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要把金针度与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之洞是清末名臣,他感于世变日亟,不能不努力以求突破,他设立学校、提倡实业、
鼓吹放小脚,都是他求新求变的一面。他在义和团闹事的时候,甚至违抗清廷杀外国人的乱
命。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成立“东南互保”,更表现出他的头脑,要比当时许多封疆大吏高
明多了。
  虽然这样,张之洞仍旧为格局所限,在《劝学篇》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谬
说,成为文化思想上的一种反动主流,流弊直到今天,还没停止。
  张之洞为告诉初学者“应读何书”和“书以何本为善”,特由缪荃孙帮忙,写了《书目
答问》。这书有刻本颇多。
  一九三一年,范希曾把《书目答问》补正(包括补正原书的错误和遗漏),是为南京国
学图书馆铅印本,最为实用。


胡应麟:《少室山房全集》

  胡应麟(一五五一~一六○二),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又号石羊生、明瑞,浙江兰溪
人。他小时候就喜欢歌诗。二十六岁中举人。三十八岁已写了十八部书、一百五十卷。他从
十五岁起,到五十二岁死去,除了花部分时间照料亲人、应考科举、小事游历外,都集中于
著述。
  胡应麟在读书风气不高的晚明时代,是朱彝尊所说的“读书种子”。晚明读书风气不高
,一方面是“束书不观”高谈“实践”的性理派;一方面是不读汉朝以后的书的复古派,相
激相荡之下,学问是不扎实的。胡应麟在这种风气里挺身而出,主张又精又博的学问,是很
难得的。他呼吁:“凡著述贵博而尤贵精,浅闻吵见,易兔空疏;夸多炫靡,类失卤莽。博
也而精。精也而博,世难其人。”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不敢以鸿硕自居,不致以空疏自废
。”他写《四部正讹》一书,上承宋濂的《诸子辨》,扩大检讨重要的古书,为古书辨伪,
就是功力极深的一部著作。古书辨伪工作早发于刘知几、柳宗元,由胡应麟、姚际恒接了力
,最后光辉后照,直到今天,他们的功劳,我们应该长记。


姚际恒:《庸言录》

  姚际恒(一六四七~一七一○后),字立方、善夫,号首源,安徽徽州人。他是清朝康
熙、雍正时代的一位学者,一位倒媚的学者,他“一生坎坷”,虽然“手著几等于身”,但
是他的名字。却着存若亡、半明半显。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没有好评,纪昀说:
  际恒生于国朝初,多从诸耆宿游,故往往剽其绪论。
  其说经也,如辟“图”“书”之伪则本之黄宗义,辟《古文尚书)之伪则本之阎若璩,
辟《周礼》之伪则本之万斯同,论小学之为书数则本之毛奇龄,而持论弥加恣肆。至祖欧阳
修、赵汝梅之说,以《周易》十翼为伪书,则尤横矣。其论学也,谓周、张、程、朱皆出于
禅,亦本同时颜元之论。
  至谓程、朱之学不息,孔孟之道不著,则益悍矣。……(杂家类存目六《庸言录》)
  这是很不公道的。姚际恒就在这种“别黑白而定一尊”的局面下,给挤出局了。直到清
末张之洞出来,把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视为“简便易看,为读诸子之门径”,他才死后
走运,被人肯定起来了。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陈梦雷(?~一七四一),字省斋,福建福州人。他是清朝进士,“读书五十载”“涉
猎万余卷”,这种渊博,被皇家王爷看中,叫他编了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
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这书是根据中国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编成的,花了四年半
(一七○一~一七○六),共有一万卷、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一十六部,初版本有
五千零二十大册,一亿四千四百万字,分装五百七十六函。
  陈梦雷可说是苦命的人,他在三藩之乱时,正赶上回家探视,被靖甫王耿精忠胁迫造反
,不干就杀他爸爸,他没办法,只好合作;不料造反失败,又被他的好朋友李光地出卖——
不肯证明他的清白;又被误会成“行贼伪命”的陈昉,所以罪上加罪,被发配到东北做奴隶
。过了十六年后,赶上康熙皇帝东巡,把他召回来,叫他陪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诚亲王读书,
在优游的岁月里,他“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终于编出了这部体大思精的名著。
  康熙皇帝死后,苦命的陈梦雷又开始苦命了。他的靠山皇三子失势,继位的是皇四子—
—雍正皇帝,自然对哥哥的亲信们大加整肃,陈梦雷首当其冲,又被“发遣边外”,这时他
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死在乾隆六年,活了八十多岁。


