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都准备好了。”马周点了点头,说道:“时辰快到了,开始奏乐吧!”
夏鸿升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了军乐团,抬手一扬。
军乐顿时响起,周遭的长安百姓立时都看了过去,广场中的将士们也是精神一振。
夏鸿升深吸了一口气,走上了台前,缓缓扫视着广场中的将士们,拿起了“大声公”,提起高声说道:“诸君,前隋之初,突厥为隋朝藩属,及至隋末,炀帝失德,致使天下大乱,突厥不顾君臣之义,起兵南下,掠夺中原。大唐初立,两国本是交好,突厥前始毕可汗死时,太上皇举哀于长乐门,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始毕既逝,颉利接可汗之位,屡次协同铁勒、薛延陀等部南下袭击北方边城。陛下初登大宝,突厥更是背信弃义,趁机兵临渭水。陛下励精图治,大唐百废俱兴,突厥人屡屡犯边掠夺,陛下念及同盟之义,故未尝有所怪罪。贞观三年十一月,突厥将军雅尔金和阿史那杜尔率军进扰河西。贞观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张将军公瑾上书陛下,列举了六条出兵突厥的理由。陛下诏命兵分六路出兵剿灭突厥。由李靖大将军出定襄道,李世勣将军出通漠道,柴绍将军出金河道,李道宗将军出大同道,卫孝节将军出恒安道,薛万彻将军出畅武道,凡六总管,共十余万人,兵发突厥。贞观三年十二月,突厥突利可汗、郁射设、荫奈特勤等率所部投降。贞观四年正月,李靖大将军突袭定襄,占据定襄郡,俘杨政道及萧后,杀义成公主。贞观四年二月,李靖将军汇同李勣将军二人,莒国公唐俭舍身取义,献身为饵,使颉利懈而不备,夜袭阴山,俘虏颉利。其子叠罗施逃窜,为李道宗将军军中副将张宝相所俘。******汗国——亡!”
“大唐万胜!陛下万胜!”在夏鸿升那声“亡”说出之后,广场中的将士们顿时高声呼喊了起来。
“诸君,吾等离开时长安之时,冰雪皑皑。吾等得胜归来之时,已是陌上花开。”夏鸿升继续说道:“今日,诸君得胜归来,即将荣誉加身,可我们亦不能忘记了,我们有一些战友,一些同袍,我们一起出发,却没能一起回来。”
随着夏鸿升的话语,军乐团变成了一曲哀乐。
“魂兮归来!”夏鸿升高声呼号。
军校仪仗队的学员出现在了广场的一角,他们每个人都神色肃穆,手中抱着一个木匣子,木匣上面盖着一面大唐军中的龙旗,正步一步一步的伴随着哀乐绕着广场走了一周,最后走到了最前排。
“有请大唐皇家军官学校校长,大唐皇帝陛下致辞!”夏鸿升喊道。
李世民出现,缓缓的走到了台前。(未完待续。)
第592章 颁发奖章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朕会记住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大唐更会记住他们。他们的名字,将永远刻在大唐皇家军官学校的纪念碑上,香火不灭!”李世民朗声说道:“为国牺牲的这些人,朕和朝廷,将授予他们烈士的称号。日后,所有为国捐躯的人,都会被授予烈士的称好,朝廷将会照顾他们的家人,养育他们的儿女,帮助他们的儿女成家立业。大唐,还有朕,以及朕的子孙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们!”
说完,只见那些端着木匣的仪仗队员正步向前,走到了纪念碑下,那纪念碑高耸而威严,正面上书李世民亲手题写的大字:大唐英雄烈士纪念碑。背面上书:大唐忠魂永垂不朽!
仪仗队员抱着那些烈士的骨灰站在了纪念碑下,李世民同那些将军们列队从台上走了下来,走到了纪念碑前,面对着那些烈士的骨灰,亲手点上了香火,正对着纪念碑,对着那些烈士的骨灰,忽而一下单膝跪倒在了地上!
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惊呆了,包括夏鸿升在内。周遭的百姓更是抑制不住的一片哗然,那些广场之中站着的将士们,也当下虎目圆瞪,立刻激动的浑身颤抖了起来,甚至于不少人立刻涌出了泪来!
还是那些大佬们反应快,震惊之余,立刻一撩官袍,同李世民一样单膝跪倒在了地上,其他人见了,这才从震惊中立刻反应了过来。只听见一片甲叶声响,所有的人都单膝跪倒在了地上,连周围的百姓,也都跟着跪倒在地。
李世民单膝跪地,手中举着香火,高声道:“魂兮归来!士卒儿郎。尽是九州豪杰;官僚将校,皆为四海英雄!习武从戎,忠君之志。尔等或为流矢所中,魂掩泉台;或为刀剑所伤,魄归长夜!生则有勇,死则成名,今凯歌而还,献俘将及。汝等英灵尚在,祈祷必闻:随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归大唐,各认本乡,受骨肉之蒸尝,领家人之祭祀;莫作他乡之鬼,徒为异域之魂。吾为天子,当使汝等各家尽沾恩露,年给衣粮。月赐廪禄。用兹酬答,以慰汝心。至于本境土神。北地亡鬼,血食有常,凭依不远;生者既凛天威,死者亦归王化,想宜宁帖,毋致号啕。聊表丹诚。敬陈祭祀。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不拘是那些王公大臣,亦或是在场的将士,还是周遭的百姓。都齐声随着李世民的声音高声吼道。
李世民起身上前,往香炉之中奉了香。转身环视诸将,又喊道:“诸将士,与朕同唱军歌,以慰大唐忠魂!”
