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指南录-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如果他稍微表现出那么一点点软弱,大伙的信心都会受到巨大打击,对整个战局,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可办法在哪呢?

    “要不,咱们写一封奏折给圣上,请两家兵马相互策应,协调起来与张弘范周旋!”邹洬向西南方拱了拱手,低声建议。

    自从听说文浦山事变的经过后,这位内心深处一直在丞相府和行朝之间徘徊的将军对朝廷的作为深深的感到了绝望。虽然提起朝廷,表面上依然不失尊敬,但具体行动上,已经渐渐与原来几个心向行朝的伙伴疏远。

    “我是说相互配合,不分主辅!”看看文天祥不置可否,邹洬又道。

    文天祥通过重整武将官秩,授发军衔,和低层将领入夜校轮训等手段,将破虏军的指挥权,牢牢握在了自己手里。邹洬得了中将军衔,同时失去了军队的实际指挥权。他个人反而因此而倍感轻松,除了战役谋划和新兵训练的事情,很少再提朝廷的事。今天不得以提起来,话里话外也透着谨慎。

    “恐怕这回又是朝廷可以不顾咱们,咱们却不得不顾朝廷状态!”文天祥用食指关节敲了敲地图,叹息着说道。

    让素有豪侠之名的邹凤叔谨慎成这个样子,实在非他心里所愿。但不将破虏军中对朝廷旨意惟命是从的那几个人边缘化,福建新政就无法生存。这是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无论对当事诸人而言,这个过程有多痛苦。

    “丞相是怕张将军挡不住张弘范的一击么?”邹洬愣了一下,试探着问道。

    “经过几个月的整训,有江淮劲卒的班底,加上咱们提供的手雷、火炮和钢弩,还有陆秀夫在旁辅佐,张将军与元军硬顶一段时间,应该没有问题!”文天祥用手指,在梅、循、雄、劭四州所在虚画了一记,忧心忡忡地回答。“可是,怕就怕的是张世杰与人硬顶,他是出了名的善守,这四州之地多山,地势险要,的确也是个防守的好地方!”

    “如果我是张弘范,我就在这四个多山之州,跟张将军对峙!”参谋曾寰在旁边插了一句,提起几个三角形针旗,别在江西南路和广南东路交界处,代表张弘范的大军。

    “以倾国敌一隅,最好的办法,也就是与对方硬耗。看谁先被战争拖疲惫了,拖出内乱来!”邹洬点点头,对曾寰的话表示赞同。

    阵而后战,凭城或据险而守,是大宋武将的传统作战方式。用这种战法,他们曾经成功守住四川数十年不失。一味采用这种战法,固然与南方士兵体弱,不擅长野战有关。同时,也在另一个角度上,反映了武将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当年陪同文天祥兵出赣南时,邹洬就强烈反对过固守城池或险要的作战模式。他认为,对于以迂回包抄而见长的元军而言,宋军固守一地,正好让对方有机会把其他城池逐个击破,最后调头过来,把固守前线的人包围起来。

    一旦元军绕过宋军的固守据点,所过之处,就会像被蝗虫啃过一般,寸草不剩。极大破坏了防守方资源,让他们越守越弱。

    “不光是期待我们内乱,而是在疲惫中,寻找我们的弱点。张弘范很狡诈,西北诸路的党项和蒙古叛乱者管他叫孤狼,说他就像狼一样擅长捕捉战机。你们看,他这几路大军分布”杜浒走上前,把更多的小旗子插到了布做的地图上。他与邹洬因为政见不合,曾经大吵。被文天祥外放掌管新组建的水师后,经过近一年海上陆上历练,心胸开阔了许多。此番到见邹洬不忌嫌疑,主动开口献策,也放下隔阂,上前帮忙。

    “而这次,张弘范亲领十万精锐于江西,两江新附军大都督吕师夔带着近十几万人在大庾岭外与其呼应,两浙大都督范文虎领二十万兵马从浙东压向福清、寿宁一线,摆出的就是仗着人多吃定了咱们的态势,让咱们分不清楚哪一路是主攻,哪一路是策应!所以,咱们就得三个方向都做充足准备。而福建一地的粮食和武器,支撑三处军需,早晚得出纰漏!到时候,他就从疏漏处扑进来,放弃各地守军不顾,直奔崖山”

    杜浒脸上冷笑着,仿佛自己变成了张弘范,脸上的刀疤在日光下,不断的抽动。他又拿了几个旗子,顺着劭州、英德的官道,向广州一路摆去。每放下一面旗子,大伙的脸色就难看几分。他的性格与张弘范类似,都是对敌极其阴狠型,喜欢兵走偏锋。

    按杜浒的分析,只要防线上打出一个缺口,张弘范以达春殿后与大伙周旋,他自己直扑崖山。到时候,前线各路大军就不得不救,无论福建大都督府维持着一个怎样的独立,建立了怎样与朝廷相左的制度,宋帝却是天下英雄和人的号召,无论如何不能再失去。

