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脑震荡和脏器出现细小出血点是免不了的!
怎么办?
战地医院军医能做手术,但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震伤,内部细小出血点会自动愈合,现在就给元帅同志来个开膛破肚,想想还是算了。
正好有个火车头已经挂上几节运送伤员的车厢,要去基辅。将还在昏迷中的林俊和上百号伤员一道,最快速度送原基辅军区总医院,
……
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晕乎乎,人还有点恶心,胸口就像被压着块大石头。
好不容易睁开眼,模模糊糊看到不少人影,似乎还在对自己说话。
“兰德斯科奇,给你说过几十遍别把我当沙袋,这次真是被你害惨了!”
卫队长刚才还在那自责,他清楚要不是自己把副统帅给压在了地上,元帅同志根本就不会受伤。
看到元帅醒过来,兰德斯科奇正高兴呢。
倒不用上演大叫几声“医生!医生!伤员醒过来了”的戏码,军医就在边上站着。不过元帅同志醒过来的这第一句话,差点让卫队长羞愧的要自杀!
林俊最讨厌卫士们一有风吹草动就把自己压下边,虽然是好意,但那感觉实在不好。
这次真是倒了血霉,要不是兰德斯科奇靠在自己后边,自个也不会一个趔趄趴在地上。
“副统帅,你感觉怎么样?胸口和腹部有没有异样?还有,头晕不晕?”
视线变得清楚,看清了这是在运输伤员的列车车厢里,到处都是伤员。自个的待遇没比普通伤员好到哪里去,大约自己是被临时塞进来的。
除了卫队长和几个军医、护士外,没见其他什么熟人,问话的是名大尉军医。
“胸有点痛还有点闷,其他还行。”
又是一番检查,还没严重到腹腔内实质性的脏器破裂、出血,绝不会到中度震伤,这让大家松了口气。
“元帅同志,请你少说话,不过有任何不适请立刻告诉我们!”
军医再次强调。
“头晕算不算?还有点恶心。”
轻微脑震荡,这是跑不了的了。
(六年后第一次恢复更新,血蝠感谢老书友们多年来的等待支持!当然也欢迎新书友们关注《苏联英雄》。
六年了,当十一前决定恢复更新时,原本想着今天开始每天4k,但真当重新写时发现真是难,无数的资料需要重新归类、塞进脑子里,难度远远大于一开始的估计。
所以这一开始的三五天,每天只能保持一更2k,几天后进入4k的节奏。
血蝠都没想到当初自个怎么把书的场面铺得那么大?!刚重新入手那两天,说实话竟然有点无从入手、把控不住的感觉。
只能让安德烈同志先去后方休息个三五天,也算是情节上收一下,让元帅同志休息一下,血蝠也重新熟悉一下那种操控大场面的节奏。
过个三五天就回天上掉炸弹、裤裆里跑手榴弹的卫国战争一线。
再次感谢大家!)(未完待续。)
。。。
第六百四十九章 别这么叫我
一名军医加上个护士就看着自己,等脑子里的眩晕感过去了一阵,林俊忍不住对着军医道:“大尉同志,这不止我一个伤员,别老守着我!”
“是,副统帅!”
军医不敢违背林俊的命令,立刻离开,但硬要留下那个护士。
对这林俊没反对:中央规定,苏联元帅所在的任何场合,门口还要放双岗。这元帅负伤,塞进普通伤员列车已经算是破例了。
空气中充斥着淡淡的血腥味,更重的是消毒药水味、汗味夹杂在一起,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
“扶我起来!”
这会自己是躺着的,头晕加上冷不丁来上一阵的恶心,躺着人更难受。
兰德斯科奇一看护士,害得护士又把刚走的军医喊了回来。
问题不大,后边有东西靠着就成。
又将军医支走,林俊靠在用军用背包支起来的靠背上,仔细看了看车厢内的情况。
这是列用客车车厢改装的伤员列车,原来的座位全部拆除,如同卧铺车厢一般弄成了上下两层“鸽子笼”,只是没有隔断。
卫队长原本站着,林俊示意他找个东西坐下。
一个空的弹药箱竖起来放,当凳子,伤员列车里这玩样都有。
左侧人挡着看不到情况,右侧“下铺”上半躺着位肩膀受伤的战士,整个左肩被包扎得严严实实。
里头打着赤膊,就批了件外套。
看不出军衔,正用种崇敬的眼神看着副统帅同志。
“士兵,怎么不躺着?”
战士右手没受伤,办躺着给林俊敬了个军礼,“报告元帅同志,躺着疼。”
“怎么伤的?”
