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人妨忌排挤,积成嫌隙,由来者渐,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蒋介石的话表明,他在国民党内也非“春风得意”,而是“受人妒忌排挤”,所以连国民党“—全”代表都未曾选上。再说,在他当时看来,主持黄埔军校校务,并非要职,更何况传说以“程潜为校长,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蒋介石要屈居程潜之下,作为名副校长,这更使他“拂然而行”。

  继孙中山的电报之后,廖仲恺又发了3通电报给蒋介石,催他南下。

  蒋介石又磨磨蹭蹭了一阵,在4月14日才打点行装启程。21日到达广州拜见孙中山。

  4月26日,蒋介石终于到任,在黄埔军校作训词《牺牲为革命党唯,要旨》。翌日,又作训词《怎样才是真正的革命党员》。

  5月2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这一天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历史性的日子,是他手握军权的开始——虽说当时的他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一任命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里程碑。从此,人称“蒋校长”,这是他第一个带官衔的称谓。即便他后来成为总裁、总统,他的老部下依然称他“蒋校长”

  ——表明当年曾是他的学生,显得更为亲昵。

  身为一校之长,时时处处为学生表率。蒋介石每日清早一听到起床号就翻身下床,军服毕挺,风纪扣严严实实,三天两头向学生发表训话,入夜则悄然巡视于各宿舍、教室……蒋介石养成了军人生活习惯。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5…07…21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六 蒋掌枪杆子、毛握笔杆子共事于广州
  1925年10月初,毛泽东已是三下广州了:头一回是去开中共“三大”,第二回是出席国民党“一全”大会,这一回则是急急匆匆逃亡广州。

  广州街头的孙中山像,披上了黑纱。画像两侧,则挂着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像一口洪钟坠地,1925年3月12日9时25分,身患肝癌的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发出震惊华夏的巨响。临终前夕,自知不起,孙中山在病榻上口授遗嘱,由汪精卫笔录,孙中山签名——这便是著名的《总理遗嘱》。

  孙中山逝世之后,汪精卫俨然成了孙中山的继承人,1925年7月,汪精卫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军委主席。此外,胡汉民任外交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许崇智任军事部长。这样,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成为国民党的“四巨头”。

  此时,蒋介石尚未显山露水,只是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黄埔军校校长以及广州市卫戌司令。

  一个月后,声枪响,打破了刚刚形成的国民党“四巨头”格局。

  那是1925年8月20日上午9时50分,一辆小轿车驶抵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一位中等身材、微微驼背的瘦削男子,年近花甲,在一位年岁相仿的妇女陪同下刚刚下车,枪声骤响,那男子饮弹而倒,鲜血喷涌,急送医院,才一个多小时,他永远闭上了眼睛。

  此人便是“四巨头”之一的廖仲恺。那妇女是他的夫人何香凝。廖仲恺乃孙中山的倚柱,国民党内左派领袖。用当时中共广州临时委员会委员罗亦农的话来说:

  “廖仲恺是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健将,中山先生死后,中国国民党中真能继续中山先生的遗志,实际上领导革命群众实行革命的首领。”

  刺客的子弹,使“四巨头”变成了“三巨头”。

  一名受伤的刺客,当场被捕,据传与胡汉民有瓜葛。

  当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及军事委员会举行党、政、军紧急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处理廖案特别委员会”,以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为委员,付以政治、军事、警察全权。胡汉民受廖案牵连,被排斥在外。于是,形成了汪、许、蒋“三巨头”局面,蒋介石头一回进入国民党领导核心之中。

  经审查,刺廖乃由朱卓人、胡毅生、魏邦平、林直勉等主谋,内中有的是胡汉民旧部下,也有的僚属许崇智。

  于是,8月25日,蒋介石下令,拘捕胡汉民。

  于是,9月19日深夜,蒋介石派兵包围许崇智司令部,迫使许崇智去沪“养病”。许崇智身为军事部长兼粤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原本手下兵强马壮,称雄广东。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一声抢响,死了廖仲恺,抓了胡汉民,走了许崇智,一下子使原先的“四巨头”少了3个。“渔翁”蒋介石崛起,取而代之,把许崇智的部队归于自己手下,成为国民党内手握重兵的最有实力的人物——蒋介石在这次政治大格斗中,头一回显示了他具备商人的精明和军人的铁腕。

