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对坦克工业的要求是建立在“打大规模战争”的前提下,如果当年真的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那对西方而言就是“灾难”——他们的武器经不起消耗、‘操’作的技术军人来不及培训、‘精’密的坦克工厂更禁不起打击。
前世林俊和战友讨论过海湾战争中苏式坦克惨败的原因,当时林俊的观点就是:它是为大规模战争准备的,需要的是两个大国间的较量,这么不对称的战争,傻瓜都知道还没打就已经输了。
战斗意志、指挥能力、战争潜力、战略纵深地形地貌和武器装备,这是战争的较量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当年“多国部队”的对手是一个因素也不具备,不输才怪。而且苏式坦克不仅能“适应”大规模战争,“小打小闹”也是一把好手——因为它简单、皮实、廉价,绝对是“第三世界”的最爱:要让一帮“小学都没毕业”的“黑哥们”去‘操’作m…1也实在有些不现实,而且“穷兄弟们”也没那么多美元。
苏式坦克永远是林俊的“最爱”,而苏式坦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有点,林俊就能在“基洛夫工厂”这样的坦克研究制造企业里找到答案。
这趟“视察”林俊的时间“不够用”,第二天一早又赶往189厂,看了那里正在船台上建造的“俄罗斯”号。现在整个189厂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外面的“闲杂人员”是不可能进去的,就是对一般的红军高级将领也是“谢绝参观”;里面的工作人员出厂也需要进过多道审批,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密。当然,对于林俊永远是“欢迎参观”——这不仅因为他的军事委员的身份,一个能把斯大林同志的办公室当“自家后院”一般“随意”进出的人,在苏联也许除了“男士免进”的场所外,还真找不出几个林俊进不去的地方。
看着船台上已经快成型的巨大舰体,林俊“感慨万千”——也许再过两三年,自己就可以驾机在上面起降了,那会是怎么样的感觉?!由于红海军有自己的航空兵学院,一直呆在茹科夫的林俊并不清楚舰载航空兵培养的方式和进度,只能靠着前世看过的和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猜测”,但有一点他知道:如果自己想在“俄罗斯”号上“爽”一把,那就得“老老实实”的再做一会“学员”。
奥尔洛夫告诉过他,由于目前为航母设计制造的舰载机还没有到位,试航训练的“白俄罗斯”号装备的是伊15战斗机,而且:轰炸机和鱼雷机,只能用临时加装了瞄准具的双座教练机“顶替”。而“白俄罗斯”号上的飞行员都是在海军航空兵中“‘精’挑细选”的老鸟,他们将是苏联舰载航空兵的“探路者”。
。。。
第九十一章 战争前最后的消遣2
。而这个时候的苏联在工业化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装甲汽车部队的建设已经不用受别国的制约,因为苏联早期装甲汽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美国技术。
随着一系列新车型的涌现,苏联在装甲汽车领域走在了世界前面,数量和质量都堪称上乘,特别是它的火力是全面压倒其它国家同类产品的。在卫国战争前的几次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中,红军的装甲汽车部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在诺‘门’坎—哈勒欣河之战中,红军的装甲汽车群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对日军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虽然到四十年代后,装甲汽车已不再适应战场的需求。但不管怎样,这些红星标志的车辆曾伴随苏联庞大的坦克军团,在二战史上轧出了深深的车辙。
苏联的装甲汽车的等级划分和其它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是按车重来划分装甲汽车的轻重型号。而是按照火力划分等级。轻型地仅装备机枪,重型的装备3745毫米的火炮,最有特的是:重型装甲汽车装备的就是坦克炮塔。这里的优点显而易见:不仅火力强大,而且后勤维护方便。
现在林俊面前这几辆六轮的ba…6装备的就安装了t…26炮塔,它不光能满足侦查地要求,还具备了与敌方轻型坦克战斗的能力,而60的备弹量又能满足火力支援的任务:在诺‘门’坎—哈勒欣河的战斗里,一个有48辆装甲汽车的侦察营。曾在一次战斗中集中火力对日军地集结地发动炮击,打得没有足够掩体的日军鬼哭狼嚎。
布尔什维克工厂是苏联重型装甲汽车最重要的生产和研究基地,目前他们正在对ba…6进行全面改进,到时候这款装甲汽车将拥有最完全的技术和最出众的‘性’能。其实就是不改进,目前的ba…6已经在世界上找不到能与其抗衡的装甲汽车。