    皇帝一失,天下至少一大半抗元者将彻底绝望。大伙今后的路会更艰难。

    而大伙一旦匆忙回援崖山,外围的吕师夔和范文虎就会保持过来,将各路抗元人马围住。广州城外,就是一场数十万兵马的总决战。

    北元将士以有谋对无备,忽必烈速战速决的策略,就能彻底实现。

    议事厅内,雨打木窗的声音分外清晰。听在耳朵里,犹如金鼓。

    风吹过,白茫茫雨幕四下飘卷。金鼓声少歇,一个更沮丧的话题,被第一标统领张唐提了出来。

    “你们说得都是正经打法,还有一条诡道,不知大伙发现没发现!”听了半晌没吭气的张唐,瓮声瓮气地说道。

    “张将军请讲!”邹洬客气地将身体向一边挪了挪,在桌子边给张唐腾出一块位置。很久没有这么热烈的和大家交流了,这种感觉,让人心里很舒服。

    “大伙计算过没有,从哪天开始,张弘范突然加速行军?”张唐用手指点了点长江以北,张弘范行军的路线,尽量压低了声音问。

    “五月初二,在那之前,他一天行军不超过三十里!”曾寰迅速报上众人需要的数字。

    张唐赞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不错,五月初二。那头开始,几乎就少见晴天。弟兄们的手雷都得贴身用肚皮捂着,才能保证不受潮。火炮那边更惨,撕开油纸包,没等进炮口,火葯就湿了。

第三章 云动 (三)

    一番话,听在众人耳中,犹如惊雷。

    大伙都跟北元交过手,知道双方士兵体力之间的差别。破虏军屡屡在作战计划漏洞百出得情况下,依然能取得胜利。手雷和火炮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得作用。特别是火炮对战马的杀伤力,几乎可以用作克星来形容。

    以往与元军作战,敌军的骑兵会慢慢贴近弓箭射程,然后突然加速冲过来。两百步左右的距离,箭法纯熟的士兵,顶多发出四射。普通士兵三射都不及,就被骑兵冲到近前,任意屠戮。

    即使北元骑兵的攻势被宋军死士用长枪结阵所阻,他们的驰射技也会给宋军造成极大打击。看着成千上万匹战马从阵前奔过,自己一方射出的羽箭全部落空而对方的毒箭却如雨点般砸过来,一轮接着一轮。这种威压不是人轻易可以承受,即使当年的江淮劲卒,经对方三次驰射,主将依然想不出办法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情况下,战阵也会迅速崩溃。

    一旦战阵崩溃,元军骑兵就会连人带马一块冲过来。两条腿的步兵怎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留给宋军的,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

    而火炮的出现,恰恰弥补了宋军缺少骑兵的缺点。炮弹打得远,射程基本上在两里之外。发现敌军集结的企图,就可以集中炮火进行拦截射击。北元的战马没受过特别训练,炮弹在空中的呼啸和落地后的爆炸声会给战马造成极大的惊吓。战马受惊后,骑兵则无法组织有效冲锋。交战双方的距离无法短时间被突破的话,破虏军的弓箭手,就可以让钢弩发挥成倍的威力,给对方致命的杀伤。

    但是张弘范狡猾地选择了雨季作战,凭借一个军人得本能,找到了破虏军的软肋。

    众人的面色越来越阴沉,窗外雨急风大,仿佛整个山河都在风雨中飘摇。只有文天祥,脸上的表情依然波澜不惊,仿佛早知道对方会这样做,也仿佛心里对整个战局,早有了自己把握。

    “形势没张将军说得那么严重吧。雨大,咱们火炮和手雷效力受影响,蒙古人的战马和弓箭也受影响啊。他们的角弓在潮湿的天气里会变形,箭上的胶漆会受潮,羽毛会脱落。没有弓箭,他们的战斗力也会大渐。况且这种天气,补给也不容易运!”和大伙议论了一会儿,抬头看看文天祥的笑脸,曾寰心里慢慢恢复了镇定。

    “可能比那还严重,张弘范士一代名将,没有把握,他不会这么快冲过来。北元一向不把百姓当人,奉行的是就粮与敌的战术。所以,他的补给不成问题,除非运动作战时,咱们把百姓一起迁移。至于弓箭受潮的问题,双方不用或少用羽箭,刚好足了张弘范的愿。蒙古军和汉军都以擅长近战而闻名。那些北方人的体质,不是咱们所能比!”

    邹洬小声地提醒大伙谨慎,破虏军虽然在大宋这边,是训练最好的军队。但士兵体质和北元士兵没法比。南方士兵长期吃菜长大,大多数人身体矮,力气小,先天素质不足。与蒙古人比起来,用文天祥的话说,是专职农夫和专职劫匪之间的差别。

    况且如今破虏军里边,新兵占了大多数。特别是陈吊眼的部队加入后,表面上声势浩大了许多,但主抓训练的邹洬清楚,跟着陈吊眼加入破虏军的那三万余人,如果严格按破虏军的募兵标准,其中一半要被强行退役,参加到屯田、矿山管理和地方治安维持的队伍中去。

    众人又皆默然,打过仗的人才知道其中艰辛,胜负之间往往相差就在一线。“谈笑静胡沙”这种豪情万丈的事情,只有在诗歌和梦里才有。双方之间实力对比,士气高低,武器优劣,一分差距就是一分,粉饰也粉饰不来。只有战前多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