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事,该拿主意的事,就由你多斟酌。”
不等吴氏脸上露出惊喜,太夫人又继续说道:“不过,有一点你需记着。二房的事,一律都由宁姐儿做主,你不得插手,更不得私下探问。否则,你心中所想的好事就会成为泡影。”
“顾家可不止是长房二房,还有三房。”
太夫人深谙打一棍给一个甜枣的道理。
这一番软硬兼施,听得吴氏又是惊喜又是忐忑,哪里还有心思去过问二房的事,忙正色应答:“婆婆请放心,我这个做大伯母的,怎么会和侄女计较。二房的事,以后我也绝不会过问。”
太夫人目光一闪,随意地嗯了一声。
吴氏心里想的是什么,根本瞒不过明眼人。有点私心不要紧,是人总难免有些私心。只要吴氏能谨守分寸,日后再给顾谨行娶上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早日将内宅的事情交给孙媳就是了。
就在此时,三房夫妻两个也联袂而来。
顾海和方氏一起行礼问安。方氏态度恭敬一如往常,也不多话,只关切地询问了太夫人的身体情况,很快便住了嘴。
太夫人看着知情识趣的三儿媳方氏,心里不由得暗暗叹气。
若是由方氏接掌内宅,她哪里还用得着这般操心。
可惜,方氏再好,毕竟是三房的儿媳。当家理事,也没有跳过长媳的道理。
吴氏一脸暗藏的喜色,遮也遮不住。
顾海心思敏锐,隐约猜到了一二,故意笑着问道:“大嫂这般高兴,莫非是长房有什么喜事?”
吴氏哪里肯说,含煳地应道:“我正和婆婆商量着谨行的亲事呢!”唯恐顾海追问,又起身笑道:“我来了这么久,也该回去了。”
顾海冲方氏使了个眼色,方氏立刻笑道:“我送大嫂出去。”
……
待众人走了之后,太夫人又命丫鬟们都退下,然后对顾海说道:“兄弟三个当中,属你的资质最佳。阿湛死了之后,我其实犹豫过,想将爵位传给你。只不过长幼有序,这才让阿淙承袭了爵位。”
“现在,二房这般情形,你也都知道了。以后这家业,也只能传给长房。只是委屈了你。”
说着,长长地叹了口气。
顾海却格外坦然:“母亲这么说,儿子委实愧不敢当。就连天家立储,也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二哥战死沙场,理当由大哥承袭爵位。再论下一辈的男丁,谨行也是居长。这爵位,不传给长房,难道还要传给三房不成?”
“如果乱了长幼次序,又将长房置于何地?将祖宗的法度置于何地?母亲这么做,才是正确的决定。儿子心中,绝不会有半点怨言。”
顾海对太夫人十分敬重,不仅是因为太夫人本身的威仪和嫡母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太夫人处事公正,对庶出的两个儿子也精心教养。
不然,身为一府主母,多的是让孩子夭折的法子。何来今日的顾海?
而且,太夫人早已将顾家的私兵尽数给了他。顾家在暗中的家业也都在他手中。甚至比明面上的家资更丰厚。
太夫人待他这么好,他还有什么理由怨怼!
太夫人见顾海一脸坦荡,心里也颇觉欣慰,低声道:“你能这么想,我这个做母亲的,也没什么遗憾了。”
这一场惊天变故,令太夫人大伤元气,头上多了许多白发。
看着满头银丝的太夫人,顾海心里一酸,又不知该如何张口安慰。
最令太夫人伤心的,不是沈氏的不贞,而是顾谨言的身世。
这份伤痛,不能诉之于口,不能公之于众,只能默默地咽在心里。还得留下沈~氏那个贱妇的性命。
气氛一时沉闷了下来。
太夫人不愿沉溺在伤心里,很快振作起来:“老三,如今你大哥在边关打仗,这府里的大事也只有靠你了。内宅的事不用你多操心。吴氏虽然有些盘算,却没什么城府,心思也算浅薄。有我在,她休想翻出风浪来。”
“还有沈氏,既然杀不得,就将她一直关在荣德堂里。直到老死!她爱喊叫爱发疯都由着她去。”
顾海下意识地说了句:“她若是一意寻死怎么办?”
沈氏死不足惜,顾莞宁却得守上三年的母孝。还得担上克父克母的名声。
如果不是顾忌这个,沈氏哪里能活到今日。
太夫人挑了挑眉,冷笑一声:“你这么想,未免太过高看她了。她这种人,只要活着一日,就觉得还有翻身的希望,哪里舍得轻易寻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百九十一章 母子(二)
这倒也是。
顾海点点头:“母亲说的是,她想死早就死了。”
沈谦就死在沈氏面前,沈氏再伤心也没舍得殉情。以后更不可能主动寻死。
太夫人嘴唇动了动,似想问什么,却又没张口。
顾海心中了然,低声道:“母亲是想问阿言吧!”
