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午十点下水仪式正式在船坞进行,斯大林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没有香槟酒,也没有其它的传统仪式。
仪式都是英国老想出来的,平时大家都会“遵守“这一习惯,而且很多时候都认为砸向船头的香槟酒瓶没碎就不吉利,没有香槟的下水仪式是不可想象的。但今天不需要,就让这些陈俗旧规见鬼去吧!
俄罗斯的北方是条件艰苦的代名词,简单的下水仪式后一群人还登舰参观,林俊当过船厂“监工头”,对军舰建造相对熟悉,所以没像其他人那样专注,倒是关心起船厂工人们的待遇。
402的造船工人领取的是苏维埃造船工人中最高的工资,生活配套设施也是最好的,这点让林俊很满意。
历史中这这两个船坞是由几万名囚犯硬生生的在‘花’岗岩上凿出来的,为此还死了不少人,这里面有不少都是因为“肃反”而被诬告的人,历史有着小小的变化,这让林俊很欣慰。
斯大林等人只在***斯克停留一夜,明天就将返回莫斯科。当晚林俊就向斯大林汇报了自己关于何时公开“苏联”级时间的想法,政治极度敏感的斯大林也注意到这点,下令巨舰就是建成后‘交’付红海军,在没有得到莫斯科的明确指令之间就还需要保持绝对保密。
这意味着“苏联”号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呆在内海训练,这让奥尔洛夫有些郁闷,但也没办法。林俊倒没有海军司令的烦恼,从建造的速度和世界局势的发展综合考虑,估计时间会刚刚好。
“安德烈,听奥尔洛夫说你要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去一趟?”斯大林问。
“是的,斯大林同志。我想去看看”白俄罗斯”号的训练,现在它正在港口进行修整,下周就会出海训练,我想一同出海一趟。”
“听海军的同志说这舰上飞机起落和一般机场完全不同,你可不要大意。”
斯大林知道爱将是手痒痒了。
“您放心,我一定会注意安全。”
这舰载机起降不比陆地,一个不好就要出危险,而且林俊自己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对他这是个全新的挑战。
、、、、、、
第二天一早林俊和奥尔洛夫抵达50公里外的阿尔汉格尔到了阔别两年的“白俄罗斯”号。现在它已经不是当年船台上的丑八怪,而是真正的钢铁战舰。如果不是船体结构的原因,今年刚更换了高效率螺旋桨,最高航速达到27节的航母完全可以归入舰队航&当然,如果一定要将其编入一线舰队也可以,只不过它的抗沉‘性’有些不及一般的舰队航母。
不管是不是舰队型,从外观上根本就看不出来,20000多吨的排水量已经是个大家伙,而且设施完备,一旦新式飞机上舰,它的战斗力将非常可观。
但是今天的林俊有些不爽,因为如果空军飞行员要驾机上舰,那就必须经过3月的岸上强化训练,就是他也必须要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这还是给了特殊照顾。
他哪有一个月时间可以耗在这边,不得不打消了驾机上舰的念头。海军飞行员提出可以让安德烈同志在航母后天出海后,乘坐由红海军舰载航空兵飞行员驾驶的教练机感受舰上的起飞和着陆,但林俊断然拒绝。
“这都是自尊心在作怪。”林俊很清楚自己这是怎么回事。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扩军的步伐
“安德烈同志,这都是为北边的那个大家伙准备的,原定的生产工厂伊诺拉和马里‘波’夫厂已经赶不上那边的工程进度。这边完工一批就要装车运往北边,那边催的级。”
林俊知道战列舰装甲板材地生产任务有部分已经移‘交’基洛夫,只不过他一直在回避海军地建设。没想到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工。
一艘“苏联”级所要用的装甲总重达23306吨。甚至超过了历史上装甲重23262的“大和”级,单是用重量转换就相当于500kv…1重型坦克。而这些装甲中超过一般都是厚度在200米以上地超厚装甲板,复杂的加工工艺甚至比生产等重量的坦克还要麻烦!
科京是大倒苦水。自己手中最具实力的坦克制造厂要有超过三个月的时间生产舰用装甲钢板,这对一名刚设计成功新式重型坦克的总设计师来说是种悲哀。林俊是刚从他说地“北边“来,这些装甲板应该都是为”红‘色’乌克兰“号准备的,而“苏联”号的装甲板都是由伊诺拉惩马里‘波’夫厂生产的,看来这两家装甲板生产大户也已经跟不上船厂的建造速度,不得不通过莫斯科找生产超厚钢板实力最强的基洛夫工厂求助。
全力保证两艘战列舰按时完工是中央的最高指示。其它任何事都要为这个目标让路——这已经不是占了国民经济百分之十几的枯燥数字,实实在在地让人感觉那两个庞然大物的巨大“杀伤力”!