“德国佬的新式机枪,射速快得像撕亚麻布。子弹穿过去了,骨头碎了。”
罗曼真没想到能同副统帅一道往后方撤,他在北部工厂区负伤昏迷之后,被战友们后送野战医院。
一番手术,胳膊是不用截肢,但这左手也算费了。
在他醒过来后,军医明确的告诉他,将来这左手将来不可能再提起5公斤以上的重物!
不过罗曼已经不在乎了:一个连到现在,剩下不到10个吃饭的家伙,自己这次能活着回到后方治疗修养,运气已经好的爆棚!
“新式机枪?”林俊问道。
“是的,元帅。我是名狙击手,对德国佬的各种机枪声音非常熟悉,这种射速非常快!”
“上报了吗?”
“不知道,我后来昏过去了。”
才说到这,林俊已经看到狙击手同志苍白的脸上隐隐出汗,这是疼得!
“别说话,休息吧。”
说完,张楠也闭上眼睛养神,
胸口还在隐隐疼痛,自个也有点担心自己的状态,这震伤还真不好说。
不过想到那个狙击手说的情况,林俊又开始头疼了。
为啥?那可能就是mg42!
如果没有林俊的出现,苏联拥有了几款使用弹股、弹链的轻机枪和通用机枪,mg42就可以说是二战时期最好的机枪!
在北非,那些到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美国大兵被它搞得意志消沉、无心恋战、士气低下!
“步兵的噩梦”,这可是反法西斯联盟各**队的一致意见!
mg42,“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但却是最出色的武器。”这样的评价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在实战中无数人命堆出来的。
“兰德斯科奇,帮我记着点。德军步兵已经有了最新式的高射速机枪,如果我们的谍报人员传回消息,说德国佬的新式机枪是铁皮做的,千万别误判!”
兰德斯科奇立刻拿出个笔记本开始记录。
“我脑子这会有点乱,到基辅后你把这个情况通报给朱可夫或布柳赫尔同志。”
说着又思考了一下,推翻了自己的话:“不需要通知他们,那两个没空管这个,通知苏斯洛夫,让他把情况通知亚历山大。”
“是,我的元帅。”
“呵呵,别这么叫我。”林俊说道。
如今下边的人称呼他,有叫元帅的,也有喊副统帅的。有时候下属还会蹦出句“我的元帅”。
虽然俄语同德语发音不一样,但林俊还是不喜欢这样的叫法:听着是很带劲,但想想西边那个小胡子,还是算了。
这会德国佬称呼他们的元帅,已经出现类似的叫法。
再说被称为“我的元帅”,这影响也不怎么好,这有效忠的味道。
……
说到机枪,当然头疼。
德军机枪制造原有工艺采用机械加工,将一块实心金属利用车床、铣床等加工,切削掉不必要的部分,金属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既浪费材料,又花费很多工时!
如今德国人用上了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这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也更加紧凑,这对于金属资源缺乏的德国来说,是非常实际的。
不过这对反法西斯各国而言就不是好事了,加上那一帮子西方不懂金属制造工艺的谍报人员,还会以为这是好事!
林俊记得mg42刚刚诞生并装备部队的时候,在那些西方各国派出、潜伏在欧洲的谍报人员看来,这是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就是用铁片和根铁管拼起来的。
当时雪片般的报告飞向华盛顿和伦敦,内容差不多都是同样的:德国已经不行了,他们极端缺乏原材料,连他们战术核心的机枪,都采用如此简陋粗糙的制造技术。
不过,等美英枪械制造专家得知这个情况后,就要头疼了:他们清楚地知道,采用冲压技术的德军在机枪这个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了他们!
还好,苏联如今的冲压制造技术也不差,这还是几年来林俊强加干预的原因:ak47除了最初几批是使用切削工艺,后来生产的都已经大量使用了冲压工艺。
(恢复更新这一开始的三四章,都是这么个水平。那几天血蝠脑子里一团乱麻,大伙将就一下,从652章开始就会好很多了。)(未完待续。)
。。。
第六百五十章 她赌对了
历史上的mg42,无论是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底低矮的灌木丛林;在北非炎热的沙漠,还是柏林的碎石瓦砾堆,mg42通用机枪都是德军步兵绝对的火力支柱,也是盟军士兵的噩梦!
美国兵称mg42为“希特勒的电锯”,也有人恶毒粗鄙地形容mg42是“希特勒的拉链”;
连德国兵也称它为“希特勒的锯子”或“骨锯”;
苏联同志比较朴实,算是文雅地称mg42为“亚麻布剪刀”;英国兵就没什么创意了,就以mg42材料的制造产地“史潘朵”为名称之。
“对了,史潘朵,这应该是个地名,不过在哪呢?”
这会的林俊已经躺在基辅军区总医院的病床上,已经有两天了。
这军队的编制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