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高拱和谭纶下台的话,徐阶就能控制朝廷,转过来帮助孟冲控制后|宫。可是他们小看了两个人,一个是已经被赶出朝廷的秦泰,还有一个就是扮猪吃老虎的隆庆皇帝。隆庆皇帝给予秦泰权力,秦泰帮助谭纶度过难关,差一点害得徐阶和孟冲措手不及。还好徐阶老谋深算,利用这次事件比大家将高拱赶出朝廷,顺带着将谭纶发配到了边关。
徐阶将政敌高拱赶出了朝廷,以为自己可以继续掌控朝局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盟友孟冲有了新的打算。孟冲比徐阶看得更远,更能看清楚局势。隆庆皇帝就算不是盖世英主,也绝对不是一个草包,鉴于历代帝王的毒辣,孟冲决定靠拢隆庆皇帝。徐阶已经引起了隆庆皇帝的不满,就算将来高拱不回来,隆庆皇帝也会利用其他人抗衡徐阶,徐阶将来的日子绝对不好过。只有和隆庆皇帝这个皇帝一条心,孟冲才会有自己的活路,为此孟冲为了讨好隆庆皇帝,不惜想出选秀和补充宫女的馊主意。但是由于秦泰夫妻的破坏,这个计划再一次没有实现,孟冲再一次失去了复活的机会。
高拱和谭纶是师徒,而且是关系比较好的一对盟友,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牢固。他们最大的政敌就是张居正,张居正不但继承了徐阶大部分的势力,而且组建了自己的联盟。高拱败给了徐阶,所以要从徐阶弟子张居正身上报复徐阶。谭纶和张居正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他们本来就是两个阵营的主要培养对象,两个人本来不会有太多的接触,没想到他们两个人同时被嘉靖皇帝朱厚指派为裕王侍读。他们在裕王府第一次见面,渐渐成为了一对难兄难弟,通过了秦泰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当时还是裕王的隆庆皇帝,一直不被嘉靖皇帝朱厚这个父亲看好,但是嘉靖皇帝朱厚并没有彻底放弃这个儿子。当时内阁首辅是严嵩,次辅是徐阶,嘉靖皇帝朱厚指派严嵩教导景王,徐阶教导裕王。严嵩不但政事繁忙而且年纪大了,所以教导景王的责任其实由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等人来负责。徐阶也要处理国家大事,就把教导裕王的事情交给了刚进内阁没有实权的高拱。为此两大党分别培养两大皇子,将来一个皇子登基,另外一个皇子和他的追随者就要远离朝廷。大家比较看好能说会道的景王,而且严嵩在朝廷里一党独大,所以大家都看好景王,不看好裕王。作为裕王的侍读,张居正和谭纶比他们的老师更加不好过。他们不但和裕王绑在了一起,而且要为裕王出谋划策,甚至于给裕王当“保姆”,为裕王处理善后事务。秦泰的出现间接地帮助了裕王,让张居正和谭纶有了发展自己事业的舞台,他们的崛起也代表着裕王可以风生水起。
按照现在的局面来说,隆庆皇帝的权力最大,他不但有至高无上的皇权,而且可以控制李贵妃和冯保,所以他的目前的势力最大。至于他为什么能够控制李贵妃和冯保,除了他是皇帝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还没有宣布李贵妃儿子当太子。一旦他宣布李贵妃的儿子为太子的话,不用别人下手,李贵妃就会暗中对付他。只要他一死的话,他的儿子就是新皇帝,李贵妃就是小皇帝的母亲皇太后,冯保就是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只要他隆庆皇帝一天不宣布即位人的名字,李贵妃就不敢对他下毒手,就要顺从隆庆皇帝。在朝堂上看上去高拱和谭纶联手,他们的势力最大,但是其实不这样。第一,高拱和谭纶刚刚回来,势力并不稳固,手下的人并不是和他们真的一条心;第二,他们的势力本来就不是最大的,他们的势力不够控制局面;第三,张居正的新党声势浩大,再加上得到一些军方的人的支持,所以张居正的实力绝对不能小看;第四,徐阶虽然被高拱和隆庆皇帝赶出了权力核心,但是徐阶的势力还是在。徐阶多年在朝廷混,不但在京城就是在地方都有很大的关系网,特别是在地方还有江南。一大群地方官员和乡绅支持者徐阶,因为徐阶代表着他们最大的利益。徐阶这些年来就是在取代严嵩,控制地方基层官员和乡绅。本来徐阶想干完这几年,等自己老了干不动的时候,把权力移交给张居正和儿子、亲信。没想到张居正开始和徐阶唱对台戏,徐阶的儿子的仕途遇上了阻碍,徐阶只好再找接班人。他选中了自己的弟子赵贞吉,没想到隆庆皇帝和高拱这么快将徐阶赶出了京城。但是徐阶一日不交权,他的势力就不可小看,随时有可能东山再起;第五,高拱由于自己的刚直,得到了一些大臣们的支持。可是也导致一些皇亲国戚和功勋后代不喜欢高拱,不支持高拱全力掌管内阁。为此高拱急于控制局面,坐稳内阁首辅的位子,不然的话高拱和谭纶就会在朝廷成为笑话。这也是高拱愿意帮助秦泰的一个原因,秦泰的名声不但好,而且在一些地方很有威信,真的能够帮助到高拱。
