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宣明律令,而且,特别重视对百姓解释和宣传法律、政策的做法。
一直是刘氏政权孜孜以求的目标。
但在以前,只有那些颠覆性的政策变动以及法律变化,才会由露布通告天下。
譬如,新君即位、册立太子,免除田税、征发徭役等等。
而,在今天,一个个小小的政策和变化和影响,甚至就连粮食保护价的变动,也会出现在露布上。
原因很简单。
廉价而已!
如今,就算是将露布贴满全天下,所费可能也不过几万张白纸罢了。
而在过去,这却是几万块布。
虽然是碎布,但那也是钱啊!
而随着国家越来越习惯于将政策、法律、朝局、军事胜利以及对外进取等事情,宣告于露布。
所以,百姓们也习惯了,每当有新露布出现时,就驻足围观,等待有人来宣讲。
原因很简单,露布上,经常会出现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
譬如,粮价的变化、盐铁器皿的涨跌,以及国家征兵的通知。
这一天,跟从前没有区别。
新露布一贴上,立刻就有许多百姓围拢过来,问着露布下站立的官吏:“这露布上说的是什么啊……”
那个官吏闻言,微微一笑,朝着众人拱手道:“方今幸甚,圣王临轩,国泰民安,于是,陛下乃诏天下诸子百家,各派名士、贤达,共聚石渠阁,与天下贤达,共议时政,共商国事,厘定阴阳五行之属……”
人群之中的百姓听了,纷纷赞道:“谁说不是呢?”
“陛下真真乃是圣王!”
如今的关中,已经真正成为了刘氏的大本营和基地。
铁桶一般的统治基础。
原因很简单。
刘彻让关中大部分百姓,能够吃饱肚子。
还给与了那些中下层百姓一个上进的机会。
这就够了!
在中国,老百姓只要能吃饱肚子,就会忠诚于统治者。
而若统治者还懂得自己吃肉,贵族大臣喝汤,百姓啃骨头。
那就肯定是明君。
稍微加点演技,做做样子,足以让万家生佛,人人尊崇。
汉太宗如是,刘彻也如是。
所以,人群之中,有老人也衷心的说道:“老朽活了六十年,第一次见到有天子肯向天下贤达请教,古代的三王,怕也不过如此……”
在一片赞誉和推崇声中,那官吏继续着自己的职责,对众人宣讲道:“天子既开石渠阁,与天下人共议天下事,然,陛下心忧或有滥竽充数,道德败坏之伪君子,混迹贤达之中,玷污圣行之事,乃命有司,将与会众人姓名、籍贯及学派,公之于众,公示七日!”
“凡有以为名单之上之人,曾有作奸犯科、欺压良善、横行不法、道德败坏及言行有亏者,皆可至太常、大鸿胪及廷尉衙门检举揭发,诸有司不得阻碍和不听!”
这官吏的话说完,人群之中,又是嗡嗡嗡的议论成一片。
这样的做法,无数百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但,大家伙都从心里觉得,这样的做法好!
至于具体好到那里,却又说不清楚了。
反正,百姓们都觉得,仿佛自己也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而且是参与国家政治运行的一分子。
一种归属感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瞬间高涨。
于是,尽管大家伙们对那些高高在上,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名士一下子就感兴趣了。
虽然说,大家伙是一个也不认识这些家伙。
但,陛下说了,希望我们能检举揭发那些道德败坏,滥竽充数的家伙。
那就帮忙看看吧。
万一真的能帮陛下找出一个伪君子呢?
论起对政治的热情,中国百姓,自古以来,自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于是,无数人纷纷竖起耳朵,听着那官吏,不断的唱诺着一个又一个大人物的姓名。
同时,许多人都在心里悄悄对比着自己曾经听说过或者经历过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落入了众人的耳朵之中。
“齐、辕固!故孝景博士!”
顿时人群就炸锅了。
许多人立刻就情绪激动起来。
“这个辕固生怎么可以入选?”几个年轻人首先反应过来:“不敬东宫,还狂言无度!”
辕固生,曾经在先帝时期,在这长安也大小算个人物。
但可惜,得罪了东宫,而被罢免回家种田。
这还只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罢免此人的决议,是当今天子在场时,由先帝提出的。
而且这个故事,这么多年来,一直在长安流传,甚至写进了段子里,成为八卦党们的日常话题。
在演绎过程之中,为了凸显先帝和今上的英明,辕固生自然就被丑化了。
这不是有人授意,更没有人推动。
纯粹是人民群众更喜欢看到这样的故事。
明君圣王痛斥昏官庸吏。
所以,这些人一听到辕固生,立刻就与自己印象里的那个昏聩、老朽,不识时务,还妄议国政,非议先帝,不敬今上的印象挂钩了。
这还了得?!
