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块叫做“礼”的遮羞布被毫无顾忌地扯下,文人身体上最苍白软肉的一坨肉暴露在午门的阳光下。礼义廉耻随血肉飞散,原来大家都是心如死灰的奴隶啊!
《故宫过客》 少了一行门钉《故宫过客》 一次杖死大臣15人
六
明嘉靖三年(1524)七月二十日,嘉靖皇帝朱厚熜在午门,廷杖左顺门哭谏大臣134人。四天后,又命复杖杨慎等引头哭门的7人。共有17人在这次廷杖中死亡,打破了由正德皇帝朱厚照保持的一次杖死大臣15人的纪录。
九月,下诏改称弘治皇帝为皇伯考,尊亲生父亲为皇考,后来更追认庙号为“睿宗”,供奉于太庙,地位在弘治皇帝之下,正德皇帝之上。至此,朱厚熜的亲生父亲完全等同于先代正式皇帝,大议礼,以嘉靖的全面胜利告终。
大议礼之后,一批曾支持皇帝的投机者如张璁,桂萼等进入内阁,绝对服从皇帝的权威,是这些人的为官之道。与皇帝就大议礼苦斗三年的文官集团,分崩离析。此后,尽管也曾出现过海瑞这样直言犯上的人物,但就文官集团整体而言,却再没有了制衡皇权的心气。直到半个多世纪后,幼主万历继位,文官们的元气才稍稍恢复。
朱厚熜乾纲独断,热心各种典章制度,朝会祭祀,礼仪大典,无不齐备漂亮。他似乎在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才是世间解读礼仪的惟一人选。
在拍摄故宫最繁忙的日子里,每天收工,我们常常由东华门的72颗门钉下离开故宫。此刻夜色阑珊,不远处东华门小吃一条街已是人声鼎沸,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盒饭,偶尔会在这里一路吃下去。时光倒转五百年,不拘小节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很可能会挤在我们中间,一边大吃大喝一边讨价还价。
而他那个宁肯放弃皇位也不从东华门入宫的堂弟朱厚熜,打死也不会来此领略俗世热气腾腾的欢愉。他出入故宫,必定乘着龙舆,行进在午门中间那条旁人不敢驻足的御道上。
公元2005年初夏凌晨,我们正准备拍摄这条在晨光中微微隆起的御道。忽然人声喧哗,一位晨练的先生好奇心大发,一定要穿越临时警戒线,进入片场看个仔细。对于工作人员的劝阻大不以为然,坚持进入片场是他的公民权利。
正在无奈之际,老兄忽然主动离去,原来是天安门升旗时间将至,那边更有热闹可瞧。一队国旗护卫仪容整肃地穿越天安门、金水桥,在天安门广场每日不散的观旗群众纯真热切的目光下,完成一连串潇洒漂亮的升旗动作。每当这时候,常有群众热泪盈眶,感叹祖国真是伟大!此情此景,电视新闻里总可以看到。
《故宫过客》 天空之城《故宫过客》 千年的风化在瞬间完成
第五章天空之城
一
一座宫殿泛着青光,像一枚蠕动的岩石,仿佛千年的风化在瞬间完成,沿着树叶倏然滑落,在我们的镜头里摔得粉碎。
2004年初冬,故宫御花园。黎明的露珠带动紫禁城的幻象,一颗又一颗滚动着,那些楼阁,那些井亭,那些叠山,那些松柏,那些交叉小径,在晨露里生长,膨胀,破灭。这些充盈着取景器的露珠,使此刻的紫禁城变得异常虚幻。
公元1542年,同样的一个初冬的黎明,迎接同样露珠的,是一群憔悴的宫女。杨金英的衣衫已经被晨雾湿透,缩成一团,苦苦看着露珠一颗一颗落入玉盆。
可能在同一天清晨,道士陶仲文在自家的花园里,仰望晨光,心里想着今天若皇帝问起长生不老丹药的进展该如何做答。
新任内阁首辅严嵩一夜未眠,皇帝几天后又要向上天的各路神仙祈福,祝辞当然由严嵩这位大手笔亲自捉刀了。
而紫禁城内廷一处宫院里,嘉靖皇帝睡意正浓。他最宠爱的曹端妃早早起床,亲手煲粥,并特意搭配了一些道士呈送的丹药。
在这个初冬的黎明,所有人的辛苦,都为了帮助嘉靖皇帝实现那个梦: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嘉靖皇帝,此刻还没有从梦中醒来。
露珠随着清晨的薄雾慢慢升腾,御花园的轮廓渐渐清晰,色调也渐渐温暖。人声骤起,紫禁城迎来了今天第一批游客。由神武门入宫,第一站就是御花园,御花园最吸引眼球的往往是堆秀山万春亭延晖阁之类,可能许多人都不会注意到在钦安殿天一门前西侧铜獬豸前,有一块形状像僧帽的石头。
石头表面,一人头戴道巾,身着紫衫,长袖下垂,双手高高拱起,虔诚作揖。而他遥拜的,是一幕浩淼的星空,大片黑石繁星点点。
故宫的老师往往称之为“诸葛拜斗石”,说是诸葛亮善观天象,时常利用自然条件出奇制胜,曹操大军于赤壁灰飞烟灭,祸首就是诸葛亮借来的东风。
但我宁愿相信,皇帝们将这块完全自然天成的奇石放在这里,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个线索。在很少有人仰望星空的后世,这块石头提醒我们,从名来利往中偶尔抬起头想一想,紫禁城与浩淼宇宙中,那座天帝居住的圣殿有着怎样神秘的联系。
它在提醒我们,紫禁城的诞生,成长,涌动其间的第一推动力,其实就是向天帝表达敬意。
