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醒觉悟而极少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不少是逼上梁山)被驱赶到商品经济的初潮当中,往往事半功倍事一功十。对此,就是他们本人也始料未及,社会的承受力也一下子适应不了。但是常熟市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表现了对政策的严肃性。十万零六十五元一角一分应得的,全数用一个大红纸包裹着送给了沈奎生。
如梦似幻,如云似烟。沈奎生好开心好激动!可他却没有去想一想,由于他和全厂职工的艰苦努力,净赚利有四十多万元,他自己是按劳取酬,照合同兑现,合情合理合法,又何来〃激动〃二字?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然而〃,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这种〃然而〃恐怕又是不可避免的过去〃爬泥虫〃爬了几十年也〃爬〃不出金〃爬〃不到银,习惯的思维被这仿佛是突然从天而降的十万元耀红了眼也搅歪了心:沈奎生这小子成了〃暴发户〃,咱哥儿们明里不敢打家劫舍暗地里也要让你寝食不安叫你六神无主!
电话:〃喂,沈老板吗?我警告你,你要收敛,否则……〃
〃你是谁?〃
〃叭!〃电话断了。
这是凌晨三点三十分。
于是大街小巷议论蜂起:沈奎生被绑票了。
公安局有辆小车到过他的厂,次日便又轰出一个爆炸新闻:沈奎生偷税漏税。沈奎生在瓜子里放了剧毒品山荼。沈奎生搞女人,还是军婚……
十万金钱换来的,是十万谣传,十万谣传意欲把十万金钱的持有者陷于灭顶。
穷人发财如受罪。沈奎生虽然坚强地站立着,但内心的惶惑与危机感与日俱增……
市委书记孟金元又来了。沈奎生你别怕。沈奎生你要看到主流,看到多数人是支持你的,沈奎生你大胆地往前走……
苏州市委书记高德正来了,省长顾秀莲来了……
沈奎生挺起胸膛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时势造就了沈奎生。
胡萝卜加大棒
现在要听他自己说了。
对过去,他差不多只字不提。那已经成了遥远的昨天。再说,他也不再是那个赤膊上阵炒瓜子的小作坊的小工头了。他是名副其实的大财东大老板。几年来,他的企业他的公司以神奇的速度持续发展。他已经拥有食品厂、电机厂、饮料厂、彩印厂、布厂等企业群体,其中有的是他兼并〃吃〃下的,当初一万五千元起家,现在固定资产加流动资金八千万元。去年的工业产值达到一点二亿元,净利一千四百万元。他的起家产品炒货年产一万多吨,他对人说这数字是全国的五分之一,他的炒货分厂遍及数省,销售点在全国星罗棋布。他自己在投资一千五百万美元办三个合资企业,还说这是〃小来来〃,到本世纪末,要十亿产值,一亿净利……
(常熟市的财政收入地方留成只有六千万元,就是说,沈奎生支配的资金比市长的还要多。
这,怎么看?
我以为,这将是一个必然也是一大好事。如果有那么一天,有一万至十万个企业家手中的钱比市长还多,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彻底成功了。)
几十年是大政府小社会,我们企业希望小政府大社会,他说,对〃大政府〃表现了极强烈的不满情绪:我们办三个合资企业,就有人要卡我们,唯恐手中没有权。假如让我来当市委书记,我就放权,放得越多越好!
常熟小城故事多,他是说是非多。〃一个市长跌下来,两个书记调开来,三幢房子停下来,四部车子封起来。〃为此他便说国家干部是〃粉笔灰〃,擦掉就没有了。还有个坏风气,干的不如吹的,吹的不如拍的,他说他是干出来的,开始政府有人不支持,银行有人不贷款,干部有人不理解,群众有人不相信,四个〃不〃逼得我绞尽脑汁,卧薪尝胆。一九七五年我在村里当副书记,现在叫我当书记。〃十八年才升半级〃,人生有几个十八年?我不在乎这个。我当我的工业集团总公司的董事长。乡农工商总公司副总经理是市里给我的头衔,我开会不去,工资不拿。我干我的实业。一次高德正来看我,我说我是〃三明主义〃起家的:政策英明,领导高明,我要精明;三明缺一明什么都等于零。
〃拼命创利润,再过三年超五亿,要做常熟第一村。〃当然,我不只是为了眼前赚多少钱,我的主要贡献还在于培养了一批人。现在人财物我都下放到各个厂去了。我只管承包指标,只做三件事:决策我参与,办不到的事我出场,担风险的事我挑担子。
沈奎生对下面是放权不放任。他规定中层以上的干部必须终日携带本子、钢笔、计算器,〃三要素〃缺一不可,遇事随时记录,随时计算,随时汇报;公司电话通知开会,五分钟内必须到场;科室人员案头必须有台账,每天记录要做的、已做的、还有要交办的。除了〃大棒〃,他还有〃胡萝卜〃:车子房子家具衣食煤气天天出气(香烟),他都管。他自己超豪华型皇冠,厂级领导桑塔那,科级坐面包,今年他买〃奔驰〃,其他人〃逐级提升〃;科级以上干部在本公司工作的家属,半天上班,工资、奖金照发。有人说这是〃特殊化〃,他说,该特殊的就是要特殊!让干部家属当好贤妻良母,种好责任田,让在厂干部,十二小时以内安心工作,这有什么不好?〃吃公家,用公家,不准拿回家,一心为公家!〃沈奎生惊人地坦率,坦率得实实在在。