军乐团的声音随之而起,李世民开头,在场的所有人虎目含泪,高声唱起了大唐军歌。在军歌声中,那些仪仗队员整齐的转身,迈开正步,将那些烈士的骨灰放入了纪念碑后的大唐英雄烈士纪念堂之中。
将那些骨灰放入了纪念堂之后,李世民转过身来,看着广场之中的将士。只见又一军校学员推着带有木轮的椅子绕场一周,然后整齐的在李世民的面前列成了一行。
那些椅子上面,都是在战斗之中身负重伤的伤员。
停下来之后,推车的军校学员又端起了手中的木盒,端正的端在胸前,站在每个伤员的身侧。
马周此刻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张纸,朗声念出这些重伤的士兵的名字:“士兵王大柱、士兵周二狗、士兵樊逸之、士兵赵铁柱……”
一个个名字从马周的口中大声的念了出来,那些轮椅上的士兵激动不已。他们战场中来回冲杀,纵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手臂被砍掉,也没曾红过眼睛,此刻,却是止不住的泪往外涌。
“以上诸君,作战之中英勇拼杀,奋不顾身,诠释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唐军魂,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大唐士兵!”马周念完了名单,继续说道:“下面,有请大唐皇帝陛下,亲手为这些士兵佩戴军功章!”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肃然迈步,走到了那些士兵跟前。
那些士兵激动的浑身颤抖。
面前的人不是别人,那是皇帝!是大唐的帝王啊!
大唐的皇帝,距离自己如此的近,竟然与自己握手了!还要亲自为自己带上军功章!
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这便是死了,也值了啊!
那些士兵激动的一个个挣扎着硬是站了起来,昂首挺胸,目光之中无比的忠诚与狂热。
“大唐的胜利,离不开你的努力。朕当谢于你。”李世民每走到一个重伤员的面前,都会这么说一句,然后亲手从旁边站着的军校学员的手中拿过军功章,再亲手佩戴到重伤员的身前,然后再将与军功章一起的书面凭证交给他们。
“陛下!卑职为陛下尽忠,万死不辞!”士兵亦难掩心中之激动,情不自禁的跪倒在地,高声呼喊,又被李世民亲手给搀扶起来。
将战死沙场的烈士放在第一位,然后是重伤残疾的人。
接下来,才是那些有功的将领。
李靖、李勣、柴绍……张公瑾、苏定方……立功的将领,都得到了官位的提升与财物的赏赐,亦依照军功之不同,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军功章。也是由李世民亲自为其佩戴的,这份荣耀,亦令这些将军们激动不已。
另外,所有参与这一次灭突厥的战争的士兵,全都可以得到一枚大唐荡灭突厥纪念章,佩戴胸前。
“军功章,乃是大唐军功之象征,更是大唐军人的荣誉之象征,关乎军人之荣耀。”颁发军功章之后,李世民朗声说道:“有军功章者,即为对大唐有功之人,享有特权,三等功以上,可见官不拜,不得轻易用刑……若其违法,须先剥夺其军功章,再行交有司论处……”
所有在场的人,无论是将军、士兵、百姓……全都激动而兴奋,一股骄傲和自信油然而生,为自己是大唐国民,为自己能为国立功。
唯独一个人心里面很是郁闷。
不是说立功了么,咋没听见本公子的封赏嘞?还有没有天理了!(未完待续。)
第593章 行酒令
“兄弟,你瞅瞅,老哥我越看越觉得这小小的一个玩意儿,怎么地就恁好看呢?为兄我越看越喜人!”苏定方摸着自己胸前的那枚军功章,美滋滋的跟取了媳妇儿似的,红光满面,时不时的就把军功章取下来仔细看看,擦的锃光明亮的重又带上:“这可是陛下亲手给兄弟带上的,陛下还对我说了好些话,老苏头一回离陛下那么近!”
夏鸿升冲他翻了翻白眼,一扭身子转了个向,不去看他。
“哈哈哈!”苏定方很是得瑟的也坐了过去,一把揽住了夏鸿升的肩膀,笑道:“兄弟别着急,咱大唐最重军功,兄弟立下的军功是实打实的。护卫粮草,定计夜袭阴山的计谋,都是兄弟的功劳。往大处说去,军校、军校生、军中救护伤员的道士……这些都是兄弟你一手搞出来的,都是你的军功!想来,陛下没有在封赏仪式上对兄弟进行封赏,那必定是另有其他的赏赐,不便再封赏仪式那样的场合说。如此一般,往往都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