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万勇拍拍谢尔顿的肩,说道,“我们大家年龄都相仿,且共过患难,若不嫌弃,今后就以兄弟相称了。”
谢尔顿露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忙说道,“那真是求之不得,有机会我一定把你们介绍给我的家人。”
马军师在一旁嘿嘿地笑了笑,说道,“这些大道理咱就不多说了,既然这次能够大难不死,的确应该回家去好好叙一叙天伦。只是我看这个地方这么寂静,肯定不会是一个靠近城市的地方,弄不好是在什么大山里,说不定还在太平洋的某个岛上,或者更糟的是在一无人的荒岛上,那可就麻烦了,想回去也难了。”
宋文嫣道:“无论在哪里,这里有山有水的,难不成还会饿死我们不成,回去是迟早的事情,等雾散了去好好地探一探。”
眼下大雾弥漫,一时间也去不到哪里,他们便想着先把肚子填饱了,再好好地睡上一觉,其他的要等雾散了再说。于是,他们有的下水摸鱼,有的则到就近的林子边上砍些灌木的枝叶过来,由于环境比较潮湿,要想点燃灌木的树枝并不容易,不得不用刀先将外表一层潮湿的树皮先削去,再用打火机反复烘烤细小的枝干才将其点燃,然后再慢慢地把其他潮湿的枝干添加进去,最后才燃烧成一个火堆。
在这样一大片湖里,想抓几条鱼也不是什么难事,用不了多长时间,烤鱼的香味就开始漫延开来,馋得这一群饥肠辘辘的家伙直流哈喇子,也顾不得烫,直接一口就咬下去,外焦里嫩的新鲜鱼肉强烈地刺激着许久没有激活的味蕾,尽管没有添加任何的佐料,却也都吃得津津有味。
每个人都几条鱼下肚后,久违的饱腹感让他们一个个都开始犯起了困,便直接往地上一躺就准备睡觉,不过他们这里的环境并不了解,还是安排来人轮流值守,以防有野兽突然造访。
本以为一觉睡醒,雾就会散了,可是第二天醒来时依旧是迷雾笼罩,众人就觉着纳闷,一般来讲,只有在比较寒冷的季节里才会有雾,可是这里的气温少说也有二三十度,这样浓的雾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急脾气的魏大牛嚷嚷着要马上就走,马军师劝他说现在由于雾气的关系,对整体的地形不了解,如果盲目地乱走很可能会迷路,必须等雾气散了之后摸清楚这里的环境之后才能走,倒不如趁这段时间好好休养,多抓一些鱼,烤成鱼干带着路上吃。
众人便暂时在湖边安顿下来,砍来一些树枝,撘起了几个简易的棚,一有空就下水捞鱼,全部烤成鱼干作为粮食储备。就这样又过去了四五天,周围的雾气却丝毫不见散去的意思,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怀疑这里的雾气是否终年不散的,如若这样,他们也只得冒着迷路的危险朝林子里去。正在踌躇纳闷的时候,湖面上突然起了一阵风,顿时把浓浓的雾气驱散了许多,众人放眼望去,只见湖心的位置在雾中隐隐约约显露出一个轮廓。
第二十二章 湖心
透过暂时被风吹散的薄雾,只见一根柱状轮廓的物体若隐若现的出现在远处湖心的位置,众人能够看到的仅是这个物体的上半段,下半段依旧隐没于迷雾之中,使得显现出来的轮廓如海市蜃楼般地悬于半空中。乍一看时,他们还以为是某棵参天乔木的笔直树干,在雾中只显现出了中段的一部分,可细看之下才发现并非如此,因为它的顶端看起来似乎呈尖角状,且线条规则,完全不是自然生长的树木应该呈现出的样子。
几分钟后,浓雾把这重新出现的轮廓重新湮没,眼前又只剩下白蒙蒙的一片,众人这才把目光收了回来,却在心底埋下了一个问号,宋文嫣率先说道,“那似乎是一根高大的柱子,在这样的地方怎会有柱子出现,莫不是我看错了?”
