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43-鲁迅其书:一部断代式的研究史料的好书-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载《鲁迅研究月刊》1989年第12期)


《鲁迅其书》第三部分鲁迅杂文——一代诗史(1)

    鲁迅曾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且不论,我由此却想到:鲁迅才真是改革文章的大师。当鲁迅写作杂文之前,千古文章,作来作去,曾经作成“八股”,“八股”废后,文章又该怎样作,曾是“五四”前夕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问题。    
    有人是主张继续作那桐城派的古文的。当时桐城文章满天下,作者很不少。例如桐城派的门人之一的严复,翻译外国著作,用的就是古文。“一名之立,旬月踌躇”,功力不可谓浅;但是,译出之后,广大读者“往往不可猝解”,而且“訾其艰深”。《群己权界论·凡例》。另一个桐城派的后继者林纾,翻译外国小说,也是全用古文。其译述之多,也极一时之盛。但是,曾几何时,林译小说,已如云烟过眼。古文之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于此可见。事实证明,经过维新运动,不但“八股”废而不用,即使是高于“八股”的桐城古文,也不可能再作下去了。    
    代之而起的该是什么文章呢?桐城派的作者之外,当时主张继续写作古文的代表人物还有章太炎。桐城派是取法唐宋的,章太炎则认为唐宋不足谈,说唐宋之文,“廉而不节”,“肆而不制”,“清而不根”。“有其利,无其弊者,莫如魏晋”。《国故论衡·论式》。魏晋文章,如嵇康阮籍之作,在当时来说,是有些新思想和新风格的,鲁迅也说过他们的思想比较“新颖”;但是,时代已是近世,上追魏晋,就等于倒退。而且太炎为文,又好用古字,比严复的文章,还要难懂。这样的古文,同样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这时虽作古文而有所革新的,是维新派的人物梁启超。关于他的文章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来作介绍。他说:    
    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竟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只为野狐禅。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清代学术概论》。    
    从这些话看,梁启超的主张,是和桐城义法背道而驰的。这样的文章,在那个时代,也确实有些特色;就文体说,也可以说是新的创造。但是,这样的文体,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也都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需要。虽号“新文体”,其实并没有真正脱离古文的旧调。    
    从以上的事实可以说明:单是古文自身的改良,已经无济于事了。白话要代替文言,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问题还在于:什么样的白话才能代替文言。    
    戊戌政变前后,曾经有过白话运动,其后白话书报也曾出现不少。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里举过《白话丛书》的序文的例子,可见此种白话文章的一斑:    
    梅侣作成了《女诫》的注释,请吴芙作序,吴芙就提起笔来写道:从古以来,女人有名气的极多,要算曹大家第一,曹大家是女人当中的孔夫子,《女诫》是女人最要紧的书,……    
    周作人说:这种文章是“由古文翻白话”,“仍然是古文里的格调”。也即是说,形式是白话,其实仍是古文。这样的文章当然也不可能适应新的时代需要。    
    鲁迅在辛亥革命之前,也曾用古文写作。但他不是用桐城派的古文,也不是梁启超式的“新文体”,而是受过严复、章太炎影响的写得相当古奥的文字见《集外集·序》。。鲁迅还曾用这样的古文和周作人一起译过一部《域外小说集》,结果也是失败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千古文章,“老调子”确实“已经唱完”,此后的文章必须别开生面。    
    二、一代“诗史”    
    五四运动前夕,胡适、陈独秀等提倡新文学,白话文的作者多起来了,这时候,中国的文体,才发生了新的变革。也就在这个时候,鲁迅开始了杂文的写作。从此以后,杂文便成了鲁迅一生最主要的“业绩”,其中凝结着鲁迅一生最主要的精力。正像唐代诗人杜甫几乎将全部思想感情一寓于诗那样,鲁迅也几乎是把全部思想感情都倾注在杂文里。针砭时弊,论证古今,释愤抒情,嬉笑怒骂,内容之丰富,笔法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就其广度和深度看,像这样的杂文,我以为可以看做一代“诗史”。    
    当然,鲁迅关于自己的杂文,曾经谦言:“不敢说是诗史”,只说:“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且介亭杂文·序言》。但在我看来,应该说就是“诗史”,而又不仅是“诗史”。其内容之丰富,是超过了过去所谓的“诗史”的。    
