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伏藏师-第4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有《阿房宫赋》里的东西,难道那大汉跟阿房宫也有关系吗?”林轩弄清楚了一部分状况,但更多的困惑却扑面而来。

    他向前跨了两步,伸手去摸那窗子,触手之处,冰凉冷硬。

    那是一面透明的窗子,但窗上镶嵌的不是玻璃,而是一种奇特的水晶,毫无杂质,无比透明。

    他看着那大汉的背影,迅速想到了秦始皇嬴政的一些资料。

    自摄影系统发明以来,中外影视机构曾为始皇帝嬴政拍过很多影视作品,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无法绕过的一个人物,说他是开万世万代之祖龙也好,说他是暴虐施政、以百姓为刍狗的暴君也罢,他都曾存在过,牢牢占据了封建社会的领头羊这个位置。

    资料记载,秦始皇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他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他又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另外,他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一个如此惊天动地、震古烁今的大人物,理应被后人牢牢记住,如一道留在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这棵巨树根基上的疤痕,不可愈合,无法遮盖。

    自小到大,林轩看到过无数秦始皇的历史版本,好坏参半,毁誉不一,但他从未想到,自己会在这个特殊的场合里看到那个人。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秦之王

    “那是谁?”原先生自言自语,“如果这里是秦始皇横扫**、一统江山的地方,那他还能是谁?”

    林轩注视着那大汉肋下的长剑,剑鞘古朴,应该是某种大型猛兽的脑顶皮制成;剑柄镌刻着云纹瑞兽,肯定不是现代流水线上的产物。

    “如果他是——古人,我们又身在何处?”林轩禁不住向后望。隧道幽深,早就看不见那断龙石封住的洞口。

    他使劲抹了把脸,让纷乱的思绪稳定下来,再次确认自己所处的位置、所在的年代、所承担的使命是真实的。他是真实的,那窗外那大汉就是虚幻的,只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影子。

    林轩忽然松了口气:“既然是海市蜃楼、虚幻光影,那又有什么好惊骇的?”

    他向原先生望了望,正好后者也望向他。

    “是假的。”他说。

    原先生轻轻摇头,缓声问:“你以为这只是幻觉、幻影吗?但我此前有个朋友就曾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一带拍到过先秦铁骑围猎的真实照片。”

    林轩一怔,随即明白原先生说的是什么。

    “大秦武士陕西西部山区猎鹿”这一事件曾轰动一时,沸沸扬扬了三年之久。非但大陆、港澳台媒体大肆报道,连美国的华人社团都对这一点极为感兴趣,派出了大量的探险队到陕甘宁一带搜索调查。

    当然,调查没有任何结果,只是白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制造那一事件的人姓罗,是一名乡镇文化馆的馆长,痴迷于先秦文化,尤其对秦始皇本人进行过大量深入研究,自诩为“嬴政研究第一人”。

    那位罗馆长深信西南大山中藏着“史上第二座阿房宫”,所以无数次孤身西去,想在有生之年揭开“第二座阿房宫”的秘密。可惜,他跋涉半生,仍然一无所得,后来一夕之间捅出了“大秦武士”那件事,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资料记载,秦王朝的军队,置于皇帝的严格控制之下。负责全**事行政的官吏为太尉,战时随时任命将军统兵,另外还有上将军和前后、左、右诸将军。军队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三部分。京师兵主要由郎官、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组成。郎官由郎中令统领,卫士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负责守卫京城的屯兵由中尉统领。地方兵置于郡、县,一般由郡、县尉协助郡守统率,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听中央调遣,以皇帝“虎符”为凭。边兵主要负责边郡戍守,由边郡郡守统领,下辖都尉和部都尉。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军队兵种分为轻车(车兵)、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楼船(水兵)四个基本兵种。平原诸郡多编练骑土、轻车,山地诸郡多编练材官,沿江、海诸郡多编练楼船。

    罗馆长精研秦朝历史,自然分得清车兵、步兵、骑兵、水兵的不同兵种,所以他言之凿凿地说自己拍到的正是大秦最精锐的骑兵。他向媒体寄出的六寸彩色照片上,正是一大队骑兵呈扇面形进攻野鹿群的情景。那些士兵穿的铠甲、握的武器、马匹的鞍鞯等等,都有着明显的秦朝军队特征。

