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亏本的买卖,任何商人都不会做。
就算袁大德鲁伊穿越了。估计也玩不过不对等竞争的地主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民也稍稍喘了一口气。
因为。商贾们大量出售土地,甚至以跳楼价甩卖的方式出售。
使得一些攒了点家底的小民,也能买个十来亩或者几十亩,从纯粹的佃农,向半佃农半自耕农方向发展。
就是苦哈哈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地主们在吃了一顿大餐后,稍稍有些吃撑了,也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压迫跟压榨他们了。
至于你说怀化的黄金浪潮?
真是不好意思。
此时信息闭塞,大部分农村都是处于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期。
除了城市里的游侠儿跟英雄豪杰外。也就只有那些被逼的只能进城去寻找活路的百姓能听说这个事情。
有些地方,即使是县城,对怀化发生的事情,也是一无所知。
除了县衙的官老爷从邸报知道了相关信息外,就是当地的士绅,也都还蒙在鼓里。
甚至,某些太过偏远的地区,至今都还不知道吴王刘濞曾经发动了叛乱,汉室天子差点换了一个血脉。
这也是如今中国的现状。
除了直道途径的城市和大河两岸。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信息的流通,以龟速传播。
除了关系自身利益的重大政策还有老皇帝挂了,新皇帝登基这样的大事外。
其他事情,只能是让子弹再飞个三五年。有些时候甚至可能会飞个十来年。
但,此时,刘彻却有些郁闷。
刘彻郁闷的是两个事情。
第一。南方的某些家伙真是欠抽了!
最近,随着薄太后华诞将近。一股歪风,也从南方刮到了长安。
刘彻的那几个舅舅还有姨妈什么的。好像有些不安分了。
或者说是,有些人让他们不安分了。
因此,舆论界隐隐有几张嘴在哪里瞎嚷嚷说什么‘先太妃(粟氏)诞陛下及淮南(刘荣)、江都(刘阏)有功社稷,宜当追封为太后,以太后之制,起陵邑,以合汉家祖制’。
说真的,他们也没嚷嚷错。
讲道理的话,粟氏确实可以追封为太后。
但问题是,现在薄太后还活着呢!
追封了粟氏,你让薄太后如何自处?
没看到太宗的生母,故太皇太后薄氏薨后,只能去南陵,跟太祖高皇帝隔河相望?
而且,便宜老妈死的不明不白。
她要是追封为太后,那这史书就要问了“孝X皇帝粟太后死因到底是什么啊?”
然后皇帝老爹恐怕要被后人非议一千年。
作为儿子跟继承人,刘彻这个皇帝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还有个关键问题是——粟氏跟薄氏,到底谁去阳陵与先帝作伴啊?
这些问题,哪一个是好对付的?
所以,刘彻索性也就丢到一边了,懒得去搭理这些家伙了。
反正,他们也就是跳一跳,等跳够了,发现皇帝没有搭理,也就会自动消停。
但刘彻不搭理,不代表东宫不搭理啊。
东宫的薄太后是个要面子,同时性格柔弱,很顾忌舆论的人。
听说了这些议论后,就跟刘彻提出,想要迁出东宫,去阳陵守着先帝陵墓的意思。
这怎么能行?
传出去,刘彻马上就要被人按上一个‘忘恩负义’‘刻薄寡恩’的名头。
更何况,薄太后在东宫,多少能制衡窦氏,也能在朝堂上让窦氏外戚安分一些。
不然窦太后不处罚,还有个薄太后能关他们小黑屋。
所以,刘彻费了好大力气,才安抚下薄太后。
假如这个事情,只是让刘彻心里不舒服的话。
那么另外一个事情,就让刘彻感觉很生气了。
在匈奴发生的事情,在数日前,通过云中郡,来到了长安。
刘彻看了报告后,起先笑得差点肚子疼。
军臣居然学起他来,玩起了山寨?
这让刘彻真是嘀笑皆非。
神棍可不是好装的!
这可是一把双刃剑,装的成功的话,像刘彻这样,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自然是能凝聚人心,团结国内派系和各个利益集团,同时强化中央集权。
但,假如遇到了挫折,譬如说严重的军事失败。
那么,皇帝的新衣就要被所有人看破。
同时,因为‘受到上苍与先祖庇佑的单于OR皇帝也败了,那这是不是证明了我们的文化、制度、宗教甚至人种有问题啊?’