永瑢等:《四库全书》

  一七七三年,清朝乾隆皇帝开四库馆,成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编书抄书阵容。他动用四千
三百零三人,花了八年的时间,编出第一部九亿八千万字的《四库全书》(文渊阁).后来
又编了同样的六部。(四库全书》是包含三千四百七十种、七万九千零一十八卷、三万六千
三百册的丛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
  为了编四库全书,数不清的人付出了血汗的代价,文字狱接二连三,文字麻烦也此起彼
落,甚至总纂官之一陆锡熊,为了到东北校书,冻死在关外;总校官陆费墀,为了“书有伪
谬”,被下吏夺职,还要死后抄家,赔装订费。——给皇上办事,事岂好办哉?
  《四库全书》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但因为只有七部,流传不广。所以只见其大
,不得其用。中国知识分子用的,还是其他的丛书。张之洞《书目答问》说:“丛书最便学
者,为其一部之中,可该群籍,搜残存佚,为功尤巨。多读古书,非买丛书不可。”丛书的
重要,由此可见。从版本上看,《四库全书》并非佳构;但从卷佚上看,它却是天下第一。


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四七三),字彦和,山东莒县人,是梁朝人。他“家贫不婚娶”,是一个虔
诚的佛教徒,晚年并舍身出家,改名慧地。。他这部《文心雕龙》,引论古今丈体及其作法
,又和唐朝刘知几的《史通》、清朝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并称中国文史批评三大名著。
  《文心雕龙》凡五十篇,可以分为三部分:前五篇,瞩于通论;次二十一篇,属于文体
论;未二十四篇,属于修辞学。这部书全出以骈俪文,但用不善说理的骈俪文写出这种作品
,真非易事。
  《文心雕龙》写成以后,大家并没重视。刘勰乃去找《四声谱》的作者沈约,请沈约推
荐,可是无法见到。乃等在沈约家门口,装作卖书的,引起沈约的注意。最后终蒙加以揄扬
,才变成名著。
  《文心雕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精密的批评的书,它“体大《体统》、《纰缪》、《弛
张》三篇已亡佚外,尚存四十九篇。计关于研究法者共三十四篇,编纂法者共十三篇,此外
尚有自叙一篇,为全书旨趣所在。而虑周”,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
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摛文必在纬军国”的落实文风。刘勰把全部的书都当成文学书来
看,所以本书的立论,也就极为广泛了。一般人把它看成文学的书,是不对的。


刘知几:《史通》

  刘知几(六六一~七二一),本名刘子玄。五十岁时,因为玄字要避唐玄宗的讳,所以
以字行,江苏铜山人。他小时候就聪明过人,十二岁就读完《左传》,十七岁的时候就把历
史书读光了。他在自述中回忆道:
  始在总角,读班谢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
,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者,于是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晔集,果以二
史为非,……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
  以这样一个聪明绝顶、心境孤独的人,终于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史学
方法的巨著——《史通》。
  中国有“史”书很早,可是有“史学”却是后来的事。第一部开山的“史学”专书就是
这本《史通》。全书共五十二篇,除《史通》因为大胆批评到有关圣人的传说不可信等主题
,一直被封杀,直到宋朝以后,才慢慢抬头。名著之不幸,有如此者!


章学诚:《章氏遗书》

  章学诚(一七三八~一八○一),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他生在清朝乾嘉考据的盛世,
但却超出考据国外,提倡新的史学和方法。
  中国古代有史官、有史书,但却没有什么史学和方法。最早的史学方法,姑且可说是孔
丘的“约其文词,去其繁重,以制义法”。在这些原则下,出来了《左传》跟《史记》。孔
丘以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作者)、宋朝的司马光(《通鉴考异》作者)、李心传
(《旧闻证误》作者)、清朝的章学诚(《文史通义》作者)、崔述(《考信录)作者)等
出来,相继给史学方法加深了枝叶,其中最有成绩的,就是章学诚。
  《文史通义》出版在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二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内容包括易
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全书的重点是“六经皆史”说,并指出单纯
的编纂和考证不算史学,史学得有个人见解才成。章学诚认为六经不过是些古史史料,并不
是“载道之书”,这种见解,根本推翻了“守六经以言道”的传统的错误观点,给九十年后
的国故整理与疑古风气,提供了理论基础。
  章学诚主张“学为实事,而非为空言”。所以他的见解,“颇乖时人好恶”,直到他死
后,才更被人重视。


俞樾:《春在堂全书》

  俞樾(一八二一~一九○六),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他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进
士,咸丰年间因为“命题割裂”,被革职为民;又因为“故里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