说到底,我沈奎生并不只是为自己。〃为我一个,我老早不干了。为我一个,我干一年可以享用一辈子。现在全村百分之九十八的劳力进企业,百分之二的搞二个小农场种田。全村四十五岁以下的职工都有保险金,每人一年三百元(年息百分之十五)十几年后连本带利数万元,归职工本人所有。对村里的老人,组织他们种花养鱼搞卫生,每人每年二千五百元。我要让他们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自己翻身,才能过上好日子。
谁人曾与评说
沈奎生雄心勃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说,我达到十个亿,全村三百多户房子全都推倒,造别墅式的房子,每户十五万,也不过四千五百万嘛!我已经派人到厦门、广东、深圳,把所有好的别致的民房式样拍下来……
阳桥要走向世界。用二百五十亩地,成立集团公司,搞开发区。要搞就搞大的。一步一步,搞成常熟的〃特区〃!我只管搞,大胆地闯嘛!前天发了个文件,内部评职称笔者拿来看,真个红头文件!《关于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决定》,常阳司(92)字第39号,下面是董事长沈奎生的大印!
这些他都不管。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怎么非议。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只要实力,只要有钱。
当然今非昔比,沈奎生有了实力就有号召力有了开放度也有了知名度所以对于一切想和他过不去的动议,他模仿了电影中人所共知的那个镜头
〃人民委员沈奎生说,我们不理睬他!〃
所以他还要办大学:〃不要批,资金我自己来,毕业生也是我分配。教育局听说,来了几次,这个困难那个不行。我说,干嘛!我先造起来再说。有窝不怕引不来金凤凰。我不信办不成。到时候,'阳桥大学'四个字我自己来题!〃
中午,他和他的夫人陪我们吃饭。后来知道这对他来说是绝对超常的〃高规格〃。我脑子里灌的东西太多。我的思绪一下子变得复杂而艰难。直到动笔,也仍然有些把握不住的感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茫茫人海,无一雷同。忧患与生俱来,矛盾永世长存。我写沈奎生,写本书中所有的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心情。有时候我想,我为什么要写他们?他们有多少值得我大书特书的地方呢?假如我处在他们的境地,或许会比他们干得更出色,而他们处在我的境遇中却未必能干得到我这地步。然而事业无法类比;但只要是事业就有可能辉煌。人生不在于做什么,得到了什么,人生的价值只在进取只在参与只在追求,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阳桥村上千人,支塘乡上万人,常熟市上百万人,也不过出了一批企业家,出了一个沈奎生,有多少〃李奎生〃、〃王奎生〃在〃参与〃中失败了销声匿迹了?像宋连根像薛振康,靠了自己的拼搏也靠了组织的保护而能够挣扎着生存下来并且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又有几个呢?所以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无数个失败者铺垫的。同样,所有出了名的作家也是无数悄然淹没的作者衬托出来的。所以我鄙夷那些稍有所得便沾沾自喜自以为超凡脱俗伟大得不得了的作家和企业家。其实一旦成名,名就该扔进垃圾箱。最好的作品(企业家做的也是作品)在下一部才称得上是一个强者一个智者和志者。
沈奎生是一个成功者,一个大野英豪,但沈奎生〃三明〃还须加上一明:高明。精明而不高明,最终还是无法超越自我。
不过,我还是要说:不管怎么样,有很多缺点的沈奎生比那些不学无术除了品头品足除了揣一把〃左轮手枪〃就一无所有的人不知要强多少,而且,对于八亿农民,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潮来说,这样的人还是太少太少太少了!
沈奎生,我愿你进一步完善起来,成为一个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思想者〃。
第二部 老外
第三章 战略转移
短镜头之7:〃哈罗!〃
苏州胥城大厦。一位中年农民,西装笔挺,领带打的却是红领巾结,脚上穿的竟是黄巴巴的跑鞋……此人大大咧咧闯进大堂,见到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虽然生硬但是十分有力地扬了下手,说声〃哈罗!〃便搭讪起来。
一个合资企业就这么开了头。
短镜头之8:〃OK!〃
〃对不起,先生,我不认识你!〃当美国老板终于弄明白他是太仓县浮桥乡浮桥村第七村民小组的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