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栋在天怒河畔自杀了。
自杀是草原上流行的说法,杨昊自然不相信那个跟自己周旋一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未言败的和栋会选择自杀。他让臧龙秘密展开调查,臧龙的能力与内寺坊的那些人自不能相提并论,但经过一番努力,还是大体弄清了和栋的死因,和栋并非自尽,他是被乙室部暗杀的!
乙室部为何要杀和栋,杨昊心知肚明,和栋一死,乌隗部的内乱从此即告平息,乌葵达襄自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回来做他的首领,寄人篱下一年有余,乌葵达襄免不了要给予乙室部以必要的酬答。仅仅是酬答倒也罢了,现在的问题是,在乌葵达襄避难的这一段时间内,乌隗部的军政大权实际上是落在一个汉人杨昊的手里,而且这个汉人现在羽翼渐渐丰满,乌葵达襄的十二个营老爷兵,至少有四个营的主将换成了他的心腹,而这四个营却是是实在的主力营。
现在乌葵达襄想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必须依赖外力,现在他可凭借的外力也仅仅只有乙室部一家。
按照乙室部的规划,如果乌葵达襄是自己出兵护送回去的,那么他们将对乌葵达襄施加更大的影响力,甚或是将乌隗部变成自己的附庸。
杨昊对此的应对之策是让人暗暗放出消息,将乙室部暗杀和栋的事情透露出去,乌葵达襄对和栋是爱怜有加的,他自然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死于乙室部之手,但怀疑只是怀疑,自己如今寄人篱下,身家性命都系于人手之际,他是无法做出什么出格的表示。
然而此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却让这种微妙的平衡彻底打破:乌葵达襄突然暴病于乙室部。
乌葵达襄的暴卒与杨昊并无丝毫关系,实际情况是,杨昊接到吴成龙的一封密信后,立即召集八大长老和十二营营主商议迎接乌葵达襄回鸾主政之策,为了避嫌,杨昊主动将鹰虎狼戒指交换给了八大长老,自己带着杨欣和历次征战时得来的金珠财物退回了小仓山。这些金珠财物数量巨大,是一年内杨昊征战各地时的掠夺,约占乌隗部财政的三成多,当然虽然数额巨大,但相对于乌隗部的首领权,这点代价还是十分值得的。
八大长老代表乌葵达襄好言抚慰了杨昊,并力邀他出任夷离堇,然而被杨昊婉言拒绝了,为了表示他的诚意,在他回山的同时在战争中被他提升的四营主将和营中骨干也一起辞职追随他回到了小仓山。只是为了护送所携财物的安全才调遣了一个营的兵力护送,这个营的营主却是一向被视为是乌葵达襄的心腹亲信。
杨昊还没有回到小仓山,乌葵达襄暴死的消息便传遍乌隗部,在乌隗部万分震惊之余,,另一则足以点燃复仇怒火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草原:乌葵达襄死于剧毒!
那枚代表着乌隗部最高权力的鹰虎狼戒指很快又回到了杨昊的手指上。八大长老泣血恳请杨昊:击破乙室部,血债血偿!
在很多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即使没有内部**乌隗部与乙室部实力悬殊也是十分明显,**前乌隗部只有不到两万骑兵,而乙室部拥有的骑兵则超过三万五千人,何况他的背后还有耶律家联盟,联盟的兵力不下二十万人!杨昊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有恃无恐地要求八大长老选举自己为乌隗部的首领,没有任何理由,凭着自己是老首领唯一的沾亲带故的亲戚。
八大长老无从选择,只能答应,但为了限制这位来路不明的新首领,八大长老邀集族中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当众制定了一份血誓盟约,要求杨昊当众发誓,永远不背叛乌隗部。杨昊只能答应,他取了一个乌隗部人的名字:加勒古杜。当地的土语,来自南方的孤雁现在杨昊就以乌隗部新首领的身份发号司令:乙室部是乌隗部永恒的敌人,除非他们消失,否则血战不休。
与乙室部的战争并不顺利,都说哀兵必胜,但那也是需要条件的,在实力相比如此悬殊的情况的,偶然的局部的胜利并不能改变全局的颓势,不过杨昊并不在乎这些,他关注的是战争的过程,换句话说,他更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对乙室部的战争,把乌隗部真真正正地改姓杨。在这一点上,事情的发展如同预期的想象,乌隗部正在处处打上杨记的印记,在第一场雪飘落草原时,乌隗部的十四个营(其中七个营已经名存实亡)统统变成了杨家私家军。
在杨昊觉得一切都已成熟时,久违的胜利不期而至,在磨刀河畔,杨昊巧设骑兵截杀了乙室部的两个人王子,不仅夺回了乌葵达襄的尸骨,还将被乙室部人掠去的乌葵达襄的亲眷姬妾也一并夺了回来。杨昊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片东西几万里的大草原上,人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了女人,拥有了年轻的可以生育的女人就意味着拥有了一切。
老首领已归天,他的女人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新首领的财产,至于如何处置,完全是新首领自己的家事,外人无权置喙。杨昊把她们分成两个部分,能生育的,一概配人,年老不能生育的留养老人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样的安排不免要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但也只是意外,既无人反对,也很少有什么流言蜚语。
做完这件事,杨昊带领八大长老和十四营营主在磨刀河畔设坛祭奠乌葵达襄,为了凸显十四营营主的地位,杨昊一改旧制,将十四营营主的班序提升到与各文官并列,形成文武对峙的局面。
十四位营主现在都是杨昊的心腹,他们地位的提升间接地也巩固了杨昊的地位。从这一刻起,契丹的乌隗部已经正式改姓了杨!