虽然顾谨言不是顾家的血脉,可太夫人亲眼看着他长大,疼爱他多年,感情深厚,岂能在短短几日里全部忘掉?
太夫人神色复杂,许久,才叹了口气:“罢了!宁姐儿一定会安顿好阿言,我也不必过问了。”
顾海要比太夫人冷静理智多了,淡淡说道:“宁姐儿让人送他到普济寺里住下,拜了慧平大师为师,做了俗家弟子。慧平大师精于佛法,医术也颇为精通,学识渊博。有他细心教导,绝不弱于任何名师大儒。”
“我们留他一条性命,又为他安排了这样的身份,让他正大光明地活在世人眼中,已经对他仁至义尽了。”
慧平大师身为一个钻研佛法的高僧,学识再好,对科举考试却不精通。顾谨言跟在慧平大师后面,能学到许多东西,却也断绝了科举之路。
顾家可以留顾谨言性命,让他衣食无忧地活着,却绝不会让他再有踏入仕途的机会。
太夫人默然片刻,才道:“以后每年捐给普济寺的香油钱,再多一倍吧!”
顾海点了点头。
太夫人定定神,又问起了沈家:“沈家那边,你打算如何处置?”
顾海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冷然道:“沈家人明知故犯,其心可诛。看在莞宁的份上,不便对沈家赶尽杀绝,不过,必须要狠狠地给沈家一个教训。这点小事,母亲就不必操心了,都交给我吧!”
顾海在三兄弟中,年纪最小,论天资却是最出众的。行事果决,缜密狠辣,有他出手对付沈家,太夫人也确实无需忧心。
太夫人执掌侯府中馈多年,自然不是那等心慈手软之辈,闻言淡淡道:“好,此事就交给你。”
“记着,将事情做的隐秘些。别被外人看出蛛丝马迹。”
忽然出手对付亲家,实在惹人疑心。绝不能让外人察觉到不对劲。
顾海应道:“这是自然。”顿了顿又说道:“我听方氏说,今天上午,太孙殿下特意来探望母亲。”
提起太孙,太夫人原本紧绷的神情顿时和缓了几分,眼角眉梢也有了些许笑意:“是。我还是第一次见太孙,他比我想象中的更优秀,撇开身份不论,也是千里无一的出色少年。”
顾海身在朝中,曾和太孙有过几面之缘,对太孙的了解,远胜过太夫人。
听到这番话,顾海笑了起来:“母亲说的是。太孙殿下天资聪慧,过目不忘,虽然年少,却谦和有礼,胸襟过人。皇上对他十分器重宠爱。朝臣们对太孙殿下的印象也颇佳。”
又压低了声音说道:“太子殿下才干不算出众,又贪恋女色,沉迷炼丹之道。皇上对太子颇有些不满,如果不是因为太孙一直从中周旋,只怕太子殿下的位置早就岌岌可危了。”
太夫人顿时耸然动容:“情势真有你说的这般严峻?”
顾海正色道:“如此要紧的事,我岂敢随口枉言。这些事,举朝皆知,无人敢明着说,最多是私下议论几句罢了。”
太夫人忽然想到了顾莞宁曾说过的那些话,神色顿时异样起来。
太子才干平平,不得圣心。
会不会有藩王因此生出异心,动了夺储的心思?
顾莞宁命人暗中盯着齐王府和齐王藩地的动静,到底是杞人忧天多此一举,还是有先见之明?
太夫人和顾海对视一眼,神色俱都凝重起来。
显然,两人都想到一起去了。
“老三,宁姐儿再聪明,毕竟还是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家,这些朝堂上的事,她肯定是不懂的。”太夫人低声道:“她派出去的暗卫,还是由你来掌管的好。”
一个十三岁的闺阁少女,闲来无事弹琴下棋打发时间,或是女红刺绣,或是读书作画,都不算稀奇。
顾莞宁对这些不感兴趣,对朝政却如此敏锐犀利,甚至大胆到暗中派人调查齐王父子。真不知该说她什么是好了。
这件事,自家人心中有数就行了,万万不能传到外人的耳中。
否则,外人会怎么看顾莞宁?
事多反常即为妖!身为女子,太过聪慧敏锐大胆,未必是件好事。对顾莞宁的声名也大大不利。
和聪明人说话,无需说的太过直白。
顾海显然听懂了太夫人的言外之意,立刻低声道:“母亲说的是。这些事自有我来操心,莞宁只要安心地做她的侯府二小姐就行了。”
太夫人眉头略略舒展开来。
顾海目光微闪,意味深长地笑了一笑:“其实,莞宁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她做的再多,也不如嫁一个如意郎君。”
太孙如此优秀出众,又对顾莞宁钟情。顾莞宁若能嫁给太孙,也是她的福气。顾家也能因此更进一步。
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太夫人没有装作听不懂,低声叹道:“不瞒你说,我原本属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