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老学说则专讲执政为君之道。”

    “专讲执政为君之道?你仔细说说。”常凯申有些兴趣了。

    周赫煊继续道:“黄老之学里面的‘黄’是黄帝,‘老’是老子。为什么要把黄帝也扯进来?就因为它讲的是帝王之学。黄老之学兴起于齐国,齐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官办学校,名叫‘稷下学宫’。这所学校的核心学问就是黄老之学,因此黄老派也叫稷下学派。齐国正是因为奉行黄老之学,才能迅速的壮大国力。”

    常凯申下意识地点点头,让周赫煊继续说。

    周赫煊道:“黄老之学其实已经不是纯粹的道家学说,应该称之为杂学。它的核心理念是道家思想,但却完全融合了法家学说,并兼采儒、墨、兵、农、名、阴阳、纵横等各家之长。比如很有名的《吕氏春秋》,就是黄老学派的重要著作。而另一本道家黄老派著作《冠子》,甚至被历代学者认为是兵书。这样说吧,自汉唐以来,中国任何一代盛世,都实际运用了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还融合了儒家学说?”常凯申惊讶道。

    周赫煊点头道:“是的,黄老之学的主张之一是‘刑德并用’,这就兼容了法家和儒家的治国理念。”

    常凯申奇怪道:“那岂不是中国历朝历代都在使用黄老之学?”

    “不错,”周赫煊笑着说,“所谓的外儒内法,归根结底就是黄老之学。”

    常凯申又问:“那独尊儒术是怎么回事?”

    周赫煊解释道:“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是儒家学说和黄老之学的再一次结合,其中吸纳了大量的黄老思想。比如黄老之学的根本是‘无为而治’,这种‘无为’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在确立统治秩序的前提下清静无为。君王的无为立足于臣子的有为,即‘君逸臣劳’,有点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但也只是像而已,因为决定权仍在君主手里。董仲舒在独尊儒术时,把黄老之学最核心的‘无为而治’,完美融合在他的儒学体系当中,用来阐述治国之道、君臣之道、君王政术。比如选贤任能、量才授官,这就是典型的黄老之学,发展到后世就形成了科举制度。”

    常凯申继续点头,乖乖地听学术讲座。

    周赫煊继续道:“再来说说刑德关系,董仲舒对于刑德的解释,主要延续了孔孟的仁政和德治。但在刑德理论根本上,却借用了黄老学派的阴阳刑德学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法律制定和实施的根本准则。”

    常凯申总算明白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儒学,其实是黄老学说博采诸子百家之长,而董仲舒又融合了黄老学说的新儒学,跟孔孟那个时代已经有很大不同。”

    “确实如此,”周赫煊点头道,“不过到了程朱理学之后,儒学再一次蜕变,剔除压制了很多黄老之学的思想。所以到了明清时代,中国人的思想渐渐趋于禁锢,以至于被西方文明所超越。因为黄老之学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因循天道’,这里的‘天道’指自然和社会规律,黄老之学不提倡遵守祖宗之法,而是提倡根据社会的变化制定相应规则。”

    常凯申就是一个程朱理学的忠实拥护者,听到这里他心里有些别扭,但还是耐着性子问:“如何用黄老之学来治理现在的中国?”

    周赫煊笑道:“什么清静无为、君逸臣劳,这些我就不说了,因为现在中国的情况并不适合,黄老派的清静无为是建立在稳定的统治秩序之下。先来说说依法治国、宽刑简政、与民休息,依法治国,委员长你能做到吗?”

    常凯申说:“民国的法律是越来越完善的,当然能够做到。”

    “法律是法律,只是制定出来有什么用?”周赫煊嘲笑道,“就拿去年救灾来说,那个伙同英国人贪污救灾粮的专员,现在还逍遥法外吧。这也能叫依法治国?”

    常凯申脸色不爽道:“贪官污吏我也痛恨,但水至清则无鱼,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宽刑简政、与民休息呢?”周赫煊说,“只要能做到这两点,十年之内,中国的国力必然突飞猛进。”

    常凯申说:“国家内忧外困,如何与民休息?平乱御敌需要钱粮,扰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你直接说黄老之学如何用‘术’吧,我只有先稳定了局面,才能做到你说的那些。”

    周赫煊笑道:“很简单,黄老之学有两个重要思想,叫做因天循道、守雌用雄。”

    “何解?”常凯申问。

    “因天循道即是顺势而为,大多数百姓最渴望得到什么,那就给他们什么,”周赫煊说,“就算给不了他们,也要让他们看到希望。比如现在德国法西斯为什么发展顺利?因为希特勒顺应了民意,大部分德国人想要复仇,想要振兴经济,想要复兴民族。而委员长你在中国搞法西斯,这是行不通的,跟绝大部分中国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

    常凯申说:“现在中国最大的民意是民主宪政,我如何给他们?”