“苏联”级战列舰装甲最厚的部位超400米,而且需要的是加工难度极高地高强度渗碳钢,能生产厚度超过200米的这种装甲板地工厂在苏维埃不多,因为它的生产工艺不是一般的钢板能够比拟的,现在只能由基洛夫工厂把这个高难度的生产任务抗下来。
“布尔什维克工厂那边情况如何?”基洛夫工厂的主要力量放在钢板生产上,只能将先期的生产指标‘交’给布尔什维克工厂。
“每天一辆,我们希望再过两个月能够达到月40至50的速度。等这边的任务完成。基洛夫厂也的生产线也将全力运转,加起来应该能够达到月产100左右。”
列宁格勒坦克生产体系内的三巨头基洛夫、布尔什维克、伏罗希诺夫工厂的产品不光光是坦克,还有几十种其他机器产品,在目前的情况下能达到这个速度已经很不错。科京和总体负责生产的萨尔茨曼的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科京同志,好听话我就不说了。你和设计组的成果大家有目共睹。kv…1坦克在几年内在世界上应该没有对手,
“我们已经在着手研制后续产品,等这边的生产进入正规后立即进行。”
听到林俊的话科京的心情非常好:他的岳父已经和他打过招呼,过段时间将题名他为“苏联英雄”。
林俊倒是有自己的想法:“苏联英雄”这是给一线军人的荣誉,既然历史上“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即将诞生,那干脆就由自己
设立,哈尔科夫的科什金和眼前的科京将是他名单中题名的人之一——他们做出的贡献已经证明他们有这个资格。
、、、、、、
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二级集团军级指挥员帕维尔…叶菲莫维奇…德边科在国内***战争时期屡立战功,是老资格的布尔什维克,不仅指挥部队作战能力出众,对于军队建设也是一把好手——他曾经在20代后期担任过3的红军军械部部长。
历史上德边科没有在“肃反”中幸免,只不过现在他仍然稳稳的呆在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历史并没有过多的给他向世界展示战争指挥才华的机会,但从他的履历判断,这应该是一名处事稳重的指挥员。现在将做事果断的罗科索夫斯基派给他作为副手,从林俊的角度看,很快列宁格勒军区将是一只攻防兼备的强大军队集群。红军的现代化扩军即将开始,列宁格勒将是最先有所变化的地区。
德边科很“怕”见到莫斯科来的安德烈,因为在去年他曾经被召集到莫斯科,指正图哈切夫斯基的‘阴’谋反叛行为。他自己也被审讯了多天,内务部的人员‘逼’迫他指证那些一看就是漏‘洞’百出的所谓罪证。只不过自己这个“证人”突然又不需要了,因为叶诺夫被送上刑场,图哈切夫斯基等人被降级。
被“遗忘”的德边科带着一身伤痕回到列宁格勒,继续担任他的司令员,只不过莫斯科的那场风暴让他清楚的见识了安德烈的威力。
他是个正直的人,历史中在作为证人出席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审判时,他曾经在法庭上对着被告席上的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喊:“不要相信他林俊在前世就知道。虽然后来他在内务部的特工的威‘逼’后屈服了,但还是一名正直的军人,虽然无法与打死不招认、不咬人的罗科索夫斯基相比。
自从今天和德边科见面的那一刻起,林俊就能够感觉这位司令员有点“怕”自己:进过内务部特别审讯室的人才真正知道掌控它的人的权利有多大、那里面有多恐怖!不怪德边科,这只能怪“肃反”——还好现在大家都知道安德烈同志是个乐于保护同志的人,不然林俊都不知道怎么和这个德边科打‘交’道。
罗科索夫斯基来列宁格勒时间还不长,但看来已经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德边科将军区事务中的很多决定权都‘交’由他处理——能从监狱里被安德烈同志‘弄’出来的同志必定能力出众,更不用说莫斯科一下就将其提拔为军区副司令,而罗科索夫斯基的实际工作能力也同德边科预料的一样,甚至更加出‘色’:这完全就是一个司令员的料。
613,两辆嘎斯轿车驶出列宁格勒城区,沿着列宁格勒—阿加拉托沃—伦博洛沃公路一路往北。车里坐的就是林俊和德边科,还有两人的参谋人员,这次他们的目的地将是靠近边境苏联一方的突出部。
为了视察的保密,两辆轿车先驶入市郊的一个兵营,换装和换了一辆吉斯卡车后再次出发。林俊今天换了身中尉***,而军区司令员成了个少校,其他人有一个少尉外加6个士兵,标准的一般营级边防单位指挥员出行标准。
如果不换装跑到边境,对面的芬军观察哨一看这架势,非得向他们的最高司令部报告,这对于气氛已经不怎么友好的边境地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根据情报,芬兰人在边境对面构筑的防御纵深达到1560里,设有数道梯次配备的障碍和构筑有永背工事的支撑点。特别是纵深7至10公里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