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朝现在已经牢牢控制住了高阙,占据了天险。
匈奴骑兵,几乎不可能再从汉朝的嘴里抢回当地了。
更重要的是,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人,敢去高阙城下叫阵。
别看亦石等人跳得欢,但实际上……
不出军臣所料,亦石一听要自己去夺回河间地,立刻就闭嘴不语了。
但他闭嘴了,其他人却跳的更欢了。
这些幕南部族,尤其是本部的贵族们,一个个慷慨激昂,纷纷表示河间地决不能落到汉朝手里,更决不能让汉朝巩固当地的统治。
不然,匈奴帝国就要灭亡,先祖和神明,都会发怒。
他们说的确实是有道理。
所以,不少幕北部族,也都非常同情。
这让军臣烦不胜烦。
“你们口口声声说:河间地乃冒顿、老上两位大单于的苑囿……”军臣终于受不了,一拍案板,站起身来:“本单于的苑囿,难道不是河间地?”
一时间,许多人都被震慑住了。
因为,军臣的指责,太过犀利,也太过诛心了。
没有人敢在如今这样的时候,沾上‘居心叵测’或者对单于不满的罪名。
很简单,现在的单于军臣,虽然在面对汉朝时,一败涂地。
但他在西方找回了场子。
西征的大胜和缴获以及战利品,甚至超过了匈奴在河间地的损失很多很多。
尤其是数以千计的熟练工匠的获得,让匈奴的国力大增。
而单于也借此,控制住了诸部族的武装——你想换装吗?想的话,就必须跪舔单于,不然,就继续拿着青铜铤,穿着皮衣,用着木弓吧。
而通过西征,单于的力量,也大大增强了。
如今的匈奴单于庭直接控制的兵力,已经多达十万骑。
这个数字的兵力,足以碾压其他任何人。
甚至哪怕四柱联合起来,也未必能打得过。
最重要的是,幕南部族,在冬天的高阙会战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而幕北部族,则在西方发了大财,实力暴涨,此消彼长之下,幕北部族的力量,现在已经完全碾压了幕南部族。
所以,幕南诸部族的首领,才会跳的如此高。
没有别的原因,他们害怕********和无视而已。
在草原上,一个部族一旦边缘化,可以参考曾经的呼揭部族。
呼揭人被老上单于发配金山,边缘数十年,结果,连匈奴人自己都瞧不起他们,视为蛮子,甚至有十几年的时间,连碲林大会也不让他们参加。
可没有想人落到那个地步。
当然,促使幕南诸部族首领联合起来的更大动力,来自于危机感——高阙既失,阴山也就自动的落入了汉朝控制,只要等春天来临,冰雪消融,汉军就可能控制阴山。
到那个时候,幕南地区的大部分部族的牧场,都处在汉朝骑兵的攻击范围之内。
从阴山出发,任何一支汉骑,都可以在半个月内,就将幕南地区的部族扫荡一遍。
到那个时候,幕南部族除了逃过瀚海,躲避汉朝打击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叫大家伙去面对汉朝的神骑?那与找死有什么区别?
反正,部族的骑兵,绝对会在看到汉朝神骑阵列的瞬间,就崩溃四散。
但幕北的牧场,尤其是那些相对肥美的牧场,几乎都有主了。
这就意味着,幕南诸部族,将很可能只能在别人不要的牧场上放牧,靠着捡拾残羹剩饭为生。
那跟死,有何区别?
所以,大家伙必须闹。
闹到单于要嘛夺回河间地,保护诸部的安全,要嘛,给出足够的补偿!
不然,说破天了,大家也不会同意除此之外的其他方案。
但,军臣的看法,就跟幕南诸部的看法,完全是两回事情。
对军臣而言,河间地的丢失,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了。
更可怕的是——有证据显示,汉朝人似乎召唤了陨石,砸毁了高阙!
虽然不知道真假,但确实有这样的流言流传。
于是,这就很可怕了。
假如是真的的话,万一在战争中,汉朝人再次召唤陨石,砸向匈奴军队,那还玩蛋?
在没有证明此事真伪之前,军臣是死也不会将主力南迁的。
更何况,哪怕证伪了那个传言,横亘在匈奴人面前的还有汉朝人可怕的神骑。
刀枪不入的神骑,对如今的匈奴骑兵,哪怕是进化过后的匈奴骑兵,也是一个无解的bug。
事实证明,在汉朝的神骑面前,一切部族,都跟纸糊的一样。
所以,在没有找到对付汉朝神骑的办法前,军臣也是不肯去与汉朝进行大规模决战的。
毕竟,只有白痴,才会去打一场注定要输的战争。
更别提,比起南方,抢西方,对西方世界进行征服和开拓,更符合现在的匈奴的利益。
所以,军臣横了满帐贵族一眼,说道:“等呼衍当屠回来,再讨论此事,在呼衍当屠还没有归来前,擅议此事者,休怪本单于不留情面!”