装甲汽车最让人诟病的缺点就是机动‘性’不足,但是苏联的六轮重型装甲汽车几乎都可以在车轮上加装轻型履带变身为轮/履两用装甲车。大大提高了在不良路段的通行能力。l'履带平时就后挡泥板之上,车组成员在半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换装”。
“科京同志,目前我们每个月地产量有多少?”林俊指着眼前的ba6。
“现在每个月产量大概在20辆左右,以后要逐渐减少,经有了更好地替代设计,马上就要投入量产,而且生产计划已经从装备部批下来了,我们把它命名为ba…10,总体型。”
林俊敲了敲装甲车地车体,说:“作为红军装甲部队的辅助装备。这车可是好东西。”
、、、、、、
68日,林俊一行就告别了列宁格勒。两天后。乘坐的旅游列车抵达了索契。
温暖的阳光让林俊感觉非常舒适,而在他“预定”的那幢度假别墅里。已经有一帮子人在两天前到达:由于是难得度假,他干脆把有空的“兄弟姐妹们”全叫了来,而且这也不是“滥用职权”,他(她)们也是该疗养休假,只不过一般人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而已。
武金斯卡娅和儿子,阿尔希‘波’夫和他妻子加丽娜…特奥菲洛夫娜、诺娃…伊凡诺夫娜和小卡佳,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拉科夫都在,索契不是谁都有机会来度假的。这次让大家好好放松放松,反正别墅里地房间多的是。
“同志们、孩子们。今天开始我们好好休假一个月,没有工作没有打扰,只有阳光和海水,好好享受吧!”林俊一到别墅就发表“演讲”,说明假期“指导方针”。一说完,他就换上泳‘裤’下海去了。
前来索契度假地人都发现,现在这里又来了一帮“大人物”,而领头的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安德烈。到这里来度假的人不乏莫斯科的一些高层,但只要是林俊去的地方,就看不到这些人。林俊也乐得逍遥,每天和家人、朋友和随从随意游玩,不是海滩就是俱乐部,晚上还去听听音乐会,甚至还开车去了一趟北高加索——大海看“烦”了就去看山。
621日,度假别墅来了一批意想不到的人。那天林俊、阿尔希‘波’夫、费科奇诺夫、斯诺尔尼克、兰德斯科奇和小卡佳,六个男人刚从附近的山区“游览”回别墅,车子刚到别墅大‘门’口,林俊就看到一个穿着师级指挥员服装的熟悉人影。
他飞快的跳下车,和那人紧紧的拥抱:“兄弟,你终于回来了!”
出现在别墅里的人是安德卢普夫。和安德烈分开后,安德卢普夫一把抱起了紧跟在后面的小卡佳,把儿子的脸亲了个遍。
安慰了已经快一年没见的儿子,安德卢普夫又和阿尔希‘波’夫一个熊抱,再和尼古拉紧紧地握手,“尼古拉,身体好了吗?”
“都好了,队长。就是院长和大队长不让我飞,现在我感觉自己已经恢复到可以驾驶战斗机的状态,可他们就是不让我驾机。”
尼古拉是一见自己的副大队长就“告状”,他实在太热爱飞行:这半年多的时间,他一直在为再次升空做着准备,每天坚持锻炼,为的就是锻炼自己肺部功能,没有好的肺部功能做保障,再次驾驶战斗机就是个梦幻。
“兄弟,简直就是个奇迹,医生说尼古拉的肺部功能已经差不多恢复到普通人的水平,可能再过段时间就又可以驾驶飞机,当然不能参加|
“大队长,您批准我飞了?!”尼古拉欣喜若狂。
林俊也知道小伙子一直在为重返蓝天做着努力,只要他的身体能够承受,作为队长当然会让他复飞。
“回去就复飞,但一开始只能飞简单的科目,一切都要从你的身体实际出发。”边上的阿尔希‘波’夫说。
一看两个队长都没意见,尼古拉连忙说:“谢谢院长,谢谢院长!”高兴的就像是个孩子。在茹科夫,阿尔希‘波’夫不光是院党委主席,还有个院长的头衔,而学院里的人习惯称呼他为院长,因为这样显得亲切些。
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从别墅里走过来,林俊连忙迎了上去。
“瓦西里军士长!”虽然今天林俊是一身休闲装扮,但还是向这位老军士长一个敬礼。
“大队长!”军士长用剩下的那只右手向林俊回礼。
一群人都到别墅的大客厅后,林俊给大家做了介绍,因为大家还有些人互相不认识。这时林俊才知道,安德卢普夫和瓦西里都是按照斯大林的命令坐船回国的,昨天才抵达塞瓦斯托‘波’尔。一同回来的还有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格里采韦茨和来后,在西班牙的苏联战斗机最高指挥官是科别茨,这位未来的将军已经在西班牙崭‘露’头角。船到塞瓦斯托‘波’尔后。其他人已经先回莫斯科述职,而接待地人通知安德卢普夫先到索契“报到”——斯大林知道安德烈一定想在第一时间见到这个人,而军士长也被安德卢普夫给拖了来:瓦西里军士长不需要述职,只需要到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报到,现在院长同志都在索契,军士长先到这”报到”也说的过去。
一阵高兴过后,安德卢普夫的脸‘色’有些黯淡下来,边上的林俊知道一定是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