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倚仗自己兵多将广,欲施当年借公孙康之刀杀袁尚、袁熙之故伎,迫使孙权杀刘备投降。程昱分析形势,认为“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三国志》卷十四《程昱传》。。对程昱的判断,曹操不以为然,作书恫吓孙权:“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三国志》卷四十七《孙权传》注引《江表传》。不出程昱所料,曹操此举反而促成孙权与刘备的联盟抗曹。“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由于曹操不听谋臣劝谏,在军事战略上造成一系列的失误。结果火烧赤壁,“困于周郎”苏东坡:《前赤壁赋》。,遭到惨败。然而操并不引咎自责,他反而旁敲侧击地谴责众谋士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卷十四《郭嘉传》注引《魏书》。其实郭嘉即使在世,其奇计良谋能否为操所纳,亦很难说,因操此时位尊权重,已不像初期那样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了。
公元211年,曹操统率人马攻马超于潼关。谋士们都认为“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当也”。但操却不以为然,以为“战在我,非在贼也”《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书》。,似乎这次战争的主动权全由他掌握了。结果全军溃败,自己也险些丧命长矛之下。事后他不但不承认其战术之错误,反而在众将面前自我解嘲道:“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曹瞒传》。
一些贤士本准备归附曹操,亦因操骄矜自伐,轻视人才,结果反把他们推向敌方。如益州牧刘璋的使者张松原打算把西蜀献给曹操,但由于曹操对张松简慢无礼,“松还,疵毁曹公,劝(刘)璋自绝,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三国志》卷三十一《刘璋传》。结果刘璋转与刘备相结,使得曹操丧失了唾手可得的益州。无怪习凿齿在评论曹操拒纳贤士张松时指出:“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三国志》卷三十一《刘璋传》注引《汉晋春秋》。
东汉末,汉中“户出十万,财富土沃”《三国志》卷八《张鲁传》。。是魏、蜀必争之地。公元215年,曹操率大军平张鲁,定汉中,因而使“蜀人望风,破胆失守”。当时刘备得蜀日浅,蜀人尚未归附,而又惧曹兵来临,一日发生几十次骚动,刘备斩之,亦不能安定。刘晔献策道:“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三国志》卷十四《刘晔传》。司马懿亦力劝曹操:“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晋书》卷一《宣帝纪》。然而曹操既不接受这一建议,又不慎选良将固守汉中,作日后图蜀之准备,竟用“但知任勇”、不能“行之以智计”的夏侯渊为征西将军《三国志》卷九《夏侯渊传》。,委以镇守汉中之重任,结果为刘备所乘,拱手将汉中送予刘备。故裴松之言:“(曹操)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斤石既差,悔无所及。”《三国志》卷十《贾诩传》。
曹操用人政策再评价(2)
曹操在军事中屡遭挫折,不但不自省,反而斥责谋臣:“频年以来,不闻嘉谋。”《曹操集·求言令》。其实并非谋士没有奇策良谋,而是曹操骄矜自信,轻视人才,使良谋奇策无所用也。
2。嫉才害贤,剪除功臣曹操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确实选拔了一批人才,在其起兵之后,贤才奇士争奔归附。但在曹操统治地位确立之后,他就开始嫉才害贤,甚至采取血腥的屠杀手段,在他的屠刀下,许多士人惨遭杀戮。综合被害士人,大致可分三类。
其一,通过暗杀或罗织罪名以剪除功臣。
荀彧是曹操打天下最得力的谋臣之一。曹操出外征讨,常以荀彧主持中枢大政,做到足食足兵。官渡决战,曹操粮尽欲退,独彧献奇策,使曹军转败为胜,大破袁绍。故曹操赞叹他是“谋殊功异”、“略不世出”、“吾之子房也”。建安十八年,董昭等拟劝曹操进爵魏公,受九锡,就商于荀彧,荀彧认为现实政治对曹操称公很不利,主张暂时维持东汉朝廷。但曹操此时功业日隆,想取汉而代之。荀彧的反面意见使他“心不能平”,曹操南征孙权,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后汉书》卷七十《荀彧传》。荀彧终被置于死地。
