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宏图-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苁敲淮怼�

    “哦!”

    轻应一声,张妤捷又忍不住朝着南方看了一眼,她知道自己这一走,恐怕再也回不了那武昌,回不到那人身边了。

    “姐姐又想他了?”

    闻言张妤捷呆了半晌,自己是在想他吗?

    想着他,她又一次想到那个人待自己的好来,眼帘一眨,那泪水便流了下来,望着江岸的山峰有些痛苦地说:

    “是、是我负了他……我怎么能这样……”

    可此时纵是再过后悔,却已经晚了……此时内心的恼悔却全都变成了眼泪。

    远在数百公里外的长江上,对于第一次踏上蒸汽船的郭嵩焘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让他好奇的,自从那日与曾国藩一别之后,他并没有直接去岳州城北的汉军大营,而是在岳州城内等了两日后,方才去了长沙,于长沙先是拜见了左宗棠,然后经其的引荐方才见了大都督。

    而对于郭嵩焘这位历史上的中国第一位驻个公使,朱宜锋同样是闻名已久,自然也知道先有郭嵩焘的几度登门,曾国藩才终为所动,创办湘军,后又将郭嵩焘于罗致幕中,出谋划策、募捐筹饷,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

    对于像郭嵩焘这样的湖湘子弟的投顺,朱宜锋自然是双手赞同,甚至在还未离开长沙的时候,便于心下有了一番定量,想好了他的去处——出任驻外使节,准确的来说是作为派驻到国外的代表,毕竟,无论是英法等国将来的留学生管理,亦或进机器设备的引进,都需要有专人负责,朱宜锋并不想派去一位脑子里只有“之乎则也”的大使到英国去。

    在现在的督府之中,没有谁比郭嵩焘更合适,历史上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讲自己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是不能够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的。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国的工商业才是出路。其也因此名噪朝野,当然那名声更多的是恶名。

    但是像这样的能够一眼看到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国的工商业才是出路的读书人,于这个时代又何其之少?

    此时,置身于舱中的郭嵩焘并不知道他身边的大都督已经将其去处做好了安排,而只是与其谈论着其“以严刑峻法整顿吏治”的主张,更是畅谈着“吏治崩坏是满清失以民心的根本”,对此,朱宜锋自然表示赞同。

    “果然英雄所见略同,以严刑峻法整顿吏治固然重要,但云仙可曾得洪武帝时,对贪官污吏行以剥皮填草之举,亦又威慑多少人?为何洪武在时,官吏不敢言贪,洪武去后,吏治既刻崩坏?”

    “这……”

    面对大都督提及的这个问题,郭嵩焘不禁一愣,眉头微微一皱,然后便如实的说道。

    “在下不知,不知大都督以为,何至如此?”

    朱宜锋当下端起茶杯,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只是随口说道。

    “云仙是胸怀大才之士,本督以茶代酒,敬云仙一杯!”

    在郭嵩焘不明所以时,朱宜锋又说道。

    “本督兴兵反清,所为者,一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二为恢复天下之太平,为了是还百姓一片朗朗乾坤,这吏治何时为清,本督不知,但以洪武之烈,尚不能令吏治清明,那仅靠以严刑峻法整顿吏治又岂能清明吏治?还百姓一片朗朗乾坤?”

    说到此处,朱宜锋又颇有深意的说道。

    “今人每每有不解之处,往往欲求问于先贤,先贤亦未曾答之,史书亦未曾载之,如此一来,何以求教?”

    大都督的反问,让郭嵩焘连连点头之余,神情越发凝重起来,他只看到了吏治崩坏导致的民心尽失,只以为严刑峻法整顿吏治便能还百姓一片乾坤,可恰如大都督所言那般,剥皮填草悬于衙内尚不止贪,那何以止贪?

    “何以求教……”

    于唇边反复念着这个词,突然从舱外传来的汽笛声却让他一愣,像是突有所悟似的抬头看着大都督问道。

    “大都督,既然是求知史书所不能,那是否可求教于西洋?西洋可有良策?”(未完待续。)

第193章 英国(第二更)

    (明天周末加更!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秋天的英国,常常有雾,湿蒙蒙的,可当太阳从云层里跑出来时,可雾却很浓,太阳虽说能将雾驱散许多,但是在其乡间尤其是林间这雾却依然弥漫着,视线所及之处,无不是一片雾茫。而于这雾间,只能闻得阵阵马蹄声。

    西式的马车在碎石路上奔驰着,此时徐继畲总会用用诧异的目光看着面前的徐树珊,自一个月前,第一次见到此人之后,他便随着这个人到处奔波,亏得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奔波,若不然,这身子骨可就真就散了,不过从半个月前,再次踏上英国的土地,随其一路奔波中,徐继畲终于真正的叹服于西洋的发达了。