整个长安,几乎立刻就咆哮起来。
短短一个时辰内,大鸿胪、太常和廷尉,就遇到了上千个检举的‘忠义臣民’。
这些人拿着过去故事里的段子和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八卦,纷纷检举辕固生老迈、昏聩,最重要的是曾经对陛下不敬!
这样的人,万万不能出现在石渠阁这样的神圣会场。
不然的话,有辱圣德,有污圣明。
面度这突如其来的风暴,刚刚从齐国抵达长安不久,正准备发挥一下余热的辕固生顿时了X了狗了,尴尬不已,几乎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但问题是——辕固生发誓,那些检举和举报他的人说的那些事情,他一个也没干。
最多最多,他只是当年跟东宫太皇太后顶了几句嘴而已。
但没有办法,众口铄金之下,辕固生为了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只能在当天上书刘彻,称病求去。
………………………………
今天先三更吧!
明天爆发5更以上!
未心公主号:要离刺荆轲,求关注——(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节 纷纷扰扰(1)
这一天,辕固生的事情,在长安持续发酵。
在辕固生自己请辞后,此事的波澜,也依旧涟漪不断。
长安的百姓们,一夜之间仿佛找到了人生价值。
他们发现,似乎自己的力量还不错!
一个堂堂的诗经博士,曾经仰望的大人物,因为他们的决心和努力,狼狈不堪的请辞,甚至不敢出门!
而其他诸子百家的巨头们在面面相觑了一番后,忽然间发现了新大陆。
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做?
哦呵呵……
给别人扣帽子而已,有什么难的?
更别提某些人屁股低下全是翔,根本就不干净!
于是,一时间,长安城的八卦党得到了无数爆料。
譬如,有人告诉某位小说家荀子学派的某某,曾经因为伤人,而被官府通缉过。
如今,他却粉墨登场,要去石渠阁代表天下了……
此人刚走不久,这位小说家就遇到了另外一位宾客。
这位宾客来爆料的人,却正好是前面一位的事情……
这顿时就让这位小说家哭笑不得。
然后,他忽然灵光一现,写了一个隐晦性和暗示性极强的故事。
将这两位的底裤,全部拔下来。
让天下人看的啧啧称奇。
而类似这样光怪陆离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长安城里上演。
甚至还出现过更奇葩的事情。
其中,最具轰动性的莫过于有人揭发,当年某位如今闻名天下,以谦谦君子和淳淳长者面貌见人的巨头,在年轻的时候,阴与东阳侯张相如勾结,在太宗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直接导致贾谊远放长沙国。
这个爆料实在太劲爆了!
顿时,就在整个长安引发了轰动性的效果。
贾谊贾长沙,如今汉家读书人和文人士大夫的偶像。
他写的《论积贮疏》《过秦论》《治安策》是现在号称为官者必读之物。
而他的诗赋,无论是《吊屈原赋》还是《鵩鸟赋》都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尤其是文青的史诗著作。
贾谊的地位,在现在的汉室,类似于后世的鲁迅,李唐的太白先生。
是高山,也是偶像。
虽然说,当年,贾谊的敌人遍及朝野。
当时的朝野大臣,除了丞相张苍外,几乎就没有几个人对贾谊有好感。
袁盎、窦婴,甚至都曾经在攻仵贾谊的事情上出力。
但是,这两位也从不否认,而且承认过,自己当年确实做错了。
知错难改,善莫大焉嘛……
而其他人,现在则不是死了,就是已经归隐山林了。
如今,大家忽然听说,居然还有人是在当年的贾谊贬嫡之事,暗中出力,用阴谋诡计,直接导致太宗皇帝疏远贾谊的罪魁祸首。
顿时,立刻就是群情激愤。
许多人,尤其是新兴学派,看热闹不嫌事大,到处煽风点火,扩大影响。
对于这些总想搞个大新闻的家伙。
几位宿老,都有些手足无措,甚至心慌意乱。
原因很简单,当年对付贾谊,何止是一个人,一个派系?
应该说,几乎所有派系都参与进去了。
谁叫贾谊实在风头太盛?
若让他继续风光,大家还玩个蛋?
太阳升起的时候,哪里还有星星?
所以,当年,有很多人无所不用其极,什么盘外招都用出来。
黑贾谊的人,从宫廷一直到市井,无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