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厂区基本都是坚固的钢筋‘混’泥土结构建筑,适合特别师习惯的战术,这样即能让前线撤下的部队得到有效休整,还能为明斯克获得一道最坚固的最后防线。
布列斯特的战士们到明斯克也有几天了,除了还需要养伤的伤员,所有人从第一天就开始行动起来,利用能够获得的一切材料构筑工事,在工人同志的配合下,要将工厂区构筑成第二个不可撼动的布雷斯特要塞!
作为主官,这几天扎里洛夫一直就没休息好,玩命一样工作,用他对福明的话就是:“没有死守布雷斯特,既然中央已经下达了命令,就让明斯克成为我们归宿吧。”
。。。
第三百七十一章 斯大林防线1
。其他作战有功人员的报告由各级指挥员层层递‘交’,但科别茨希望空军对于“苏联英雄”提名的最终申请由林俊来写,这也算是对自己地尊重。
为这些战绩看着都能让自己眼红的空中英雄写申请报告林俊当然高兴。那六位的“苏联英雄”称号获得批准应该不是问题:现在前线需要英雄和榜样来‘激’励士气,这点林俊非常清楚,这会方面军也正在统计前期陆战中贡献巨大的人员名单准备上报。
但刚才列昂诺夫帮着自己别上“劳动金星”的举动让林俊感觉谢尔盖的提名可能会遇到点麻烦自己在苏联拥有的荣誉无人能出其右,连***荣誉武器都拥有两件,还拥有两枚“金星奖章“和一枚“劳动金星”,苏联高等级荣誉中自己没有获得地大概也就是已经快有20年没有授予地“荣誉红军战士”称号(注意,这项荣誉并不等同于获得“***荣誉武器”。'la'第一位获得此项荣誉的是列宁。)。
但自己公开的只获得过两次“苏联英雄”称号。如果谢尔盖的提名获得通过,老部下就将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位获得三枚“金星勋章”的人,斯大林会批准吗?
科别茨给自己的名单中根本就写谢尔盖的名字,少将知道那些微妙的关系,是林俊自己加上去地按照谢尔盖的功绩,他完全有资格获得那样的荣誉。
但自己又不能和斯大林、加里宁明说:“不要考虑我的因素。”,那样两位老爷子绝对会不高兴,自己还没那么笨。谢尔盖这回成不成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一直忙到后半夜才躺下睡觉,现在前线还没大打出手,明斯克显得很安静,林俊的卧室也不是在地下,就是司令部办公室边上的一个套房,条件都赶上装备部的那套。
有些睡不着,思考战局、想妻子和孩子,想着损失了近一百万‘精’锐部队地德军下一步会怎么走。
“一百万。估计希特勒这会已经知道全面进攻行不通,该换重点突击了。世界都一样,希特勒这么干,老将也是,敌人已经从巅峰慢慢走下坡。”
8月8日一早。明斯克下起了夏日里难得的绵绵细雨,一早起来的林俊看着这天说了句:“真是好天气!”
为什么是好天气呢?气温有点下降,战线这边的红军要么呆在防线的永备工事里,要么就在坚固地建筑里舒舒服服的吃早餐,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就是在外面淋湿了也能很快找个干燥的地方。西边的德国人估计就没这么舒服了。刚赶到的那些部队估计连帐篷都还分不过来,有些人淋成落汤‘鸡’那是一定地。
如果这几天能下它个几场大暴雨。那会是对德国佬最好地欢迎!一场大雨能让一支没有防护的军队战斗力下降十分之一,这不是瞎说。
让值班参谋把一个装有一叠文件地密封公文袋送往机场,今天就让前往莫斯科的飞机送去统帅部。随意填了下肚子,就到司令部通知朱可夫:他要到50公里外的“斯大林防线”看看,给指战员打打气!
朱可夫没有反对,还给林俊调集了几辆最好的‘交’通工具………新式装甲步兵战车!
四辆装备了23毫米机关炮的步兵战车在明斯克东面城乡结合部等着林俊的车队,他和卫队都钻进了装甲车稍显狭窄的载员室。
苏联对飞行员的身材条件放的较宽,林俊这快一米八二的身高也在规定范围内,但装甲步兵的条件一般是一米六八到一米七八之间,林俊和几个牛高马大的随员这会就有点难受了,特别是萨沙等几个“‘肉’盾”,弓背、窝腰、低头,就像几只大虾米。但所有人没有怨言:这会功夫除了坦克,应该再没有比这更安全的‘交’通工具!
