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刻之后,一位身材修长,容貌俊朗的官员,走进殿中,对着刘彻恭身拜道:“臣齐恭问陛下圣安!”
“朕躬安!”刘彻站起来问道:“可有什么事情?”
自从当年的清查奸细行动后,尹齐就备受刘彻信任和重用。
这既是因为尹齐在前世是刘彻见过的为数不多的两袖清风,一心为公的酷吏。
同时也是因为此人能力确实是出类拔萃。
至少在绣衣卫之中,少有他这样的能吏。
更关键的是,尹齐熟读汉律,对于现行的任何法律条文,包括近几年才颁布的《平律》等法律也了然于胸。
他办事,从来都是循法而行。
不像其他绣衣卫的官员,不是喜欢钓鱼执法,就是爱好刑讯逼供。
而刘彻其实一点也不希望绣衣卫变成类似于锦衣卫那样飞扬跋扈,目无国法,只有皇帝一人的暴力特务机构。
原因很简单。
特务这种东西,是一把双刃剑。
一个不小心就容易伤到自己。
一个有底线的绣衣卫掌管者,总比王温舒等没有底线的家伙要强!
“回禀陛下,臣奉命监察诸子百家的活动,这是近期汇总的天下诸子百家各派系的活动……”尹齐说着就从怀里取出一份厚厚的报告,呈递给刘彻。
刘彻接过来,仔细看了起来。
这一看,就是足足半个时辰。
而尹齐则是一动不动的跪在原地,等候刘彻的命令。
等到刘彻抬头发现此事时,才连忙笑了一声,吩咐道:“为尹都尉赐坐……”
他这才敢起身,在一个宦官的引领下,坐到席位之上。
“这些事情,都核实清楚了吗?”等尹齐坐下来,刘彻严肃的问道:“可有什么遗漏或者偏颇之处?”
尹齐正色答道:“回禀陛下,所有报告之中的事情,都是臣与诸僚再三确认,签字画押后的事实!”
如今的绣衣卫有制度,凡签字画押背书者,就必须对其报告的东西背书。
有错的话,要承担责任!
这是为防止某些家伙吃饱了撑着捕风捉影。
更是为了断绝有人打着谣言、传说的幌子搞事。
类似绣衣卫这样的暴力机构和皇帝的爪牙。
刘彻的态度向来就是必须管好,管严格。
目前来说,在尹齐的管控下,绣衣卫也开始渐渐洗脱了那些浓厚的江湖气息,开始走向正规化和官僚化。
虽然官僚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总比内部混乱,毫无秩序,一群游侠大佬一拍屁股就决定这个事情就这么办,要强太多。
听到尹齐的回答,刘彻点点头,拿起那个报告,瞄了一眼,问道:“黄老派,果真在与法家接近吗?”
“回禀陛下,经臣等的查证,确实如此!”尹齐说道:“不过,在目前而言,似乎仅仅是张恢老大人与田敬先生在倡导,齐黄老诸位巨子,尚未知其反应!”
“哦……”刘彻拿着报告,笑了起来。
黄老居然去和法家合流?
这大大出乎了刘彻的意料,但却也反应出了一个真理——没有永远的朋友,更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
而且……
虽然在后世人的印象里,似乎黄老派是讲究清静无为,休养生息,与法家似乎八竿子也打不着。
但实则,很少有人知道,黄老派与法家在政策、理论、追求以及诉求方面,都相互契合。
从这个方面来说,其实黄老与法家的接近,属于水到渠成,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黄老派主张的也是依法治国。
譬如耳熟能详的‘法无禁止则不纠’就是当代黄老派政治家的核心政策。
另外,对法家而言。
虽然法家追根溯源,是当年子夏先生,在魏国开讲,从而诞生的一个学派。
但实际上,法家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远远大于他们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现在,法家提倡的‘法、术、势、力’就是来源于黄老思想。
甚至,法家的巨头们,如商君,如申不害等等,统统受到的是黄老思想的影响。
商君的老师尸子,就是黄老派巨头。
至于申不害。
韩非子就明确的指出了: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史记记载)。
在本质上来说,黄老派和法家,就像两根依附在大道上的藤蔓,彼此相互纠缠,不断攀爬向上。
在漫长的历史上,这两个学派曾经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相互合作。
虽然两者的行事和作风可能南辕北辙,但是他们追求的未来和理想国,却是惊人的相似。
黄老派说‘道生法’,法家就说‘缘法而治’;黄老派提出‘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法家就在旁边大喊‘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学霸在做作业,而屁股后面的学渣在不断抄袭。
不过这个学渣比较聪明,在抄袭了学霸的作业后,自己修改了一下,然后,改成了属于自己的作业。以至于连老师都不知道学渣是抄袭的。
只是……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黄老派虽然渐渐衰落,但它依然是汉室的执政者。
哪怕是今天,刘彻的政策和法令之中,也依然带着浓厚的黄老思想。
地方官和基层政权,除了法家大臣治理的地方,其他地方也都是按照着黄老无为的思想在治理的。
而法家,则属于目前诸子百家之中最大的一个治世派。
治世派的特点就是清谈者少而实践者多。
当世的法家强人,基本都在官场上。
晁错是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廷尉赵禹,更是执掌汉家刑罚的最高法院院长兼任最高检察官。纪委书记。
南阳郡郡守张汤,主宰着未来的汉家重工业基地的兴衰。
甚至,就连车骑将军义纵,其实也是法家的。
乃至于刘彻眼前的这位绣衣卫都尉,亦是带着非常非常浓厚的法家色彩。
当黄老与法家走到一起,合流之后。
其他学派还要不要玩了?
