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想法浮现到脑海后,紧皱眉头的熊少文,马上拉着刚刚从惊喜中反应过来,已经晋升为十三军少将参谋长的张国强回到自己办公室,并且向张国强提出自己担心。

    看到面前一脸凝重的熊少文,张国强脸上的表情不但没有丝毫变化,反而一脸轻松的对熊少文说道:“军座,您太杞人忧天了。我可以保向您保证,只要将我国防军的待遇公布出去,再加上一些相应宣传,贝加尔湖地区的二十万移民,一定会非常踊跃的报名参军…。”

    “额……”熊少文凝重的脸上,瞬间被疑惑给覆盖。对着面前张国强,沉声反问道:“参谋长,说说你的理由…。”

    在熊少文的注视下,张国强慢慢将理由给说了出来。随后,脸上的凝重表情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浓浓自信。

    两个人在办公室经过短暂讨论后,一道道命令就开始通过电台传递到熊少文麾下,正分散驻扎在贝加尔湖地区的十九师各作战部队长官手里…。

    十九师一营驻地,面对来自师长熊少文的命令,营长梁少东脸上下意识露出疑惑神色。对着身边已经晋升为副营长的李天山问道:“老李,你说师座的这道命令到底是为什么…。全师以步兵连为单位,分别开往驻地周边各村,帮助百姓收割粮食,并且将咱们国防军的所有待遇和福利,全部宣传出去,让每个老百姓知道…”

    “要知道,我梁少东当兵当了这么长时间,还从未见过军队帮老百姓干农活这种事情。老李你一直呆在国防军,国防军原来有没有过这方面的行动……”

    李天山点了点头回答:“营长,在国防军,只要没有战事。各作战部队都会利用训练空闲之余,前往驻地周边村镇。帮助百姓干活,这是总司令自国防军成立以后就制定的一个死规矩。任何一支作战部队。每年必须要有半个月时间,帮助驻地周边百姓劳动。用总司令的话来说: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支持国防军,达到军民一家亲的最终目的…。”

    看到营长梁少东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李天山的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我认为师部的这道命令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命令的后半部分…。”

    梁少东再次看完一遍手中作战命令后,刚刚舒展开来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对李天山点了点头后问道:“老李你说的不错,即使让部队搞军民一家亲,也不需要向百姓宣传咱们国防军的待遇和福利……”

    就在这是。一丝灵光忽然浮现到李天山脑海,对着梁少东小声反问道:“营长,不知道你听说没有…。听师部参谋说,咱们十九师已经被扩编为国防军第十三军。你说这道命令会不会和咱们扩军招兵有关,让老百姓知道咱们待遇和福利,踊跃报名参军…。”

    梁少东的眼睛一亮,回应道:“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咱们一定要尽力。不然,到时候招不到兵。咱们一营就没有办法进行扩编…。”

    说完,对着面前李天山一脸炙热的命令道:“不管师部的这道命令是不是为了扩军,既然师部已经下达命令,那咱们就执行…。三个步兵连。再加上营部直属部队,咱们一分为四,营部直属部队由我亲自带领。剩下的就由你和其他两位连长分别带领,前往咱们周边的四个村子。另外。为确保军营安全,警卫排留守驻地。其余部队两个小时以后就出发…。“

    距离一营驻地大约一公里外的一座村子,本来只有不到五十户的苏联人住在这里。不过,自二十万移民进入贝加尔湖地区以后,大约两千五百人的移民就开始以这个村子为中心,向周边地区修建房屋。随着两百多苏联原住民相继离开贝加尔湖,整个村落,直接变成一座拥有两千余人的中国村落。

    当然,两千余移民到来以后,原两百多苏联人所开垦的土地,远远不够大家耕种。

    于是,在贝加尔湖地区播种集结到来前的半个月时间,两千多移民将周边所有可以开垦的土地全部翻了个遍后,最终满足全村每人分配五亩地。

    对于这些在关内已经活不下去,连一亩属于自己土地都没有的移民来说,每人五亩土地,除去应该上缴的税收后,虽然不足以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人均五亩土地,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家人在接下来一年内不饿肚子。

    这个看起来非常容易实现的事情,在关内,这些移民是想也不敢想的。可是,自自己出关以后,在国防军的帮助下,这个以前自己从不敢奢求的事情,竟然全部变成现实。因此,在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几乎所有移民都主动跪下,给国防军将士磕了三个头表示感谢。

    看着已经获得丰收的金黄色麦田,分散在各地的二十万移民,几乎是牟足了劲,加班加点的收割粮食。而就在这时一脸连长李天山带领的一百多号国防军将士,忽然人手一柄镰刀,出现在田间地头,将大家目光给吸引

