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指南录-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转头对内待吩咐道:“来人,给黎将军换碗浓茶来清口,要杭州的贡茶。水要开,如果冲得不合将军口味,小心你们的皮!”

    “是!”内待恶狠狠地瞪了黎贵达一眼,小跑着出了毡帐。

    “臣,奴婢谢过陛下!”黎贵达没想到忽必烈会如此大度,硬生生又跪了下去。感动之余,也不觉得自称奴婢有些过于轻贱了。

    “不必谢,你好好做朕的鹰犬,朕自然会赤心相待,不让你流血流汗后,还要一无所得!草原上,跑得最快的骏马,总是享受最好的廊厩,水草。这与你们汉人不同,你要记住了!”忽必烈拉起黎贵达,推心置腹地叮嘱。

    “奴婢谢陛下指点!”黎贵达大声道。虽然在他内心深处,总觉得鹰犬、骏马这种比喻实在是一种侮辱,却也感觉到,自己跟在忽必烈身边,功名可能不仅仅是现在的一个下万户。弄不好,封到那可儿、那颜,或者成为董文柄那样的一代名相也说不定。届时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眼下受得些委屈,也就值了。

    功利心一旦强过个人尊严,屈辱的感觉立刻消散,整个人也显得精神起来,不像刚一进帐时那样落寞。

    忽必烈指了指面前的椅子,示意黎贵达重新坐好。不理睬黎贵达的谦让和感恩,把谈话转向了正题。

    “黎将军来北方有半个月了吧,军中还习惯么?”

    “蒙陛下眷顾,臣的帐篷、用具和衣食都是军中上好的,所以臣很习惯,目前正跟着叶大人学蒙古语,争取早日与诸将融为一体,为陛下效力!”黎贵达坐了半个椅子边,恭恭敬敬地回答。

    “不习惯处直接跟朕说,或者找呼图特穆尔大人,他是朕的左相,必须替朕把你安置好!”忽必烈点点头,非常认真地叮嘱道。

    黎贵达心里如抱着一个小火炉,热乎乎地,甭提有多舒坦。即便是老上司邹凤叔,也没对自己如此体贴照顾过。在北元军中这段时间,,他知道元军中各族士兵待遇差别极大,蒙古军寻常小兵,也顿顿有肉,扎营有毡帐,行军时代步以马。而汉军中只有前锋精锐,才有肉食可吃。寻常步卒,即使做到百户,平素连个肉渣都难见到。住的帐篷就更甭提了,几乎是眠沙卧雪。

    而他是忽必烈钦点北来的,在军中与汉军精锐部队的大将享受相同待遇。因为要协助阿剌罕和阿里海牙管理炮师,所以忽必烈还特意派了几个女奴来伺候他,让他尽量过得舒坦。这可是留梦炎也享受不到的待遇,蒙古人打仗,除了绝对的亲贵大将,中、低级军官身边是不准携带女眷,所以很多人看黎贵达的眼睛都红红的。甚至像叶李这种跟了忽必烈好些年的汉臣,也羡慕地终日躲在黎贵达营帐里,以教授其蒙古语为名,享受温柔香艳之福。

    如今忽必烈又亲自问他有什么不习惯的,黎贵达还能说些什么呢?人不能不知足,抱着感恩的心态,黎贵达低声道:“奴婢受陛下恩德,粉身碎骨亦无以报。唯愿替陛下早日平定草原,挥师南下,一统山河!”

    “好,好,你有这个心思,朕甚感欣慰。你在军中多日了,朕今天叫你来,是想听你说说,朕的炮师,和破虏军的炮师有什么分别!,为什么张元帅和阿里海牙几个,提起破虏军的炮火,就是铺天盖地四个字。而朕军中的火炮也近两百门,对上乃颜,却没占到多少便宜!”

    “奴婢,奴婢…”黎贵达有些犹豫,需要说得地方太多了,他不知道该如何跟忽必烈讲。一路北来,已经和乃颜麾下的外线人马打了几次。但炮师非但没发挥决定作用,反而拖累了全军的行进速度。这当中,有阿剌罕和阿里海牙,甚至忽必烈指挥不利的错,也有很大原因是因为火炮配置不当的缘故。但军中诸将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满致极,甚至有人向忽必烈提出,将炮师直接解散掉,火炮炼化了给将士当赏钱。

    “尽管说,朕想听你一句实话,我的炮师,和破虏军那个姓吴的相比,到底怎样!”忽必烈的话就听起来就像一个长者在鼓励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骨子里透着理解与温和。

    黎贵达受到鼓励,胆气渐壮。整了整思路,大声道:“奴婢该死,早该给陛下上本启奏此事。我军炮师与文贼比起来,就像儿童与壮士,绵羊与虎豹,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嗯?”忽必烈楞来了一下,有些无法忍受黎贵达的评价。要知道,这些火炮可是他从国库和私库里拨了重金,“省吃俭用”才造出来的。每个都是纯铜所铸,光铸炮的铜,就浪废了数百万斤,搞得京畿附近铜价飞涨,一个洗脸用的铜盆能卖几百贯钱。