刘彻敲了敲桌子,然后就将这个事情放到了一边。
对于这个事情,他其实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喜恶。
他是皇帝,是仲裁者。
他只需要维护起码的公平公正,只要诸子百家不走下三路,他才懒得去干涉呢。
这个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某些学派被黄老派和法家联合起来,打的节节败退。
但却不会灭亡,也不会真正因此消亡——除非他们自己作死,自暴自弃,不然,只要坚定决心,未来还是可以找回场子的。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竞争,才有进化!
况且,法家和黄老的联合,别说现在还是只是一个苗头,就算是成了,也未必会亲如一家。
就特么黄老派内部和法家内部,现在都是一团乱麻呢。
黄老派内部的齐黄老和楚黄老以及秦黄老,还有法家内部的商君、申韩和李悝派系,麻烦先分个高下。
所以,即使黄老派真与法家联合起来,也未必能真的团结如一。
当年,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合纵,多大的声势?
还不是被秦国的连横,轻松瓦解?
与此相比,刘彻反倒是更关心儒家内部的那些破事。
“想不到,朕当年放出的那些风声,现在真的起作用了……”刘彻看着报告里的有关韩诗派的东西,抱着双手笑了起来。
对韩诗派,刘彻当然是很有好感了。
因为前世,他就是受到韩诗派影响非常大。
有关韩诗派的主张和诉求,他也很了解。
他也确实在拿着韩婴写的那几个小故事教育自己的儿子。
譬如,他方才给刘病已讲的那个故事,就是韩婴写的。
这很符合他的三观,也很适合作为皇室的教育素材。
在这个世界上,皇室成员就该如此。
谁都不能指望,谁也不能去依靠。
唯有自己,也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依靠!
这就是所谓的靠山山倒,靠人人倒。
基本上只要明确了这一点,就具备了一丝做皇帝的基础。
但是……
“朕可从来没有欣赏过韩诗派的其他举措啊……”刘彻抱着手在心里笑着。
若他真的欣赏和喜欢韩诗派的主张,就不会把韩婴丢在邯郸了。
肯定会请来长安,至少也会任用为汉家宾客,作为智囊。
而事实是——刘彻只是欣赏和个人对韩诗派有好感,至于要让韩诗派来参政议政,那就得了吧!
这就好比,你喜欢玩游戏,但你会将游戏当成你的人生吗?(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节 连横(2)
对韩诗派,刘彻实在是太了解了。
甚至可以说,他是长安城里,对韩诗一派最了解的人,也不为过。
韩诗派是儒家内部的一个极具个性化和鲜明立场的学派。
韩婴本人所著的《诗经集解》其实是现在出版后的称呼,而在历史上,他的著作被称为《韩诗内传》与《韩诗外传》。
其中内传在漫长的岁月中因为蒙元入侵而亡散,后人再也不能目睹。
但外传却躲过了无数次浩劫,甚至避开了满清的文字狱,遗留到后世。
而刘彻前世曾经无数次看过这两本书。
他很清楚,这里面的论述和思想。
韩婴的思想和脑洞,确实是儒家之中,自荀子后最大的。
同时,他也不愧自己的荀子门徒的出身。
他的思想成就极大。
大到什么地步?
他是目前汉室儒家,甚至汉兴以来儒家内部,少数几个敢于质疑孔子并且推翻孔子的一些思想的人。
譬如,韩诗派从来不赞同孔子的克己复礼。
韩诗派推崇荀子的‘礼起于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