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5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蒙古大军攻打护国门上百次,耗时三十六年之久,一次都没有攻破过护国门。

    钟观光仰望着护国门壁刻,联想到当年城上官兵抗击蒙元,不觉有些痴了,喃喃自语说:“中国自古多灾多难,总有热血儿郎奋起抗击。彼时今日,何其相似,但愿我华夏民族还能复兴。”

    周赫煊感慨说:“只要国人众志成城,国土处处皆险关。”

    “周先生说得真好!”赵墀熊立即附和,反正偶像说什么都有道理。

    合川县教育局的干事杨雨舟,是这次上山的向导。又前进片刻,他突然指着一处石台说:“这里是钓鱼城的刑场,当年蒙哥大汗派来劝降的汉奸晋国宝,就被王将军斩首于此。”

    “杀得好,汉奸都该杀!”一个年轻人突然喊道,他是张辅忠带来的化工专业大学生。

    再往前走不远,就是钓鱼城的天梯。此地同样险要无比,是钓鱼城后期开凿的栈道,蒙元大军若突破了护国门,还有一条天梯等着他们,举蒙元全国之力,也不可能上得了这一条天梯。

    登上天梯,是一处宽阔平台,这里是南宋时候的“兵工厂”,可制造铁雷、火炮等杀伤性武器。钓鱼城古城墙有炮口,架有大炮,当年蒙哥大汗就是这么被轰死的。

    钓鱼城内部还有田地,守军可自耕自种,辛苦些还能自己造盐,根本不惧蒙古大军的封锁。

    “兵工厂”再往东北走,就是护国寺和忠义祠了。

    护国寺内还有几个僧人居住,但都是些老弱病残,平时根本没有什么香火,只能自己种地养活自己,这间寺庙后来被改建成钓鱼城博物馆。

    而忠义祠就更糟糕,有两处已经垮塌,大门上还蒙着蜘蛛网。

    周赫煊对随行工人说:“把义祠打扫干净!”

    工人们立即动手清理,而周赫煊则把目光投向祠内的石碑。这些石碑都属于文物,南宋时期的就有十多块,数百年来又刻了二十多块,其中一部分详细记载了钓鱼城战史。

    庞德激动不已,拿着小本本就跑到一块石碑前,蹲在那里认真抄录。

    赵黄好心提醒道:“庞德先生,不用那么麻烦,直接用纸墨拓下来即可。”

    “怎么拓?”庞德迷糊道。

    赵黄早有准备,让弟子拿出拓碑工具,在将石碑擦洗干净后,分分钟就拓下来一张。

    “还可以这样啊,太方便了!”庞德大喜,如同得到新奇玩具,自动变成众人的拓碑苦力。

    等了大半个小时,工人们已经把忠义祠简单打扫完毕。

    周赫煊首先来到左室偏殿,这里供奉着王立、李德辉和熊耳夫人。因为王立等人最终开城投降了蒙元,所以不能供在正堂,但他们投降是在南宋覆灭以后,且有活城之功,也应受到香火供奉南宋最后一座县衙,便是钓鱼城内的合州县衙。当时只要遭遇激烈抵抗,蒙古人在攻陷城池后就要屠城。钓鱼城属于击杀了蒙元高层,而唯一没有被屠城的城池,王立投降的要求就是不得杀城内一人。

    王立、李德辉和熊耳夫人的牌位,已经找不见了,就连供桌都破朽不堪。

    周赫煊对着供着拜了两拜,便转身走入正堂,里面供有王坚、张珏、余、冉和冉璞五位钓鱼城抗元先贤。周赫煊亲手为这五人,摆上崭新的牌位,四拜之后,恭敬退出正堂。

    工人们也把三牲摆上,顺便把左室王立等人的牌位也摆上,等到吉时,正式开始进行祭拜典礼。

    周赫煊领着上百个工厂员工,端正站于殿前。钟观光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由他负责念祭表,并指挥众人进行拜祭。

    庞德这个美国佬对此非常感兴趣,站在旁边不停拍照,拍完了还迫不及待地问:“周,为什么你们要拜二十四下,而不是拜八下?我刚刚学了个成语,叫八拜之交,正好契合八卦。”

    周赫煊解释道:“八拜之交,那是世交子弟拜谒长辈,后来也用作结义兄弟之礼。二十四拜是专用于祭祀的大礼,也有十二拜的。比如好朋友的家人去世,你去吊唁,十二拜即为最大的尊敬。一般情况下,清明节给自家祖先扫墓,四拜就比较符合标准。二十四拜和十二拜,用于极为正式、大型和庄重的场合。平常人们见面作揖,一拜为普通问候,二拜为表示尊敬,四拜代表着仰慕、尊崇和无限敬意。另外还有三拜,此为佛教礼节,拜佛只能用三拜或九拜。同时,三拜还是中国人的宾客之礼,主人对客人三拜,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中国人的礼节好复杂啊。”庞德听得有些头晕。

    周赫煊笑道:“都是些繁文缛节,现在的中国学习西方,平时都用握手礼,作揖已经被弃用了。不过在祭祀这种庄严场合,我觉得古礼还是很必要的。”

    赵黄突然走过来:“周先生,你来说几句吧。”

    周赫煊来到供桌前方,看着面前的一百多号人,大声喝问道:“同胞们,你们忘记鬼子占领中国台湾了吗?”