    对于驻扎在周围的国防军将士,经过半年多的相处,每位移民都知道,这些将士不同于关内军阀部队。因此,看到这些将士后,忙活在地里的百姓,纷纷抬头对李天山打招呼。

    一连一百多将士,在周围百姓的注视下,很快集中到李天山面前。扫了一圈周围部下后,李天山候着嗓子开口道:“兄弟们,还记得出发前我说的吗?咱们国防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吃的是老百姓上缴的粮食,没有周围百姓,就没有我们每个月拿到手的丰厚军饷。所以,今天我带着大家来帮助老百姓收割粮食,让百姓知道,他们每年上缴的粮食没有白缴…。”

    “现在我命令你们,全部分散出去,一人帮助一户百姓收割粮食,现在开始行动…”

    看到蜂拥着走向田地,帮自己收割粮食的国防军将士,分散在田地中间的百姓终于明白国防军此行的目的。一个个百姓脸上,纷纷对身边官兵投去一丝充满感激和亲切目光。

    李天山脸上前往的一块麦田。一家父子三人对李天山表示一番感谢后,就开始挥动手中镰刀进行劳作。农村出身的李天山也没有闲着。跟着父子三人一起,开始挥汗如雨的忙碌起来。趁着自己收割小麦的空闲,李天山带着聊天口吻问道。

    “老乡,看田里的情况,咱们来贝加尔湖地区的第一年收成应该不耐…。一亩地至少能打出三四百斤粮食…”

    看着手中沉甸甸的小麦,五十多岁的父亲脸上,马上露出憨厚的表情。对着正熟练收割小麦的李天山一脸满足的回答:“这位长官说的不错…。这里的土地比关内的土地肥沃多了,虽然是第一年进行耕种,但是。一亩地收获四百斤粮食,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听到这个数字,李天山也被狠狠震撼了一番,对着面前老汉感慨道:“老乡,一亩地四百斤粮食,五亩地就是两千斤粮食。看来老乡家从今年开始,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出人意料,面前五十多岁的老汉并没有表示赞同,而是无奈的摇了摇自己脑袋。回答道:“长官,哪有你想的那么好…。两千斤粮食,看起来很多,但是。上缴三成的粮税后,就只剩下一千四百斤。咱们一家上下一年吃的盐巴,穿的衣服。用的灯油…。很多东西都要拿粮食去换,这样算下来。一年收成只能保证全家老小不饿肚子…。”

    李天山默然的点了点头,对着老汉长叹道:“还是这里的土地太少。要是一人能分到十亩地就好了。现在看来,咱们要想通过种田过上好日子,还是非常困难,必须要想一想其他办法?”

    而就在这时,李天山的眼睛一亮,若有所思的开口提醒道:“老乡,既然种田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我刚刚看了,老乡家可是有两个儿子,为什么不让一个儿子来参加咱们国防军呢,要知道,在国防军中,一个新兵一个月都有五块大洋的军饷,足足抵得上老乡你两亩地种一年粮食的收成…。”

    “当兵…。”李天山的建议刚刚说出口,面前老汉就不断摇晃自己脑袋,语气坚定的拒绝道:“不行,正所谓‘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当兵有什么好的,先不说能不能拿到军饷,万一死在战场上,连一个收尸的都没有。不行,说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去当兵…。”

    听到这句话,李天山知道,面前老汉一定是受到国内军阀部队影响,对部队的印象非常不好,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大反感。

    对老汉笑了笑后,李天山开口道:“老乡,你说的是关内军阀部队,在咱们国防军可不兴‘好汉不当兵’这一说。要知道,在山东和东北三省,咱们国防军的招兵命令一发出,各地青年都会抢着报名想要参军呢?”

    看到老汉脸上流露出的怀疑目光,李天山继续开口解释道:“在咱们国防军统辖范围内,凡是有家人在国防军服役当兵的,家人服役期间,家里的所有田地全部免交粮税。不但如此,家人在服兵役期间,每个月都可以领到足额的军饷…。”

    “在咱们国防军,刚刚参军的新兵,一个月可以领到五块大洋军饷。进入战斗部队以后,普通士兵根据级别不同,可以分别领到八块,十块,十二块大洋的军饷。一旦士兵在部队中立功得到晋升,进入军官序列,那领到的军饷就更多了…。”

    “向我这样的上尉连长,在国防军一个月可以领到整整五十块大洋军饷,就连最低级别的少尉排长,一个月也可以领到二十五块大洋的军饷…”

    “所以,于其让孩子在家里守着几亩地,受苦受累一辈子,还不如把孩子送到咱们国防军,拼上一把。我保证五年下来,即使没有当上军官,最后退役回家,每个人也可以攒到好几百块大洋。到时候,不但可以娶妻生子,还可以让家人永远过上好日子…。”

    听到这里,刚刚还是一脸坚决的老汉脸上,也慢慢流露出一丝犹豫和向往神色。不过,在经过短暂沉思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