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关中、三河以及北方郡国地区。
人口就像吹气球一样增长。
这既是刘彻鼓励生育的缘故,也是因为对外战争不断胜利的原因。
打赢了战争,得到了军功和武勋的年轻人,不断的娶妻纳妾,然后抓紧造人。
儒法黄老的大佬们,更是在民间不断鼓噪多生多育,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就是报效君父,孝顺父母,回报先人的道德之事。
民间由是展开了生育竞赛。
只有一个子嗣的人,出门都抬不起头。
两个三个,算不得什么大丈夫。
大丈夫的标准是三十岁前,至少有五个子嗣!
若某人能够生养十个以上的子嗣,那出门就倍有面子!会受到乡邻尊重,官吏高看,就连游侠们,若是犯法被捕,倘若他有个十来个子嗣,那么,地方官甚至可能高抬贵手,放他一马因为这种生育标兵,贸然送进监牢,那是社会的损失,人民的损失!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新生儿一年比一年多。
大汉帝国的人口年轻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如今天下,元德元年后出生的人口,几乎占据了总人口的三成左右……
可怕!恐怖!
而第一批婴儿潮出生的孩子,现在已经七八岁了。
他们的胃口与日俱增,而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经济情况,使得他们比他们的哥哥姐姐叔叔伯伯们得到和享受到的自然更多。
最起码,吃穿方面,比他们的上一代要好的太多。
一群敞开肚皮,随便吃的孩子,就问你怕不怕?
尤其是,如今是西元前的封建社会。
当初,刘彻曾经恐惧的事务,现在正在成为现实。
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在渴望和催促他们的君王与国家,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育,寻找更多的资源。
大汉帝国的剑,必须为它的子民的胃,找到更多饱腹之物。
好在……
安东地区的粮食结余很多很多,只要能够全部运出来,暂时还可以满足这些嗷嗷待哺的孩子。
但,再过五年,等到元德一代的潜能爆发出来。
一个安东的粮食产出,可能无法满足这些人了。
毕竟,到那个时候,刘彻要养活的人民,可能高达七千万!
十年以后,这个数字很可能飙升至八千万!
二十年后,极有可能破亿!
一亿人口,以目前的社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来看,需要的耕地数量,远远超过现在汉室所拥有的耕地数量。
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就可以告诉刘彻这个事实。
因为,一个成年人,一个月需要吃掉最少一石半的粮食(这是战国时期的农民粮食消耗量,算是最基本的需求了)。
一亿人口,最起码每月要消耗六千万石以上的粮食(这已经是最最起码的消耗了)。
而按照最乐观的情况来计算,天下亩产平均四石。
需要一千多万亩土地才可能满足这个需求。
而这只是一个月的。
一年十二个月,大汉帝国需要一亿四千万亩以上的耕地来养育自己的子民。
而现在天下在册田亩数量,算上安东地区,满打满算,撑死了也就七千多万亩。
安东地区虽然还可以继续开垦荒地,并在未来二十年,增加三千万亩的可耕作面积。
同时,天下各郡国也可以继续开垦出数千万亩的荒地(大运河的开凿,可以加速江南的开发,由此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但,粮食的缺口,依然巨大。
保守估计,以目前的情况来计算,二十年后,汉室的粮食缺口,很可能达到了四千万石以上!
这意味着,将有上千万人口,在二十年后陷入饥荒。
这还只是计算了汉家本土,没有计算增加的藩国(如三越、西南地区)。
若算上这些地区,缺口更大。
“时不待我,必须加速对外扩张和移民!”刘彻告诉自己,人口的压力,将逼迫他和他的国家,不断对外扩张,并且在未来二十年,至少要将五百万以上的人口,送出长城,送去河西、幕南和西域。
不然,单单是人口的压力和粮食的缺口,就可能压死大汉帝国。
所以,二十年之内,汉室必须消灭匈奴,控制西域,同时将势力延伸到中亚,打通通向身毒的交通道路。
这是死目标,不能更改,也不能推迟!
整个帝国的战略和扩张、发展,都必须按照这个时间来重新计划和规划!
第一千五百六十七节 吹响殖民号角(1)
“陛下,丞相榆林候求见……”刘彻还在发呆的时候,颜异走过来禀报着。
“传……”刘彻连忙回过神来,立刻下令。
不多时,晁错就出现在了刘彻面前。
“臣错恭问陛下圣安……”晁错微微屈身作揖拜道,作为丞相,他已经不需要再如过去那般拘谨了。
“丞相来了……”刘彻微微一笑,对晁错摆摆手,道:“丞相上任月余,丞相府诸事可都理顺了?”