    “是火炮数量不够么?”呼图特穆尔善意地提醒了一句。唯恐黎贵达把炮师威力不足,归咎道火炮数量上。

    作为君王,忽必烈只是觉得造炮开销太高,国库有些承受不起。作为丞相,呼图特穆尔可是知道火炮与民生息息相关。如今在民间,纸钞越来越不值钱,故宋、辽、金所铸的铜钱,还有银子,都成了商人手中的宝贝。有些南方卖来的奢侈品,只有银子和铜钱才能买得到。而银子和铜最大的产地,据呼图特穆尔知道世间只有三个,一为福建、一为八百媳妇(云南边境),另一个就是日本。这三个地方,大元没在其中任何一处建立有效控制。如果黎贵达再提出用大量铜材,要么大元仓猝间择三地中之一大举进攻,要么,号令百官捐献家中器具。

    这两招,无论哪一招,呼图特穆尔都不敢使。

    好在黎贵达接下来的话没向火炮数量上扯,看了一眼呼图特穆尔,然后低声向忽必烈回禀:“不是数量不够,而是火炮铸造方法有问题,火炮、火葯和炮弹的规格搭配也不合理。打起仗来,连十分之一的威力都发挥不了,自然不是破虏军的对手!”

    “噢?你细细道来”忽必烈被黎贵达的话勾起了兴趣,笑着吩咐。

    呼图特穆尔在旁边见状,赶紧快步走出去,吩咐了几声。立刻有女奴过来收拾了君臣三人放下的铜碗,将桌案抹干净了,铺上一块上好的福建细布。

    接着,有内待和女奴陆续走进来,放下一铜壶刚烧好的奶茶,一铜壶清茶。摆好四个干净铜碗,分别给忽必烈君臣斟满。

    随着脚步声响,一个汉人书记官小跑着告进,坐在桌案边,铺开白纸,将黎贵达的话一字不落地记录在案。

    “造炮之材,不一定非要用铜!铁、钢均可”黎贵达第一句话,就给了众人一个惊喜。眼下铜贵铁贱,如果能用铁铸炮,或者炮弹,将大大节省国库开支。钢材就不用提了,眼下精钢的主要产地是福建,文天祥再傻,也不会不控制钢材的外流数量。

    “铁性坚硬脆,造炮难出成品,并且炮壁厚,导致火炮笨重,挪动困难!”黎贵达看了看忽必烈等人的脸色,心中隐隐涌现出几丝没来由的自豪感。要把火炮铸造原理跟眼前几个‘没文化’的蒙古人解释清楚,实在太过于艰难,所以他尽量用浅显易懂的道理。

    “铜性绵软,造炮成品率高,并且炮壁远薄于铁炮,所以,铜虽远重于铁,铜炮反而轻于铁炮!”黎贵达继续说道。关于造炮的疑问,他曾经专门请教过萧资。萧资告诉他,同等大小的铜块,重量远大于铁,但铜延展性好,所以纯铜或者青铜造的火炮成品率高,连续发射上百发也不会炸膛,炮管亦容易冷却。铁炮则不然,必须造得很厚,否则连续十发以上,多数要出故障。

    而萧资等人多方摸索,才把根据火炮的用途,改出了青铜、铜胎铁芯和精钢三种材质。具体哪一种,黎贵达也只知道些大概,但这些只鳞片爪的知识,已经足够他在忽必烈面前献宝。

    看着被自己唬得双眼迷茫的忽必烈君臣,黎贵达继续卖弄道,“所以,造炮取材,铜胎铁芯为最佳!成品重量比纯铜或纯铁火炮轻,并且比纯铜或纯铁火炮结实”至于事实是不是真的如此,黎贵达不想管它。反正从破虏军火炮的配制上看,中等射程的火炮,铜胎铁芯或铜胎钢芯的占到绝大多数。(酒徒注:中国是最早使用复合材料造炮的国家。现摆放在山海关的明代火炮,多为铜胎铁芯。而西方直到拿破伦时代,炮管材质才由铜向铁转变。)

    “噢!原来如此!”忽必烈君臣连连点头,心中一个谜团终于得到解释。福建只是一隅之地,两年多来造那么多火炮,却没有因此而入不敷出,而朝廷以一国之力,却被造炮之事累得不清。原来,文天祥造炮并非一味用铜,怪不得他能省钱。

    他们君臣不知道福建如今的铜铁产量和制造力,远远非当年的福建能比。更不知道,阿合马等人在造炮时,玩了许多花帐在里边。所谓数百万斤精铜,至少有三分之一算成了火耗,入了阿合马个人腰包。至于底下人跟着阿合马贪污揩油浪费的数量,更是无法计算。(阿合马被杀后,忽必烈派人抄家,除了金银珠宝外,还抄到一库房未吃的烧饼。贪婪吝啬程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而火炮根据用途,有不同规格,并非越重越好!”黎贵达见了忽必烈和呼图特穆尔的表现,心中越发自信,把所知窍要一股脑倒出。“如今我军中火炮,皆为千斤以上重炮,射程虽远,功能却过于单一。不适合野战,敌军一靠近,就没法用了。并且火葯也有问题,一经运输,立刻分出层次,每次装填之前,必须重新搅拌,费时费力!”

    “莫非破虏军的火炮,还有很多花样!”呼图特穆尔仿佛心有所得,迫不及待地问。

    “破虏军陆上所用火炮,分为攻城、野战、近战、子母速射四种,每重之中还划分为几个等级。邵武有专门的火炮制造局,掌管图纸和规格。所谓攻城炮,就是三千斤重炮,射程远,威力大,却不需配备太多。三、五门,能压制城头床弩,足矣。野战炮的炮长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