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所谓日久见人心嘛,你们之前有过反叛的经历,朝廷防备你们也只正常的,如果完全不防备,那说明朝廷那帮人都是傻子,你们归顺过去只怕也会不安心,对吧?诸位还有什么其他要说的吗?”
庞充代表其他将校说道:“郭大帅,我们没有什么要说的了,我们完全同意并会按照朝廷的要求这么做,郭大帅和卢大人随时可以委派监军、副将和行军司马前往我部,我的家眷也留在邓州,等打仗完毕再回来看他们!”
在庞充表态之后,其他将校们也都纷纷同意,表示接受朝廷的安排和调遣。
会议结束的时候已经天亮了,郭子仪让众人都离去,监军、副将和行军司马会很快过去报道,让他们做好接待事宜。
将校们满怀心事的从大堂走出来,一个叫王弛的将军对旁边一人说道:“那卢杞是什么来头?长得那么丑也敢出来亮相?”
卢杞正送将校们出来走在后面,听到了这句话,他顿时眼冒凶光,盯着王驰的背后暗道:“王驰,老子长得丑又不是老子的错,你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老子长得丑,这么不给老子留面子,好好好,看老子不整死你!”
卢杞这副要吃人的模样正好被郭子仪看见,郭子仪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心想这样的人能不得罪最好不要得罪,得罪了这样的人,日后只怕寝食难安!
卢杞本来就对别人嘲笑自己长大丑极为忌讳,任何一个嘲笑他长相的人都被他整得死去活来,因此熟悉他的人都不敢在他面前提起相貌这些话题和字眼,唯恐得罪他。
三日后,邓州军各路大军在邓州城下集结,一共两万五千余人。郭子仪和卢杞经过商量之后决定留下五千人守卫邓州城和周边地区,他们率两万人南下向襄阳方向开进。
襄阳,哥舒曜满身疲惫的握着腰刀带着几个兵士在城墙上巡城,这连续几个月来的守城战已经把襄阳城内的底蕴都消耗光了,为了守住城池,他不得不发动城中青壮协助守城,很多似乎城墙快要守不住的时候,都是城中的青壮们帮忙才顶住叛军的进攻。
哥舒曜作为哥舒翰的儿子,他是背负着很大的压力的,因为哥舒翰晚节不保,在被俘后竟然跪在了安禄山面前乞降,这当时让哥舒曜哀愤号恸,当时还是哥舒翰手下故吏的裴冕和杜渐鸿等人见之叹息不已。
当年赵子良率军攻破洛阳后,在洛阳苑中发现了被燕军杀害的哥舒翰的尸首,立即派人去长安把哥舒曜找来,后来他又安排哥舒曜去河东给李光弼做副手,哥舒曜为了向天下表明自己忠于朝廷之心,跟着李光弼之后发愤图强,先击败和收降安太清、又救宋州有功,改为殿中监,袭封,后来被提升为为东都镇守兵马使。
哥舒曜这个人继承了他父亲哥舒翰的悍勇,武艺高强,擅长冲锋陷阵,与哥舒翰一样,在统帅大军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强,在这方面比郭子仪和李光弼差远了。
李忠臣杠杆发动叛乱之时,已经威胁到了东都洛阳的安全,朝廷紧急从凤翔、泾原、长安等地兵士数万人,出兵征讨李忠臣。
临行前,皇帝问哥舒:“用兵之术,你与你的父亲谁更高明?”
当时哥舒答道:“我哪里敢与老人家相提并论?只愿为陛下铲除长蛇封豕般贪婪的恶人,然后平凡地度过一生”。
皇帝勉励道:“天宝末年,你的父亲让朝廷没有了西顾之忧。今天朕起用了你,东方的叛贼就不足为虑了”。
当时皇帝在德化门为哥舒送行。起行的时候,军旗的旗杆突然被风折断。人们想起当初哥舒翰出征迎战安禄山的时候,也是这样折断了旗杆,虽然斩杀了执旗的士兵,但最终惨败。他的这次出征,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刚开始时,他手中的兵力与李忠臣的兵力是相差无几的,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收复了汝州等地,但是一场突然而来的天灾让军中将士们士气大跌,兵士们认为是惹怒了天神,一因此都极为惶恐,哥舒曜认为兵士们士气下降又人困马乏,与其修筑城堡防御浪费体力,还不如就地以静制动,但皇帝求生心却,下诏让他进驻襄城,因此哥舒曜不得不进驻襄城,但是襄城是小城,根本守不住,哥舒曜只能继续向南挺近。
李忠臣一路追击,哥舒曜不得不回军与之交战。刚开始在对阵之时,哥舒曜连败了两场,损失了大批兵马,因此不得不向南撤退,一直退到襄阳才停下来。
李忠臣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投机者和冒险分子,他在外人面前总是表现出对朝廷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蛮族大军叛乱之时,代宗命宦官催促各藩镇出兵勤王。当时,李忠臣正在打马球,接到诏书后立即调集军队前去救驾。监军大将请求道:“军队出征必要选择吉日。“,李忠臣道:“哪有父母遇到强盗打劫,还要等待挑选好日子才去解救呢?“,于是当天便出兵勤王。