  正是在此时此际,毛泽东来到广州。两手空空,没有一兵一卒,毛泽东手中只有一支笔。跟蒋介石相比,毛泽东一介书生,无权无势。

  虽说毛泽东失去了他在中共中央的职务,不过,他毕竟还是国民党的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于是,他来到那刚刚响过枪声的地方——国民党中央党部,在那里住了下来。

  毛泽东擅长写作,自然最宜于做宣传工作。倒也凑巧,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一职正空缺,便安排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可算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毛泽东是一位著作高手。他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手中的笔杆子变得异常忙碌。虽说此前他曾发表过100来篇文章,但是他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作为《毛泽东选集》首篇,表明他自以为这是他的思想日渐成熟的开端。

  毛泽东为1925年10月中、下旬召开的中国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起草了宣言。

  11月下旬,又为中国国民党中央起草了《中国国民党之反奉战争宣传大纲》。

  12月初,毛泽东主编国民党中央的《政治周报》。发刊词出自他笔下,《共产章程与实非共产》等杂文亦出自他的手笔。

  在毛泽东到达广州不久,他的妻子杨开慧携岸英、岸青两子也来广州,同住于东山庙前西街38号。

  就在毛泽东忙于起草宣言、主编刊物之时,蒋介石正忙于东征——征讨广东军阀陈炯明。蒋介石被任命为东征军总指挥,而总政治部主任则是27岁的中共党员周恩来。

  那时,周恩来刚刚回国——离别祖国4年,1924年9月初自法国来到广州,他先是出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旋即脱下西装,穿上军装,被派往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从此,周恩来跟校长蒋介石共事。蒋介石颇为欣赏周恩来的才干,只是暗地里叹息:“可惜,这个浓眉大眼的周恩来是共产党!”

  蒋介石率3万之众东征,依然国共合作,请周恩来出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

  1925年10月1日,东征军出师。10月14日,首战大捷,一举攻克陈炯明老巢惠州城。紧接着,蒋介石挥师乘胜追击,到11月底,荡平了陈炯明部队。班师归羊城,蒋介石名声大振!

  在蒋介石顺风顺水的时候,中国国民党“二全”大会紧锣密鼓,准备召开:一是根据《党章》规定,一年一度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二是西山会议派们那么一闹,另立中央,广州不能不开“二全”大会,对他们进行“弹劾”。

  毛泽东积极参与国民党“二全”大会的筹备工作,成为“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五委员之一。毛泽东还执笔起草了《中国国民党对全国及海外全体党员解释革命策略之通告》。

  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高高扎起了绿色松柏门楼,门楼两侧写着对联: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央党部大礼堂内,高悬孙中山遗像,旁置“奋斗”两个大字。1926年1月4日上午8时半,礼炮轰鸣,两架飞机在空中翱翔,抛撒着纪念品。9时,中国国民党“二全”大会在中央党部大礼堂开幕。大会主席为汪精卫,大会秘书长则为共产党人吴玉章。毛泽东坐在代表席上,他的坐位为15号。

  到会代表的156人,中共党员约占有100来人。

  蒋介石今非昔比。在国民党“一全”大会时,他连代表都未曾当上。这一回,他不仅是代表,而且在1月6日下午,向大会作军事状况报告。蒋介石成了“东征英雄”,他慷慨激昂地宣称:“去年可以统一广东,今年即不难统一中国!”

  蒋介石报告毕,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此时,代表李子锋站了起来,提出一动议:“请全体代表起立,向蒋同志致敬,勉其始终为党为国奋斗。”

  在国民党的历史上,在全国代表大会为一位并非领袖的人物起立致敬,尚是首次。国民党左派人士詹大悲(在“二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看不下去,给大会主席团写了一信,要求从大会记录上删去李子锋的动议。不过,当年蒋介石呼声甚高,成了国民党的一颗政治新星,倒是由此可见一斑。

  两天之后——1月8日下午,毛泽东步上主席台,作《宣传部两年经过状况》报告。

  在1月18日下午,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上台讲话。当时的会议记录上,这么记载着:

  一、甘乃光同志报告商民运动决议案。

  二、毛泽东同志报告宣传部审查委员会决议案。

  主席(引者注:即汪精卫):赞成者举手。(大多数,通过。)

  三、蒋中正同志提出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

  主席:以赞成照原案交国民政府办理者举行,付表决。(通过)

  这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头一回同台报告,这也是毛泽东、蒋介石、汪精卫头一回同台亮相——12年后,3人分别成了共产党、国民党、日伪政府3方首脑,形成鼎足3分中国之势。

  国民党“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