所有这一切做完之后,杨昊下令,举族迁往大青山,理由是躲避即将到来的严寒,在此之前草原上盛传,这一年的冬天草原上将刮起一场数百年来少有的大风雪,人可以不惧任何强敌,却不能不畏惧上天。在上天的yin威面前,人最好的选择还是敬而避之。
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敢反对。南迁的命令一经下达,各部落就立即拔营南下。人们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大唐的边疆守将愿意接受他们来避难吗?
19。归附
新调任天德军节度使的王良,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就遇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草原乌槐部首领加勒古杜上书请求容许他率部南下大青山,以躲避即将到来的冬季严寒。
这位出身翰林,刚从东都少尹任上转任的大帅,根本不相信风雪严寒的说辞,他坚信这是契丹内讧中的失败者前来避难来了,草原各部之间经常发生内讧,失败者往往南下托庇于朝廷,那些冒功的将帅,则常将主动来归说成是自己强力征讨的结果,以为军功,以得封赏。
王良不屑于这等龌龊之事,他深知自己此来天德军的本意,并不是震慑蛮夷,而恢复蓄养民力,恢复经济。天德军迭经战乱,已经到了山河破碎,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再让武人担当大帅,即便头悬尚方宝剑,也难收他们持强争功之心。
正因如此,才调他这位文臣来。
是收留他们为自己所用,还是拒之门外?王大帅闭门思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拿定主意,收容他们,让他们居住在大青山北麓,遣使慰问,再送些柴米油盐,以示朝廷的关切,但请加勒古杜首领体擦朝廷的难处,大青山以南刚刚经过平定匪患的战争,百废待兴,百姓尚不安定,就不开门待客了。
杨昊也没奢望能叩关进入天德军腹地,他重金贿赂了前来抚慰的帅府参知,请他务必通融为自己和部属选一块风水宝地以便休养生息,躲过这场大雪灾。参知收下他的金银冒着风雪严寒,在大青山里走了两天三夜,终于替杨昊选定了屯扎之所。那是大青山腹地的一块平展的山洼地,便于防守,但若想有所作为却是很难。
参知将那块名叫大晴川的地方形容为天牢,他是要借助地势之利将这个来自草原上的桀骜不驯的野兽圈禁住。
王大帅派去监视参知的副使不仅收了杨昊的重金贿赂,还与杨盼春风一度,他完全赞同参知的话,当然他也深知直接的赞同肯定会引起大帅的疑心和不快,他把话说的转弯抹角,明抑实褒,大帅彻底放心了。他嘴上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这些草原上的蛮人万不可掉以轻心,一面却把镇守大晴川通往中受降城的将领王恒调回了帅府。王恒是他的侄儿,二十年来一直跟着他长大。
时人传言说,王恒其实就是他的亲生儿子,理由是他长兄病逝后的第二年王恒才出生。
杨昊站住脚之后就忙着打点四周的守将,天德军是第一站,河东大同的守将、丰州的守将,哪个也缺少不了,甚至更要小心。相比较而言,这位翰林学士出身的王大帅要显得容易对付的多了,他长于论道而短于行,他容易被周围的侍从蒙蔽,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明察秋毫,无所不知。
杨昊决定亲自进城拜访这位前翰林学士、东都少尹,他带着一封吴成龙的书信,在东都时,王大帅就经常是商社的座上宾。
相见甚欢,杨昊带来了十几车的礼物,皮毛、土产还有金银,王良也大开城门,披风挂彩迎候在牙帐之外。对这位装束奇特、却能说一口流利汉话的年轻首领,王大帅顿时心生好感,他仔细询问了杨昊的经历,尤其对他能说一口带着长安腔的汉话感兴趣。
杨昊复述了自己的经历,他说我不敢欺瞒大帅,在下确曾是京城人氏,因受大和九年那场大难牵连,不得不亡命大漠,机缘巧合才做了乌槐部的首领。
杨昊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吴成龙告诉他这位王大帅虽出身翰林院,却是个地地道道的阉党,在一个阉党面前为甘露之变翻案显然是不明智的。杨昊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曾经是个受害者,这点倒并无不妥,许多人都是那场宫变的受害者。阉党不会根据你是不是受害者而将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