    在很多好事媒体的推动下,该事件与“周老虎”事件并称为近十年来的吊诡轶闻。

    “那照片是真的?”林轩问。

    原先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做了另一种分析:“照片上的人、铠甲、武器、马匹都符合秦朝骑兵制式的特征,鹿的大小、毛色、品种特点也跟秦时的野鹿一致,里面的植物也确认是没有经过两千年进化的蕨类植物。专家也检查过那位罗馆长的相机,用测谎仪分析过他的叙述……一切细节,都证明他的确看到了那样一些人和事。”

    “现场并没有骑兵、野鹿、植物的痕迹。”林轩说。

    他也有很多媒体朋友,其中几个还参与报道过那件事,最终证明一切都是子虚乌有。

    “但罗馆长实际就是拍到了,他没有说谎。我跟他是二十年的好朋友,他不缺钱、不缺名,只想做一些发掘历史的实事。他敢向外断指发誓,当时的确是看到了那样一群骑兵。就向我们现在,隔着这窗子,看到了外面的宫殿和人物。”原先生淡然回答。

    他们两个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心态极其平静,因为罗馆长的发现是真是假,与他俩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真也罢,假也好,都只是无关痛痒的小事。

    “你说,我们如果将珠峰底下的世界、怪事告诉媒体,他们会相信吗?”林轩笑了。

    他们目睹一切,但这些事却过于诡异,如同信口胡说、编纂杜撰出来的一样,要想取信于别人,实在难上加难。

    正如罗馆长想用一张照片证明“大秦铁骑”的存在一样——难、难、难。

    更重要的是,现在证明外面那人的身份是次要的,假如外面是大秦王朝的世界,则两人就算打破这水晶窗子出去,也只是误入别人的故事,无法回到真正要去的地方。

    也就是说,现在他俩向前一步容易,一旦跨出去再想退回来就回天乏术了。

    “真的想祈求上天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看清楚眼前纷纷扰扰的世界啊……”原先生背靠石壁,脸上浮起绝望的微笑。

    “如果窗外的一切是真的,最坏后果会怎样?如果窗外的一切是假的,最坏结果又会怎样?”林轩自语,“假如我们现在必须要一种结果的话,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破这扇窗子跳出去。”

    外面那大汉突然站起来,手按剑柄,低头沉思。

    “先不要动,只要他转过身来,我们就能弄明白一些事了。”原先生精神一振。

    林轩点头,的确如此。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如果那大汉的长相是历史描述的样子,则两人的推测就会成为事实,那人一定就是秦始皇嬴政无疑。

    大陆有一部分历史学家根据以上记载推测秦始皇幼时患有软骨症、支气管炎,所以他长大后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如同豺狼吼叫。后来,由于政务繁重,这些幼年疾病又引发了脑膜炎和癫痫。秦始皇东巡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后脑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最终昏迷致死。

    根据《史记》和各国历史记载,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执政之后,他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

    关于秦始皇的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在记载中,秦朝术士先是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在长安城中的民众中形成了大规模的传谣。

    之后,秦始皇的一位使者经过华阴平舒道,有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手持玉璧拦住他的去路,对他说:“请替我把这块玉璧交给始皇,今年祖龙死。”使者很奇怪,正要问个究竟,那人把玉璧放在地上就不见了。使者带着玉璧回到咸阳,把事情经过报告给秦始皇。秦始皇默然良久,后命人到御府一查,发现这块玉璧竟然是八年以前他出巡渡江时沉入水中的那块儿。此刻,两项谣言已经在城中传得沸沸扬扬,无法弹压澄清。

    秦始皇很迷信,这些现象使他感到恐惧不安。为了消灾避难,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从了一名相卜者的建议,准备第五次巡游。然而由于一路劳顿,秦始皇到平原津就病倒了,最终没有等到徐福送来不死神药,就死在河北邢台市广宗附近的沙丘行宫。

    如果窗外那人是秦始皇嬴政,则林轩与原先生二人此刻就是在跟死人隔窗相处。

    “我们看到的是历史上一个死人,或者说,一个此后必死之人。”林轩苦笑着低语。

第三百三十二章 真实可见的虫洞

    林轩没想到,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