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不是叫纥干承基?”没等马爷把对方的名字想起来,李休就再一次追问道。
“没错,就是这个名字,不过你怎么知道?”马爷也没想到李休竟然知道这个亲卫的名字,再结合刚才李休的异样表现,这让他也不由得更加惊讶起来。
“我……我以前在承乾身边见过对方,所以倒也知道他身边有这么一个亲卫!”李休这时强笑一声回答道,不过脸上的表情却是十分的难看。
事实上李承乾身边的亲卫那么多,李休也不可能都认识,只不过这个纥干承基的名字他却还是知道的,因为据他所知,李承乾谋反的事之所以败露,就是因为这个纥干承基被牵连到李佑谋反案中,结果纥干承基为了戴罪立功,竟然举报了李承乾谋反,从而引发了太子谋反案,这两桩案子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爆发出来,对李世民的打击也可想而知。
对于李承乾谋反的事,李休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这件事真的要爆发出来时,他一时间也感到有些慌乱,这时也顾不得再陪马爷,找了个借口将马爷送回去后,他立刻将自己关到书房之中,思考着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影响。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齐王谋反案
“陛下,事情已经查清楚了,齐王谋反之事证据确凿,而且齐王与他的那些党羽也全都招供了,这是审问的案卷,还请陛下圣裁!”两仪殿内,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和御史大夫三人一同来到两仪殿向李世民禀报道,并且还呈上了审问的案卷。
李世民这时眉头紧锁,当下让人将案卷接过来打开,亲自将审问的案卷详细的看了一遍,结果越看他也越是恼火,最后更是将案卷狠狠的拍在书案上,再也看不下去了。
看到李世民发火,下面的三人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也不敢再开口,不过现在案子已经审清楚了,如果是普通人,他们也早就下结论了,可是这件事的主角却是李佑,所以他们也不敢做主,今天来就是想请李世民做个决定的。
只见李世民坐在书案后面不停的喘着粗气,似乎是在压抑着胸中的怒火,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只见他缓缓的开口道:“案子已经审清楚了,你们都是什么意见?”
听到李世民问起他们的意思,这三位大臣也不禁犹豫了一下,随后只见大理寺卿终于主动站出来道:“启禀陛下,齐王谋反之事证据确凿,其中参与到谋反之中的齐王党羽共四十七人,臣等的意见是这些人皆是死罪,万不可赦!”
这个大理寺卿也是个滑头,他只说要处死李佑的党羽,但却没有说该怎么处置李佑,这明显是把球又踢给了李世民,不过旁边的御史大夫和刑部尚书却都对他露出赞赏的神色,毕竟这种事还是由李世民亲自决定才好。
李世民自然也一眼就看穿了下面这三人的打算,不过他也知道李佑的生死还要由自己来决定,虽然他之前已经偏向于处死李佑以正刑典,可是当真的到了这个时候时,他却又有些犹豫起来,甚至想到要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也感觉自己的心都在淌血。
想到儿子的生死都掌握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李世民脸上的表情也是阴晴不定,过了好一会儿,只见他终于一咬牙,缓缓的开口道:“参与到齐王谋反案的四十七人全部处死,至于齐王李佑……”
当李世民说到对李佑的处置时,他忽然又犹豫起来,本来他已经狠下心要判处李佑死罪了,可是这时的他忽然想到之前李休来见自己时,劝他对李佑的判决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让自己日后悔恨,这让他的脑子中一时间也有恍惚。
“暂时将齐王削去爵位,贬为庶民,关押在宫中内省,日后朕自有处置!”李世民最终还是没能狠下心立刻杀了李佑,只是暂时将他关在宫中,不过这并不是说李佑不会死,而是李世民需要一段时间考虑一下对李佑的处置。
听到李世民的决定,下面的三位大臣也没有什么异议,毕竟他们也不可能逼着让李世民杀了李佑,这种事一来违背天伦,二来皇家的事本来就麻烦,所以除了李世民外,他们这些外臣也不愿意太过参与。
“陛下,还有一件事臣要禀报!”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刑部尚书刘德威上前一步说道,说起来刘德威上次在齐州九死一生逃过一劫,后来李佑被抓后,他就亲自押送着来到长安,并且担任齐王谋反案的主审。
“什么事?”李世民这时有气无力的问道。
“这个……”只见刘德威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道,“启禀陛下,因为齐王谋反一案,我们抓获了许多与齐王有关联的人,其中有一人正是太子身边的亲卫纥干承基,这个人曾经与齐王身边的燕弘信等人交往过密,而且据燕弘信交待,纥干承基对陛下曾经有过许多不敬之语,按律当处以死罪,只不过他是太子的亲卫,所以我们刑部也有些犹豫。”
