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辽可不讲什么民本,只要有利可图,那些高高在上的贵胄只会把老百姓当成草芥,肆意欺凌,根本不在乎。
抢走他们的土地,逼迫他们成为劳工,血汗作坊很快就会在辽国遍地开花,终年不休息,挣着微薄的工钱,甚至拿不到工钱。为了补充劳动力,辽国又会到处掠夺奴隶,把所有的部族得罪光,总而言之,辽国会变成一个充满了矛盾的火药桶。
到了这一步,王宁安就可以随便点燃一点引信,在辽国引起大乱,彻底毁掉这个帝国的根基!
第二,王宁安也为平县的作坊找到了市场,其实啊,咱们王二郎还真没坑辽国,他不过是把辽国拉到了和他同一个起跑线上。
在平县,一样要推动商品农业,一样要发展手工业,要建立更高效的生产体系,这一点和辽国是一模一样。
当然了,王宁安有着领先几百年的见识,还有着无穷无尽的劳动力,庞大的国内市场,服从性更好、素质更高的劳动力。
从各个方面衡量,王宁安都占据绝对优势,这是一场从开始就不公平的竞争,不过谁在乎啊!老子只要燕云!
至于第三点,其实是最难的,却没有想到,最容易达成了。
辽国同意建钱庄了!
我的老天爷啊,该多煳涂才能同意这个!
钱庄进去了,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辽国贵胄的私房钱都吸引出来,而且资金从来都是流动的,哪里获利更多,就往哪里走。
辽国的投资价值,怎么能比得过大宋。
想想吧,拿着辽国的钱,武装大宋的军队,反过头来,灭了辽国!
当初王宁安给赵祯画的大饼,竟然真的做到了。
从辽国吸金,正好能缓解大宋的钱荒问题,还能给平县的发展注入资本,利国利家,非常棒!
稍微盘点了一下收获,王宁安立刻心情大好,队赵宗景的吐槽都浑不在意了。
相反,这位小王爷也是不容易,大老远跟着自己,担惊受怕,提心吊胆,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王宁安还记得,当初面对着涅鲁古,是他毫不犹豫拔出了宝剑,在辽国的威压面前,这家伙至少没怂过。
赵家的后人不少,可是有骨头的真不多!
赵宗景除了蠢点,二点,不着调点,没啥缺点这还不算缺点啊,王二郎你的脑子有病吧!
……
催马追上了赵宗景,王宁安和他迎着夕阳一起往前走。
“小王爷,你想过没有,要不要更进一步?”
赵宗景一愣,“更进一步,亲王啊?哈哈哈,原来你也有不懂的时候!宗室皇亲,活着的时候,最多就封到郡王,一般死了之后,才能追封亲王。我这辈子啊,已经提前走到头儿了。”
赵宗景喜滋滋道:“我终于有大把时间,可以和澜儿厮守,可以舒舒服服过日子……怎么样,羡慕不?”
胸无大志这是新给赵宗景加上的一条缺点。
王宁安咬了咬牙,他指着四周宽广的原野,远山近水,农田草场,森林池塘。
“如此大好河山,你就忍心放在辽寇的手里,让他们肆意蹂躏?”
提到了燕云,这恐怕是赵宗景此行最大的痛楚。
“王大人,燕云十六州,是我大宋头上的利剑,不夺回燕云,大宋永远不得安宁!”
认识有进步,王宁安刚想赞美他几句,可下一句,就让王宁安吐血了。
“我这个人啊,有自知之明,这么有难度的事情,还是交给王大人吧!我只管看着就好,有生之年,能光明正大踏上燕云,余愿足矣!”
呸!
王宁安真想喷死这个不长进的东西,狗肉包子,上不了席面。指望着赵宗景和汝南王府打对台戏,估计是没戏了。
在辽国的日子,王宁安真正见识了夺嫡之争的可怕,假如不是太子耶律洪基和太弟耶律重元斗得死去活来,他哪有机会翻云覆雨,把辽国从上到下都给算计了。
党争误国,的确是至理名言。
偏偏汝南王这一系,真是不怎么样,赵宗实反复无常,恩将仇报就不用说了,他的儿孙也没好东西,正是他们祖孙三代,四位皇帝,弄得大宋朝新旧党争,互相攻讦倾轧不停,等到敌人的骑兵杀到了面前,才发现江山被他们玩垮了!
