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指南录-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独让他二人百思不解的是杀人王索都。这个向来受忽必烈器重的鞑子头麾下有一万多蒙古军和一万多探马赤军,还要三万多拼凑出来的青壮仆从。前一段时间和张元隔着九龙江杀了个难解难分,如今却突然没了动静。

    “你说,文丞相是不是在围城打援!”武忠用手指敲打的桌面,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领兵多年,他没打过大仗,但见识却不比别人少。

    “我估计,文丞相这手玩得不太好,索都有些犹豫。加上他素来不喜欢蒲寿庚,上次救援泉州,就没得到什么好处,这次,干脆让蒲寿庚和文丞相斗个两败俱伤!”苏灿迟疑着分析。“索都喜欢屠城,但达春中丞曾严令,对于投降的城市,不准杀戮。所以两度进入泉州,索都大人都没能尽兴。那蒲家兄弟的职位比他高,又都是视财如命的家伙。肯定不会出太多的孝敬给他,有了上次的隔阂,这次,即便能救,他也不会卖力去救了!”

    “如此一来,蒲家估计要完蛋了,只是不知道,拿下泉州后,文丞相还来不来得及回救邵武!”

    “大人以为,达春中丞还有机会攻下邵武么?”苏灿笑着反问,仿佛破虏军通盘计划,是他参与制订的一般。

    “此话怎讲?”武忠迟疑地抬起头,看向师爷。这个一会明白,一会儿糊涂的家伙,料事十中**,他这么说,肯定还有未曾透漏的玄机。

    “大人,您忘了有溃军逃向兴国了!”苏灿低低的提醒了一句,用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划,勾出一道尖利的箭头模样。

    “此话怎讲?”武忠又追问了一句。隐隐地,觉得事态有些失控,从自己辖区越境而过的破虏军,将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灾祸。

    “咱们建武军也算兵甲精良,真的与破虏军开战,大人认为,胜算几何?”苏灿没有直接回答武忠的问话,反而考教起他对自己实力的认知。

    “本来士气和军械就差了许多,他们又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不一触即溃,我已经可去佛前烧香”武忠想了想,叹着气回答。

    “既然大人只能将这股残匪击溃,力保城池不失。江西行省境内,不知还要哪家力量,能挡住流寇的去路啊!”苏灿拖着长声说道。语调里带着说不出的调侃。

    “嘶…”武忠看着桌面上那个巨大的箭头,倒吸了一口冷气。引狼入室,这个责任他担大了。整个江西行省,兵力都在江西和福建的交界处,后方几乎是一片空白,有些地方,甚至连维持治安的新附军都不多。之前已经被西门彪搅了个鸡飞狗跳,如今,凭空再杀出一支破虏军来,可以预见,不多时,整个江南西路的都会重新燃起战火。

    “文丞相这手玩得高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来,大宋处处防守,大元兵马往来纵横。现在,大元承担起了守土之责,大宋兵马是否能来去自如,就看带队的将领本事如何了!”苏灿伸手,将桌案上的水渍全部抹去。与武忠的分析,他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眼下的大宋虽然焕发出一丝生机,可谁能预料,他不是回光返照。现在自己所做的事情,完全出自人残存的一点良心。不求有什么回报,但求不要给自己和东主,惹来太多的麻烦。

    “笠翁啊,你跟了我这么多年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也没瞒过你。你去过南边,且说说,南边那位,能长得了么?”武忠站起来,望着墙上挂了多年的佩剑,低低的问。内心深处,突然涌起一种末名的冲动,想把剑从鞘中拔出来,冲着想挥的地方挥出去。带着一个武人的全部梦想。

    “大人啊,只怕到头来,依然是好梦一场!”冷冰冰的叹息声,将武忠心里的火苗,硬生生又压成了积炭。

    “嗨!”大殿内,传来两声沉重的叹息。大宋积弱三百年,凭借一个书生的肩膀,真能力挽狂澜么?

    武忠不知道,也不愿意想。

第三章 光明之城(四 上)

    “这个文疯子,可真不让朕安生!”忽必烈伸着懒腰,在龙椅上长叹道。御案前的矮墩上,伯颜、董文柄、伊实特穆尔、伊彻察喇、萨里曼、阿合马等一干蒙、汉、色目大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能让皇帝陛下为皇帝陛下解忧。

    南方的局势越来越不乐观了。不知不觉间,破虏军就壮大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之前那些针对它的计策,不得不调整。并且,每日君臣议事,还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商讨如果应对破虏军那咄咄逼人的攻势。

    破虏军的进攻不止在军事上,前些日子,几张被色目商人传播过来的报纸就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看到报纸后,几个在朝廷里供职的理学名家,集体请辞。忽必烈好言劝慰,可这些厚脸皮的家伙突然珍惜起了名声,哭天抢地的回答说,要回故乡去,以死来报答忽必烈的知遇之恩,并证明自己赤心为民的清白。