晁错微微恭身,答道:“幸赖陛下洪福,臣基本已经理顺了……”
丞相府是汉室最庞大的官僚机构之一!
自高帝开始,丞相府之下,就设有无数属官。
包括了司直、长史、徽事这些专门辅佐丞相,梳理各方的高级佐吏,更有着一个庞大的文职幕僚官员队伍。
标配就是丞相史二十人、丞相少史八十人,东西曹掾各数人。
以及一堆的各种曹议郎。
张苍时代,丞相府大大扩编。
加入了数十名精于算术的计吏官员,以及上百名两百石到四百石左右的各种从吏、令吏。
刘彻即位之初,因为先帝忽然驾崩,所以汉家短暂的回归了一次左右丞相时代。
当时,张欧与周亚夫,各自都领了一大堆各种官吏。
等张欧被刘彻赶回家种田,周亚夫成为唯一丞相,但张欧留下的架子,却没有被解散,归入周亚夫的丞相府。
这使得丞相府的编制爆棚。
其后,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的更安逸一些。
刘彻准许周亚夫将丞相府的计吏、曹郎和徽事官员数量翻倍。
将丞相府变成了一个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官僚机构!
晁错接手的这个丞相府,经过这数年的演变和扩张,如今已经是一个比少府的官僚体系还要复杂和强大的机构!
并且,开始了专业化和职能化。
自然,这使得任何接手的人,都会有一段艰难的适应期。
晁错自也不能免俗。
甚至,他面对的问题,可能要复杂的多。
因为他的前任周亚夫,是一个对儒家比较亲近的政治家。
是以,丞相府之中的儒家士子,自也不少。
譬如,丞相府极为重要的徽事官们,就有着十几人是儒家出生。
一个法家丞相,面对一堆儒家官吏,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但晁错偏偏不能对这些儒家官吏下手,最多只能在关键位置上放上他的人。
不然的话,儒家肯定要跳脚骂娘了!
想到此处,晁错就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册子,呈递给刘彻,恭身道:“陛下,此乃臣所调整之丞相府诸曹官吏以及主曹官……”
这也是他今次入宫的主要事务重要的人事变动,他必须跟未央宫通气,必须得到刘彻的背书。
刘彻接过那个小册子,交给身旁的颜异,笑道:“丞相府大小事务,丞相自己做主就可以了……”
他笑眯眯的道:“丞相典天下诛讨赐夺,大小司曹,丞相可自做主……”
“朕垂拱而治,丞相依制而行即可……”
这也是周亚夫时代的惯例了,对于具体的丞相府内部事务和人事任免,刘彻从不干涉。
丞相自己拿主意,自己做决定就好了。
他这个皇帝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丞相府下面的某个曹掾令吏究竟是谁?
丞相将本职工作做好,再将刘彻的命令执行下去,就是好丞相。
反之,那就回家种田吧!
不过……
刘彻看着晁错,道:“朕只需要爱卿给朕介绍一下,卿所选择的司直、长史履历与背景……”
这也是老刘家的传统了,皇帝一般不会干涉三公九卿有司内部的事务和人事任免。
但是,主要副手和重要官僚,皇帝是一定会控制住的。
丞相司直与丞相长史,就是汉丞相之下,最重要的两个佐吏。
其中司直掌核举,长史管丞相府上下大小事务。
在制度之中,这两者都有一个相同定位:无所不监。
只不过,一者对外,管的是郡国官吏升迁和审查,一者对内,主要负责丞相府内部的升迁、审查和大小事务。
形象的说,司直相当于常务副丞相,而长史则是丞相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
两者地位相当,都是比两千石,在未来调整过后的汉室官员等级之中,仅此于三公九卿,为州郡级的顶点。
在实际上来说,他们也是丞相府真正的负责人!
毕竟,丞相何等地位?也没有什么太多时间去盯着下面的琐事。
具体事务,都是这些佐吏幕僚来处置,顶多知道一下结果。
“臣正要请示陛下……”晁错自是早有准备,立刻道:“司直人选,臣决定以故丞相徽事、光禄大夫文禁出任……”
刘彻听了,眉毛一抖,对晁错选择的这个人表示赞同:“文卿啊……丞相选的不错……”
文禁是从基层一步步依靠能力爬上来的人才!
对于此人,刘彻还是颇有印象的。
当年,处置袁盎之时,他的表现就不错,其后转任太仆、少府等机构也都做的不错,可以说算是颇有政绩,去年被任命为光禄大夫,专门负责审查大农和少府的内部事务,算是一个颇为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