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第9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喝碗白粥,随便吃点爽口的小菜吧。大家伙还都不咋饿,一会还得吃饺子。”张氏想了想,就道。一面就问连守信他们,“……都想吃啥?”

    大家都说就吃粥。

    秦若娟记下了,就忙带了丫头离开。到厨房去安排。

    吃过了晚饭,各院都掌起了灯,院子外头,各处树上也挂起了灯笼。御赐牌楼周围更是灯火通明、香烟缭绕。远远近近的。不时有鞭炮声响起。

    一家人坐着说了一会话,张氏就张罗要包饺子。除夕夜一家几口吃的饺子,张氏历来不让厨房里包,都是她自己动手。如今秦若娟进门,张氏还是依着这个老规矩。

    “……我知道,府城里那些人家,这些事都是让下人来做。照说咱们家也不是没有伺候的人,我就是习惯了。感觉只有这样。才有个过年的意思。这点活,也不累。也不埋汰,一家人一起干,还亲香,还热闹。”张氏特意跟秦若娟解释了一下。

    秦若娟进门数日,已经觉察连家与别家的不同之处。比如张氏的宽厚可亲,不给媳妇立规矩,比如这一家子浓浓的亲情,因此张氏说要自己动手,她一点都不意外。

    “娘,您不用特意跟我说这个。我也乐意包饺子。……在家里,过年的时候,我娘也带着我们包饺子,一家子吃。过上元节,我娘还带我们裹元宵。”秦若娟就笑着道。

    听秦若娟这么说,张氏就很高兴。说实话,之前跟秦家太太往来,也唠过一些家长,张氏那时候就觉得和秦家太太谈得来,也就是说在持家过日子上,两家人的很多理念都是相似的。这也是张氏愿意定这门亲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果然,秦若娟进门来,各方面大家都相处的很融洽。

    这么说着,一家人就决定自己包饺子。连守信、五郎和小七被赶到了一边去,爷三个也不下棋了,带着人到外面放鞭炮,顺便巡查去了。

    张氏做了婆婆的人,就做了包饺子的总指挥,连蔓儿负责调馅,秦若娟也卷起了袖子,开始和面。自家闺女干活什么样,张氏早就习惯了,她主要就看秦若娟,不时地指点一二。看秦若娟动作娴熟,张氏就更高兴了。

    “……五郎爱吃手擀面,面要揉上劲儿,吃着越劲道越好……”张氏笑着告诉秦若娟,“他还爱吃炸酱面,就用咱自家里头下的酱,别的地方的他都吃不惯。等明年,我带着你,你也学学。很好学。”

    “哎。”秦若娟痛快地答应着。

    厨房里有请的大师傅,什么样的美食做不出来。但是自家人亲手做的,这里面的意义又不一样。也并不是每顿饭都下厨,偶尔亲手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甚至一碗简单的面,更可以融洽家人之间的关系,增进感情。

    在张氏看来,儿媳妇能亲手给儿子做吃食,那是心疼儿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了的。

    连蔓儿在一边,将一切都听在耳朵里,不由得也含笑。秦若娟不矫情,没有娇小姐的脾气,这正是连家所需要的媳妇。也是当初他们决定要给五郎娶长女做媳妇的原因之一。

    等连蔓儿调好了馅,秦若娟将面也和好了,就在炕上另放了桌子,安了面板,娘儿三个各就各位,包饺子。

    一会的工夫,就听见门帘子响,五郎走了进来。

    …

    求粉红、正版订阅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十二章  年初一

    “你怎么回来了?”张氏见五郎来了,就笑着问道,“你爹和小七那?”

    “……刚才六郎,还有小坛子来了,我爹带小七还有他俩往庙里去了。我爹说家里没啥人,让我回来。”五郎就笑着答道。

    连蔓儿笑着看了看五郎,又笑着看了看秦若娟。说什么家里没啥人,特意打发了五郎回来,连守信这其实是想让五郎和秦若娟多些时间相处吧。还有一种可能,并不是连守信让五郎回来的,而是五郎他自己要回来的。

    不然,就算回来了,在前院书房待着好了,这么急巴巴地到这来,可是为什么那?!

    “嘻嘻。”连蔓儿忍不住笑出声,一面偷偷冲张氏眨了眨眼睛,然后招呼五郎,“哥,你要是没啥事,你也帮我们包饺子吧。”

    “嫂子,你还不知道。我哥包的饺子可好看了,不比我跟咱娘包的差。”说完这句话,连蔓儿又笑着向秦若娟道,“我哥心思灵,学什么会什么。”

    “是……是吗。”秦若娟脸色有些发红,低声道。

    “五郎啊,你要是没别的事,就过来包俩,给你媳妇看看。”张氏也跟着笑道。

    五郎好脾气地笑了笑,真就在丫头端来的水盆里洗了手,然后走过来坐下,向面板上伸出手。秦若娟半垂着头,似乎并没看五郎。可五郎刚伸出手来,她这边就挑了个擀的极为圆润的面皮送了过去。

