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田园乐-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

    下面有程荣耕的签章、手印和见证人的签章和手印。

    此书一式三份,一份由程长庆一家所有,一份给了霍家人和石家人共同保存,还有一份留在程长贵家。

    如此,此事算是尘埃落定,过了十来天,程荣耕忽然说托了他原来的同窗给他找了个书铺抄书匠的活计,走的时候,把赵氏一起带走了,却是把程绍博扔回了邵氏娘家,邵氏娘家如今因为闺女的事情,实在太过理亏,也不敢作声。

    听说赵氏死活不愿意跟着程荣耕走,不过也不知道程荣耕用了什么法子,第二天倒是乖乖的跟他一道走了。

    程定旺还是留在程家老宅,程长庆和李氏经常要去看看,照顾照顾老人。

    周氏如今收敛了很多,也不敢在李氏面前张牙舞爪了,李氏从不是一个得理不饶人的,周氏如此的乖觉,李氏从不落井下石,有时候还能提点几句,这对妯娌倒是经过二十多年后首度进入“蜜月期”了。

    而过了些日子,就传来程荣耕和赵氏和离的消息,这消息是通过家信的形式送回来的,和平村倒是没什么消息。

    而赵氏回了娘家以后,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了,却没想到开始传出她不检点的消息,而她的那位“奸夫”,却是举家搬迁,随着广济府封大人的升职离任,再也不见踪影了。(未完待续。)

303 前尘(两更合一)

    而这一切,别人不知道,程家人却是清楚的很,一切都在程兆儿的部署当中。

    程兆儿既然知道赵氏的姘头是广济府知府封大人身边的人,虽然嘴上说不管了。

    但是,赵氏这事不小,往小了说那是把程长贵一家折腾散了,顺便在程长贵和程长庆兄弟之间埋了一个雷,以后程长贵想不对程长庆心有芥蒂都难。

    往大了说,那就是心怀不轨,害了整个程家。

    程荣耕写了保证书的当天,程兆儿就去信给了荣娴郡主,请她帮忙查探了一番封大人身边这个人的来历!

    荣娴郡主办事相当的利索,没几天,程兆儿就得了信。

    封大人身边这位幕僚姓钟,名叫钟云。钟云是广济府长顺城石磨镇人士,他家的院子距离赵家的铺子也就隔了一条街罢了。

    钟云小时候,家里也算是富裕的人家,他爹在外面担任一位南边的大茶商的一处茶园的大管家,母亲奔着父亲一起在外地生活,虽然每年聚少离多,但是,因为父亲挣得银子不少,每年钟云倒也过得挺舒心的。

    每年,父亲不仅会托忠实的家仆送回来充足的银钱,还有南边的新奇小玩意儿,吃食,布料。

    可以说,钟云小时候一直是周围的孩子和大人羡慕的对象。

    只不过钟家的爹娘长年在外,钟云因为无人照顾,这石磨镇的院子便也闲置,钟云小的时候一直和爷奶住在乡下。

    而他爷奶所在的那个乡下和赵氏没来石磨镇开铺子以前的老宅很近。两人是实打实的同乡。

    赵氏的奶奶是个有成算的人,赵氏小的时候,赵氏的奶奶和钟云的奶奶也是非常熟悉,关系很不错,因而年幼的赵氏和钟云两人真算的上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钟云的奶奶是一个很慈祥温和的人,赵氏的奶奶小时候嘴里经常念叨着以后要给赵氏和钟云定亲,即便赵家当年非常的穷,但是,钟云的奶奶见钟云和赵氏关系好。又加上当时两家孩子年龄小。在赵氏的奶奶提过这话以后,她没有拒绝也没有在意!

    时间久了,外面就逐渐有了流言,说钟家和赵家定了娃娃亲。只不过。钟云的奶奶觉得孩子小。一直没有理会这事儿就是了。

    等得钟云年长了一些。钟云的爷奶因病过世了,钟云料理完爷奶,就搬回了他在石磨镇的宅子里来。

    而赵家不久后发迹了。赵氏的大哥也把粮食铺子开到了镇上,赵氏经常和爹娘往哥哥这边来,来的时候,赵氏总会带许多亲手做的吃食甚至荷包、衣服鞋袜去看钟云。就是赵氏没来成,她的母亲也会把东西亲自送给钟云。

    因此,等得他们稍稍大些,两家变顺理成章的定亲了。

    也许年轻的男女耐不住寂寞,因此,这对青梅竹马,在一次赵氏的主动下,偷偷摸摸的在一起了。

    怎奈,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赵家人欢喜找到了好人家的时候,钟云的爹娘出事了,钟云的爹所任职的那个大茶商因为勾搭了一个贪墨的官员,那位官员事发,结果这大茶商也有些犯事的证据罗列其中,甚至身上还背着几条人命。

