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其实算来算去,我辰河国与扶余国,都已经算是一家人了,可别被我两国推到对立面。”高顺考虑事情,还是比较冷静。
“放心吧,这个我省的,就是得交代一下兄弟们,枪别乱瞄,伤了不要紧,别给打死了。”
十分钟过去,对面果然不降,甘宁怒了,下令开枪。
看着身边之人一个个倒下,尉戈行手足无措,思虑再三,只好命人举起白旗。
高顺领陷阵营过了地雷阵,将对面兵马武器全部收了。
甘宁高顺二人将尉戈行带至大鲜卑城,暂时看押,尉戈行倒也老实,知道便是自己扶余国,也没有什么反抗资格,别说自己一人了。
顺利接收了尉戈行兵马,杨锡便开始准备掉过枪头对付公孙康。
此刻的公孙康,还云里雾里没搞清楚状况,刚收到曹操撤军消息,转眼又收到尉戈行投降消息,连串打击,让这久经沙场的老硬实力派,也失去了主张。
杨锡尽起大鲜卑城兵马,留三万人守城,汇合刚刚回军的尤突一万轻骑步枪兵,向公孙康大营发起攻击。
三十门轰天炮不要钱的往大营中丢出七八公斤一枚的炮弹,三万步枪兵在外围远远点射,大营中呼号奔走,出营即死。
左右劝公孙康投降,公孙康却拔剑怒斩。
公孙康连斩三人,无人再敢提投降之事,但其手下兵士,却有人主动举起武器投降,往营外跑去。
杨锡命人缴了这些人武器,全部绑了。
越来越多人丢了武器举手奔出,公孙康哪里呵斥得住。眼看形势不能控制,公孙康手足无措,长史阳仪道:“主公,请与仪换衣而走,让亲卫死命护住主公突围,仪请为主公引开视线!”
公孙康来不及思考,阳仪早拖了自家衣帽,亲卫又将公孙康头饰外氅脱了,让阳仪披上。
公孙康遂混于乱军之中,亲卫们死命突围,付出了数百性命,公孙康果然逃得性命,只剩十余骑,往南飞奔。
而其长史阳仪,则成功引开了杨锡等人注意力,被捉之时,悍不畏死。
第四百三十二章 定辽东
公孙康既逃,其下属自然不会再反抗,于是六七万大军,便如此土崩瓦解。
杨锡命将所有人押入大鲜卑城,另行处置。
左右押来阳仪,杨锡问起公孙康去处,阳仪道:“我家主公已然走脱,其自会回至辽东,整顿军马,报今日之仇。”
杨锡见阳仪怡然不惧,虽然年龄老迈,但精神健硕,倒是一位忠烈之士,遂劝解道:“你看我辰河国如今取了辽东、黑龙二郡,大军正自去取带方郡与三韩旧地,你辽东根本不能抵挡,你觉得公孙康还有翻身机会?”
“哼!我家主公在辽东经营两代,自先主公起,便已然扎稳根基,只需回去登高一呼,便可组织兵马再杀将回来!”
“哦?如果他果真回去,还真有可能,既然你都如此说,那我更不能放过他了。传令下去,公孙康往南走了,命甘宁轻骑追击,并飞鸽传书辽河沿岸各观测点,遇见公孙康一行人,格杀勿论,我要死尸,不要活人。另外,传令张辽,往东急取带方郡与三韩旧地。若公孙康之子公孙渊抵抗,格杀之!”
阳仪没想到自己硬气的话,竟至如此结果,真正是肠子悔青,大骂杨锡道:“你真乃无道反贼,荼毒天下,天不饶你!”
“哈哈!阳仪,你是第一个说我无道,说我荼毒天下之人,放心,你如今为俘虏,我不会杀你,你以为骂两句,我便会成全你忠义之名?左右,将其关入监狱,以政治犯类别隔离。”
“我要让你活着看看,我这你口中的无道反贼,荼毒天下之人,如何领我华夏,成就万古盛世!”