    关于所谓的身后声名,忽必烈无法理解。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向来以为,一个人活得精彩已经足够,至于死后,那是别人的事情,反正那些评价自己也看不到,何必管青史上如何记载。实在不开心了,自己找人趁活着的时候历史篡改一下,把黑的说成白的,方的说成圆的,也就罢了。若有人敢说个不字,一刀子下去,砍了他了事,扯那么多干什么。

    对于这几个理学教授,忽必烈本来也只是视作玩偶。闲时抓来逗弄逗弄,让他们长篇大论地为自己杀人找一些理由。但对于理学,忽必烈却非常重视。他的山河来路不正,怕的就是后来者效仿自己的路子,干那些拥兵自立的勾当。所以在蒙古贵族中间,对理学的普及相当下功夫。

    被几个寻死觅活的老儒缠得没办法,弄到最后,忽必烈只好下旨,加封了他们的死去的祖师爷朱熹一个王爷称号,并给他们各自封了些虚伪的头衔,才勉强平息了事端。

    哪知道,一波未平,紧跟着一波又起。理学先生们不闹腾了,前方的战局又出了麻烦。破虏军全线进攻,横扫南剑州,蒲家被人堵在泉州港里成了瓮中之鳖。这个消息传来后,当即引得朝野震动。更让忽必烈尴尬的事,大都城内最早得知泉州被围的消息的人,不是他这个皇帝,也不是丞相伯颜,而是那些市井小民。驿站传来的紧急公文,居然没有福州城的报纸传得快。

    听到这个消息后,百姓和官员们议论五花八门。有人说文天祥与蒲寿庚早勾结好了,左翼军虽然迫于兵势降了北元,但这些新附军将领和士兵,受了大宋三百年养士之恩,还是心怀大宋。有人说索都和达春因为上次救援泉州时,没从蒲家兄弟手里拿到预期的好处,所以才按兵不动。任由破虏军将泉州拿下后,他们再赶过去,破城,然后屠城抢掠。更有甚者,居然还说文天祥的破虏军和北方那些拥护阿里不哥子孙的人,已经勾结起来,决定一起来对付大元朝廷。

    形形色色的议论,让忽必烈头疼。作为大元开国之君,攻城略地,安抚群豪,收买天下英雄之心都是他的特长。但对这种明里暗里摸不到头绪的乱拳,忽必烈君臣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应对办法。除了军事和舆论上的压力,让他们更感到无奈的是破虏军那惊人的武器优势。

    通过各种途径,大元朝廷已经得到了几支破虏弓。也根据士兵们的描述,知道了火炮和手雷的大致模样。百工坊(专门为皇家生产工艺品的机构)甚至花费重金仿制出了破虏弓和火炮。只是仿制的破虏弓重量是原来的两倍,射程却只能达到原来的一半。普通士兵没办法一个人操作,无论在造价和性能上,都达不到实战要求。而仿制的火炮更差,射程还不如投石机不说,并且开几炮之后就会炸膛。害得率先装备火炮的御林军中,居然没人肯主动充当炮手。

    好在阿合马大人会让大伙宽心,通过种种算法估算,破虏军也没资金大量装备这种利器。但从福建前线零星传回的消息上看,阿合马的推论根本不正确,破虏军不但大量装备了这种利器,而且把这种利器大量流传了出去,装备了陈吊眼、许夫人和方家海贼。

    “难道,我大元在江南就没有可战之兵了吗?”见几个肱骨之臣都沉默不语,忽必烈有些郁闷,问话的语气中,慢慢带上了责备的味道。

    “这,陛下,且容臣等仔细斟酌!”董文柄第一个站起来,躬身告罪。他虽然不是蒙古人,但诸臣中,他最得忽必烈信赖。对于他的请求,忽必烈不能不照顾。叹了口气,端起面前的茶杯,开始慢慢地品。至于已经冷了的奶茶喝在嘴里到底是甜是苦,已经浑然不觉了。

    伯颜和伊实特穆尔四目相对,不知道该从哪里提起。若救泉州,如今上上之策是派一支偏师急攻邵武,老巢受到威胁,文天祥不得不救。但目前,福建周围却没有第二支力量可以承担这个任务。达春的嫡系部队与邹洬在邵武外围山区杀得难解难分,江西行省也被陈吊眼和林琦搅了个乌烟瘴气。各地的告急信接踵而来,逼得达春不得不一次次分兵回援。而南方另外几路人马,刘深在九龙江边,又中了许夫人的埋伏,损兵折将。索都突然谨慎起来,过了九龙江后,就犹豫不前,不知道是不是像市井传言一样,存心让蒲寿庚送死。吕师夔和李恒倒是文天祥的克星,可二人进去大庾岭剿匪经年,非但没把匪徒剿灭,而且把地方搅得越来越烂。最近,京城中传闻,匪徒居然也得到了文天祥的支援,跟吕、李二人玩起来猫和老鼠的游戏。还总结出了什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真言,和“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两句秘诀,带动全天下的乱匪都长了脑子,四处跟官军捉迷藏。

    如今距离破虏军最近的一支有生力量就是两浙大都督范文虎的二十万新附军。但想到这个人,伯颜就想给他一顿老拳。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二十万新附军听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