    而钟云的爹也不知道是那大茶商的心腹和得力干将还是做了替罪羊,居然也无缘无故丢了性命,连带的钟云的娘也没有回来。身边的财产什么的也不知道充了公还是被别人拿了。

    钟云一下子成了无爹无娘的人,还失去了银钱的来源,生活也一下子就陷入了窘境,甚至连束脩都交不出来了。

    赵家一听这话,果然是凉薄之人,当时就闹着退亲了,而赵氏当年也是同意的,于她来说,也许这许多年的感情比不上未来有保障的富裕生活吧。

    不过,就程兆儿看来,或者,赵氏对钟云压根没有真感情。

    也许这是压倒钟云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件事后,钟云就卖了石磨镇的房子,和别人说他要去柳飞城求学。

    柳飞城不在广济府,而是在广济府西边的云台府,柳飞城是学子之城,不仅有两大极为有名的书院坐落在那一边,那里世代还供奉着古代大学者、大圣人的香火,引来了许多学者大儒和游学之人。

    历朝历代以来,朝廷中的官员甚至许多官员身边的幕僚,都来自于柳飞城。

    就是在那里,经过两三年的刻苦学习,钟云被一个极为赏识他的夫子引荐给了封大人,钟云自觉自己也不是一个做官的料,安安心心的在封大人身边做起了幕僚。

    听说,钟云思维缜密稳重,有大局观念,倒也很得封大人的喜欢。

    而这边的赵氏,以为自己摆脱了无银无势的钟云,总算能够开始新生活了,没成想,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赵氏和钟云在一起的事情赵氏的娘未必不知,甚至当时是一种默许的姿态,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女儿坐稳钟太太的位置,毕竟有一个做人家大管家的爹,钟云家的生活自来比赵家要好许多,哪怕赵氏的哥哥在镇上能够做了米粮生意也有钟云的帮忙,甚至和钟云借了银钱!

    但是,赵氏年纪还小并不怎么懂,因此,在钟云走后,她和她娘奔走于媒婆家里寻摸物色好的人家,倒也没在意。

    直到有一天,她忽然觉得自己腹痛无比,于是寻了大夫过来,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了,虽然月份尚浅,但是,因为她本身体质的原因,这孩子还不能落胎,一旦落胎了,以后十有**就怀不了了。

    赵家人没法子,也不想挑人家了,恰好当时程家有了求取意向。便速速就把她嫁到了程家。

    当时,大概嫁程家也是有考量的,一来程家不说内里如何,因为程老爷子的关系,程家家风稳正的名声还是有的,当时恰好程长庆的听竹轩逐渐的有了起色,因而,就给了外人一种程家越来越富裕的感觉。

    二来,程荣耕看到赵氏时流露出的痴迷眼神,大约也是赵家人愿意把赵氏嫁过来的原因。面对一个痴迷自己的丈夫。想必也更好糊弄吧。

    程荣耕又是读书人。听媒婆的意思,一家人都供着程荣耕读书,读书上也是个好的,以后没准能够考个秀才或者举人。这样一来赵氏说不定就是秀才娘子和举人娘子了。

    三来。程家到底不如赵家有银钱。赵氏属于低嫁,既然是低嫁,那以后在婆家说话有底气。能够当家做主,程家长辈也不敢把赵氏怎么样。

    如此一来,倘若一切顺遂,那以后赵氏的日子还是非常不错的。

    只可惜,谎言总有破了的那么一天。

    赵氏才来的时候,还算安分守己,装的也乖乖的,虽然看不起农村的婆母和公公,倒是也知道不能惹恼了他们,倒也安分,更因为她这成亲了就以一个适时的时机爆出了自己怀孕的事情,周氏也不敢拿捏她了。

    只是她实在不能忍受农村的生活,恰好生了孩子后,程荣耕考试没成,想要去镇上念书,借着这个便利,赵氏让赵家人出了一把子力,自己也顺理成章的脱离了程家,和程荣耕一起去了镇里。

    因为程荣耕的学堂的事儿是赵家人给办成的,周氏办事再不靠谱,这时候总归要掂量掂量,哪里敢拿捏着儿媳妇,让她留在家里侍奉呢?!

    赵氏因而倒是挺合心意。

    只没想到,当时看走了眼,程荣耕压根不是一个上进的人,在镇上的时候,书没怎么念进去,很快被镇上的繁华迷花了眼,开始和一些纨绔走马观花,流连于**。

    刚开始,赵氏压根不知道这些,她还兀自做着美梦呢,程荣耕在她面前给他们的生活构画出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蓝图,在他的构想里他大约不用五年就能考上举人了,赵氏一听,自然高兴,以为自己很快就是举人娘子,可以扬眉吐气了。

    没想到有一日就被堵在赵氏住的那间院子里,让赵氏看到了程荣耕和刘采儿不堪的一幕。

    说起他们住的这间院子,其实原本也是钟云借了银子给赵家买的,说是借银子,实际上赵家并没有打算还了这笔银子。因此,这宅子也就不明不白的落在了赵氏大哥的名下,也是因为这个关系,赵氏才能随便住,而她的大哥和大嫂才能全无怨言。

    此后一系列的事情,又加上赵氏娘家大哥事发,让赵氏和程家的关系逐渐交恶,赵氏早就对程荣耕失去了指望,只是因为娘家如今不复之前的荣光,也只能忍受着这样的生活。

    对于程荣耕在外面和什么乌七八糟的女人折腾,她也懒得管,不想问了。

    心里却是沉寂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