看起来,最好还是给赵祯弄一个儿子,只有内部不乱,才能专心对付外患。
走了这一趟,王宁安站得高度也不一样了,他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事情,把辽国彻底腐蚀掉,这期间离不开坚定的支持,真的应该想办法了……
胡思乱想的时候,使团渡过了白沟河,重新踏上了大宋的土地,他们刚出现,包黑子就率领着许多官吏前来迎接,鼓乐震天,万民欢腾。
“哈哈哈,小王爷,王大人,你们不辱使命,真是振奋人心啊!”包拯笑呵呵伸出了大手,和王宁安紧紧握在了一起。(未完待续。。)
第234章 空前礼遇
余靖被调到岭南平叛,屡立功勋的包拯升任河东路转运使,同时兼任河间知府。以往河东路的重心在大名府,这一次却放在了河间府,显然王宁安在平县的一连串折腾,已经产生了效果,平县,沧州,河间府俨然成为河北新的经济中心。随着这一次和谈成功,商贸繁荣,河间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包拯在经济上的本事远不如王宁安。
“二郎,你该尽快拿出一个规划,老夫马上落实,千万不能错过千载难逢的良机。”
王宁愣了一下,笑道:“包大人,我是平县的知县,你的下属,应该是大人拿出方略,我去办才是,怎么干坤颠倒呢?”
“哼,少给我装煳涂,你这次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朝廷已经传出了风声。”
“什么风声?”王宁安好奇道。
“当然是重用你了。”
“开玩笑!”王宁安把脑袋晃得和拨浪鼓一样,他还不到十六,又不是科甲正途出身,能做知县,已经是破格提拔,还要给自己升官,什么时候大宋的官这么不值钱了!
包拯也是感慨,他当然没心思和王宁安逗闷子,朝廷的确传出了风声,要让王宁安主管三司,替朝廷理财,还是赵祯亲自和欧阳修说的。
“恭喜王大人,从此成为计相,小王要尊你一声王相公了。”赵宗景没心没肺道。
王宁安直接趴下了,“咱别逗着玩好不!三司使仅次于参知政事,必须是中书门下两省的五品以上官员才能充任,而且三司使多半都能进入东西两府,成为宰相执政,就算再给我十年,也没资格做三司使,造谣,绝对造谣!”
赵宗景挠了挠头,“貌似有道理啊,包大人是不是搞错了?”
“不会错的。”包拯叹道:“二郎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我大宋虽然规制严格,但也有后门可走。”
“怎么讲?”赵宗景好奇问道。
“我朝三司使的名头细分起来,却是不一样的,有判三司使,提点三司,同判三司,这些必须是高官出任,还有一些,比如权点检三司,权三司使公事,权发遣三司使等等,却可以用资较浅的官吏。以二郎的功劳,连升三级也是说得过去,至于科甲功名吗,陛下可以钦赐……总而言之,只要陛下愿意,二郎完全可以进入三司,执掌大宋财权。”
王宁安对大宋的官制一知半解,赵宗景更是迷煳,听完包拯的解释,都傻眼了,我的老天爷啊,还能这么玩!
王宁安的脑袋都大了,“我说包大人,我们这次的功劳很大吗?值得陛下如此不顾一切?”
“哈哈哈,二郎,你可不要小觑自己啊,你们去辽国,一两银子岁币没有增加,又打开了辽国市场,里子面子都挣到了,相比之下,老夫甘拜下风,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啊……”
难得,铁面无私的包黑子竟然学会夸人了,弄得王宁安一路上都不知所措。
实际上王宁安还真是颇为忐忑不安,管理一个县都十分勉强,他还真没做好入朝为官的准备。
而且年纪轻轻,骤然升到高位,在京当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庞大的官僚体系,岂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指挥得动的。
人家也不需要明着反对,只要阳奉阴违,推诿扯皮,就能把你弄得一点脾气没有。结果就是白白浪费生命,虚耗才华和精力。
当然进京做官有百般不好,但有一点是无可比拟的,那就是能时常接近皇帝,处在帝国的心脏,有什么决策,来龙去脉,都一清二楚,甚至有机会参与其中,这可是求之不得的练。
总而言之,好处明显,坏处同样明显。
该怎么取舍,还真有点难以决断。
王宁安想了一路,大队都到了汴梁城外,还没有拿定主意。
……
“启禀王爷,大人,朝廷派遣了郊迎队伍,正在汴京十里之外,恭候大驾。”
“郊迎?”
哪怕赵宗景白目,却也知道,这是天子迎接大功臣才有的礼遇,他何德何能,值得陛下亲自出迎?
这位小王爷被吓得手足无措,王宁安仔细询问了几句,这才弄清楚,并非是赵祯亲自出迎,而是派遣了富弼领队,汝南郡王赵允让,携带着几十名宗室子弟跟随,一起迎接赵宗景和王宁安归来。
听完之后,王宁安终于是恍然大悟。
当初出使辽国的时候,赵允让推三阻四,不舍得派自己的儿子去,如今赵宗景载誉归来,大获全胜。让赵允让带着儿子出来,就是好好看看,什么才是有担当的赵家子孙。
这巴掌打得够狠,当然,也是赵允让活该,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只是赵宗景老脸发红,他这次去辽国,纯粹就是打酱油的,大事小情,都是王宁安处置的,而且王宁安到处撒钱,辽国上下,奉为上宾,根本没有为难他们,除了被耶律洪基囚禁的那几天之外,其他的时候,都潇洒至极,小日子十分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