“怎会有错,我看到的也像一根柱子,相信大家看到的都一样”刘万勇说道,“若真是根柱子,说明这里有人定居,或者说曾经有人定居过,说不定现在也还有人,不管怎么样,咱们都得过去看一看,弄清楚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马军师道:“先不要报太大的希望,以免失望也越大,依我看,那就算真是一根柱子,八成也是古代遗迹,这个地方很奇怪,没有人会长期生活在这里。咱们都在这好几天了,周围又这么静,我们的动静也不算小,如果那边有人应该会听到我们的声音,可到现在都没有一点反应。”
“管不了这许多,反正现在也去不了哪里,倒不如过去一探究竟,老马和我一道就行了,其他的人呆在原地,我们双方若发生了情况都以鸣枪告知。”刘万勇说道。
两人当即下水,凭着印象朝那柱状物体游去,以当时的目测距离,应该不足百米,估计很快就能到达,前提是在迷雾中不要失了方向。但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没有任何辨别方向的工具,要确保方向不产生偏差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两人下水才没游多少距离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得重新返回岸上,把这个问题一说,谢尔顿就提出了解决方案,他找来两根树枝,插在地上,与前方印象中的位置三点形成一条直线,然后将登山绳的一头系在后面那根树枝上,另一头则系在刘万勇身上,再由谢尔顿在树枝边上守着,如果绳子一直贴着两根树枝,并基本呈直线状,就说明方向对了,如果绳子的角度与两根树枝形成的直线产生明显的偏离,就说明方向错了,然后谢尔顿就用喊声提示来纠正方向,在这样寂静的地方,完全能够听到百米开外的声音。这根登山绳也有几十米的长度,就算够不到那边,应该也不会差太多,剩下的一段就可以让一个人停留在原点确定方向,另一个人搜索,这样基本上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偏差。
刘万勇和马军师照此方向下水泅渡,中途纠正了几次方向,再经过一阵摸索,终于到达了对岸。首先上岸的是马军师,他用喊声来告知还停留在水里的刘万勇,然后刘万勇就把身上绳子解下来,系在带过来的一根小树枝上,再扯了几下绳子,告知谢尔顿可以把绳子收回去了。接下来,刘万勇便通过马军师的声音来辨别方位,这样就能顺利游过去,同时在他们返程时,也可以通过对岸谢尔顿的声音来辨别方位游回去。
两人的脚下是一片从水中突兀而起的岩石,但并没有比水面高出太多,相对也比较平坦,往里走了一小段,便是一片平坦的土地,土质坚硬细腻,地面上零星长着一些杂草。他们在附近小范围地绕了一下,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湖心岛,面积暂时还无法判断,感觉不会太大,因为他们才绕了一小段就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石堆,进而又发现了耸立在石堆中央的那根柱子。
他们看到的石堆形状与在无底黑洞附近看到的那些石堆有些相似,各种形状都有,只是相比而言要粗糙了许多,垒成石堆的石块大多不规则,也没有用什么材料粘合在一起,只是纯粹的叠加而成,有些石头上也有一些符号,却不是用特殊材料画上去的,而是用某些工具凿刻出来的。
石堆的数量并不算少,分布似乎也没什么规律,只是在石堆群里最中间的位置空出了一个十来平方米的面积,一根呈方形的石柱拔地而起,柱身并不太粗,一条边的长度大约在五六十公分左右,由于雾气很大,人在地面上无法看到柱子的顶端,不过以这样的柱身推断,其高度至多也就十几米。在可见部分的柱身上可以看到,上面有一些简陋的雕刻,甚至可以说粗糙,大致可以看出那是一些人和动物的画面,至于具体在讲述什么却是不得而知。
马军师仰头看着石柱上方,对刘万勇说道,“还记得在湖边看到的这石柱顶端的样子吗?”
刘万勇顿了顿,说道,“当时看得很模糊,只记得顶端好像是尖的,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在疑惑,这样的石柱怎么会出现这里,若照它顶端是尖的样子来推断,这其实不是石柱,而是一座方尖碑。”
“方尖碑?”刘万勇惊讶道,“是个什么东西?”
“方尖碑最早起源于古埃及,是崇拜太阳的纪念碑,更是法老权利的象征,后来被一些西方国家效仿,像在美国、法国、梵蒂冈等国家都有类似的方尖碑,基本上都是宗教和权利的象征。”马军师说道,“我们眼前的这个,从形状上判断八成也属于方尖碑,只是比世界上那些著名的方尖碑要小了许多,也粗陋了许多,看这里的整体样子,似乎也是某些古代文明的遗迹,具体年代无法判断,不过应该是某些低级文明的产物,不然也不会这么粗陋。让我觉得匪夷所思的是,这石堆和方尖碑是如何凑到一起的,这些石堆明显是在效仿无底洞旁的那些石堆,而方尖碑是古埃及的产物,距离这里少说也是十万八千里,是怎么会被这个低等文明效仿的呢?”马军师说道。
“难道说是当时那些逃出来的工匠做的?”刘万勇说道,“那些工匠见过无底洞旁那些石堆的样子,逃出来之后也学着堆了一些,至于这个方尖碑,我想可能是代表那个从无底洞里钻出来的冰柱吧,只是这样子差别也太大了点。”
马军师道:“若是那些工匠所为,距今至少也有几万年了,这些石堆和方尖碑的年代虽久,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程度,你看这些石堆都只是普通的石头堆砌而成,没有任何的加固措施,怎么承受得住万年岁月的侵蚀,可事实上它们却都还屹立不倒,这根本不可能。除非。。。”
“除非什么?”刘万勇急切地问道。
第二十三章 墓穴
马军师略微迟疑了片刻,然后说道,“除非经常有人过来维护这些石堆。”
“你是说这里附近有人居住?”刘万勇顿时两眼放光,兴奋地问道。
“也只能这么认为,不然没法解释,可我们来到湖边已经好几天了,完全没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