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错了!
应该是十二州!
看着地图,刘彻的眼神渐渐明亮起来。
“昔者,尧定天下,有十二州!”刘彻张开双手,说道:“圣王之治,朕愿依之!”
这就是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的好处了。
想改革,想要依据?
没有关系,翻翻史书,你总能找到先王和圣贤们干过的类似事情。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所有人类所可以推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改革,中国的老祖宗早试过一遍了。
什么共和****,自由集体,史书上都有这样的故事。
当今天下,随着汉室地盘的扩充。
九州,已经不再合适了。
“以广关之后的关中为中州!”刘彻在地图上重重一点。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也!”刘彻昂起头,严肃的道:“东井、與鬼两宿,照耀之下,当为中州!”
自春秋战国以来,九州的划分,就从地理走向了星宿划分。
二十八星宿,密布苍穹,古人抬头所望,于是,法像天地,以星宿作为天下州郡的分野。
而东井、與鬼两宿,作为秦之分野,若不能将其照耀下的土地,纳入关中,成为中州的一部分。
那就等于宣告了汉室自己认为自己不合法。
因为,汉元年十月,发生了一件天文奇观。
五星连珠,聚于东井。
自五星连珠,聚于东井,高帝刘邦用五年统一天下。
这些事情,被广泛认为是汉家受命于天的象征。
更是汉家天子能统治天下,让天下人服气的根本所在。
从那以后,五就成为了汉室的圣数。
宫廷的台阶,一定是五级、五十五级、五百五十五级。
官印的文字,也肯定是五个字。
而五星连珠所在东井星域,成为了汉室政权的化身,连带与之一并作为战国秦之分野象征的與鬼星宿也变得神圣起来。
群臣这才纷纷醒悟过来,纷纷躬身而拜:“臣等愚暗不达大义,幸陛下神而有明,死罪,死罪!”
许多人更是浑身上下都出了一身冷汗,纷纷在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暗自庆幸方才没有反对。
若是稍有反对,现在已然成为了‘现行反汉贼臣’。
如今,天子放出星宿分野这个大杀器,群臣都只能是竖着耳朵,恭身听命了。
因为这是政治正确。
正所谓:自初生民,世主未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帝三王,绍而明知。内冠带,外夷狄。
先王之政,也是子孙后代敢唧唧歪歪的吗?
你想要对抗祖先吗?(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五节 刺史之制(1)
至于所谓的中州之名。
群臣们也不陌生。
虽然禹贡天下九州,没有中州之名。
尧帝十二州,也无中州。
但这并不代表,中州就不存在。
正如‘中国’之称谓,自古有之。
并不需要什么人来刻意命名和强化。
古代的先王,从来都是王中国而霸天下的。
而中州之名,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阴阳家和星象家在传说了。
而前不久,当今天下最有名望的易学巨头,日者司马季主,发布了他的最新著作,名为《天官俗解》。
这本书,一推出,自然就立刻被贵族和士大夫们争相传阅。
此书之中,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所谓的中州概念。
按照司马季主所说:月食始日……凡百一十三月而复始。故月食,常也,日蚀,为不臧也。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丙、丁,江淮、海岱也。戊、己,中州,河济也……
此书一发布,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并在士林和神棍界,掀起了滔天巨浪。
因为,它否定了日蚀月食是‘天’对君王告诫和警告的常识。
而是,列举干货,援引自周公召公共和执政至今,青史所载的全部日蚀月食记录,然后告诉天下人:日蚀月食不是‘天’的意图,它与草木枯黄,日落日升一般,是自然现象,是周期性的规律**件。
很多人都暴跳如雷,甚至怒发冲冠。
但最终,却都只能无可奈何的低下头。
这是因为,当今世界,再没有比司马季主更权威的星象和易学名家了。
学霸放话了,学渣们岂能唧唧歪歪歪?
更何况,人家数据齐全,干货十足,援引的日蚀月食记录,全部有据可查。
便是个傻子,只要看到人家列举出来的记载,就知道,日蚀月食,确实是在进行周期性运转。
受到《天官俗解》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神棍界。
方士和术士,因此不得不调整自己的骗人策略。
但在现在,群臣终于知道。
影响最大的,是朝局。
《天官俗解》是开路先锋,是当今天子对士林舆论的试探。
紧随其后而来的所谓十二州分野,才是正餐!