娄圭(字子伯)年轻时和曹操交厚,“后归曹公,遂为所用,军国大计常与焉,刘表亡,曹公向荆州。表子琮降,以节迎曹公,诸将皆疑诈,曹公以问子伯。子伯曰:‘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曹公曰:‘大善’,遂进兵。从破马超等,子伯功为多,曹公常叹曰:‘子伯之计,孤不及也。’”《三国志》卷十二《崔琰传》注引《吴书》。后来娄圭只因跟随曹操父子出游时,看到曹操车马仪仗甚隆,故讲了一句“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也”的戏言,曹操“以为有腹诽意,遂收治之”。《三国志》卷十二《崔琰传》注引《魏略》。许攸本为袁绍谋士,官渡之役,弃袁归曹,并献袭乌巢粮仓之奇策,助操破绍,“得冀州”。然“许攸自持勋劳”,不拘小节。“时与太祖相戏”,曹操就“内嫌之”,加上人进谗言,“遂见收之”。同上。
杨修为人“谦恭才博”,他任曹操主簿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称得上是曹操的左右手。后仅因和曹植关系较好,就被操以“交关诸侯”罪收杀之。《三国志》卷十九《陈思王传》注引《典略》。再如崔琰为曹操典选举,“总齐清议,十有余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三国志》卷十二《崔琰传》注引《先贤行状》。。这位“伯乐”在和杨训通书信时,写了一句“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其“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对曹操并无不恭之意,然曹操却大发雷霆,认为“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曹操遂下《赐死崔琰令》,理由是“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故陈寿叹惜道:“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三国志》卷十二《崔琰传》。
其二,诛戮恃才不羁与不愿为己服务的士人。
陈留人边让,“素有才名”,曾著《章华台赋》,传颂一时。大将军何进曾特予征召,著名学者蔡邕、孔融、王朗等对其极为推崇。他本人也做过九江太守。边让自己是名士,自然不太看得起曹操这个宦官养子的儿子,可能说了些侮辱不恭的话。史载他“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后汉书》卷八十下《边让传》。,遂成了曹操开刀的第一个名士。北海相孔融名噪当时,因其“好士”,而宾客“日满其门”;他“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曹操专横跋扈惯了,岂能容忍“处士横议”,便以“大逆不道”之罪,把孔融杀了。祢衡才气横溢,而恃才傲物,得罪了曹操,操遂用借刀之计,把他放逐于刘表处,为表将黄祖所杀。
曹操用人政策再评价(3)
名医华佗医术超群,“太祖闻而招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后由于华佗不愿在曹操左右长期充当侍医,遂“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曹操一再派人传令追逼,仍遭华佗拒绝。曹操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假”,便将其逮捕治罪。结果查得华佗确系推托。曹操遂将华佗“传付许狱,考验首服”。大臣荀彧认为华佗是一代名医,世罕其匹,故向曹操求情道:“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但曹操仍坚持要将华佗处死,他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华佗临刑前,将“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三国志》卷二十九《华佗传》。华佗被曹操杀死后,他的医术也就此失传。可见,曹操对中国古代医学的摧残。
其三,屡兴大狱,滥杀大批无辜士人。
建安二十三年,耿纪、韦晃、吉本等人因反对曹操而被诛。但曹操并不就此罢休,欲趁机树威,杀戮大批士人。操下令“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者乃实贼也’,皆杀之”。《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山阳公载记》。建安二十四年,魏讽大狱,株连被戮者达一千余家,其中功臣张绣之子张泉、刘廙之弟刘伟、王粲二子都在这次大狱中被杀。
有些贤士虽没有被曹操所杀,但亦被操借法所废,终身禁锢。如毛玠对崔琰之冤有些不满,发了“使天不雨盖此也”的牢骚,结果“太祖大怒,收玠付狱”。《三国志》卷十二《毛玠传》。又如杨彪为人“海内所瞻”,“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幸孔融不避斧钺,与曹操理论,“操不得已,遂理出彪”,然彪出狱后即被免官,还殃及宗族子孙,“诸以恩泽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