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晁错能爬到现在的位置,最大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跟便宜老爹感情深,而是因为他懂经济,会理财,当年做太子家令的时候,把全太**里里外外的财务整理的干干净净,让便宜老爹不用为了弄钱发愁,又时不时的跳出来上个奏章,刷刷存在感。
但关键是,现在刘德还不是太子。
不是太子,就没那个名分也没那个底气跟长安的豪强商人伸手要钱,就算有人送钱上门,那也不敢要的。
因此,刘德想要做事,那他的财源就只能是辖下管理的地盘。
可能便宜老爹那里会给一笔启动资金,但最多不过百金……
这年月,稍微招个识字的书生,做文书一类的杂务,每年少说也得支付人家两千钱的俸禄和五六十石粟米,还要给布料,逢年过节发块肉,这就一年起码要给他列一万钱左右的预算。
刘德手底下现在是四个市,就算按照最低配置,每个市招十个文士来负责整理各种文档,规划各种计划,那一年就是四十万钱的开支。
单单就是这些最基本的文案工作人员的薪水就足够把刘德可怜的钱袋给掏空。
更别说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大牛了。
像剧孟年金没有百金以上,人家肯定拍拍屁股回家继续去做收保护费那个有前途的工作去了。
所以,晁错将这四个市丢给刘德,摆明了就是让刘德吃瘪的。
刘德百分百确定,假如不做些改变的话,这四个市根本不可能给他带来任何经济上的收益——晁错当年做过太子家令,现在又是内史,他肯定对长安城的商业区非常了解。
第二十六节 官商勾结
强行压抑着心里的不满,刘德活动了一下筋骨,对着左右的卫兵吩咐道:“走,我们进去,上旗亭看看!”
说着就径自上前,卫兵们连忙跟上,护持在左右。
所谓的旗亭,指的是按照汉代律法每个市中必然建造的一个最高建筑。
所谓‘旗亭五重、俯察百遂’。
其地位大概相当于后世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是市令、市丞的办公点,站在旗亭,可以将全市的一切尽收眼底。
刘德领着一大帮卫兵,浩浩荡荡的直奔旗亭,这自然立刻就惊动了平信市里的值班官吏。
按照汉律,长安各市令秩六百石,属于中层官吏。
但此时,这平信市的市令与市丞都出了空缺,因此,执掌大权的反而成了没有秩不入流的小吏。
没有上司的监管,朝廷又因为国丧,没时间委派新官,故而这些天这些小吏可以说个个都是吃的满肚肥肠,甚至还有余钱去逛花街柳巷了。
此时,他们乍然见到一队全副武装的禁军卫兵,杀气腾腾的朝他们走来,顿时就吓得屁滚尿流,几个胆子小的,甚至一屁股瘫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这是我们的事情发了吗?”一个小吏巍颤颤的在心里想着:“完蛋了,这是要把我们抓去廷尉大牢吗?”
按照汉律贪污受贿是要处以罚款和肉刑的。
但是,太宗孝文皇帝之时发生了一件事情——缇萦救父。
此事之后,太宗孝文皇帝深感肉刑太没人性了。
于是本着慈悲为怀的心理和仁德圣君的本性,大手一挥,废止了许多肉刑,其中就包括了给贪污犯所设置的墨刑和鼻刑,改为笞刑和死刑。
这小吏还算懂些律法,在心里估算了一下,他贪污的数字,死刑够不着,但笞刑绰绰有余。
这么一想,他顿时就瘫在地上流泪不已,想着是不是要自我了结算了。
作为最底层的小吏,谁不知道,笞刑比死刑残酷一万倍啊!
这死刑还能熬到秋天,到时候若是大赦天下,那就能出来,即使碰不上,无非就是花点钱赎罪而已。
可这笞刑,却是要立刻就执行的!
最关键的是,笞刑的鞭打次数通常都是五十下起。
遇到行刑的人心情不好或者心情太好,那通常是会被当场打死的……
正在这小吏纠结着是不是要马上自尽,免得受那皮肉之苦时,耳畔传来了一个仿佛来自天堂的声音:“殿下奉诏巡视,尔等还不快快出来迎接?”
一听此话,小吏原本悬着的心,终于放回肚子里。
一个个连忙深吸一口气,乖乖的走出旗亭,跪倒门口:“小人等恭迎殿下……”
“都起来吧……”刘德扫视了一圈这十来个小吏,问道:“谁在这里做的时间最长?”
“回殿下,应该是小人……”一个小吏站起来低头答话:“小人家父生前就是这柳市的市卒,小人十八岁子承父业,已在这柳市做了二十三年了……”
“你叫什么名字?”刘德问道。
“小人贱名成永,不敢入殿下耳!”那小吏道。
“成永是吧,你带我上楼看看……”刘德说完转身对卫兵们道:“你们就在这门口等着就行了,记得,切勿扰民!”