    周赫煊笑道:“就算给不了,也至少得做出要给的样子吧。比如制定一个步骤,先允许民主党派参政,但只有参政权,没有决策权。我想大部分民主人士还是会高兴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

    常凯申点头说:“这倒是一个办法。那守雌用雄呢?”

    周赫煊说:“守雌用雄就是具体权术了,说白了就是虚实之变。君主当为虚,没有存在感,但又无处不在。就好像老天爷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人头顶都有一片天。施政过程当中如果出现问题,那肯定是官员坏事,一定要狠狠惩治官员,最高统治者是永远正确的。一旦取得突出成就,那就是最高统治者的功劳,立功者给他们应得的好处,统治者则获享最大的名望。”

    常凯申没有说话,心里自然是明白的,这一套他玩得很溜,只不过没想到是黄老之学。

    周赫煊说:“守雌用雄还有个解释,就是制定策略春风化雨,实施策略雷厉风行。通俗来讲,就是在尽量不扰民的前提下,加强提高公务人员的执行力。这个非常微妙,需要很高超的政治能力。”

    常凯申越听越满意,他做老大属于半路出家,各种能力和手段都是自行领悟的,完全没有周赫煊讲的这样具有系统性。当即笑道:“周先生,你再详细讲讲黄老之学的法、术、势、利、力的运用。”

    周赫煊根据自己的理解一通胡扯,直讲到天色渐黑,常凯申依旧津津有味的聆听着,就差没有现场做笔记了。

    周赫煊自然是夹带私货的,比如奉劝常凯申让民主党派参政。虽然只是假民主,但至少也有些制约,国党官员贪赃枉法起来不能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

512【逐本求末】

    常凯申带着一肚子的黄老之学离开,感觉收获满满,而周赫煊却有些沮丧。

    常凯申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刚愎自用!

    这个缺点把无数抗日将士坑惨了,徐州会战时他玩微操,淞沪会战时他玩微操,南京保卫战时他玩微操,直到远征军都出国打仗了,常凯申还在国内继续玩微操。

    远隔战场千里之外,即便是放在信息化时代,中央首脑也不可能完全掌控前线的瞬息万变。

    然而我们伟大的空一格蒋委员长,却认为自己可以。

    就拿中国远征军来说,常凯申10号任命史迪威担任华军总指挥,11号又任命杜聿明担任华军总指挥。一个战场,居然有两个总指挥,下面的将士到底该听说的?

    最搞笑的是,不管是史迪威,还是杜聿明,两个总指挥都没有真正的决策权,因为蒋委员长要亲自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他动不动就给杜聿明“手书数千言”、“指导缅战方针极详”。

    常凯申对于缅甸的局势从头到尾都判断错误,他刚开始认为日军不敢深入缅甸,于是按照防止日本人逃跑的既定方针来部署军队。明明自己空军力量薄弱,却对陈纳德下令说,要一次派三架飞机、一天多次的骚扰日军,很快便暴露了己方的空军基地。

    常凯申还自认为军事天才,在日记里洋洋得意地说:除了他,谁也不敢做出这种作战方案来。结果老蒋写下这篇日记的第二天,缅甸垒允机场就遭到轰炸,飞虎队20多架飞机几乎被全部炸毁。

    因为老蒋的判断失误,中国远征军的战略部署漏洞百出,而且刚刚开打就彻底葬送制空权。

    最无语的还在后面,史迪威、罗卓英命令远征军向印度撤退。而常凯申却遥控指挥杜明,让远征军经密支(和谐)那回国,这个计划虽然冒险,但并非没有操作的可能性。可常凯申偏不让先头部队抢占并固守战略要点,导致远征军的撤退路线被日军切断,被迫进入野人山区,最终结果惨不忍睹。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周赫煊只希望常凯申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反复地讲述黄老之学的“立公去私”、“弃智去己”思想,说白了就是领导者不要因为个人喜好和私利而败坏国事你不懂军事就别插手,让那些军事行家们自己去打,做为最高统帅抓大放小即可。

    其实黄老之学的治国思想,概括起来很简单,即搭好国家政府的整体框架,按照现有的局势和民意,制定一套有效的行政系统和司法体系,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领导者居中掌控大局,具体事务由专业人才去执行。

    这里面的中心思路是“清静无为”,即上位者不可过多干预行政司法的运转。但又是“无所不为”,必须严格维护既定的行政司法体系,不论是最高领袖还是普通官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定下的规矩,对犯错者该抓就抓、该杀就杀。

    然而,常凯申坐在沙发上听了半天,只对黄老之学的权谋术感兴趣,真正关键的核心思想完全听不进去。

    舍大道,而取小道,逐本求末说的就是这种人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