此后,边疆有难,李忠臣总是第一个到达。代宗为了嘉奖他的忠贞,加封他为淮西观察使。而李忠臣也是如此一次又一次的博得了皇帝和朝廷的信任,他的官职越来越高,权利越来越大,麾下兵马也越来越多,管辖的地盘也越来越大,野心也几句膨胀。
767年时(大历二年),同华节度使周智光起兵造反,李忠臣与神策军将领李太清奉命征讨。不久之后,周智光被部将所杀,李忠臣率军进入华州(今陕西华阴),将士们身心疲倦,他要犒赏三军,却没有财务用来赏赐,便下令允许兵士们劫掠乡民和城内百姓官民,兵士们得到允许后,立即开始大肆掠夺,以致潼关到赤水二百里间荒无人烟。
皇帝突然要削藩,严重威胁到了李忠臣的利益,他哪里甘心放弃现在手中的权利呢?于是立即起兵造反。
哥舒曜对李忠臣的为人和起家历史非常了解,因此他决定在襄阳坚守,一方面发动城内百姓协助防守,一方面派人去长安求援,等两个多月都没有援兵到来,这让哥舒曜在好几次都极为绝望,他想到了放弃,但是他又突然想起自己的父亲哥舒翰,难道他要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成为敌人的阶下囚?父子二人都成为降将,这这个名声可实在太不好听了!因此哥舒曜决定死守襄阳,就算战死也绝不投降,他还告诉自己的弟弟,就算全家死绝了,也绝不投降叛军。
夜间的寒风如刮骨的钢刀吹得脸上生疼,哥舒曜带人在城墙上巡视了一遍,发现城墙下有一个人影晃动,他立即大叫:“谁?”
旁边一个兵士迅速把一根火把丢下去,城下现出一个身影:“将军,是我,我从长安回来了!”
通过地上的火把,哥舒曜看清了城下那人就是他之前派往长安求援的亲兵,他立即吩咐左右:“快放下吊篮把他拉上来了!”
兵士们马上七手八脚的放下吊篮,城下那人踩在吊篮内把拉上了城墙上,哥舒曜一把将亲兵拉进一看,松了一口气,“果真是你!援兵呢?”
亲兵说道:“将军,朝廷的援兵由老将臧希晏将军统领,目前已经到了谷城,但是却被叛军李忠臣派兵挡住了,一时间暂时来不了。不过摄政王说了,如果襄阳实在守不住,他允许将军率军突围与援兵汇合,然后再图平叛之事!”
哥舒曜诧异道:“摄政王?”
“是的,摄政王就是西秦王,是当年老将军的顶头上司啊!”
第1041章 游说李希烈
朝廷这几个月的变化让哥舒曜感觉有些不可置信,这种比变化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好事,他的父亲哥舒翰是赵子良的老部下,如今赵子良当权,等于是他在朝中有一个最大的靠山。
赵子良让亲兵带回来的指示让哥舒曜心里有些心动,率军突围,把一座空城留给李忠臣,突围之后他可以与前来增援的臧希晏部汇合,然后合力围攻已经进驻襄阳李忠臣部。
而且他还可以与臧希晏部夹击李忠臣派去阻挡臧希晏部的兵马,这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但是哥舒曜转念一想,这样做虽然一举两得,但却把襄阳城内的百姓丢给了李忠臣,李忠臣这个人蛮横骄纵、性情暴虐,此人率军进攻襄阳几个月都未能攻下,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如果被他率军进入城内,大概只有天知道他会对城内的百姓们做什么。
哥舒曜猜测,赵子良之所以允许他率军突围与臧希晏部汇合,是出于对他的爱护和战术上的考虑,一方面可以保存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变被动为主动。但是以哥舒曜对赵子良的了解,百姓们在赵子良的心里所占据的份量是很重的,这是民心,朝廷如果失去民心,那么离灭亡就不远了。思前想后了许久,哥舒曜还是决定继续坚守。
这些天由于李忠臣把一部分兵力抽调过去阻挡臧希晏部的增援,对襄阳城的进攻力度也减弱了不少,以现在这种进攻力度,哥舒曜坚信自己还能再坚守一段时间,他现在必须等待进一步的变化,李忠臣这样的叛军打仗只能速战速决,一旦战事拖延下去对叛军极为不利,因为没有民心的支持,一味的靠掠夺搞来物资,又要担心受到朝廷的围剿,哥舒曜猜测李忠臣的日子只怕也不好过。对于哥舒曜和城内的军民们来说,坚守下去、坚持不放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叛军长久不了,朝廷绝对不会放着襄阳不管,毕竟襄阳是重镇,是战略要地,一旦襄阳失守,叛军便可以长驱直入下江南进入富庶的两湖地区。
哥舒曜带着襄阳军民正在拼死抵抗李忠臣的进攻时,刘道乾已经带着随从们和一车财宝抵达了此时的淮西节度使治所蔡州。
当初朝廷为了防止安禄山叛军南下,专门设置了淮西节度使一职,初期管辖的地区很大,辖境有二十个州,经过这些年的分割之后,淮西节度使辖境只剩下六个州。
在蔡州城内的客栈住下后,刘道乾派人出去打听李忠臣部将李希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