    五郎顺手接过来,舀了饺子馅。极利落地捏了一个饺子。

    “看看,看看。”张氏就让大家伙看,五郎手里托着刚捏好的饺子,恰似一只周周正正的元宝。

    大年三十的饺子,为了取一个好兆头,都是包成元宝形,而平时包饺子就没这么多的讲究。

    “嫂子。你看,我哥包的好看吧。”连蔓儿还故意笑着问秦若娟。

    “还……挺好的,……没咱娘包的好看。”秦若娟依旧半垂着头。说道。

    连蔓儿就笑,秦若娟这才是口是心非,看她刚才偷瞄五郎的模样,明明非常的欢喜。可是嘴上头。还得将婆婆奉承在头里。

    张氏和五郎也都笑。不过,两人都没笑出声,张氏还给连蔓儿使了个眼色,让她也不要笑了,免得秦若娟更加害臊。

    五郎包了一个饺子,就不包了,而是接过秦若娟手里的擀面杖,接着擀皮。让秦若娟跟张氏和连蔓儿一起包饺子。

    说起来,擀面皮这个活计颇需要些力气。比包饺子要费力。以前连蔓儿一家包饺子,这个费力气的活计,一般都是连守信来做。

    五郎这是心疼自己媳妇啊!

    张氏很欣慰!秦若娟红扑扑的一张脸,嘴角挂着笑。连蔓儿在旁边几乎能闻见空气中那甜丝丝的味道。

    一家六口人,只包了两帘的饺子,大家就停了下来。和的面和调的饺子馅都没用完,这也有个讲头。比如说,团年饭里头,必定要有整鱼,取意年年有余。这包饺子的料故意富余出来一些,也是同样的意思。

    将东西都收拾利落了,大家又都洗了手,坐下来喝茶说话。

    “……你没问六郎在那头这年过的咋样?”张氏就问五郎道。

    今年过年六郎没跟连蔓儿家一起过,早在年前,二郎和罗小燕就来说了,要六郎跟他们一起去过年,那里有连守义和何氏,也算是一家子团圆。连守信听了,就点了头,而且还很高兴。

    “说是过的还不错。”五郎就道,“饭菜准备都挺丰盛的,鸡鸭鱼肉该有的都有。两家在一起过的年,也都和和气气的。待会说是还得回去吃饺子。”

    二郎和罗小燕那边,有二郎和罗小鹰两个人的工钱贴补家用,连蔓儿家不时的接济,这两年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这次二郎和罗小燕去府城喝五郎的喜酒,也送了体面的贺礼。回来的时候,连蔓儿没让他们空着手,大包小包地给了他们不少的东西,其中就有很多过年要用的。

    不只是二郎,凡是去了府城的亲戚们,连蔓儿都给了丰厚的回礼。包括三郎和王七那边,因为他们离的远,来往不方便,还额外加厚了一成。

    “那就好。他们也过起来了。”张氏就点头道,而且,连守义和何氏也消停多了。只是后面这半句话,张氏没有说出来,毕竟是当着新媳妇的面。

    很快,连守信带着小七回来了,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守岁。叶子牌和跳跳棋都收了起来,一家人商量了,另外取了投壶来,就在屋里玩投壶的游戏。

    投壶的游戏十分古雅,旁边有小丫头帮忙计分,连蔓儿还让人拿了几件玉佩、荷包、扇坠等小玩意做彩头。等这些彩头纷纷有了主家,一家人才笑着停了。接下来,就是吃年夜饺子。

    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大家围坐,先是连蔓儿吃到了包在饺子里的银角子,大家纷纷向她道喜,接着小七、五郎、秦若娟,张氏和连守信都吃到了银角子。

    这依旧是为了取个好兆头,所有的银角子,都是张氏亲手包进去的,而且,张氏还在饺子上做了记号,确保家里每个人都能吃到这好兆头。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是吃到了银角子的时候,还是特别的高兴。

    吃过了饺子。一家人又忙穿好的大衣裳,都到院子里来。院子里,早已经摆好了数架烟火。听得庙里新年的钟声响起,五郎、连蔓儿和小七还有秦若娟就笑嘻嘻地拿了线香,将一架架的烟火点燃。

    前院里,还有小厮们放起了鞭炮。

    看着烟火在夜空中绽开,听着四下犹如擂鼓般的鞭炮声,一家人站在一起,迎来了又一个新年。

    大年初一。连蔓儿比以往起的还要早,收拾好了,就过来张氏的屋里。五郎带着秦若娟,还有小七也都来了。连守信和张氏都穿戴一新,坐在炕上,几个孩子齐整整地站了。给两人拜年。

    连守信和张氏笑着受了拜。又笑呵呵地拿出一个个胖鼓鼓的荷包来,给几个孩子发压岁钱。连守信和张氏给几个孩子发的压岁钱相当的实惠,每个人都是四个笔锭如意的足金小金锞子。之后,连守信和张氏又说了两句勉励的话,一家人又摆起香案,先在屋里拜过了圣旨。然后,又出门来,到御赐牌楼前跪拜了。

    至此。一家人新年最重要的仪式就全部完了。又吃过了早饭,就陆续地有拜年的人登门了。因为今年不同往年。来拜年的人更多,尤其是女眷,一直热闹到晚间,最后一批客人才散去。

    一家人简单地吃了晚饭,张氏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