而一旦产生这样的怀疑,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也就要完蛋了。
自我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去,必然产生名为‘自卑’的果实。
而刘彻毫不怀疑,几年后,当汉军出塞,匈奴人必然要碰个头破血流的这个事实。
但是……
虽然刘彻是这么看的。
但朝臣们跟舆论界却不这么看。
这些家伙一听匈奴单于也得到了神明的加持,顿时慌了神。
对匈奴战争的必胜信心也因此下滑,有些家伙干脆就又跳回去当主和派了。
这让刘彻真是郁闷无比,真有种把这些家伙抓起来,好好教育教育的冲动!(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啊~又被爆菊了,而且后面一位大神似乎也对我的菊花非常有兴趣~
明天会爆发爆发~
这个周末我会好好利用,多写一点。
起码每天三更一万+吧
第七百一十八节 拿错剧本的儒家(1)
仔细想想,其实部分朝臣与士大夫的思维,很容易就能理解。
中国对宗教,自古以来就非常包容。
翻开历史书,什么拜火教,佛教各派系(密宗、禅宗什么的)、基友教甚至绿教。
大凡地球上有的主流宗教,基本上都曾经来过中国发展业务,而且都还活的很滋润。
甚至有不少宗教,在它的发源地都已经消失了,但在中国大地上,却是香火鼎盛,朝拜求神问签者络绎不绝。
对信奉朴素实用主义宗教观的中国人来说,甭管什么宗教什么神明,拜上一拜,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在这种思维影响下,现在长安城里,就有一堆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在偷偷摸摸在家里供奉着来自三越的巫女和巫蛊的家伙们。
至于其他什么乱七八糟,古古怪怪的宗教和神明,更是满中国开花。
如今,就连算个命,都有七八个不同派系的算命先生可以请教……
至于看风水就更夸张了——你至少可以得到十个不同专业的风水专家的建议……
在这种大环境下,匈奴爆出‘单于也有了神明庇护’的新闻。
甭管它是不是真的。
对中国人来说,先信一信,起码没有坏处嘛!
等到被证明是假的,再去拔他的皮也不迟。
更何况,匈奴还是已知世界内,唯一能跟汉室掰一掰腕子的霸主级势力。
在很多人的思维里,既然我中国天子有神助。那夷狄之君,大抵也应该有个毛神在帮忙吧?
不然就很难解释。这个夷狄为什么能跟中国掰腕子了。
但,站在刘彻的立场上。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很危险的。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且只有天子能合法的与天地鬼神沟通。
这个传统,奠定了中国必然是个世俗国家,永远不会变成宗教国家的基础。
但,现在,这个基础遇到了来自匈奴的挑战。
假如说,刘彻什么也不干。坐视甚至默认了匈奴单于也有神佑,那岂非等于承认这个世界上其他人也能跟天地鬼神沟通?
这个口子开不得!
“夷狄无义,所从来久!夫稽粥氏狂孛无礼,率兽食人,岂有天命?泰一在上,八主布德,朗朗乾坤,昭昭日月,稽粥氏必作法自毙!”
“且夫稽粥氏若果有天命。安有冒顿八子,只存二人,老上十一子,只得三脉之理?此天之罚也!”
很快。刘彻的断然否定跟抹黑言论,就从宫廷里流传了出去。
所谓稽粥氏,指的就是匈奴单于的宗姓。
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汉室官方依然没有弄清楚匈奴单于的姓氏。(注1)
而匈奴人也从不对外界宣称自己的单于宗姓。
这是因为。匈奴觉得,高贵的单于姓氏。不能让外人知道。尤其不能让奴隶跟附庸部族们知晓,不然,这将玷污光荣的挛鞮氏。
所以,匈奴单于向来只以其名彰显世间。
但在中国人看来,只有名而无姓,大大不妥。
于是自作主张,以匈奴最强的单于老上的名字作为匈奴单于的姓氏。
至于为什么不是冒顿?
这是因为在汉室看来,老上单于比冒顿要危险一万倍!
那个用兵如神,而且懂得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的单于,可比冒顿那个只会杀杀杀砍砍砍的夷狄之主要强的太多了。
匈奴也正是在老上手里,成为了东北亚地区,无可置疑的绝对霸主。
拳打东胡,脚踢月氏,西臣西域,南压汉室。
可谓横压一世。
这位单于在世时,几乎为匈奴解决了它的所有内部问题,就连外部的唯一隐忧汉室,也在其手中被压制在长城之内。
选他的名字作为匈奴单于的姓氏,这是出于对敌人的尊重。
而刘彻对匈奴的抹黑,正中匈奴的弱点。
事实上,匈奴王室成员体弱多病,命运多舛,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
自冒顿以来,平均五个王室男性,只有一个能活到成年。
现在的军臣单于,更是一个茶几上的杯具。
他的剩下了起码**个儿子,但是,从公开的消息上来看,貌似从没有一个能活到六岁的。
就是现在嫁给刘彻的夏胭脂,其实身体也不是太好,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