“斯大林防线”,已经建设了十多年,应该说比新的国境线防线还要坚固。但因为这两年的战略重心转移,这条防线已经被削弱,但框架还在。
后方支援和前线撤下来的部队重新进入防线部署,空着的掩体和工事被重新启用因为明斯克是距离原有国境线最近的苏联大城市,“斯大林防线”在这里也是最坚固的。
连续经过多道正在修筑的防御线,林俊呆在车长的位置,能清楚看到军队的备战情况。在还在建设的两道反坦克壕沟上有临时架起的路桥,市民同志们披着雨衣在挖掘红旗飘飘,虽然天在下雨,建设者的热情丝毫不减。
“停车。”
车队停下,参谋要为下车的林俊披上雨衣,被林俊拒绝了。正在路桥执勤的警卫高炮部队看到几辆装甲车停下,出来的竟然是一名元帅,立刻前来报告。
人群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来,当看清那位军官是副统帅时,人群欢呼起来!林俊就站在路桥上向大家发表了***洋溢的讲话,短短的几句就似乎让同志们忘却了劳动的疲劳普伦雅科夫元帅来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
二十分钟后终于抵达“斯大林防线”,放眼望去都是平原,只有微弱起伏的小坡,以白桦树为主的树林分布期间。如果从空中看,懂军事的人就能明白这些树林和缓坡不仅不会阻碍防御部队的作战,完全就是融合到整体防御的特意部署。
无数长长的重型三角钢梁被斜着深深‘插’入白俄罗斯的沃土中,整整四排以两米多的间距隔开,上面牢牢的缠绕着蛇形和网状铁丝网,再前面是宽度超过五米、距离地面15公分的平铺铁丝网。这是一道永备式反坦克篱笆,就是马力最大的重型坦克也别想一鼓作气冲过几道重型钢梁,而那些平铺的铁丝网很有学问:不仅仅能阻挡步兵,坦克和轮式车辆压上去也会被缠住。
铁丝网下面和更前方就是‘混’合雷场,光这一道‘混’合篱笆就比一战的堑壕要难对付除非是大口径炮弹直接命中那些钢梁,不然就别想彻底摧毁,对于敌方步兵干脆就是彻底免疫!
篱笆后面就是网状堑壕系统,加上无数的永备火力点,各重机枪、火炮和各级指挥部都在坚固的地下、半地下工事内。再往后是各处林子里集结的坦克部队和附近的炮兵阵地。
明斯克的炮兵不能完全进入掩体,就梯次构筑了几个庞大的炮兵集群。雨停了,但空气中一时还有很多水汽,所有人都还穿着雨衣这里已经是前线,对面几公里之外就是德军前哨,还是穿上雨衣安全。
反坦克篱笆后面的火力支撑点很多是从旧式坦克上拆下的炮塔,基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战壕相连,有些干脆就是把旧坦克大半身埋进土里这样对进攻的德军而言可不是好消息:小小的目标不显眼又难以命中,可红军能很清楚的击中对手。
对防卫者而言在这里作战简直和实验场打靶一样,命中率会非常高,因为所有的‘射’击参数早就‘精’确到了以米为单位。
。。。
第三百七十二章 斯大林防线2
。”
当然有营养。对于薏米林俊可很清楚。估计比他还了解薏米的苏联人还真没几个,因为在苏联它一般就是当做粮食来用: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又是一种美容食品,里面富含的维生素b1、b2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薏米还是补身‘药’用佳品:薏米含蛋白质162%。脂肪46%,碳水化合物792%。冬天用薏米炖猪脚、排骨和‘鸡’,是一种滋补食品;夏天用薏米煮粥或作冷饮冰薏米,又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补剂。
战士们可不知道它有什么“美容”功效,能填饱肚子就行,它煮地稀烂后良好的口感最受欢迎,更别说还有点‘肉’丁在里面。
林俊借过大铁勺,从铁桶里兜了一点尝尝:还‘挺’热。很稠,咸咸的味道不错,还吃到了点‘肉’丁。
把勺子还给炊事员,问:“粮库里粮食够不够?水源怎么样?”
“至少能吃一个月,副统帅。我们有专‘门’的蓄水池和水井。饮水不是问题。”
“尽量给同志们多烧点开水。”
“是,副统帅。”
转过身,问一个年轻的上等兵:“每天吃几顿?能吃饱吗?”
“报告副统帅,每天能吃三顿,要是值夜哨还能多哪点面包。基本能够吃饱。”
“这里都还有一个月的存粮。但外围不可能守上一个月。”林俊心里想着,对带路的军官说:“这段时间战士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只要不‘浪’费,后勤不足指挥部会想办法。”
“副统帅,那样这里的库存大概能满足25天地供应。”
“就这样安排,这段时间战士们体力消耗大,多吃点。”林俊话这么说,心里还有其它的考虑:这里一定会遭受最猛烈的进攻,到时候粮食再多也是白搭,吃饭的脑袋也只会越来越少。
留给德国人还不如让战士们吃的舒服点按照自己地估计,一旦德军进行总攻,这里能坚守个一星期就已经是奇迹。
德国人最晚会在这个月的中旬发动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