“诺!”
成永领着刘德,登上旗亭的楼顶,刘德倚在窗前,远眺整个平信市。
为了防止工商业坐大,汉制,每市长不得超过二百六十六步。
所以,平信市的面积并不大。
看上去也就占地两三里的模样,而且许多的作坊都是挤在一起。
除此之外,刘德还发现,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这柳市的北侧竟然就是渭水河,岸边还有一个码头,码头边停着几艘小船,一些工人正在从船上搬运着从上游运来的柳枝等原材料。
各个大小作坊之中更是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工。
煮着柳条的大锅里冒出来的蒸汽,几乎都遮住了某一片区域的天空。
“这柳市我看店铺里的生意也不怎么样,怎么这些作坊还在工作?”刘德见了不免问道。
“殿下有所不知,柳市中作坊生产的东西,大部分是不会在柳市售卖的,他们通常会运去东边的大市!”成永努努嘴,朝着东面道。
刘德向东一看,好家伙,柳市跟东边市场的直线距离真是好近,中间就隔了一条渭河而已。
霍霍,这不就是两千多年后常见的产销一天龙吗?
这么看来的话,这柳市多少是能弄些钱的。
于是刘德问道:“柳市每年租税几何?”
汉室不是明朝。
在汉代做生意自然是要交税的,为了避免商人们交税之后尾巴翘起来,还想要政治权利,像农民一样得到朝廷的平等对待,所以,法律的制定者玩了个文字游戏,汉律将包括营业税在内的所有工商业税收统一定为租税。
“大概十万余钱……”成永回忆了一下,报出了一个数字。
刘德听了嗤之以鼻,这骗鬼呢!
看这柳市内的繁忙情况,每年销售额少说也是数以千万钱甚至上亿钱,最后国家才得十万余钱的税收,连给市里发薪水都估计不够。
不过有些事情不能说破。
跟后世的大天朝一样,汉室官商勾结甚至官商一体的情况非常普遍,有些时候甚至各地的诸侯王都会赤膊上阵。
打个比方,现在东边的吴楚哪里来的底气敢跟朝廷掰手腕?
靠的还不就是吴王刘濞把整个吴楚齐越的食盐跟铸钱买卖垄断了?
前世的时候刘德的弟弟赵王刘彭祖也干过强行插手商业,垄断一些行业的事情。
地方诸侯如此,中央朝廷大臣也好不到哪里去。
刘德就记得,他曾看过的史书上记载过后来的廷尉张汤利用职权之便,将朝廷的改革消息与政策变动的信息透露给他的商人朋友们,捞取好大一笔,汉书里就说‘使贾人辄先闻之,益居其货’然后‘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是不是有种大天朝的即视感?
张汤的儿子张安世也不是什么好鸟。
根据文献记载: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家童七百,皆有手技做事,内治产业,累积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所以说在中国,管他什么朝代,不懂官商勾结的做不大也做不起来。
不客气的说,没有官方靠山,富起来也不过是只任人宰割的大肥羊啊!
所以,刘德想都不用想,这数以千万计的产业里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最后落在了勋贵大臣们的口袋里。
…………………………………………
好伤心,昨天跟今天收藏几乎没动。。。
前天晚上就是350+了,现在居然是385。。。
两天35个。。。有些泄气。。。特别是今天晚上几乎没动,反而掉了一个。。。
求支持ing
第二十七节 定策(3/3)
就跟我大天朝一样,几乎人人都知道x监会是个什么货色,基本上很多人都听说过‘敌在x宣部’。
但谁敢站出来?
同样的道理,像这种勋贵大臣把商业利益揣进自己兜里的事情,其实基本上朝廷内外都是心知肚明的。
但没有那个笨蛋会蠢到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早在前世刘德就知道了,很多在史书上伟光正的大人物,其实私底下,一堆的黑材料。
目前的朝堂上上下下,真正的两袖清风,不贪不拿的,恐怕也就只有丞相申屠嘉跟中大夫窦婴了。
申屠嘉那是爱惜羽毛,活到他那把年纪了,珍惜的是身后名。
至于窦婴,背靠窦家,根本不需要贪,单单是逢年过节天子与太后给的赏赐就足够他花了。
将平信市的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后,刘德知道差不多该回去了。
这些事情他得回家好好想一想。
刮地皮,那是肯定要刮的。
不刮地皮,哪来的钱办事?
只是这刮地皮也是讲究策略的,像王安石变法那样愣头青一样的从既得利益集团嘴里抢食吃,那肯定是要被逆推的。
怀着这样的想法,刘德下楼,对一直跟在他身边的成永道:“尔等务必尽心尽职,将这柳市的治安与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