第四回 圣婴大王四
秦泰和展小小在这个地方住了十几天,谭纶来过一两次,只是和秦泰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就离开了。不但没有说什么时候放秦泰夫妻离开,而且不提现在外面的局势。不过秦泰看得出来,这些天谭纶过得并不开心,一点没有了新到内阁时候的激动,可见朝廷的局面很不乐观。秦泰分析出一些内部信息,这些天大家都在积极的发挥各自的力量,抢夺空白地盘的势力范围。高拱和谭纶兵分两路,高拱去走访老臣子和以前的盟友,谭纶去应付年轻的官员和武将,力争拉拢更多的盟友和自己人。张居正在巩固自己的地盘的同时,积极拉拢徐阶的手下,特别是被徐阶指定为新继承人的赵贞吉。只要赵贞吉愿意和张居正合作,说服徐阶交出大权的话,张居正和赵贞吉就能有高拱、谭纶一样的势力范围。隆庆皇帝也利用大臣自顾不暇的机会,和李贵妃等人统一思想,至少不能让内宫这么乱下去。这样下去只会分化皇权势力,让大臣们掌握更多的资源,让皇亲国戚们看笑话。
几天后谭纶再一次来到这里,主动和秦泰说起了外面的局势。秦泰让展小小在外面守着,里面只有谭纶和秦泰两个人。秦泰想知道外面的事情,谭纶也需要找一个自己人说说话,发泄一下心里的郁闷。秦泰猜的一点也没有错,外面的局势一点也不乐观。首先取得胜利的不是高拱和谭纶,也不是张居正,而是局面最复杂的皇宫。隆庆皇帝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说服了李贵妃和冯保,几个人暂时统一了思想。隆庆皇帝宣布了李贵妃儿子当太子的命令,并默许冯保在不久之后正式接管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一职务。作为条件李贵妃和冯保不能针对隆庆皇帝和孟冲,不能暗中对付隆庆皇帝和孟冲。一旦孟冲出事的话,冯保就不能接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永远不会有机会回到皇宫。隆庆皇帝一旦意外死亡的话,李贵妃的日子不但没有可能继位,而且李贵妃将要为隆庆皇帝陪葬。为此李贵妃和冯保,不但不能对付隆庆皇帝和孟冲,而且要保护好隆庆皇帝和孟冲。
听说隆庆皇帝彻底整合了后|宫的消息,本来和张居正准备打持久战的赵贞吉,马上清醒过来。赵贞吉和张居正经过一夜的长谈,订下了一个基调。赵贞吉找到了故意在京城附近逗留的徐阶,劝说徐阶和张居正合作,力捧张居正出任内阁次辅和高拱抗衡的同时,也要求张居正推荐赵贞吉进内阁。由于张居正需要徐阶的支持,也由于内阁高拱和谭纶联手,张居正一个人独木难支,所以张居正答应了赵贞吉的要求。徐阶的势力全力支持张居正上台,张居正的人力保赵贞吉进入内阁。自此之后那边高拱和谭纶两师徒联手,这边有张居正和赵贞吉两师兄弟同心,双方实力相当。
相比之下高拱和谭纶的效果不明显,虽然争取了几个中级官员,但是更多的人不看好他们,要求退出他们的联盟。在隆庆皇帝和张居正的暗中操作下,一部分地方衙门已经公开宣布不听从高拱的内阁命令,要求改组内阁。高拱只好向隆庆皇帝要求退阁,重新组建新的内阁。隆庆皇帝虽然想整合内阁,但是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由高拱继续当内阁首辅,组建新一届内阁。只不过这一届的内阁权力分化很厉害,高拱不再是一言九鼎的内阁首辅,要是没有其他几个内阁成员的支持,高拱的内阁首辅的命令犹如一张废纸。张居正由于年纪关系,还有资历不够,所以只好成为内阁次辅。其实不光是隆庆皇帝和高拱,就是一般的官员都知道,张居正才是内阁真正的掌权人。高拱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性人物,只要张居正觉得条件合适了,随时都可以取代高拱成为新一届的内阁首辅。内阁三辅和四辅都不是高拱的人,也不是张居正或者赵贞吉的人,平时就是“墙头草”类型的人。谭纶怀疑这两个人并不是真正的“墙头草”,他们是隆庆皇帝的人,主要目的就是不让高拱和张居正联手,挑起双方之间的矛盾。由于张居正的干预和参与,谭纶虽然依然在内阁,但是不但没有进前四,而且依然是内阁的“老末”。在谭纶排行之前,还有一个名额,最后给了张居正的盟友赵贞吉。这届的内阁很滑稽,内阁首辅不是最有权威的,次辅反而主持内阁事务,首辅的得力助手虽然进了内阁,但是是最小的一个。最大的不管事,最小的管不了事,高拱和谭纶成为了大家的笑柄,为此高拱和谭纶这几天很不开心。高拱以身体有病为理由不去内阁,反正去了也不能拍板决定事情。谭纶躲进兵部,除了每天去应个卯之外,不参与内阁讨论和决定。新的局面已经定型,隆庆皇帝同意了后|宫,张居正控制了内阁,高拱和谭纶暂时败北。
由于新的局面形成,秦泰的事情也有了变化。力保秦泰出山的高拱和谭纶失去了话语权,不能推荐秦泰出来任职。想要秦泰死的徐阶离开了朝廷,孟冲也不准备给自己找麻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