    在过去的半个月中,他们一路参观了多家英国企业,那一家家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工厂,足以让徐继畲为之震惊,在位于曼彻斯特的车床和枪械制造商惠氏铁工所,徐继畲更是耐心的参观着工厂,将西洋人制造枪械的过程、步骤甚至材料尺寸,劳动组织都做了细致的纪录,在他看来,这西洋犀利全凭枪炮,这自然是他所看重的事物。不过,他发现徐树珊似乎并不在意这些,相比于枪炮的生产,这个与自己同姓的年青人更专注的铁工所炼铁,就像现在,他同这个叫比道斯的工程师谈论的问题就是铁厂,似乎其压根就不看重兵器生产。

    甚至他们此行的目地的就是一座位于英国北部的铁厂,他们将在那里继续参观了解铁厂,不过虽是不能理解徐树珊不知什么是“当务之急”,但徐继畲却在英国感受到的是大规模钢铁工业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发达的铁路交通和工业文明,对于建立铁厂自然也不那么反对,甚至在他看来,这个年青人未能看到“当务之急”******国来说,反倒是一个好事。

    自然的在这种心思下,徐继畲也就没有主动出言提醒,甚至偶尔的还会赞同着英国的铁路和工业,绝口不提英国的“洋枪犀利”,于他来说,这或许是保持对朝廷忠心的一种方式。

    “……惠氏使用的炼铁设备相对落后,我认为我们应该考虑其它的工厂!”

    作为炼铁工程师的比道斯毕业的普鲁士的弗莱堡矿业大学,他在那里系统学习了分析化学、采矿、钢铁冶炼和焊接,五年前更是来到英国留学,在英国学界和工业界享受极好的声誉,原本他是计划明年返回普鲁士。

    但现在他却接受徐树珊的邀请,签约成为“矿冶顾问”,甚至还在徐树珊的要求下,邀请了十余名校友,签约为“矿冶顾问”,协助“中国建立现代铁厂”。

    “我个人推荐米德尔斯勒的谛塞德机车厂,这虽然是一家刚刚成立的以钢铁、机车制造和其它工程制造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但是正是因为他刚刚成立,所以其采用的设备都是最先进的……”

    当比道斯讲述着他的看法的时候,徐树珊却又一次看着地图——这是黄得勤从国内带来的地图——未来铁厂就设于地图上的沿江附近的一面靠山的一大片的土地。而比道斯等人也支持这一选址,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铁厂紧临长江靠近水源;且又有充足的土地满足今后企业的扩展;在沿江开阔地带建设铁厂成本大大低于远离江河的地区建设,只需要修建码头,就可以将铁厂设备运至江口。而且未来运输铁矿石、煤炭都极为便利,

    很明显,自己的那个妹夫的选址注重铁厂的建设成本,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是否便利,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基础铁厂在规划时所必须考虑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这附近是否有铁矿或者煤矿,到目前为止,那里仅仅只有“水运之利”,仅凭些一点,又岂能满足未来铁厂的需要?在参观了几家铁厂之后,徐树珊对铁厂的规划有了一定的了解。

    煤、铁!

    任何铁厂都离不开这两者,铁厂的建设要么就煤,要么就铁,若是两者皆无,那么根本就不可能建立铁厂。

    “……关于铁厂的设备规划,我认为考虑到中国从未曾有过建立铁厂以及铁厂运营的经验,所以不能够贪图大全,必须首先考虑到技术以及生产管理经验的积累,将来再慢慢实现企业的扩充,所以我认为铁厂应首先由一座日产能为25吨的焦炭高炉、14座搅炼炉(1)、20座坩埚炼钢炉,轧条机、轧板机,7座加热炉,4座压延机,3。5吨和2。5吨的汽锤以及3套重剪。以及其它辅助设备,预计总投资应在17000英镑至20000英镑之间……”

    对于如何建设一座铁厂,比道斯早有了他自己的规划,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间,他一直在考虑着这个问题——如何在普鲁士建立一家现代化的铁厂,不过他的那个铁厂的规模更大一些,但是他个人并没有资金,这一切只是一个构想,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接受来自中国的聘请,这能够实现他的理想,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的工厂投产之后,他可以用于中国获得的成功,游说普鲁士的金融界资助他建立同样的工厂。

    “当然,这只是设备投资,未来在设备运抵中国还需要支付运费,设备重量应在两千英吨左右,这个运费可以向航运公司咨询,而且抵达中国后,还需要考虑到土地收购,以及设备安装等一系列的支出,预计到铁厂投资,需要投资5万英镑,不过在扩建第二座炼铁高炉时,其建设成本将会下降50%!”

    在比道斯的解释着工厂的总投资时,徐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