他,现在确实有这个威权。
因为西征的胜利,是他带来的。
所以,在幕北部族和单于庭的贵族眼里,他这个单于甚至比老上单于还要优秀!
至于幕南的失败?
又不是军臣的失败!
它们只是尹稚斜和呼衍当屠的失败!
与单于无关!
虽然这样说似乎有什么不对,但事实就是如此。
军臣本人,从未领导和指挥过幕南的任何战事。
他本人一直在西征,失败的是尹稚斜那个狼心狗肺的家伙和呼衍当屠这个废物!
这套说辞,不管别人信不信,军臣自己是肯定相信的。
而幕南诸部族,包括右谷蠡王在内,面对强势的军臣,虽然都愤愤不平,但却只能低头沉默。
实在是,高阙之战,对幕南诸部族造成的影响太大了。
即使是在座的人,基本没有在高阙损失什么,但,高阙本身的兵力损失,已经让幕南诸部,元气大伤,甚至可以说是半身不遂了。
但,右谷蠡王亦石,见到这个情况,却在心里窃喜。
对亦石来说,他想看到的就是这个画面。
“愤怒吧!不满吧!”亦石在心中说道:“只有这样,你们才会看清楚,军臣已经不适合领导大匈奴了!”
………………
今天开始,每天三更一万字起~
嗦嘎,请大家见证吧!
这个月我要奋发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节 匈奴的战略调整(2)
就在亦石表面上假装愤怒,实则内心喜悦无比的时候。
亦石的死对头,左谷蠡王狐鹿涉忽然站起身,走到场中,对着军臣单于抚胸鞠躬,说道:“大单于,我得到消息,且之那个贼子,背叛了伟大的匈奴,向汉朝人卑躬屈膝,甚至还给汉朝皇帝上书,称汉朝皇帝为‘天单于’!”
狐鹿涉的话音一落,整个大帐,立刻就炸锅了。
不管帐中的贵族如何瞧不起,看不起且之和他的呼揭部族。
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是单于亲封,而且在碲林大会上得到诸族认可的右贤王,匈奴四柱之一,幕南部族的首领!
他的投降,给了匈奴帝国的霸业致命一击!
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整个幕南,恐怕都将因此不稳!
要知道,在草原上,匈奴人的人口,只占不到四成。
其余六成多,都是非匈奴的部族。
倒不是匈奴不愿意自己的部族的人口,占据草原的主要人口。
实际上,在过去的岁月里,只要匈奴愿意,他完全可以让整个草原的部族,都加入匈奴,从而在名义上完成游牧民的大一统。
当年,老上单于就曾经雄才大略的想要做一个这样的改革。
但奈何,除了老上单于自己,其他人几乎全都不同意。
毕竟,要是引弓之民,真的并为一家,皆为匈奴,那匈奴去奴役和剥削谁呢?
所以,尽管当时,老上单于,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
但,反对者依然是如过江之鲫。
甚至,就连匈奴的别部,也是抗议声不断。
无数人扬言,倘若老上单于那样做了,那他们必然要搞个大新闻。
为了帝国的稳定,老上单于不得不放弃那个计划。
哪怕他深知,唯有那样,匈奴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而老上单于驾崩后,这个事情,自然再无人提及。
匈奴各氏族,都心安理得的趴在其他游牧民的身上吸血,甚至,连本族的牧民,也要敲骨吸髓!
如今,且之的倒戈,立刻就会在整个幕南的部族之中,引发轩然大波。
那些对匈奴人充满仇恨和不满的部族,都将立刻聚集到且之的大旗下。
但,且之投降汉朝的后果,却还不止如此。
便是匈奴自己,也将被严重影响。
尤其是下层牧民和奴隶,恐怕都将不稳。
军臣更是气的攥紧了拳头,牙齿咬的咯咯作响,即使他早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但再听一次,他都依然是火冒三丈。
甚至,在军臣眼里,现在,河间地的得失以及呼衍当屠损失的兵力,都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要先杀死,并且彻底消灭干净且之和他的部族。
不然的话,麻烦就大了!
匈奴将会分裂,草原诸部,更会陷入漫长而残酷的攻伐之中。
但,现在,且之那个王八蛋,却被汉朝人保护起来了。
在事实上来说,在没有击败汉军之前,匈奴人不可能伤害到且之,而汉朝军队,对目前的匈奴骑兵来说,又太过强大,甚至算得上无可力敌。
所以,这就陷入了一个悖论:匈奴的当务之急,是要杀死并且消灭且之和他的部族,但要消灭且之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