    首先,在鲁迅的杂文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鲁迅从一开始写作杂文,便指向了广泛的社会锢弊。尽管他说当时在《新青年》的《随感录》里“作些短评”,“所论的多是小问题”,例如,“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鲁迅还说这些文章都是“应时的浅薄的文字”,并且认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应与时弊同时灭亡。”但今天看来,这些所谓“浅薄的文字”,却是一面时代的镜子,虽然时过境迁,仍能从中看到“时代的眉目”。    
    鲁迅把这类文章叫做“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鲁迅对于自己的这些文章虽然不甚满意,但他对于写这类文章却是看得非常重要的。他在后来的一封书信里说过:“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但究竟做诗及小说者尚有人。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他说他之所以要办《莽原》,“大半也就为了想由此引些新的这一种批评者来”。目的是:“虽在割去敝舌之后,也还有人说话,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两地书·十七》。又在《华盖集·题记》里说:“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因此曾编印《莽原周刊》,作为发言之地。”可以看出,鲁迅写杂文,办刊物,目的都在对于社会、对于文明进行批评。鲁迅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在他的杂文中占了最大的比重。从“胡须”到“牙齿”,从“他妈的”到“费厄泼赖”,几乎无所不谈。《坟》里有《说胡须》、《从胡须到牙齿》、《论“他妈的”》等篇。在这些文章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写于1925年的《灯下漫笔》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篇。例如其中一段:    
    ……太平的景象还在:常有兵燹,常有水旱,可有谁听到大叫唤么?打的打,革的革,可有处士来横议么?对国民如何专横,向外人如何柔媚,不犹是差等的遗风么?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其实并未为共和二字所埋没,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这是鲁迅对于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社会的概括,也是对于所谓的“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的概括。鲁迅在1925年还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对于旧社会旧文明的批评何等深刻。他对于中国的精神文明有深刻的了解,对于中国社会的状况也有深刻的观察,对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都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他的批评也就不是泛论,而是触及了阶级压迫和民族侵略的实质。也因此,他对于那“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外国人十分憎恶,而对于那“诅咒中国的现状者”,则认为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    
    鲁迅写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目的,是和他写小说一样,都是要“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所以,当他指出旧社会旧文明的实质之后,便又说道: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鲁迅当时还是进化论者,他把改造社会的希望主要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在今天看来,虽然缺乏阶级观点,但在那个时代,在知识青年比较觉悟的时代,也不是毫无道理的。    
    像这样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纵读古今,大抵都是针对时事。不过,这些早期的作品,一般说来,虽然涉及了时事,却还较少直接触犯当时的政权。大约到了1925年之后,鲁迅的批评就往往和当时的当权者短兵相接了。在“女师大事件”中,在“三一八”事件后,鲁迅从亲身的经历中写出了好几篇直接干预时事政治的杂文。例如正当鲁迅写那《无花的蔷薇之二》的时候,“三一八”事件发生了。鲁迅的杂文对于这一事件作出了最及时的反映:    
    已不是写什么“无花的蔷薇”的时候了。    
    虽然写的多是刺,也还要些和平的心。    
    现在听说北京城中,已经施行了大杀戮了。当我写出上面这些无聊的文字的时候,正是许多青年受弹饮刃的时候。呜呼,人和人的灵魂,是不相通的。


《鲁迅其书》第三部分鲁迅杂文——一代诗史(2)

    又一段: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之青年男女,至数百人之多。还要下令,诬之曰“暴徒”!    
    鲁迅这篇文章可以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