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住在那屋子中?
黄蝉当然不会和宋自然谈恋爱,可是宋自然却已一头栽了进去,难以自拔了,有什
么方法,可以先把宋自然拉出来呢?
我想到了宋自然的姐姐,温宝裕的母亲,这位大胖女人,有著唯我独尊的自信,由
她出马,是不是可以令宋自然迷途知返呢?
可是我才想了一想,眼前就浮现出温妈妈在那珍罕无比的屋子中,大吵大闹的情形
,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寒颤,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想派温宝裕去,又怕他不知天高地厚,会闯大祸,想来想去,只好先等小郭三天
再说。青年人失恋之初,终日以酒浇愁,是普遍现象,绝少人因此会蹉跎终生的,似乎
不必过虑了。
我没有等足三天,第二天,就有一个信差,给我送来了一只大信封,信封上除了我
的名字之外,还有一个“郭”字。
我一看,那是小郭给我送资料来了,急不及待打开,厚厚的一叠文件,有古有今,
略微一翻,就令我喜出望外,小郭虽然不在,但我也不禁一掌拍在桌上,脱口而出:“
小郭,你真行!”
那一叠资料,全是有关那屋子的,而且有很多还是原始资料,真不知小郭是怎么找
得来的。
如果把所有资料原文照抄,那是很沉闷的,当天,我花了足足一个下午把所有资料
看完,经过了归纳组织之后,对那屋子的来龙去脉,就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由我摘要
覆述出来,就有趣得多。
资料的完整性,很是叫人难以想像,它们之中,甚至包括了当年运输木料、交割货
物的单据在内,年份最早的是一张建造者收到木商交来“上好檀木柱,每根长六尺,径
六寸,共六十六根正”的收条,日期写的是:“至正九年元月初九”。
同样的收据或相类似的文件,共有超过十件 这些文件的本身,已是罕有之至的
文物,经我手的当然全是复印件,原件不知藏在什么博物馆中,我一面看,一面又不住
称赞小郭,连这种资料都找得到,真是神通广大之极。
在那类文件上,都有盖印,印长方形,刻的都是蒙古文字,在印旁,也有花押,看
来也是蒙古文(蒙古人的签名) 那不足为奇,因为“至正”是元顺帝的年号,至正
九年,是公元一三四九年,天下大乱还未开始,小乱已经形成,是金毛狮王纵横江湖,
张三峰祖师武功大有所成的年代。
那年头,蒙古人当皇帝,在应用文件上出现蒙古文字,再自然不过。
我对蒙文所知不多,所以立刻去请教专家 当然那是我看完了全部资料之后的事
,为了叙述的方便,把以后的事提前来说,容易明白。
专家一看了我拿去的复印件,就大吃了一惊,迭声问:“这些东西,你是哪里来的
?老天、这……珍贵之极,这……从来也没给人发现过。”
我道:“你先说说印子是什么。”
专家深深吸了一口气:“这印子的印文,奇特之极,刻的是‘中书右丞相派专使’
唉,我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官职。”
专家是真正的事家,正由于如此,在研究了半生之后,忽然发现竟然还有自己全然
未曾触及的领域,自然难免沮丧。
我安慰他:“听来那不是官职,只是那中书右丞相,兴之所至,派了一个私人代表
,替他办事。”
专家侧头想了半天,点了点头,勉强同意了我的意见。我道:“至正九年,脱脱才
拜相,莫不就是他?”
专家道:“当然是他,脱脱在历史上,地位甚重要,他为丞相之前,已著手修宋史
、辽史、金史。这个蒙古大官很是仰慕汉文化,他自己取了一个字:大用。他的伯父是
著名肆虐的大丞相伯颜。脱脱设计,除去了伯颜。他要诸王子学汉文 奇怪,看来,
当时他正在盖房子。盖一所房子,何必那么大阵仗?”
我无法回答专家的问题,人类历史上,疑团实在太多了,谁能一一尽解?
