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第9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想到五郎,秦若娟的腮边不由得又染了上一片红霞,忙遮掩着扭过头去帮连蔓儿挑拣压发。

    谁知,连蔓儿早在镜子里看到了秦若娟脸色的变化。刚进门的媳妇,常常含羞,连蔓儿不用细想,也知道秦若娟必是想到了五郎。

    五郎和秦若娟夫妻俩相处的好,连蔓儿自然替他们高兴。

    连蔓儿收拾妥当了,就挽着秦若娟,两人一起到张氏的屋里来。屋里只有张氏在,她坐在炕上,正在挑选身前堆着的几个尺头。

    连蔓儿和秦若娟都上前行礼,给张氏请安。

    张氏见闺女和媳妇一起来了。就很高兴,一面忙让两人起身,招呼她们到自己身边坐。连蔓儿就走过去在张氏身边坐了。秦若娟没有立刻就坐,而是接过丫头端进来的热茶,一杯献给张氏,另一杯献给连蔓儿。

    献茶过后,秦若娟才挨着连蔓儿,也在张氏身边坐了。

    “娘,我爹那?”连蔓儿先就问道。

    “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带人上地里头去,看看今年的冬小麦。”张氏就告诉连蔓儿道,“估计一会也该回来了。……你哥和小七也跟着去了。”

    “哦。”连蔓儿就点了点头。只要连守信在家里,抽空就要去地里看看。跟普通的庄稼人一样,连守信对田地和庄稼的感情是深植在骨血内,极为浓烈的。“娘。你一大早拿出这些尺头来。是想做啥?”

    “娘,你做什么,我帮你做。”秦若娟就忙道。

    “并不是我想做啥。”张氏笑道,“该做的,早都做好了。这几个尺头,是我刚才开箱子看见了,这个颜色、花样,正好小姑娘们做件花衣裳。我打算。分给叶儿、芽儿、大妞妞、二妞妞她们的。”

    每次过年,张氏都会给连叶儿、连芽儿、大妞妞、二妞妞。还有罗小燕带来的闺女招弟压岁钱。当然,这个所谓的压岁钱也不仅限于银钱,也包括尺头等物件。

    “正好你们俩来了,帮我挑挑。”张氏就道。

    连蔓儿和秦若娟答应了,就帮张氏挑选尺头。一边,又有管事的媳妇进来回事,娘儿三个也是商量着办理了。

    原本,这内宅的事情,连蔓儿管着一多半。不过,自打秦若娟进门,连蔓儿处理家事的时候,都会叫上她,渐渐地,有些事情干脆就让秦若娟处理。毕竟,这个家,往后是要秦若娟帮着张氏掌管。张氏往后年纪越来越大,也操不了太多的心。因此,连蔓儿想着要尽快让秦若娟把家事抓起来。

    秦若娟也明白了连蔓儿的心思,张氏等人也明确地说过要她管家,因此凡事也肯用心。她在家里,本就帮着母亲管些家事,还要带弟弟妹妹,要学习掌管连家的事情,也还算容易上手。

    等着把尺头挑选好了,家事也安排妥帖,连守信、五郎和小七爷三个也回来了。一家人吃过早饭,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又都往前院,或是去书房念书,或是出门。

    连蔓儿和秦若娟就在张氏房中,陪着张氏说话,一边娘儿三个做针线。因为昨天说了,吴王氏和连枝儿今天要来,连蔓儿干脆又打发了车子,到镇上将这婆媳两个和大宝,连同张采云一起接了来。

    赵氏和连叶儿很快也过来,大家说说笑笑,吃过了晌午饭才散了。

    乡居的日子热闹中透着安宁,很快,就到了大年三十。这是连家长子媳妇进门的第一个大年,也将是连蔓儿在连家过的最后一个大年。这两重加在一起,这个年自然要格外的隆重。

    整个宅院都披红挂彩,天刚亮,一家上下就都忙碌了起来。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带着人各院子挂灯笼,搬盆景。张氏、连蔓儿和秦若娟则是张罗团年饭。

    团年饭的菜单子早已经定好了,自然是山珍海味无所不有。有了儿媳妇,本来张氏不用再去厨房看人张罗,享清福就行了。不过,张氏高兴,非要亲自下厨给孩子们做两道拿手的菜。她这样兴头,大家谁也不好拦着她。婆婆都这样,秦若娟自然要有样学样。

    晌午,四处鞭炮齐鸣,一家人聚在前厅。一张大圆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中间是一个热气腾腾的火锅。一家人围坐桌边,香气氤氲,映衬的一张张笑脸竟然是那么的……相似。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十一章  婆婆、媳妇、小姑

    五郎、连蔓儿和小七姊妹三个长的颇为相像,一走出去,不用说,大家都能看出他们是一家人。而这姊妹三个在相貌上,可以说是继承了连守信和张氏两个人的优点。至于新媳妇秦若娟,则是普遍地被认为跟五郎有夫妻相。

    不仅是容貌的相像,相同的成长环境,性格、举止、神态的相互影响、潜移默化,又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怀着同样浓烈的喜悦,相互感染,更加让他们彼此相像。

