历练。要不,我如何十六岁统兵征战?朕以前吃过不少苦,便下意识不想让太子再吃苦,可却忘记了,这样做,并不全是好事。太子比我想的倒透彻,让他出去长长见识也好。以前他不也跟着李超到处玩闹,也大大改变了他柔弱的性子。”
王承恩静静的听着。
出了宫,李世民带上侍卫骑上御马一路出京。李世民马快,出京才半个多时辰,就把承乾追上了。
承乾骑在马上,有些执着的对着赶来的父亲道,“我不回去。”
李世民骑马上前,一伸手就把太子从马上拎了起来,按到自己马上,先对着他屁股就大巴掌扇了下去,一连扇了好多巴掌。
然后才道,“小兔崽子,你倒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就这么带着几个人跑了,你想过后果吗?你要去岭南,朕难道说不让你去。你就算要去,也得先跟我商量,跟你母后辞行。你这样算什么?”
“小王八蛋,朕打死你。”
承乾顾不得屁股的疼,忙问,“父皇许我去岭南了?”
“朕没说不许,但也没说许,看我态度。还得先说服你母后同意才行!”
第1118章 太子代天巡狩
御书房。
风从打开的宫门口吹来,自轻纱上透过。这些轻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宫人换上浸过水的湿纱,这样风自外面吹来,暑热就留在了外面,吹进来的都是凉风。
皇帝一幅简单的纱袍罩身,坐在竹榻之上。
一旁两个年轻的宫人正一下一下的打着扇子。
李世民环顾满殿的宰辅们。
“诸位爱卿,今日朕有一要事宣布。”皇帝抖了抖衣袖,手一甩,折扇刷的打开,然后给自己扇风。外面骄阳似火,这季节正是酷热无比之时。
哪怕是这高大的宫殿里,也一样还很热,就算殿中放了冰,地上洒了水,又有宫人打扇,也身体里却总似有火要往外冒。
端起面前的冰镇酸梅汤先喝了一口,放下。
感觉一道清冷窜入腹内,总算好过了些。
“岭南大捷,如今朝廷准备推行改土归流第一步。此事由太师李超全权负责,朕准备派太子承乾代朕巡抚岭南,慰问将军和当地俚獠。”
“太子巡抚岭南?”房玄龄惊讶。
长孙无忌更是直接反对,“太子不过十岁,尚未加冠,岭南路远且疬气极重,岂能让太子涉远?”
“太子今年十岁,也不小了。想朕当初他这个年纪的时候,也跟随着先皇到处跑。关中河南河东,哪里没去过。太子确实国之储君,但越是如此,越需要锻炼。天天呆在这深宫之中,不与外界接触,这样的太子长大,也会难以了解世间疾苦,不知人生百态。连他的天下,他的子民都不了解,又如何让他御临这天下呢?”
“再说岭南有李超,太子去了也不会耽误课业。让他代表朕,代表朝廷去岭南走一趟,巡抚地方,慰问百姓,也不错。”
皇帝的态度出乎众大臣的意料,但又说的在情在理。太子确实地位尊贵,但如果一直这样长于深宫之中,也确实不利。
只是大家还是有些无法接受的是,太子第一次出巡,就巡抚岭南这么遥远的地方。
“承乾也想去岭南走一趟,朕很高兴他有如此志向,比朕年轻时候一点不差,不愧为朕的嫡长子。年轻人有如此志向,这是好事,朕不能阻拦。”
李世民选了两位大将负责太子的安全,抽调一万兵马随太子南下。
“李君羡、吴黑闼!”
两员悍将,他们忠诚和本领都有。那一万兵马,则到时会大部份留在岭南驻扎,从此成为岭南的府兵。
至于太子回来时,自然会派人接应。
事情很快就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