若果真如此……
“当今确实不愧太宗指定继承人啊……”许多人在心里腹诽着:“这种行事之风,几与太宗无二矣!”
谋而后动,善于使用组合拳和连招,这正是当年太宗皇帝给群臣留下的印象。
刘彻没有去管群臣内心的想法。
他看着地图。
原本,他还没有想过这么快就推行十二州制。
在他的计划里,本来应该是先四部边境,设立四大都护府,等到都护府建设完毕,再行分州。
但,官僚们的动作和行动,逼迫他不得不提前拿出分州制度。
因为,他很清楚,当前的这股风气,倘若不能立刻制止和抹杀。
那么,其造成影响,将会是无穷大的。
它不止会影响现在,更会改变未来。
想想看,年轻的考举士子们一到地方一看——前辈们都在忙着刷政绩,而朝廷无动于衷。
刷子们纷纷大刷特刷,而不刷的人,则无法提拔。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不刷吗?
而一旦走上刷政绩之路,这些人就会变成瘾君子。
从开始一直刷到最后。
最终留下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所以,这股不正之风,必须纠正和遏制。
但,治大国如烹小鲜。
站在皇帝的角度,倘若行雷霆之风,强力打击和消灭刷子。
可能会造成全国性的大动荡。
正所谓法不责众。
哪怕是皇帝,面对几千上万的官僚的群体行为,其实办法也不是太多。
正面硬刚,刘彻是刚的过。
但,势必会掀起一个自诸吕后最大的大案。
要杀的人头滚滚。
哪怕保守估计,也是几万个官僚丢掉乌纱帽,数千人流放,至少千余个脑袋落地。
更会激化作统治者的皇帝与下面的士大夫地主的矛盾。
可谓是得不偿失。
作为皇帝,刘彻始终确立了一个政治原则:打击一小撮,团结大多数。
他永远清楚,自己必须获得大多数的拥护。
如此,才能确保政局稳定,国家秩序不乱。
更何况,目前,考举士子这个群体,只在关中占优。
其他地方,多数还是旧有的官僚系统在运行。
贸然动作,敲死了那些官僚,谁来帮刘彻维系地方的统治?
所以,刘彻的选择是杀鸡骇猴!
先从关中开刀,反正关中的考举士子数量,已经在基层占据了绝对优势。
如今,关中六十八县,有五十三县,考举士子占据了超过七成的职位。
借着这个机会,用中州的幌子,干死剩下的旧官僚,尤其是那些裙带关系的基层官僚,当然是首选。
“在关中,大多数(考举士子系统)是必然乐于见到那一小撮(旧有的基层官僚)倒霉的!”刘彻在心里想着。
而这个抛出来的中州,其实就是为了打击和追究那些刷子们和地方豪强以及**官员而存在的。
十二州也是如此。
“朕将置州刺史,监天下郡国!”刘彻看着大臣们,张开双手说道:“考虑到前无先例,朕便先在中州试行之!”
“置中州刺史一员,秩比两千石,监中州全境,除长安及诸先帝陵寝外的一切地方郡县!”
“刺史之职,承朕之命,假朕权柄,周行郡县,省察治讼,黜陟能否,断治冤案也,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地方官可不省!”
刘彻信心满满的对着群臣道:“一条: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这是老刘家几十年都不变的国策了。
坚决打击和消灭地方的豪强宗族,维护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
不容许任何家法和私法,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
更加不准许任何家族和豪强,把持地方政治。
谁敢犯这一条,便是列侯,便是外戚,也照杀不误!
“二条:两千石及地方官,不奉诏书、遵承律法、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这一条,就是砍向官僚系统的利刃了。
而且,刘彻特地强调‘遵承律法’‘旁诏守利’。
其态度,实则就是要刺史去帮他清理那些刷子。
按照这一条来处置的话,现在,那些虚报和乱报数据的刷子,一个都跑不掉。
但,刺史去办案,比皇帝下诏,由三司杂治,结果就又不同了。
刺史纠核,那是本职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合情合理。
更重要的是,假如不是影响特别恶劣,一般只会将那个刷子革职,让他回家种田。
这样,就将手段限制在了相对温柔和缓和的正常人事任免,而非你死我活的政治倾轧。
若这样,那些刷子还心怀不满,想搞个大新闻。
那刘彻肯定不会介意让军队动手,用刀枪教他们做人——虽然实际上,在关中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