    所谓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有道理。

    大年三十,高高兴兴地吃了团年饭之后,一切应酬等琐事自然全都免了,只有一家人在一起度过悠闲的时光。

    炕桌上摆满了各色果子,其中就包括特别具有辽东府特色的冻梨和冻柿子,团年饭难免油腻,正好吃一个爽口的冻果子解腻。除此之外,炕上还另外放了一张桌子,张氏、连蔓儿和秦若娟围桌而坐,张氏提议,大家斗牌玩。

    叶子牌,也是这个年代比较普及的一种游戏。在辽东府的乡下,老年人也将这种叶子牌叫做小牌。玩这种牌并不限定人数,两个人、三个人,或者更多的人都可以玩。

    连家的人,从连老爷子和周氏那里,谁也不玩这个。张家的人却是玩的,尤其是李氏。她很喜欢玩叶子牌。李氏性情好,这些类似看戏、玩叶子牌这些休闲的小爱好也多。根本上来讲,李氏是个极热爱生活也很有生活情趣的老人家。

    张氏难免受李氏的影响。张氏也会玩叶子牌,也爱看戏。不过,她对叶子牌谈不上喜爱,嫁进连家后,大家都不玩,她入境随俗,自然也就不碰叶子牌了。

    今年。新媳妇进门,张氏如此提议,一半是因为高兴。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怕秦若娟觉得无趣,想要一家人更热闹些。

    张氏这么提议,连蔓儿自然捧场,秦若娟也很热烈地给予响应。

    “娘。大过年的。咱们白玩这个,也没啥意思,要不,带点彩头怎么样?”连蔓儿让人拿了叶子牌来,又笑着提议道。

    平常居家玩叶子牌,不过是种消闲,是并不带彩头的。但是过年就不同,大家聚在一处。平常的一些禁制都会略有放开。毕竟,这是高兴的日子。一年到头,也就能放开了玩这几天而已。

    “那行。”张氏点头。自家人玩几把牌,带上一点小彩头,不过是凑个趣,与赌无关。

    张氏就叫了大丫头多福去她柜子里拿她的私房钱,连蔓儿和秦若娟也各自打发丫头回屋子里取钱去。

    这带上了彩头,就是和不带彩头的不一样。娘儿三个都有些“认真”起来,地下伺候的丫头们也跟着都精神来。

    “你娘她们都玩带彩头的,要不,咱爷三个也来点彩头吧。”连守信也提议道。

    炕上一桌,坐的是张氏、连蔓儿和秦若娟三个。地下还摆了一桌,是连守信、五郎和小七。这爷三个也是闲着没事,就在桌上摆了棋盘,下跳跳棋。

    跳跳棋,自然是连蔓儿的“发明”。游戏规则简单,可以多人一起玩,算得上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从前姊妹几个在一起的时候,没少玩这个。现在是连守信他们爷三个,别的棋都不合适,就选了这个跳跳棋。

    这跳跳棋的棋盘,是请了巧匠打造的,跳跳棋棋子则是用红、黑、白、绿、粉、彩几种不同颜色的玛瑙雕琢而成,十分的精致可爱。

    连守信玩跟儿子们玩跳棋,十次有九次是要输的。还有一次,大多也是五郎和小七看他总是输,故意让他。不说五郎,小七就没少赢他爹的钱。现在连守信开口提议要加彩头,这分明是要额外送压岁钱给两个儿子了。

    连蔓儿坐在炕上听见了,就抿了嘴偷笑。

    “你们非要跟我们学,玩带彩头的,那我不能拦着。不过,我这话可说在头里,你用你自己的钱,别打算跟我借。”张氏自然也听见了,故意板了脸对连守信道。

    “别害怕,不跟你借。”连守信就道,“我自己有钱。”

    五郎和小七也笑,都说同意玩带彩头的。两个人还一个劲的捧连守信,说他今天手气好,看着就能赢钱。

    连蔓儿忍不住笑出声,五郎和小七这样,显然是打定了主意,要赢光连守信的私房钱。

    “悠着点,别都输光了。”张氏也明白,这是五郎和小七自小就会的伎俩,因此她再次提醒连守信,“要不,等到明天,你连给孩子们的压岁钱你都拿不出来了。”

    这样被张氏看扁,连守信很无奈。他无奈,屋子里其他的人却都忍不住笑起来。

    一家子玩了一下晌,玩跳跳棋的那一桌,连守信毫无悬念地输了,五郎居中,小七赢的最多。三个人都很高兴,尤其是输了的连守信。而连蔓儿这一桌,倒是没有差别显著的输赢。究其原因,是娘儿三个太相互让着了。

    天色擦黑,伺候的丫头就过来问,要不要吃晚饭。

    过大年的习俗,晌午是最重要的团年饭,这一顿饭,一般大家都吃的很饱足,再加上之后的点心、果子、茶水,到了这个时候一般都不会太饿。所以,这一顿。也是年三十这一天最简便的一顿。

    虽是简便,可还是要吃的。

    张氏就放下了手里的牌,一面招呼连守信、五郎和小七。都可以歇歇,准备吃饭了。

    “娘,晚上吃什么?”秦若娟忙就站起来,恭恭敬敬地问道。

    “……就喝碗白粥,随便吃点爽口的小菜吧。大家伙还都不咋饿,一会还得吃饺子。”张氏想了想,就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