    “没有!”众人齐呼。

    周赫煊又喊道:“你们忘记鬼子占领中国东北了吗?”

    “没有!”众人的喊声越来越大。

    周赫煊嘶声厉吼:“你们忘记鬼子正在侵略华北和华东吗?”

    “不敢忘!不敢忘!”

    药厂工人和正在筹建中的酸碱厂工人,大部分都有用中学以上学历,再不济也读过小学。如今报纸上都是爱国宣传,识字的百姓早就被调动了民族情绪,此刻一个个胀红着脸,心头憋着股怒火难以发泄。

    周赫煊指着背后的忠义祠正堂:“看到匾上写着什么吗?忠义千秋!何为忠?爱国就是忠!何为义?救民就是义!如今国难当头,若要行忠义之事,必当救国救民!我不要你们上战场杀敌,但你们以后的工作,并不弱于杀敌报国。药品可以救济百姓,可以挽救伤员性命。在你们开动机器的时候,就有无数国人的性命因你们而存活!有人说,中国没救了,中国打不过日本。放屁!当初蒙古横扫世界,钓鱼城依旧抵抗了36年。小鬼子比得了蒙古人吗?连提鞋都不配!日本蕞尔小国,还想妄图吞并中国,这就是典型的蛇吞象,吞到一半就能把他们噎死!只要我们坚持抵抗,中国就必胜!而你们生产的药品,正是中国胜利的关键。你们生产磺胺药,效率远高于小鬼子,是世界上最好的救命药。我们武器不如日本,但我们的救命药比日本更强。你们是工人,也是战士。告诉我,有没有信心用药品打败鬼子!”

    “有!”

    忠义祠内呼声震天。

833【鸡犬不留】

    转眼进入十一月,上海陷落,淞沪会战结束。

    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刘湘对此表示举双手欢迎,暗地里联合宋哲元和韩复榘,打算把老蒋堵在夔门之外,坚决不让中央军入川抢地盘。

    胡适被老蒋任命为访美特使,已经在美国转悠了三个月,对宣传中国抗日、赢得美国民间支持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月前,他和王正廷终于得到罗斯福召见跟周赫煊一起观看奥运会的王正廷,被重新启用了,现在担任中国驻美大使。

    胡适详细讲述了中国抗战局势,恳求罗斯福放弃妥协思想,否则中国必败,而中国一败,美国就将失去远东和太平洋,美国帮助中国属于帮助自身。

    罗斯福表达了对中国的同情,并且安慰胡适不要悲观。他很看好中国,他觉得中国必胜,然后继续卖给日本各种战略物资。

    事实上,这次访美特使的任务,老蒋最初想请周赫煊来执行。但被周赫煊婉拒了,因为神仙也难说服罗斯福,与其跑去美国痛哭乞讨,还不如留在重庆做一些正事。

    与此同时,冯庸也拜托胡适和王正廷,让他们在罗斯福面前求个情,把飞行俱乐部的飞机开回中国参战。当初周赫煊订购了不少先进军用飞机,但合同要求不得加装武器,也不得把这些飞机运离美国。

    罗斯福对此的回应是,让冯庸联系美国国防部,而国防部如今还在开会讨论此事。

    冯庸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想带着飞行员回国抗日,却又知道国内没有足够的飞机,只能天天堵在五角大楼门口,都跟五角大楼的卫兵们混熟了。

    ……

    随着响亮的哭声,廖雅泉肚子里的孩子呱呱坠地。

    又是个大胖小子,周赫煊这回没有寻章据典,而是给儿子取了个非常平实的名字兴国,周兴国。

    廖雅泉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正在进行的中日战争毫不关注。她现在全部精力都放在小儿子身上,只等着哪天日本打来重庆了,提前移居到美国或者英国,为此她还专门抽空恶补英语。

    “先生,南京来电!”于琛拿着电报快速走来。

    周赫煊接过电报纸,却是罗家伦发来的,大致内容为中央大学即将搬迁,校址定在重庆沙坪坝松林坡。罗家伦知道周赫煊的岳父是搞房地产的,想请周赫煊帮忙寻找建筑队,等中央大学搬来就立即动工。

    周赫煊道:“给罗校长回信,就说一定办妥,请他放心。”

    “好的,我马上就去。”于琛转身就走。

    不得不说,罗家伦真的很有能力。清华大学在他手里,从一所教会学校变成国立大学,并确立了未来几十年的一贯校风。而中央大学在他手里,则成为抗战期间内迁最好、损失最小、复课最早的高校。

    早在1935年5月的时候,罗家伦就详细考察了四川,认为重庆山川险峻、物产丰富,且为西南交通中心,于是把中央大学的内迁校址定在重庆松林坡。去年,中日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罗家伦便指示学校后勤部赶制大量木箱,当时校内师生都不知这些木箱有何用处。

    淞沪会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罗家伦又组织师生,将学校的物品打包装箱,分批从南京往重庆内迁。

    此时很多人都还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