三日后,公孙康首级送入大鲜卑城。同时,带方郡传来战报,张辽击破原高句丽王城,现在的带方郡郡治丸都(集安),杀公孙康之子公孙渊。
徐庶领原本渤海舰队万余水军,暂时负责辽东、带方二地治安,并出榜安民,将二郡置于辰河国治下。
张辽马不停蹄,继续往东南进军,入三韩旧地。
公孙康身死消息传入三韩,各县望风而降,张辽所至之处,几无抵挡。四月,三韩亦定。
张辽以两万人马,定公孙度建立的整个平州大地,杨锡以大元帅府名义,授予金质奖章,上将军衔。
杨锡撤辽东、带方、三韩原本行政单位,合称辽宁郡,以战时规则,任徐庶为总督,任期四年,四年后再行选举,治所辽河城。
更北的黑龙郡,则以步骘兼任总督。步骘自此身兼二职,一为黑龙郡总督,一为扶余国辰河商会主管。原本隶属于国安署的姬子文,因身份暴露,此后便很难担任国安工作,是以被提到了明面。此次其因大功,又能力出众,被授予银质奖章,上校军衔,入凌统军,任参谋长职。
至于扶余独立团团长凌统,自然以击破黑龙郡黑龙城之功,又有前番击破**夫有功,也授予金质奖章,少将军衔。
这番变化,可吓坏了扶余国尉仇台。
本来扶余国与辰河商会关系可谓莫逆,不想出了二王子尉戈行反叛之事,这便让尉仇台尴尬了。
尉仇台亲至辰河商会扶余分会找步骘道歉,并提出对尉戈行之事做出补偿之事。
步骘到没有太过于为难,只要求,要在大庆与黑龙城之间,再要地修建一条铁轨。
尉仇台自然应承此事。
只要这条铁轨也修成,那自大鲜卑城至扶余王城,扶余王城往北至大庆,再由大庆往东至黑龙城,数百公里铁轨便全部连通,以火车速度,一两日便至,调度便极为方便了。
得知步骘要到了这等好处,杨锡大乐,遂将此次所得俘虏以及救下的伤员十二万人,分出一半,用于修筑铁轨之事。
至于另一半,自然另有安排。
大鲜卑城至辽东襄平,过丸都,一直延伸至三韩的铁轨,也是要修建的。
如此多劳动力,虽按照此时政策,俘虏只有一年免费使用期,但再增加些人手,应该也可以修筑的七七八八。
得了公孙康地盘,突增人口三百五十万,这让辰河国在北方的实力,已然强大都没有任何对手。
整个辰河国,在年底达到七千万人口,这是板上钉钉之事。
这让曹操想起来都心寒。
以前面对袁绍,虽然实力相差颇大,但至少体量不至于如此,今日魏国与辰河国差距,达七倍体量,且装备也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杨锡,曹操处处受到压制,郁闷可想而知。但偏偏每次动兵,却让杨锡找到借口扩张一番。
论发展速度,不在一个层面,论实力,又不在一个档次。
与曹操相比,益州的刘备,最近却很是逍遥。
余少阿治巴郡,领军三万,全部配上了火药枪,成为一支精兵,这让刘备有了些底气。
四月,余少阿建议,南下消灭孙权,将其、犍为属国等郡全部据为己有,如此便可统一调度,真正的掌控益州。
刘备定夺不下,遂秘密与麋竺、诸葛亮、简雍、法正商议。
刘备信任麋竺,乃因刘备落难时,是麋竺倾尽家财支持,才有了今日的汉中王,但其意见,却是可有可无。
刘备要听的,主要是诸葛亮、简雍和法正三人意见。
简雍表示支持余少阿建议,南下攻取郡,诸葛亮亦觉得可以如此,只法正隐隐觉得不对。
法正道:“杨锡败曹操于大鲜卑城,又尽取公孙康地盘,实力大增,待其稳定北地,必将目光放往他地。这无非是魏国与我益州,若主公不动还好,毕竟其大敌为北方。若主公与孙权此时起了战事,其趁虚而入,那便应当如何?”
刘备担心的,也便是这个问题,于是又难以决断。
最后,此事暂时压在秋后再议,余少阿恨铁不成钢,没有获得出征机会,只得继续秘密训练兵马。
刘备不欲伐孙权,余少阿却做了另一件事,其竟然只领亲信十余人,进了一趟野人山,见了雍、孟获与乌戈国国主兀突骨。
三人一听这年轻人,竟然便是巴郡太守余少阿,顿时吃惊不小。当然,第二反应,则是将此人抓起再说。
但余少阿接下来却慷慨陈词,果然赢得野人山友谊,于是自此以后,内外勾连。
余少阿留一名得力助手,姓楚,名羽,在此专门负责传递消息,又陆续送来兵士,着楚羽在野人山进行训练。
于是野人山,变成了余少阿另一秘密训练基地。虽有周瑜把守野人山外要道,但一次几人几十人进山,又哪能处处防守得住。
第四百三十三章 香港城
建安二十年,伏皇后死,曹操女曹节被立为皇后,帝不敢逆。
曹操战败,损失水军装备,但其却没有落下农业生产,而是励精图治,推广屯田,大力发展土豆种植,颇有成效。
交州,香港城,名为城,其实荒芜。
香港城,只是规划,真正人口,只数千人。
且这数千人,全部在一个叫尖沙咀的地方,这地方往南,便是一个大岛,杨锡命其为香港岛。
尖沙咀至香港岛,却没有桥,此时的香港岛,没有人烟,只懒散分布了一些渔村,总计人口不过几千,杨锡却不管他,待以后尖沙咀发展好,再建桥发展不迟。
为何说这尖沙咀,却有一个原因,因这里新建两个工厂,一个为辰河第二车厂。
第二车厂兴建已然基本完毕,从第一车厂调去了曾与杨锡接触颇多的萧成,担任厂长,又有技术人员百余人,为领导团队。
这些人,大部分在第一车厂时,仅仅为普通工人,因有了参与柴油机、拖拉机、火车头的研发制造,便有了资历和经验,到这里倒是成了有身份的大人物。
八千人的工厂,如今各个部门安排完毕,五月第一批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