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刘彻还下诏,这本书,每写完一个篇章,都必须递到他案前,由他过目、审阅。
将此事布置好差不多就到了六月中旬。
这一日,刚刚下过小雨,太阳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雨后的长安,依旧闷热无比。
刘彻处理完政务。放下手中的笔。
他按着习惯,来到石渠阁旁的阴凉树林中。活动筋骨,锻炼身体。
身为穿越者。他自是清楚,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
想要活的久,就得常锻炼,还得按时作息。
他与他的皇帝老爹不同。
先帝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天十二个时辰恨不得全拿来处理政务。
而刘彻则是规划的很好。
每天最多看两个时辰的奏折,然后开两个时辰的会议。
而且中间必然会有一段适当的休息时间。
不仅如此,每天早晚,他都会锻炼一下自己。
早上晨跑、打打自创的太极。
黄昏时分,则来这石渠阁附近的树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每五天。刘彻必去一次上林苑游猎。
一般,除非有突发的紧急大事,掌灯以后,刘彻就不会再看任何奏折。
他就像一个后世的公务员一样,谨守着这些规矩。
如此一来,他的身体,自然比自己的皇帝老爹,好得多。
他至今,没怎么感冒伤寒过。
年轻的身体。也因为常常锻炼,而变得强壮。
只是……
任何事情,只要跟皇帝沾边了,自然而然。就会变成政治。
像刘彻现在这样,在树林中散步,身边也跟着两个尚书。向他汇报着天下各郡的报告。
此时的尚书,远没有后世一品大员的地位。
他们在汉室的官僚体系中。不过是个类似皇帝秘书的地方。
一直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但刘彻上台后,就开始重视尚书台。
他首先任命了自己的心腹颜异。兼任了尚书左仆射。
然后,又提高了尚书的政治地位,将尚书的秩比从四百石,提高到了八百石,准许他们参知政事,意思就是可以在朝会发表意见。
这一套措施下来,刘彻发现,自己的权柄得到了大大的加强,许多以前,皇帝不好说,说了掉身份的事情,现在可以指使这些小虾米肆无忌惮的说了。
最重要的是,通过尚书们,刘彻得以从丞相衙门,抢来一些对基层政策的话语权。
同时,刘彻还在盘算着拆分内史衙门。
现任内史田叔,年纪大了,精力也没有那么强,最重要的是他是刘彻的自己人。
因此,刘彻通过田叔,已经悄悄的在内史衙门内部,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最主要的改革措施就是,在内史衙门下面,分设了‘京兆伊’‘左冯翊’‘右扶风’三个新设机构。
分别对口管理长安城及城郊地区、长安以东的地区以及长安以西的地区。
田叔卸任告老后,这三个机构应该就成熟了,可以独立成衙门。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加有效对关中各县进行管理,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分配。
不然,单靠一个内史衙门,要管理整个关中七十二县,差不多四五百万人口,总会有力有未逮的地方。
而且,内史衙门经过五十四年的发展,早已经积重难返,不把它拆散了,将来可能要出篓子。
“陛下,江都王急报!”刘彻正在听着那两个尚书给他说着天下郡县的监察御史们汇报的各种事情,王道急匆匆的走过来,手里捧着一封密封的奏疏。
刘彻接过来,将蜜蜡解开,拿出里面的帛书,一看,不由得呀了一声。
到底是兄弟齐心啊!
刘阏当这个江都王才一两个月,居然这么快就出成绩了。
根据刘阏的奏报,他到任江都国后,立即就执行他这个皇帝大兄的旨意,首先,就是重新整理江都国国内的造船业,现在,已经有三个大型造船厂开始复工,预计年内,就可以造出大型的内河的楼船,两年之内,就可以尝试建造用于近海巡逻和捕捞的船只。
只是,刘阏说,当今之世,海船技术最强的,是齐国和胶西国,尤其是胶西国,已经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近海捕捞船队,因此,刘阏希望刘彻这个皇帝大兄能下诏从齐国和胶西国,抽调工匠,支援他的造船大业。
报完喜,刘阏就开始诉苦了。
什么江都闷热,臣弟思念陛下云云。
又什么远离中国,思乡之情巴拉巴拉的。
最主要的就是,刘阏告了一状。
被他告状的人是曲周候俪寄和弓高候韩颓当。
这两位在去年平叛战争中立下了大功的将军,居然霸着津关,设置关卡,收取关税,严重阻碍了他这个江都王恢复国内生产,还惹得整个‘东南怨怼四起’。
刘彻看完奏疏,挠了挠头。
他想起来了,前些时候,俪寄上书建议,重新设置津关,以备将来。
这个事情,刘彻问过丞相周亚夫。
周亚夫的回答是:津关事关东南安稳,太宗孝文皇帝时为羁绊吴逆,许以恩义,故罢,今复,理所应当。
刘彻当时没当回事,也就许了。
现在看来,这里面水深的很啦!