这一批最早的文件,证明那幢木结构的屋子,是脱脱右丞相在至正九年(公元一三
四九年)开始建造的。而且极受重视,由丞相特派使者监收木料。
以元帝国的版图之大,脱脱丞相的气势之豪,自然普天下珍贵的木料,要什么有什
么,要多少有多少了。
只怕宋自然也想不到,造屋子会有那么大的来头。
屋子有那么大的来头,在地方志之中,竟会不提及,当然其中大有隐秘,那也就更
引起我的好奇。单是最早的一些文件,已经有这样惊人的发现,整件事,自然更是引人
入胜。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个下午翻阅各种资料,如痴如醉的情景,犹有回味无穷。
早期资料显示,屋子工程的进度很慢,一直到五年之后,才有一页残缺的记载,好
像是什么人的日记,记著:“丞相败张士诚,顺道监视,屋已略具规模……”
张士诚是元末起义的群雄之一,据江苏省高邮称王,国号大周,在至正十四年(公
元一三五四年)被脱脱率兵征剿,张士诚大败。
经过了五年,那屋子才“略具规模”,可知建筑工程之艰难。
脱脱丞相后来不得善终,被削爵流放云南,就在岭南被另一大臣哈麻,假借诏命赐
死。
一直到脱脱死了之后,这屋子还未曾建成。有十来件残片,笔迹一样,是同一个人
的记事,那个人可能就是特派专使,总之,那个人是长时期参加了屋子的建造工程的,
所以他的记述,极有价值。
除了记述脱脱曾在大败张士诚之后巡视建筑工程之外,还有许多记述。
其中,最匪夷所思的是有约两百字,记述了“移植白楠树两株于前庭”的记述了,
说它不可思议,是由于记述之中,清楚说明那两株白楠树“高一丈五,主树干围五尺二
寸”。
那是接近一人合抱粗细的大树,谁都知道,这样的大树是不可能移植的。
可是记述中却说这两株白楠树,来自桂(广西省),沿途由千人照料,历时九个月
,才运到了目的地,沿途观看者逾百万人,枝叶繁茂,端赖有原植地之大量沃土,培植
其根云云。
就算有丰富的想像力,也很难想像要把这样的两棵大树,千里迢迢运来的艰难情形
,更何况还要令它保持“枝叶繁茂”。
为什么要运两棵这样大的白楠树来,种在那屋子的前庭呢?
那是我在一看到了这段记载之后,第一个想起的问题,这个问题倒很快有了答案
不过虽有答案,但我仍然一点也不明白。
这种情形,乍一听,像是很怪,但其实也很简单,那是因为我不懂答案的意思。
也是同样的记述,说这两棵白楠树,是“树神所居”,还有进一步的说明:“树神
者,东方乙木之神,众木之灵也,居于树中,与树合为一体,又俨然独存,为万古奇观
之象。移植前庭,令神木居为万世之基。”
这一段文字,个个字都识得,可是凑在一起,所传达的讯息,却是扑朔迷离之至。
像什么是“树神”,它不解释,倒还可以意会,一解释就叫人如坠五里云中,“东
方乙木之神,众木之灵”倒还可以理解,“居于树中”也易明白,但接下来的形容,就
不知所云了,只是可以知道,那“树神”现象,是“万古奇观”。
元朝帝国,版图幅员广大,见识自然也广,可知那“树神”确是一种奇异之极的现
象,只可惜究竟真相如何,记述不详。
从记述中知道。那幢屋子的名称是“神木居”,由宋自然的形容来看,这“神木居
”的称号,倒也当之无愧,可是接下来,“万世之基”,又是什么意思呢?
通常来说,“万世之基”这一类的词句,只有帝皇才用得上,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皇
帝,都希望自己的基业可以千秋万古传下去。
造这神木居的脱脱,又不是皇帝,只是丞相,难道他有做皇帝的野心 这很使人
费解,就算他真有这样的野心,也决不能这样公然表示,那是诛九族的大罪。
而且,我立刻又想到了第二个问题:那两棵白楠树呢?
在那屋子(神木居)的前庭,并没有树。宋自然曾说,那屋子的范围之内,只有木
头,没有树。
那两株在四百多年前已经有一人合抱粗细的白楠树,现在若仍然存活,至少该有两
人合抱,三丈高了吧。若然还在,宋自然定无看不见之理。
可以肯定的是:神木居的前庭,曾有两棵极大的白楠树,但现在已不在了。
大树不会自动消失,消失得如此彻底,自然是让人掘起来了。
是什么人那样劳师动众 把两棵大树掘起来的?
这个问题,看下去,倒也有了答案,但是更叫人又产生了许多疑问。
解答这个问题的资料甚多,最早的是一些零星的地方志所记载的,说是在“太祖登
基之初”,就有地方官建议,建立“树神祠”,以佑民生。
那“太祖”自然是明太祖,这个建议被否决 这样提议,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之中
,一直被提出来,但一直没有实行,只是“百姓膜拜者众”。
更具体的一项记载,是说“圣祖南巡”时,曾驻驿神木居。
这确然是惊人的记载,“圣祖”是清圣祖康熙,那是中国历史上极少的好皇帝,简
称“明君”。他曾几度南巡,居然曾经入住这神木居,这可以说是珍贵之极的历史资料
,也是奇怪之极的行为。
作为尊贵的皇帝,为什么要屈驾到神木居来呢?
这一部分的资料,相当详细,还记载著当时皇帝,曾召见了一批“士”。
这一节记载,更令我莫名其妙。稍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术士”或“方士”这类身
分的人,自古以来,一直都存在。但他们的行动是不是兴盛,和统治者的好恶大有关系
。若是皇帝向往神仙位业的,那么,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术士在社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