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
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
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地解说,不必再
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
葛辛(George Gissing)的《草堂随笔》(private papers ofHenry Ryecroft)
确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
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乐事,支那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
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
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
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


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Book of tea1919)里很巧妙的称
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
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
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工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
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
唯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
之道也。

喝茶当于瓦层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
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
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
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中国的茶
食却变了“满汉饽饽”,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几,不是喝茶时所吃的
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
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孝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
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
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
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在南京时
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最,虽也曾尝试,却已忘记,所记得者乃
只是下关的江天阁而已。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
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最为合式,因为一到即罄,次碗
继至,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
茶意都消了。

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三脚,乃是三出,因为
一桥而跨三叉的河上也),其地有豆腐店曰周德和者,制茶干最有名。寻常
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几
及一半,黝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的路程,故殊不
易得,但能吃到油煠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担设炉镬,沿街叫卖,其词曰:

“辣酱辣,

麻油煠,

红酱搽,辣酱搨:

周德和格五香油煠豆腐干。”

其制法如上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值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
而甚柔软,大约系常品,唯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
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极东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唯
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

日本用茶淘饭,名曰“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
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
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
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

十三年十二月

《吃茶》导读


周作人是现代“美文”的首倡者,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推进了现代小品
散文的发展。其小品散文取材广泛,冲淡自然又富有蕴味。这类散文为人称
道者有《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吃茶》、《乌篷船》等篇。

《吃茶》写于1924 年,篇幅不足两千字,写的是中外吃茶的风习,深蕴
的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人生态度。作者显然摒弃功利主义吃茶观,而是追求
精神体验。一开篇作者先谈论日本的茶道,认为茶道的意思“可以称作‘忙
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接着,他对英
国家庭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殊不以为然”,并告白“我的所谓喝茶,却
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在第三段,他描画了一幅喝茶的意趣图: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
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作者实际上是在品味中国茶文化中闲情自乐
的蕴味,倾诉着他仰慕淡泊平和、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五四”时期的周作人内心始终有“叛徒”和“隐士”两个灵魂对立碰
撞,“浮躁凌厉”的积极精神与隐逸洁身的消极意识并存。这种消极的人生
意识,表现在文化心理上,便是他对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宁静、安闲、和谐美
的仰慕。他神往于“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北京的茶食》),
倾心于“雇一支船到乡下去看庙戏。。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
的“理想的行乐法”(《乌篷船》)。传统文化中宁静、安闲、和谐之美在
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必然会被冲击,对此,周作人无限留恋又莫名惆怅。本
篇中他在强调了吃茶重要的在于“自然之妙味”之后,慨叹现在的茶馆“太
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只在乡间还保存一点古风”,就是这种失落情感的
流露。《吃茶》这类小品所表现出的文化精神和此种文化滋养出来的平和中
庸的人生态度,从审美角度看,确有诱人的魅力,但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
审视,却有着保守、倒退的性质。

这篇小品典型体现了人和文的统一。作者行文节奏节制得宜,把日本茶
道、英国家庭下午的吃茶、中日两国茶食的不同以及故乡豆腐茶干从容道来,
文字也不事雕琢,但求平实之风。这种平和冲淡的风格正与其包蕴的平和无
争的人生态度相融合。此外,知识性与情理的合谐也是本篇一个特色,作者
以渊博的知识旁征博引,介绍了吃茶的各种知识,知识作为载体与传达的情
理又那么自然地契合无间。

(丁林)

若子的病

周作人

《北京孔德学校旬刊》第二期于四月十一日出版,载有两篇儿童作品,
其中之一是我的小女儿写的。

《晚上的月亮》周若子

晚上的月亮,很大又很明。我的两个弟弟说:“我们把月亮请下来,

叫月亮抱我们到天上去玩。月亮给我们东西,我们很高兴。我们拿到家

里给母亲吃,母亲也一定高兴。”


但是这张旬刊从邮局寄到的时候,若子已正在垂死状态了。她的母亲望
着摊在席上的报纸又看昏沉的病人,再也没有什么话可说,只叫我好好地收
藏起来——做一个将来决不再寓目的纪念品。我读了这篇小文,不禁忽然想
起六岁时死亡的四弟椿寿,他于得急性肺炎的前两三天,也是固执地向着佣
妇追问天上的情形,我自己知道这都是迷信,却不能禁止我脊梁上不发生冰
冷的奇感。

十一日的夜中,她就发起热来,继之以大吐,恰巧小儿用的摄氏体温表
给小波波(我的兄弟的小孩)摔破了,土步君正出着第二次种的牛痘,把华
氏的一具拿去应用,我们房里没有体温表了,所以不能测量热度,到了黎明
从间壁房中拿表来一量,乃是四十度三分!八时左右起了痉挛,妻抱住了她,
只喊说:“阿玉惊了,阿玉惊了!”弟妇(即是妻的三妹)走到外边叫内弟
起来,说:“阿玉死了!”他惊起不觉坠落床下。这时候医生已到来了,诊
察的结果说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虽然征候还未全具,总之是脑的故
障,危险很大。十二时又复痉挛,这回脑的方面倒少在其次了,心脏中了霉
菌的毒非常衰弱,以致血行不良,皮肤现出黑色,在臂上捺一下,凹下白色
的痕好久还不回复。这一日里,院长山本博士,助手蒲君,看护妇永井君白
君,前后都到,山本先生自来四次,永井君留住我家,帮助看病。第一天在
混乱中过去了,次日病人虽不见变坏,可是一昼夜以来每两小时一回的樟脑
注射毫不见效,心脏还是衰弱,虽然热度已减至三八至九度之间,这天下午
因为病人想吃可可糖,我赶往哈达门去买,路上时时为不祥的幻想所侵袭,
直到回家看见毫无动静这才略略放心。第三天是火曜日,勉强往学校去,下
午三点半正要上课,听说家里有电话来叫,赶紧又告假回来,幸而这回只是
梦呓,并未发生什么变化。夜中十二时山本先生诊后,始宣言性命可以无虑。
十二日以来,经了两次的食盐注射,三十次以上的樟脑注射,身上拥着大小
七个的冰囊,在七十二小时之末总算已离开了死之国土,这真是万幸的事了。

山本先生后来告诉川岛君说,那日曜日他以为一定不行的了。大约是第
二天,永井君也走到弟妇的房里躲着下泪,她也觉得这小朋友怕要为了什么
而辞去这个家庭了。但是这病人竟从万死中逃得一生,不知是哪里来的力量。
医呢,药呢,她自己或别的不可知之力呢?但我知道,如没有医药及大家的
救护,她总是早已不存了。我若是一种宗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