紫禁城,分明就是一座天空之城。
只是,今天的我们,已经淡忘了打开这座城门的密码。
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八气,地有八风;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四维,地有四渎;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
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
这就是中国古人修筑屋舍,营造城市,建构国家的基本原则。所谓“天人合一”,中国人并非栖居于俗世,而是活在天堂里。祖先对于生活的想像力岂止诗意,简直是汪洋恣肆。
紫禁城,就是人们在对天堂的无尽想像中诞生的宫殿。
《故宫过客》 天空之城《故宫过客》 最核心的奥秘
二
古人仰观天象,日月星辰云雨雷电,星象的运转被视为最核心的奥秘。中国地处北半球,只能看到北天极的星宿,其中最明亮,最恒定的当属北极星,所有的星宿都在围绕它旋转。以北极星为中心,北天球诸星宿被划分为三大区域,即三座城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二十八星宿拱卫四方。
紫微垣居于北天中心,北极星就位于紫微垣的中枢。这里是天帝的宫殿,其间生活着至高无上的天帝家族。
太微垣位于紫微垣的东北角,这里是天帝布政的地方,围绕它的是太子、从官、幸臣、以及诸侯、九卿、郎将等星辰。
天市垣左右两侧各有十一颗星,均以诸侯列国命名,构成天市外围,其间为市区,有肉食市场,珠宝市场等各种商品市场,以及称粮谷的斛,量酒浆的斗,测布匹的帛度等。这里是天帝率领诸侯巡察的商品市场。市中心星辰众多预示年岁殷实,国库充盈;反之就年岁贫乏,国库空虚。
《管窥辑要》说:“盖中垣紫微,天子之大内也,帝常居焉。上垣太微,天子之正朝,帝听政则居焉。下垣天市,天子畿内之市也,每一岁第一临焉。凡建国,中为王宫,前朝而后市,盖取诸三垣也。”
天空三垣,在大地的投影即为皇帝的宫殿——紫禁城。
中国的皇宫,并非一开始就以紫禁城命名。秦汉时往往称为“禁中”,或“禁内”“禁城”。“紫”即紫微垣,它与“禁”字连用,始于唐代。初唐洛宾王诗云“紫禁终难叫,朱门不易排”。晚唐白居易诗中亦有“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从此,紫禁城也就成了皇宫的代称。
今天,当我们来到故宫,沿中轴线行至太和门,门上对联,将紫禁城与紫微垣的神秘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
日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观龙光。
鸩观翔云,九译同文朝玉陛;凤楼幻彩,八方从律度瑶阊。
紫微垣的南天门名为阊阖门,又称瑶阊门,据此可知,紫禁城的太和门就是阊阖门的人间翻版。当太和门缓缓开启,太和殿丹樨上燃起熏香,立刻霞光万丈,云绕旌旗,鸩观翔云,凤楼幻彩,大臣们如同登上天庭,还不早早匍匐于地,叩头如捣蒜。
《故宫过客》 天空之城《故宫过客》 紫禁城的布局设计
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取象太微垣的“明堂三星”,明堂三星为天帝的布政之宫,而三大殿是明清两代王朝的象征,凡皇帝登极,万寿,元旦,接受百官朝贺以及命将出征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紫禁城的后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西各六宫,是皇帝一家居住的地方,印证了紫微垣的基本特征“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天市垣在紫禁城的布局设计中,没有明确的建筑体现。据《春明梦余录》记载,明代玄武门(神武门)外是皇家的集市,“每月逢四则开市,听商贾易,谓之内市。”
其实,玄武门(神武门)内也曾开过集市。今天的游客,一进神武门,望向东西,会看到城墙下各有一排长房,总共50多间。里面或出售旅游商品,或提供导游服务,或作为办公之用。明代这里称为廊下家。本是宦官们的宿舍,但到了明武宗正德皇帝时期,忽然热闹起来。
明武宗正德皇帝就是那个中年早逝,没有子嗣,使皇位外落到嘉靖身上的朱厚照。贪玩,孩子气的朱厚照,每日踢毽球、斗蟋蟀、架鹰、追兔、唱戏、摔角不过瘾,出巡江南“遍刷寡妇处女”,在宫中建“豹房”荒淫游戏,册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四处征讨还不过瘾,朱厚照要玩更刺激的,空手驯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