连周亚夫,都跟俪寄、韩颓当合起伙来了……
嘿嘿……
刘彻冷笑了一声,不动声色的将刘阏的奏疏收起来,对王道吩咐道:“去,把石渠阁中的东南地图给朕拿来,要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前的!”
津关是在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所罢。
刘彻想要了解这个事情,自然就要找当时的档案了。
他想了想又道:“再去把太史令唤来!”
除了司马谈谁还能对这些事情更清楚呢?(小说《我要做皇帝》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明天要去武汉~~~~~~
第三百九十八节 清醒清醒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xiaoshuo”并加关注,给《我要做皇帝》更多支持!
刘彻将地图摊开,旁边待诏的太史令司马谈恭身道:“陛下,津关,非指单独某地,以汉律规定,函谷、萧关、武关、临晋关等皆为津关,所谓津,要隘也!东南津关,乃春秋所置,位于淮水之中,扼东南要冲,钳制淮泗,俗称曰关州!”
司马谈将手指指向地图上一个在淮水中的红点,向刘彻介绍这个古老的战略要地:“左传之中,就曾记载,庄公十九年,巴人犯楚,楚子大败于津,指的就是此处!”
他微微沉吟后道:“汉兴以来,高皇帝一统天下,于关州复制关隘,设置楼船舰队,盘查过往商船,非有传不得出入,吕后二年,布《津律》,加强对诸关的控制,于关州设置都尉,岁入传赋千万钱,至太宗孝文皇帝十一年,关州传赋岁入三千万……孝文皇帝十二年,罢诸关,勿用传,至今如此,关州乃废!”
司马谈的介绍,总体来说,是站在客观的角度阐述事实。
刘彻听完,点点头。
作为皇帝,他自然清楚,汉室的传符制度,有多么严格。
依照汉律规定,传分两种。
一种是公务用传,这种传由县令或者县丞签发。
以竹筒密封,其上录有持传者的姓氏名讳籍贯,出发地与目的地。以及要去做什么。
另外一种则是民间的私人身份证明,由县一级的地方官员签发。这种传,比之公务用传更加严格。
不止将持证人的身份信息、籍贯名字。全部写在上面,还记载了此人的身高体貌特征,以及过往犯罪记录。
这简直就是一个西元前版本的护照了!
持传之人,无论公务还是私人,每过一关,守关查验的士卒,都需要在其传符上加盖本关关符,另外,还要出具一式两份的验看文书。
一份交给持传者。另外一份交给上级。
这份文书,将成为持传者在通过下一个关隘时的证明文件。
后世西游记里唐三藏到处盖关防文书的故事桥段,最早可能就是来源于此。
所以说,后世的穿越者们,假如不是灵魂穿,到了古代,千万别乱跑,不然,一个非法过关者。极有可能被官府当成通缉犯或者逃奴给抓进监狱里蹲小黑屋……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如此严格。
在刘彻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的时候,这位天子大手一挥。废止了几乎所有的关防。
使得民众可以自由往来通商,汉室工商业因此迅速蓬勃发展起来。
不过二十年时间,富可敌国的大商贾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冒了出来。
刘彻差不多明白,为何连周亚夫都要掺一脚进这个事情里面了。
换了其他任何人。都会忍不住掺一脚!
在中国,有钱的商人。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的待宰羔羊,想跟西方一样,用钱财控制政权?在中国,这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手握枪杆子的军队,高高在上的贵族皇族,哪一个随便伸出一个指头都能捏死这些商人。
军人集团这次跳出来,不过是个先锋,一个试探。
刘彻能想象到,以后,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都会跳出来,在商人的身上狠狠咬下一大口来。
就连刘彻自己,在听到太宗孝文皇帝十一年的时候,区区一个关州,一年能收三千万钱过路税,都有种恨不得马上恢复所有关卡的冲动。
只是,刘彻忍了下来。
身为穿越者,刘彻很清楚,广设关卡,短期内能带来大量税收,但在长远角度来看,无疑是杀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