“哼,朕刚才已经说过,凡是牵扯到这起案子中的人,无论对方是何种背景,全都依律法办!”李世民这时却是冷哼一声道,他虽然舍不得处死自己的儿子,但是对于别人可不会这么仁慈,甚至他认为李佑之所以走到今天这种地步,与他身边的那帮小人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得到李世民的答复,刘德威也立刻答应一声,其实他早在心中已经将纥干承基判了死罪,只不过这件事牵扯到太子,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征求了一下李世民的意见,毕竟现在太子和魏王都是十分敏感的人物,他可不想被无端的卷进两人的争斗中。
处理完李佑的事,李世民也感觉心烦气躁,于是让刘德威等人退下了,而刘德威也急着回去处置李佑那些党羽的事,毕竟这帮人全都关在他的刑部大牢里,所以他和大理寺卿两人聊了几句后,就匆匆忙忙的告辞离开了。
回到刑部之后,刘德威亲自写了对燕弘信等人的判罪批文,另外还要准备处斩这些人的事,本来按照大唐律,处斩犯人一般都是等到秋后处决,确切的说是霜降到冬至之前这段时间,因为按照古人的观念,这段时间万物凋零的时节,所以在这个时节处斩犯人也是顺应天意。
不过谋反却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根本不用等到秋后,而且像这样的重犯,多留一天就可能多一天的变数,所以一般只要定罪之后就会立刻处斩。
李佑谋反案是刑部这段时间最为关注的案子,不但刘德威亲自审理,而且刑部中大部分官员也都参与其中,不少人也都知道他今天进宫是为了询问李世民的意见,所以他刚一回来,就有不少人前来打听,他也没有隐瞒,毕竟过几天就要处斩燕弘信这些人,所以不一会的功夫,整个刑部都已经知道了李世民那边的判决。
不过也就在刘德威刚把燕弘信这些人判罪批文写好,正准备送到李世民那里让他亲笔勾决时,却没想到忽然有人前来禀报,说是刑部大牢那边出事了,确切的说是那个太子的亲卫纥干承基出事了。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东宫事发(上)
刑部大牢之中,刘德威阴沉着脸走了进来,刑部大牢虽然比一般的牢记要干净,但这里毕竟是牢记,关押的都是一些重犯,吃喝拉撒睡全都在一个小小的牢房里,日积月累之下,牢房里的味道自然不怎么好闻,所以刘德威平时也不喜欢来这里。
可是今天刘德威却不得不来,因为纥干承基这个十分麻烦的家伙竟然惹出了不小的事,因为李世民已经钦定了纥干承基死罪,这个消息传出来后,刑部里有个官员和纥干承基有旧,于是出于交情就前去探望,准备将这个坏消息告诉他,并且还准备了酒菜为他送行。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纥干承基在听到自己被判了死罪的这个消息后,却是忽然出兵将这个前去探望的刑部官员给挟持了,然后声称自己有个天大的秘密要禀报,不过他却只肯对身为尚书的刘德威说这件事,而且还说只要刘德威前去,他必定会放人。
说起来也真是巧了,被纥干承基挟持的那个家伙也姓刘,而且还是刘德威的本家侄子,当初正是他提拔这个侄子进到刑部中任职,却没想到他竟然和纥干承基有交情,结果现在被对方挟持,这让刘德威也是又气又恼,但也不能真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侄子死在纥干承基手中,于是最后只得扔下公务来到刑部大牢。
这时也已经是天色将晚,牢房里的光线也很暗,所以牢中已经点上火把,而在其中一间牢房之中,一个身材高大的壮汉正在挟持着一个年轻的官员,虽然他手中没有武器,但是看他粗壮的右手扼在官员的喉咙上,所有人都毫不怀疑这只手有力量可以将官员的脖子扭断。
刘德威大步来到牢房,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被挟持的本家侄子,当下也不由得冷哼一声,这时旁边也有负责守卫的校尉上前禀报情况,不过刘德威这时却是神情不悦的道:“你们这么多人难道还救不下一个人?”
“尚书恕罪,非是我等不尽力,而是这个纥干承基是太子殿下的亲卫,本来就以勇力闻名长安,之前我们也想将刘司门救下,但是冲了几次却都被纥干承基给挡了回来。”这时负责这里的校尉满脸苦笑的说道,刘司门也就是刘德威的本家侄儿,因为刑部有四司,分别是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而刘德威的侄子就担任着司门司的主事。
刘德威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再次冷哼一声,随后大步来到纥干承基的牢房门前大声道:“纥干承基,你要见本尚书有何事禀报,不过不管什么事,你现在挟持朝廷命官,已经是罪上加罪,我劝你还是快点把人放开才是!”
“嘿嘿,在下已经被钦定为死罪,哪里还在乎再多加一条罪?”只见纥干承基这时却毫不在乎的咧嘴一笑道,他虽然是一介武夫,但脑子并不笨,甚至比一般人还要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